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

时间:2023-08-26 作者:loser

一份灵活的教案有助于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每个教案都代表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追求,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一.活动目的

1.了解阴天,雷电,下雨和彩虹的景象。

2.表达对天气的感受。

3.辨别乐器的声音。

4.锻炼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5.利用天气的特点创作脸谱。

二.活动准备

1.实物图片“多变的天气”。

2.沙槌,铃鼓。

3.图画纸,彩笔,绳子。

4.幼儿自备的小棍子(一次性筷子或雪糕棍)。

5.t;t;夏天的雷雨>>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好吗?

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来喷水;四哥把扇摇。

(打雷,闪电,下雨,刮风)

小朋友真聪明.天空像个娃娃的脸,变来变去.有时阴天,有时晴天,有时雷电,有时刮风,有时下雨,有时雨过天晴还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呢。

2.老师这儿有几种不同的天气景象,请小朋友帮老师辨别一下是什么天气好吗?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各个景色的特点,以及对不同天气的感受。

(1).出示阴天图片

这是什么天气?从哪看出来的?阴天天空是什么样子的?阴天的时候小朋友心情好吗?

(2).出示闪电图片

这是什么天气?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听到雷声你会有什么感觉?

(3).出示雨天图片

这是什么天气?从哪看出来的?下雨天是什么样子的?出门方便吗?

(4).出示彩虹图片

上面有什么?这是什么天气?天空的颜色呢?彩虹看起来像什么?下雨后人的感觉怎样?

3.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什么乐器在唱歌好吗?

摇动沙槌和铃鼓。

听听什么乐器在唱歌?

(1).沙槌发出的声音像什么?请小朋友跟随沙槌发出的声音学一下,小雨点是怎样从天空落下来的

(2).铃鼓发出的声音像什么?请小朋友设计一下雷电的动作好吗?

4.学的真像!老师带了几个娃娃来跟小朋友玩,你门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出示老师制作的不同天气的脸谱。

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吗?

示范做法并讲解。

先在图画纸上画上阴天,雷电,下雨和彩虹的图画,然后剪下来贴在棍子上。还可以把绳子挽成死结,然后把绳子贴在下雨脸谱上,增加脸谱的动感。

和幼儿一起制作脸谱,教师辅导。

5.脸谱做的真漂亮,咱们一起和脸谱娃娃跳舞好吗?

播放音乐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己制作的天气脸谱一起跳舞。

延伸活动

你最喜欢什么天气?你们知道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和天空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吗?

咱们一起去实验一下好吗?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目标:

1、学习按群数数(以10为单位)、计数,了解多种数数的方法。

2、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商议解决问题。

准备:

操作材料

过程:

1、欣赏与引疑: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一)

——宝宝看店时发生了什么事?

“想什么办法会使生意越做越好?”

2、讨论与尝试: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宝宝,会有什么好办法?

借助操作材料,尝试按群数数。

交流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哪一种方案,最快最清楚。

3、实践与思考: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二)

说说议议:爸爸介绍给宝宝一个什么好办法?

想想试试:两个幼儿同时数,一个一根一根数一个一堆一堆数(10个一堆)。比比哪个人数得快。

操作实践,体验按群数数的便捷。

交流各自的取货方法,相互启发。

4、迁移与创造:

观看童话剧《宝宝看店》(三):

——“除了10个10个地数,还有什么方法也很方便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育随笔:动物的尾巴》是一篇不错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感觉内容写的非常好,添加了通过实践后得到的教案和反思,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还有相关值得参阅的教案游戏文章推荐给你,可爱的小鸡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怎么写,小班科学探究冷热变化教案。

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喜欢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欲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教案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教案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教案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2、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教案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 、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烹炸过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用来探索的材料:树木的纸条、铁珠、压缩棉、紫菜、黑木耳。

2、用来实验的冷水、而睡、盛水的缸(每组一份)。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张贴表格的黑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结果。

(一)请幼儿观察比较“海洋宝宝”泡水前后的差别。

(二)教师归纳:像放在水里的海洋宝宝一样慢慢变大胀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二、区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

(一)教师呈现多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些放在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

1、出示记录

表(1)请幼儿看看有些什么?猜猜哪些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

2、请幼儿将猜测的结果填在“我猜”这一栏里,容易的打√,不容易的打×(用两张颜色分别记录)。

(二)幼儿操作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究竟哪些材料在水里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并将观察结果填在“我发现”这一栏里。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巡视,给予适当指导。

(三)展示幼儿记录表,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幼儿一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验证)。

(四)教师小结

三、观察比较物体膨胀速度的不同。

(一)擦侧物体跑呢故障速度的不同。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猜猜“谁”膨胀的快,“谁”慢。

2、请幼儿将猜想结果用数字表示,填在记录表(2)“我猜”里。

(二)幼儿操作实验呢,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三)教师小结

四、冷热水中哪个膨胀快

1、出示冷热水,猜测并记录。

2、利用木耳展示证明,在热水与冷水中的膨胀速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膨??

教师例举馒头、气球、爆米花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身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发光吗?

(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7

设计思路: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觉得秋天的天气变化不仅是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天气的变化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我们班级体弱儿较多的特点,我们想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引导幼儿懂得保护自己,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于是,我们从了解天气变化入手,开展本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

1、通过统计、交流,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天气变化,引发幼儿继续探索气候变化的兴趣。

2、能合作记录统计结果,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用简单、清楚的方法进行记录。

难点:能和同伴合作记录统计结果。

材料与环境创设

活动前将幼儿11月的天气记录进行汇总,幼儿记录用纸、笔等,展示用小黑板两块。

活动流程

经验回顾讨论操作交流展示思考延伸

活动过程:

1、导入讨论

(1)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到场地上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好几天没找到云宝宝啊?

