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教案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以便学生理解和跟随,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池上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生字7个,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操作:
1、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区别“高兴”“惊喜”的不同意思。
3、方召课文第3节,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情感:体会母亲活的孩子送出的生日礼物时的喜悦心情,懂得尊敬师长是做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南南制作礼物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说话,揭示课题
1、板书:礼物
2、谈话:你收到过什么礼物吗?用“我收到的礼物有()、()、()”练习说话。
那你有没有送给别人礼物呢?用“我送给别人的礼物有()、()、()”练习说话。
3、有一位小朋友,他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给他的妈妈。板书完课题:给妈妈的礼物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质疑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清楚这个小朋友是谁,送什么礼物给xx妈,为什么要送礼物?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节写制作礼物,哪几节写赠送礼物的?
(1、2、3节写制作礼物,4、5、6节写赠送礼物)
3、读读课文,找找生字词语,
出示:棉、沫、取
出示:礼物、五颜六色、洁白、泡沫、端端正正、满意、取出、夺目、
(1)指名读生字、词语
(2)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交流
(3)组词:棉()绵()沫()抹()
(4)试试你身手: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的多?
端端正正、明明白白、清请楚楚、高高兴兴、叮叮当当、来来去去、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兢兢业业……
三、学习课文,练习说话
1、读一二三节,稳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南南是个聪明的孩子,对妈妈充满了孝心。用“———”划出。
2、交流
(1)第一节
“……总要……“…用水洗干净,放在抽屉里。””…积攒了许多小石子儿”
说明南南很有信,早早地就在为制作礼物作准备。
(2)第二节
“……用彩笔给他们涂上颜色……”
南南做事的认真体现了他对妈妈的孝心。
质疑:课文中为什么要具体描写南南涂的石子非常漂亮?(一颗石子代表南南的一份心意)
出示:五颜六色的小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好看极了。望着他们,南南心想:( )。
(3)第三节
“……先……再……最后……”“摆了又摆”“看了又看”“直到……才……”
南南为妈妈精心准备礼物也体现了他的一片孝心。
填空:他先(),再(),最后()。
提示:先用课文内容填空,再用自己的话说话。
2、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出示:妈妈高兴地接过盒子,打开盒盖闻到一股香味,看到了“祝你生日快乐”六个大字。
妈妈惊喜地说:“哎呀,真漂亮!我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好的礼物呢!谢谢你,我的孩子。”
(1)指名读读句子
(2)和伙伴们讨论:文中用“高兴”和“惊喜”这两个词语表示妈妈收到礼物后的心情,这两个词语能不能对换?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挑战读、小组读、)
(4)齐读最后两节。
四、语言直播厅
如果你有一位亲人或朋友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怎样庆祝他呢?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礼物,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设计方案,评出创意奖。
动脑又动手: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话。
他先在塑料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几个字,再把棉花铺在盒子里,把写好字的塑料板放在棉花上面,最后在塑料板的四周镶上彩色的小石子。
板书:
五、给妈妈的礼物
南南积攒石子——涂颜色——写字、装盒
妈妈高兴、惊喜
聪明、细心、有孝心……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xx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数手指计算。
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
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
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 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 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进位的方法。(连续3次进位)
2、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你会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吗?那老师出两道计算题同桌位的同学每人选做一题
24×4=??????????167×3=
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吗?(个别说计算方法后订正)
你知道我们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出示主题图)
(1) 看图中是什么地方?(运动场)运动场上正在举行比赛,而且还来了很多的同学来观看比赛,那观看的同学坐在什么地方?(看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看台的布局吧?(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
(2) 看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要示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就是示这个运动场的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3) 应该怎样列式呢?
8×634=????????????634×8=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8个634)
(4)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634×8=?(学生尝试、板书)
(5) 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错)到底哪个算式才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6) 计算过程:
6?3?4?×?8?=5?0?7?2(人)
6??3??4????????????个位:8×4=32?向十位进3,个位上写2;
×????2???3?8????????????十位:8×3=24,24+3=27?向百位进2,十位上写7;
5???0??7??2????????????百位:8×6=48,48+2=50?向千位进5,千位没数字直接在千位上写5,在百位上写0。
(口答)
(7) 原来这个看台可以坐那么多人,那你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可以坐得下吗?
2.对比、归纳小结
(1)对比分析:
把例4与复习题的竖式进行对照,你能找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
“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算一算
1.236?×7=??????????127?×9=
先独立完成后口述过程(学生板书适当找错例进行分析)
2.p79“做一做”
自己读、审题分析各数量关系后独立完成。
3.p81练习十八第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由于进位的次数比较多,在计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