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池上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09-16 作者:Indulgence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教案的内容应该兼顾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池上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池上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施教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3

知识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燕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燕子同学们都很熟悉吧。春天来了,燕子也就从南方飞回来了。请看——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画的内容。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了解燕子外形特点。

1、学生说说燕子的样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2—4自然段,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可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燕子的到来给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认读、组词(1、2两点颠倒过来)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三、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提示学生可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到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五、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项链吗,你们见过的项链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有哪些同学见过大海呢?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你们有谁知道大海的项链长什么样子吗?请在本子上描画出来。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故事,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蓝蓝的又长又软笑着涌向沙滩贝壳海螺娃娃快活金色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正音:“着”是翘舌音、“金”是前鼻音,“向”是后鼻音。)

(3)说说记字方法。(娃和挂)

4.认识禾木旁

6.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白,的又,和”。

(2)认读,观察字形。

(3)师范写。

白:撇画短小,竖略往左倾斜,横折的横段较长,折段向左略斜。最后一横封口。

的:“白”横折的横段宜短,“勺”撇画长。

又:横撇注意撇的走势,撇捺要平齐。

和:左右等宽,左高右低。

?设计意图】可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蓝”和“金”可以观察书上的蓝天,大海,沙滩来帮助记忆。“又”和“向”可创造情景来识记。“贝”可以看其字形的演变,“笑”是会意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任务: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的上边标上序号。说说为什么是3句话。

2.小结:有3个句号,所以是3句话。

3.借助拼音读第一自然段的三句话,特别是第三句是个长句子,有的地方很难读,“哗哗地笑着”中连续两个词读轻声,“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比较长,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和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反复训练。

4.学习第一句

(1)读第一句。交流:你看到过大海吗?谁来夸夸大海?

(2)大海的视频。交流: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相机导学。并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海水很蓝很蓝的感觉呢?教师范读“蓝蓝的”,学生跟读。

(3)大海有多宽,又有多远?学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手势来比一比。

5.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交流:你知道这一句在说什么吗?

(2)理解并指导朗读。交流:哪些东西是软软的?你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

(3)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吗?

(4)视频。这么漂亮的沙滩,你们想欣赏吗?请大家来夸一夸。

6.学习第三句。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个长句子。

(2)你喜欢句子中的浪花吗?说说原因。

7.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相同,写大海和沙滩都是由两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依次构成的,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适宜朗读,积累语言。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表现小娃娃特别开心的句子。

2.交流。

3.我们已经看到了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雪白雪白的浪花、漂亮的海螺和贝壳。那同学们有没有找到项链呢?找到了谁的项链?

4.说一说找到的项链长什么样的?

5.小组讨论: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的项链和大海项链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呢?

(1)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金色的项链。。

(2)小娃娃的项链是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

6.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小娃娃的项链和大海的项链进行对比,感受不同项链的特点和描写,通过朗读把孩子的快乐读出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童趣。

五、板书设计:

11.项链

大海:金色的

娃娃:彩色的

教学反思:

课文文质兼美,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表达特点,并通过朗读表达对美的感悟。学生在第六单元已初步接触了长句子,能正确的断句了,教学中。老师要带读,允许学生指读,避免跳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努力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文章总共有两段,第一段感受浪花的淘气、可爱,慷慨;描绘的是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体会与大自然相处的乐趣。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多给孩子朗读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多说。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影子》是一首与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景,配和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第二幅是玩轮滑的情景。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后,在”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难点:

识记前、后、左、右并在生活情境中辨别四个方位。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有一个谜语,你们听过吗?有个好朋友,全身黑黝黝。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想跟它说话,就是不开口。谁能猜出来?

2.板书课题(9影:后鼻音;子:轻声。)。

3.

(1)简笔画,边说边画:红日当空照着。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边有一片影子。

(2)谁能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影”字?(强调“彡”)。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简笔画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影字的理解和对“影子”这一生活现象的理解,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孩子都有话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先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再在课本上圈出课的生字本课的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影子前后黑狗左右它们好朋友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

(3)说说记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

(4)谁能说说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5)开火车读。

4.听儿歌做动作。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它像小黑狗,是我好朋友。

5.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在、后”。

(2)认读,观察字形。

(3)师范写。(强调撇捺的变化)。

(4)生练写,教师指导巡视。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做动作来感受字义,不仅达到了巩固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一动,调节课堂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上,先复习再交流,让学生说的时候有法可依,为培养他们独立识字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影子”。

1.读重点句,体会影子的特点。

2.(出示)就像一条小黑狗。

它是我的好朋友。

(1)说说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它是我的好朋友?

(2)画出表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句子,读一读。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3.交流:对这些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不懂的吗?(你是为什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再用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

4.重点解答.

