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节设计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主题,增加观赏的乐趣,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1
新年联欢会后,我们班集体观看了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名字真奇怪?难道这个班的孩子都是放牛的吗?想要知道答案,就接着听我说吧!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大雨天,贝比伦拜访音乐代课老师马修,他们一起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马修将要离开修道院,他一手创建的合唱团的学生们,从楼上飞下了很多纸飞机,飞机上写满了给马修的留言,这个场景很美丽,很感人。合唱团里面都是学习很差,或者缺乏管教的孩子,不过马修没有放弃,把他们培养得非常优秀,这不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吗?这种爱是伟大的,真诚的,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放牛班指的是成绩和品行最差的班。马修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天赋,把他们培养成才,这就是老师伟大的爱。
我们的学校里也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上,老师们耐心地给学生批改作业,一遍一遍地讲解错题,督促大家背诵、默写,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在以后的学习阶段都会受益很多。新年来了,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喜气洋洋的联欢会,师生们一起在节日喜庆的背景板前拍照留念,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信的笑容,这就是老师用爱呵护的感觉啊。
老师的爱,让我们受益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2
我利用冷假欣赏了《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题目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马修——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进进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动,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管教方式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马修用音乐给这个如监狱般的学校带来了春天,他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看。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热阳中翱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
固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同样也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烦恼,为家长的不理解而委屈。这一切与影片相比,显得多么渺小。我想假如给我这么一群孩子,会像别人一样逃之夭夭。所以,我很幸运,我的孩子们都很健康,很可爱,很聪明。我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孩子。正如母亲不会由于孩子的妍媸存在左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固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孩子。既然我不会像马修那样伟大,但我可以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赏,相信我也会有属于我的教育精神。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电影,更坚定了我要做一个象马修老师一样的受孩子喜爱的好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加倍的爱给我们的孩子,更会艺术化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3
一天,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所学校任教。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它由问题学生、严厉的制度、苛刻的校长构成。马修确信自己走到了人生的低谷,这时,他看见了儿时的派皮诺,派皮诺的父母被二战夺去了生命,派皮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为此,他常在周六的时候等候在学校门口,希望父母能来接他回家。此时马修想用爱来温暖派皮诺……
马修以真爱换来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热爱音乐,马修也是,他迎合了孩子们的兴趣,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他对哈森校长制定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觉,对校长的教育思想也有些反感,他便用爱感化了校长,校长也在他的感召下,接受了他的教育方法。有了校长的支持,马修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其中最有音乐天赋的是莫朗奇,他有一副好嗓子和内向的性格。后来,在一次表演中,莫朗奇因过错而被晾在一边,他一脸的无奈与孤独。在第一轮演唱之后,马修忽然转身示意他唱歌,这位孤独的歌手先是一愣,然后他带着惊喜的心情成功的完成了演唱。马修的这个“圈套”,也使孩子们唱这支歌曲时有了几分开心、幸福的感觉。
后来学校进来一个插班生,他是心理学家放在这里做实验的,他叫蒙东,有暴利倾向。蒙东简直无药可救,他在校内吸烟、打架、骂人,最后被校长指控偷了10万法郎。但就因为校长用种种极端的办法来惩治蒙东,最终导致蒙东也以极端的行为回赠给了学校——他放了火,烧了几间房子。然而,真正偷钱的并不是蒙东,是蒙东唆使别人。后来,马修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他并不想将真凶交给校长或是警局处理,他“包庇”了蒙东。但他自己最后却被无能而残暴的校长赶走。
马修与学生的情谊之深是不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不信,请看片段:马修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孩子们站在教室的窗口,探出脑袋、伸出小手挥挥,与 马修 老师告别。并做了纸飞机,把对 马修 老师说的话写在纸飞机上,从窗口飞出来。那一只只充满真挚祝福的纸飞机为马修送行,那一双双挥动的小手与马修告别,那一双双充满留恋不舍的眼睛目送马修离开。蓝天为证,大地为凭,谁能说学生们不喜欢马修呢?纸飞机虽然普通,但此时却是最珍贵的礼物。马修弯腰捡起地上的纸飞机,看着上面的字迹微笑了,因为他知道这是孩子们送给他的礼物。马修带着孩子们的礼物,幸福地离开了。看到这一幕情景,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被孩子们与 马修 老师的深厚情谊和真挚的爱深深感动了!
