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

时间:2024-11-27 作者:pUssy

教案的撰写使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能更灵活地应对课堂突发情况,保持教学连贯性,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能克服困难,努力追求成功。

教学重点: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难点: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画面,选用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师:故事中的盲人们分别把大象说成什么,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由“摸”过渡到“观察”。既能为新知做好铺垫,又能渗透本课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师:看来观察物体,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个面还不行,要不然就要闹笑话了。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体验感悟,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运用课件出示一个小猴的照片,先出示从前面拍的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这个猴子的哪个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侧面的照片,分别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师:拍的是同一个猴子,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知道吗?(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初步感受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这样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边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观察物体的角度,如正面、侧面、背面)。

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1

让学生观察图1,赵亮、王丽、丁一、江分别看到水壶的哪一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小结: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想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的形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2、实物观察教学

教师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放一个水杯,全体同学面向水杯进行观察。

(1)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看到水杯的那些地方。

(2)课件出示水杯各个侧面图,请观察结果一样的同学举手,并说说你从水杯的哪一面进行观察的 ,分别看到了什么?

(3)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面只能看到水杯的一个面,怎样才能看到水杯的其它面?(小组讨论)请对面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说说所观察到得结果跟刚才一样吗?你知道为什么?(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位置的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小结:站在各个位置观察到的水杯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得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出示课本例二

进一步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女孩的正面、左面、侧面分别是小红、小军、小明画的。

3、观察验证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以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玩具车等特征较明显的)放在桌面上,小组四个人分别在自己的位置观察,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是实物的哪一个部位。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这一结论。(板书)。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说一说图中三个人看到的小汽车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汇报,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练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回家后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形状都不相同呢?(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形状不同,然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形状是相同的,因此,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寻找,观察,如球、苹果等,这样既体现了知识的严密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一年级时认识了位置和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从不角度观察恐龙的各种活动,从而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太零散,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正确的认知表象。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通过创设多种观察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并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②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建构观察物体的方法,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在创设情境、观察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

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大恐龙一只;课件一套;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在课室内四个方向围坐。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中,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和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3、本课的各教学环节都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学素材,意在让孩子感悟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4、在“课间小歇”环节中,播放恐龙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运用“拍手”、“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新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也不同,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和拍照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2、注重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课堂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仅指向课堂,也可以提供生活世界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本节课我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如:拍照、看照片猜同学、观察本校的教学楼、碉塑、钢琴照片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4、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把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品行优秀的人。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作贡献。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并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充分挖掘它们的教育性。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教育。

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2、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2、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物体的三个角度的平面图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状的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

一座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同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图中大家看到的三张水立方的照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构成这些组合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大家会怎样数呢?

生: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师: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看这三个组合图形都是两层结构,那我们可以分层来数。

生:第一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4个,所以总共有1+4=5个。

师:第二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上层有3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3+5=8个。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1+5=6个。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师:首先,我们从正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三个正方形。

师: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自主画图,老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位,从左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左边有一个正方形,右边有两个正方形。

师:请大家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师:从上面看,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可以动手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例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安排:分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组合图形,然后分别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判。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猜测上层至少有1个,下层至少有4个。

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个,前排有4个。

师: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确定后排有2层,也就是2个小正方体,前排只有一层。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先跟大家介绍下,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师:从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三层,左边至少有3个,右边至少有1个。

生:从左视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分两排,后排至少有3个,前排至少有1个。

师:在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前排只有1个,后排有4个。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课堂总结从正面看→主视图;

从左面看→左视图;

从上面看→俯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