(2)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能找到云宝宝?

(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气象变化?

(4)出示汇总表:老师已经把小朋友记录的11月份天气情况都放在一张表格里,你们看看11月份有哪些气象变化?

(5)师:那么,11月份到底有几天晴天,几天阴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吧!

2、讨论操作

讨论:

师:统计的时候,怎么样让人家知道你统计的是晴天还是阴天呢?

引导:用不同的标志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难点:晴到多云等变化的天气标志如何表示。

操作:

幼儿两人合作进行统计。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先分工后合作。

幼儿能否用讨论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展示

(1)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

(2)请部分幼儿介绍统计结果:

你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

你们是怎么统计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分工的)

(对可能出现的不一致进行讨论)

(3)师:小朋友进行了统计,可是,你们的统计准确吗?有什么办法知道你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将所有的天气天数相加,和11月的天数比较,一致的为正确。

4、思考延伸

(1)看了统计结果,你觉得秋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2)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为什么?

(3)引发思考: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气情况都是这样的?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了解莫比乌丝圈的特点,感受其神奇的变化

2、在操作活动中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把剪刀、一个有一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个有两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张没有线的莫比乌丝圈、记号笔。

2、视频仪、ppt课件、二张长方形纸(两面不同颜色)、双面胶、剪刀、记录卡、有三条等分线的莫比乌丝圈、一块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纸圈变魔术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变魔术,你们愿意吗?

这是一张纸,请你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幼1:是个长方形的纸条(恩,回答的真好,是从纸条的外形来说的)

幼2:是一面白色,一面彩色的纸条。(真棒,是从纸条的颜色来说的)

幼3:纸条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线。

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纸。现在我就要来变魔术了,你们看仔细了哦。(教师在视屏仪下演示,彩色一头粘上双面胶,另一头彩色纸盖在上面,变成一个普通的圈,展示给幼儿看)

3、师: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啊?

幼1:一个圆圈圈。

幼2:像个汽车轮胎。(恩,回答的真形象,像个轮胎,也是圆圈圈)

4、师:那如果我们用剪刀沿着圈上面的黑线剪开会变成什么呢?

幼1:变成一个长方形的纸。

幼2:变成两个圈。

5、师:好的,那你们来看老师剪一下?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利用视屏仪,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幼儿怎样沿着黑线剪纸圈)我们先把纸圈接口的地方叠起来,沿着黑线剪一个小口子,然后把小剪刀张开,伸进小口子沿着黑线慢慢地剪,剪得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剪刀手,你们看变成什么了呀?

教师出示剪下的两个圈。

幼:变成了两个圈。

6、师:恩,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圈。

二、感受莫比乌丝圈的不同

师:陈老师这次还要变一个圈,这是和刚才一样的包装纸,仔细观察,这次我是怎么做的!看看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教师在视屏仪下演示,一头粘上双面胶,另一头扭一下,白色一面盖在彩色一头的上面,展示给幼儿看)

幼1:现在这个圈扭了一下,刚才那个没有。

幼2:现在这个圈接口的颜色不一样的。(回答的真棒!)

三、变化莫比乌丝圈

(一)两等分的莫比乌丝圈

1、师:如果我还是用方才的方法用剪刀沿着中间的黑线剪开纸圈,会变成什么样子?

2、师:我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卡?表示小朋友猜想的,剪刀形状是我们实验的结果,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幼1:变成两个圈

幼2:变成一个大圈那到底会变成什么呢?等一会小朋友可以用陈老师刚才教你的方法去剪一剪,然后看一看,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现在请开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该这样来剪这个圈。(播放音乐)

3、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1:还是一个圈师:那我们比较一下,比原来的大还是小啊?

幼2:要比原来的大。

教师在记录表中记录实验的结果:变成了一个大圈。

小结:这个圈真神奇,沿着中线剪开,变成了一个卷着的大圈,这个圈比原来的圈要细一点,有两个接头,颜色交替。

(二)三等分的莫比乌丝圈教师出示一个三等分的纸圈

1、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纸圈上有几条黑线啊?

幼:两条

2、师:那如果我们也沿着黑线把纸圈剪开,猜一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1:变成3个圈圈

幼2:变成4个圈圈教师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记录表中,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嘱咐幼儿如何来沿着线剪。

师:小朋友都猜了那么多,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沿着一条黑线剪开,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3、师:小朋友看看自己剪的纸圈变成什么了呀?

幼1:两个圈圈师:什么样的两个圈圈啊?一样大小吗?

幼2:不一样大小的,而且是两个圈圈连在一起的。

师:恩,变成了一大一小连着的2个圈。

四、感受莫比乌丝圈的原理

1、师:这个魔术圈真神奇,我们都是用剪刀沿着黑线剪开,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引导幼儿观察黑线)答案真的是在黑线上,那这个黑线又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找一找?

2、提出要求: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魔术圈,等一会请你们任意找一个地方为起点在纸圈上开始画线,最后还要回到起点,画完以后请你看一看,这两个圈上的线有什么不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反馈操作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普通的圈上只有彩色的上面有线,魔术圈上彩色和白色的上面都有线。

小结:对,这个就是魔术圈的秘密,普通圈有彩色和白色两个面,所以我们从起点到终点只能画在白色面或者是彩色面上,而魔术圈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彩色和白色上面都能画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