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Indulgence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以提高学习动机,教案的制定通常需要考虑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以确保教学活动与教育体系保持一致,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推荐5篇

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动物、植物及人们生活的作用。

2、尝试用美工的表现方式设计节约用水的宣传画。

3、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懂得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环保教育,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加强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懂得节约用水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假如没有水》。

2、画纸、彩色笔、剪刀、透明胶等美工材料。

3、图片展板:奄奄一息的小鱼、凋谢的鲜花、枯萎的小草等植物,干涸的小溪、裂开的稻田等自然景色。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了解水的作用。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天都用水来做了哪些事?

幼儿回答(略)

2、 教师:爸爸、妈妈平时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要用到水?

幼儿回答(略)

3、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要用到水。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么样?

幼儿回答(略)

对“假如没有水”这一话题,幼儿的回答各式各样,大家普遍认为没有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二、观察图片,感受水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三三两两自由地围着图片看,图上的画面把大家都震住了,大家激动地谈论着......

1、教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幼儿回答(略)

2、 教师:是呀,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环境会遭到污染,那么人会怎样?

幼儿回答(略)

在师幼儿互动中,幼儿明白了如果没有水,动物、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三、观看课件,提升经验。

观赏课件《假如没有水》

1、教师:假如没有水,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一一段画面。

2、 教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回答(略)

3、教师:是啊,假如没有水,大自然会一片荒芜大海一天天地干涸,动物、植物都会死去,我们的日子也无法过下去。

四、环保教育,节约用水。

五、绘画宣传保护

1、幼儿自主地选择材料,分组活动

a组: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

b组:绘画“请这样用水”

c组:集体作画“请来保护水资源

2、展示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1、活动的开始我先从幼儿身边的事谈起,通过启发式提问,层层递进,引发幼儿思考“假如没有水,动物、植物、大自然、人类生活发生什么变化”。为了拓展幼儿的视野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自由观察、和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课件中,整个自然界从有水到没有水的强烈变化,不仅增进了幼儿对水的作用的了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儿都发自内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处在于:在讨论互动环节风有些匆忙,应该多给幼儿说的机会和时间而且还可以拓展到保护水资源同治要单纯地停留在节约用水的方法上。

活动设计背景

水对于幼儿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从大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大多只会说如果没有水会口喝、不能刷牙洗脸。对没有水会给生活不便,或是动物会渴死,植物会干枯等认识很浅,于是我利用图片、课件、操作活动等教学活动,使幼儿对水的作用有全面及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萌发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小百科: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可以浪费1至6升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3至25升的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

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清、情”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一个偏旁,会写“请”字和横折提笔划。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识写“青”字

1、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写一个字,(书写甲骨文“青”字)你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是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它的本意是蓝色或草木的颜色,后来延伸到绿色。

2、(出示课本小青蛙插图)同学们再看,这是什么吗?现在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青蛙了吗?(因为它是绿色的。)这种颜色可以让它在草丛中更好的保护自己,避免天敌的伤害和人们的捕杀,所以我们叫这种颜色为保护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小青蛙有关的儿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青”是后鼻音,谁来拼读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青字,怎样写才好看?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青”字。

?设计意图:从甲骨文“青”入手,导入课题,既使学生了解青字的意思、小青蛙名字的由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识写“青”字,为后面学习“青”字族形声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俩互相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读儿歌光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像老师这样读出节奏感,教师范读,学生拍手读。

4、这首儿歌的主人公是谁?它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同桌检查,帮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范读,使学生由读准确到读出节奏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问这首儿歌的主人公是、谁它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感知儿歌内容,为后面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三、倾听故事,品读儿歌

1、教师讲故事:(课件出示图片)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太阳公公暖洋洋的照着大地,碧绿的稻田一望无际,小河里的水哗啦啦的流着,同学们请看,这水怎么样呀?

(1)我们把这就叫做河水清清。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啊?像清清这种两个字叠加起来的词,我们管它叫叠词,在诗歌中,叠词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指导朗读——河水清清天气晴。

(2)这么美的天气,这么美的河水,把谁吸引来了?小青蛙高兴极了,它呱呱的叫着,那小青蛙长什么样啊?你来和小青蛙打声招呼吧。刚才我们学习了叠词的读法,它可以使诗歌朗朗上口,你来试着读读这句——小小青蛙大眼睛。(指导朗读,强调“眼睛”的“睛”在词语里读轻声)

(3)两句连起来一起读——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2、老师要接着讲故事了:这时,小青蛙突然发现有一只害虫,你猜猜小青蛙会怎么做啊?(1)学生猜想(2)只见小青蛙嗖的一声跳起来,伸出舌头,一口就把害虫吃掉了,原来它是在帮人们做好事情。你想对小青蛙说什么?学生交流(3)小青蛙可真棒啊,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资料:一只成年青蛙一天就能吃掉60只害虫,一年可以吃20000只害虫,有“捉虫能手”“农田卫士”等美称。)(4)小青蛙本领这么大,让我们一起夸夸它吧。指导朗读——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强调“事情”的“情”在词语里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3、小青蛙做了这么多好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1)学生交流(2)爱护这个词在文中有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保护)保护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保护说一句话吗?小青蛙把害虫吃光,就能保护禾苗不生病,所以我们要爱护小青蛙(3)指导朗读——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4)我们不仅要自己爱护小青蛙,当身边有人伤害小青蛙时,你要对他说什么?