马修从未想过成名,后来一直向他人传授音乐技术,直到去世……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4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一听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个叫马修的音乐家去一间学校音乐任代课老师。
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地”是因为这间学校各个方面都不好,而且同学又调皮又捣乱。校长不仅对同学体罚,还贪婪自己的名誉和金钱;冷漠的老师对同学就像对待动物,但马修仍不用体罚的方法来教导学生。
我觉得最感人的情景是:当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长体罚这种教育方式时,和校长争辩自己的看法,结果被校长开除了。当他走到往日跟同学上课的教室时,看见了许多信飘了下来,他翻开一看,原来是从教室的窗户那飘下来的,越飘越多,越飘越多……在这一刻,窗户里伸出了许多手,在空中晃着,代表着他们跟马修老师告别。马修老师笑了,我哭了。
我觉得电影里面的校长对名誉和金钱看得太重了,本来是马修老师建立的合唱团,可是到公爵夫人问是谁建立合唱团的时候,哈珊校长居然说是自己建立的。马修老师这种不用体罚的教育方式是对的,这样才能保护住孩子脆弱的心灵,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骂了,就会在心灵里对学习和老师留下了一个黑色的阴影,永远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后来马修老师怎么样了,就随我一起进入电影吧!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5
电影的创作往往是让人们明白一些生命存在的道理,几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亮点值得去学习,每个职业都有其工作要领,这部法国制作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感慨颇深,作为教师,我对它充满兴趣。教师?我对于这个概念,看似熟悉,事实上十分陌生。对于学生身上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东西,我更是被蒙上一层迷沙。马修,一个平凡的教师,要说为事业奋斗终身,可能有些大,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角度分析,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优秀教师。当周末又重温了一次放牛班又重温了一次经典,我又多了些收获……
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我从这部影片中提炼出最深刻的职业修养,孩子在刚刚迈入校园或是体验校园生活已经很久的情况下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不成熟的处事态度。从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可寻,针对放牛班的现状,马修以一种很乐观的处事态度外加一颗童心将孩子们最终征服,并且坚持己见与校长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行抵抗。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现代教师的影子,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将这个光环带在当代教师的头上,马修则是他们的缩影,体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彩。留恋父母的佩尔诺、内敛含蓄的莫杭治、充满仇恨精神崩溃的蒙丹…孩子都是天真的孩子,只有不正确教育方式的教师,没有做不成好同学的孩子。佩尔诺对于父母的留恋,影片已每周六去等待父亲的方式体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老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任父母,马修用心呵护这个小孩子,真的让孩子住进了他的心中,随时保护着他,让他感受到了父爱,对他产生了依赖。莫杭治成才的过程曲折,他相对内敛,不愿显示自己的才华,对他人充满芥蒂,马修注重细节观察孩子,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最终感动了他,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示,实现了梦想。对于蒙丹这样不可理喻的孩子仍然有一颗宽容之心。这不得不让我为之佩服。
好老师的概念是什么?仅仅传授知识吗?讲完课就是目的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马修是例子,是人物,是缩影,是体现,像他这样不在乎名利,投身教育事业的人在各个校园中俯拾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在职教师,进入孩子的心灵不是那么简单,教师工作更是不那么轻松,机会需要我们自己创造,困境需要我们自己逾越。能不能像马修一样感动孩子,被孩子喜欢,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思考,要实践,要努力……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6
“池塘之底”是一个住满调皮孩子的学校,因为里面有许多都是父母离异,没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调皮。马修是一名刚被调到这所学校的新学监,校长是一个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会有这样的校长,他虐待学生,大家都讨厌他,但是太怕了。马修以前是一名音乐家,他总拿着一个包夹,因为他决定教孩子们音乐,马修很幽默,对孩子们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兴趣地学,如果马修看见哪个孩子要被校长罚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贝比诺很可怜,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长就骗他星期六父母就来了。
马修发现莫安琦很有音乐的`天赋,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团的独唱。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谁知道呢?一场大火就灰飞烟灭了,其实马修救了孩子们,因为他带他们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长却为他没有看守学校而解雇了马修。之后,其他的老师投诉了校长,这所学校就这样消失了。贝比诺无处可归,执着的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心软就带他走了。
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们,我为哈山校长的残忍而感到十分愤恨,对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对孩子们遇到马修而感到十分开心,对被比诺的执着而感到十分快乐!我还是不能忘记马修临走的那天,孩子们把门锁起来(不让校长阻止)对着窗口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给马修,对着窗口合唱送行!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泪,他曾说过,虽然他没有妻子,但他有六十个孩子!