4、这首儿歌这么美,谁愿意来扮演小青蛙,把这首儿歌给大家读一读?(1)指名读。(2)全班带着动作来读读。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教师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儿歌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了儿歌内容,边讲故事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在读中感受到河水的清澈、天气的晴朗,小青蛙的可爱、小青蛙本领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自觉爱护青蛙的意识。】

四、学习生字,方法归类

(一)学习形声字

1、现在让我们再看看这首儿歌,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预设:我发现晴、清、睛、请、情还有小青蛙的青都非常像)(1)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小青蛙不仅能捕捉害虫,瞧,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组生字呢(课件出示:晴、清、睛、请、情),请同学们一起拼读一下吧。生齐读,指名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2)刚才读的时候有个同学们读错了,那是因为这些字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他们像在哪里啊?(他们的字形、字音都很相似)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呢?(根据偏旁)不同的偏旁代表不同的意思,那么这几个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吧。(预设:“清”是三点水旁,表示清水的意思。“晴”是日字旁,表示有太阳,是晴天。“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3)师总结:在这些字中,青字表示它的读音,我们把青叫做声旁,而偏旁表示它的意思我们把它们叫做形旁,像这样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字,我们叫做形声字,利用形声字识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方法。(教师贴图板书:形声字识字)

2、了解了这些字的字音和字义,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给这些字找个好朋友吗?(连线)

3、要想把生字记得牢,还要动笔写一写。认真观察这个请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导学生书写。(着重强调言字旁的写法)学生写,教师点评。

4、青字像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一样会不停的变化,它加不同的偏旁就能组成不同的字,请听《“青”字变化歌》。学生拍手读,师生对读。

5、青字还可以加什么偏旁,变成哪些字?(倩、精、蜻等)快看,老师也找了一些与青有关的形声字(大屏幕出示),除了青字还有很多字也有庞大的家族,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到汉字王国中继续去寻找去发现,那么你会收获到更多。

(二)认读其他生字

1、除了这几个生字,本课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需要我们来认识。(1)带拼音齐读。(2)去拼音开火车读。

2、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掌握了这些识字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认识更多的生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类识字方法——加一加、生活经验、编故事、编顺口溜等,并贴板书。)

3、认识病字头这个字读什么(病),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同学们请看,甲骨文中的病字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好像一个病人躺在床上,只不过人和病都竖了起来。)病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这个丙表示读音的,外面的这个是它的偏旁,我们叫它病字头,请同学们跟老师读——病字头,现在大部分病字头的字都跟疾病有关,比如疼、疯、瘫、痴等。

4、巩固生字这节课所有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让我们一一和他们打声招呼吧。(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读生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关于小青蛙的儿歌,同学们想读吗?(课件出示:青蛙种豆)学生打着节奏读。青蛙妈妈到底种的啥?(小蝌蚪)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呀。课后希望继续探索形声字,找到另外一组像“青”字族这样的形声字。最后一首好听的歌曲送给大家(播放《小青蛙》歌曲)。

?设计意图:读与小青蛙有关的其他儿歌、加深了对小青蛙的了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小结,回顾了整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课后作业—探索另一组形声字,讲识字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理解。】

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篇3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鼓励下探索糖果的种类,知道糖果有很多种。

2、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盘。

2、白纸、双面胶、湿巾等。

3、游戏册《五彩的糖果》。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拿出一颗糖,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拿的什么么?

(糖果)你们都爱吃糖果么?(爱吃)今天老师带来了 许多不同的糖果,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二、教师将不同种类的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种类和形状

教师提问:“这些糖果都是什么颜色形状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形、长方形等。

三、游戏:糖果分类

1、请小朋友将糖果分类,将一样的糖果摆放一起。

2、品尝糖果,表达感受。

让幼儿自己剥糖纸,品尝糖果。

师:你们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甜甜的,慢慢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3、教师总结糖果虽然甜,但是不能多吃,不然容易长蛀牙。教师带领吃完糖的小朋友去漱口。

四、结束

让幼儿用湿巾将糖纸擦掉,展开,贴在白纸上,请幼儿自由欣赏,说说糖纸的图案、颜色。

活动延伸:

回家后收集更多的糖果纸,制作一幅小作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雨来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通过观察,引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保护色。

2、音乐:森林的早上。

3、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课题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石头上的袋鼠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有什么?

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石头上有一只袋鼠。

引导幼儿发现石头和袋鼠的颜色很相近。

小结:动物保护色可以让动物隐身,不被侵害。

二、动物的隐身绝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把小动物找出来,好吗?

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2、观看课件

(1)袋鼠躲在和自己相同颜色的石头上。

(2)狮子躲在黄黄的草丛中。

(3)刀郎藏在绿色的叶子上。

(4)青蛙藏在绿色的池塘里。

(5)蝴蝶藏在花丛中。

(6)斑点蛙藏在水草中。

(7)紫色的蟹蛛藏在紫色的花瓣上。

3、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呢?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

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教师讲述

乌龟:盔甲

刺猬:硬刺

鹿:快跑

壁虎:自切

黄鼠狼:臭气

四、游戏:躲猫猫

1、播放音乐:森林的早上

2、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教室里寻找适合自己躲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