这部电影真的很励志,他告诉我,要看准自己的优点,有了梦想,就去追梦,只要真心的对待一个人,就一定有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篇7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法国,一个失败的音乐工作者马修来到了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当学监。在这里,校长和教师只会用谩骂和体罚来教育劣迹斑斑的学生,但是马修却组织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来陶冶和升华学生的心灵。最后,当被世俗所不容的马修被辞退走出校门时,学生们纷纷将折纸飞机从巨大石墙上狭小的窗子中抛出,为马修送行。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来到了“池塘之底”后,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把学生当做牲畜来教训,而是用音乐来挖掘藏在学生身上的美好和善良,陶冶他们的情操,发现他们心灵中的纯洁。马修像慈父一般爱着他的学生,爱着他的合唱团。然而,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合唱并不是那么感兴趣,对马修也并不是那么尊重,甚至还对马修搞恶作剧,但是马修并没有放弃。最后,马修的努力和爱感化了学生,当他走出校门时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就是学生对马修的努力最大的肯定,而学生们在长大成人后所取得的成就是对马修努力的最好的回报。
在马修的学生中,最独特的是皮埃尔,这个被上一任老师形容为“天使面孔,毒蛇心肠”的学生非常自尊、自卑、自闭,不信任任何人。皮埃尔有着优秀的音乐天赋,然而却不愿意努力学习去发挥他的天赋,最终,在马修老师的感化下,皮埃尔的“面孔”和“心灵”终于统一了。但是皮埃尔年龄还小,他只是在懵懂中感受到马修的关心和照顾。影片最后,当皮埃尔人到中年,功成名就,在听闻到马修老师去世的消息后,当他重新翻开当年在“池塘之底”的影集时,终于发现马修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和爱是如此深厚,他对马修老师是如此的感激却又无法回报。
整部电影没有火爆的场面,却感人至深。特别是马修被学校辞退后,走在学校的楼下,最后一次回望他的学生们时,那一只只纸飞机雪花般落下时,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那纸飞机像雪花一样纯洁——那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恩!无论这些孩子平时有多么顽劣,但这纸飞机是是从他们心底最纯洁的地方飞出来的。影片结束,飞舞的纸飞机和马修的合唱团那天籁般的童声却久久的回荡在心中。我不禁想起另一部电影死亡诗社的一幕,学生们纷纷站在桌子上声援被家长和学校排挤走的老师基廷,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也正像那一个个纸飞机,载满了学生们最无暇的希冀和对老师的理解——我们每个人就是在这样朦胧的理解和感恩中成长起来的。
老师,像马修一样的老师,就像最慈祥的母亲,也是最严厉的父亲,是无名英雄,也是良师益友。当我们承接着老师爱的雨露时,让我们将感恩的心也奉献给老师吧!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将我们感受到的爱都化为行动,将我们手中这爱播撒给更多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