(1)为什么将影子比作小黑狗?(你这是黑的,小狗经常跟着人,跑前跑后就像人的影子一样。)

(2)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结合生活经验,因为太阳在人头顶的不同方向。和人站的位子不一样。)

5.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课文读一读,背背。

?设计意图】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经验的语录可以加深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当然,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学生经历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比起简单的说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板书设计:

9.影子

小黑狗好朋友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朗读作为理解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中不但教学生朗,而且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年级的朗读指导应该到位,灵活。适当的动作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更容易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思维特点。本课的内容很特殊,课下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情况下在后,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还可以做一做“踩影子”的游戏。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总

?我上学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a o e(第一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a o e(第二课时)》《i u ü y w(第一课时)》《i u ü y w(第二课时)》《b p m f(第一课时)》《b p m f(第二课时)》《d t n l(第一课时)》《d t n l(第二课时)》《ɡ k h(第一课时)》《ɡ k h(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j q x(第一课时)》《j q x(第二课时)》《z c s(第一课时)》《z c s(第二课时)》《zh ch sh r(第一课时)》《zh ch sh r(第二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ai ei ui(第一课时)》《ai ei ui(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ao ou iu(第一课时)》《ao ou iu(第二课时)》《ie üe er(第一课时)》《ie üe er(第二课时)》《an en in un ün(第一课时)》《an en in un ün(第二课时)》《anɡ enɡ inɡ onɡ(第一课时)》《anɡ enɡ inɡ onɡ(第二课时)》《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秋天(第一课时)》《秋天(第二课时)》《小小的船(第一课时)》《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江南(第一课时)》《江南(第二课时)》《四季(第一课时)》《四季(第二课时)》《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画(第一课时)》《画(第二课时)》《大小多少》《小书包(第一课时)》《小书包(第二课时)》《日月明(第一课时)》《日月明(第二课时)》《升国旗(第一课时)》《升国旗(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影子(第一课时)》《影子(第二课时)》《比尾巴(第一课时)》《比尾巴(第二课时)》《青蛙写诗(第一课时)》《青蛙写诗(第二课时)》《雨点儿(第一课时)》《雨点儿(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明天要远足(第一课时)》《明天要远足(第二课时)》《大还是小(第一课时)》《大还是小(第二课时)》《项链(第一课时)》《项链(第二课时)》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乌鸦喝水(第二课时)》《小蜗牛(第一课时)》《小蜗牛(第二课时)》《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绷私庵柿康ノ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比鲜豆ぞ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苯樯芴炱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蹦阒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碧致郏耗闳衔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狈肿榛疃: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倍懒⒆饕担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7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0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五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的作者是冰心。文中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弓大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了小鸟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叫声。文章批评了不爱护鸟类的行为,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按照指定意思为课文划分层次。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学习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习为课文划分层次。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光盘自制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最喜欢什么鸟儿?

2、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绚丽多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只小鸟》一课,共同关注一只小鸟的命运。

3、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文中的一只小鸟给大家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1、2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xxx的小鸟。

2、交流汇报

这是一只可爱的、幼小的、快乐的、幸福的、爱唱歌、歌声动听的.、爱欣赏风景的小鸟。

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3、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再加上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这是一副多么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啊!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齐读课文1、2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3——6自然段。

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可是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至6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2、汇报交流。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从这句话看出小鸟的伤势很严重,"跌"是完全失去控制,很重地摔下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2)斜刺里两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从这句话能够看出老鸟对小鸟非常关爱,体会到亲情的伟大。"箭也似的"像箭一样快,说明它们此时此刻内心非常着急。抓住"箭也似的"指导朗读。

师:拿一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位母亲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此时的它们心急如焚,此时的它们肝肠寸断,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老鸟当时那种急切、悲伤的心情呢?

自己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从这句话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可能有生命危险……

师:刚才还活蹦乱跳、高声鸣唱的小鸟转眼间正痛苦地流着血,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你觉得此时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可怜的、不幸的、痛苦的、命运悲惨的……)

是啊!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句话吗?

试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员,当你看见小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它的生命即将结束,你会怎么想?

指名说。

2、因为孩子的一时贪玩,让这么可爱无辜的小生命受到了伤害,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3、文中的孩子们喜欢这只鸟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对小鸟的爱和老鸟对小鸟的爱有什么不同?

点生汇报。

师:小孩的爱是自私的,爱的方式不对,爱它就让它更加自由,爱它就应该让它更加快乐,爱它就让它更加美丽,爱不是占有。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故事讲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让你对文中的孩子说几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2、师:听了你们这番话,相信那些调皮的孩子们会放下手中的弹弓,以一颗善心和爱心去对待鸟类。老师也想对文中的孩子们说几句话,可以吗?

出示白居易的《鸟》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岂止是"子在巢中望母归",同样还有"母在巢中盼子归",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我们今天的少年儿童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向所有的人发出"莫打枝头鸟"呼声吧!

七、总结。

美丽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业:每一只美丽的小鸟都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希望,但文中的这只小鸟却怎么也没有想由于人类的贪婪使它惨遭不幸。小鸟的命运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大家想像一下,那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续写一段话。

教学资源:

为了更合理的、恰当的用好多媒体资源,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真正的起到辅助作用,在本节课设计之后,我广搜资源,分别从网络上、远教资源库上、多媒体教学光盘上大量的参考整理,最后一句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最终选用了多媒体教学光盘和自制的幻灯片课件。光盘中我选用了词语的出示和第一部分的动画播放,这两个部分能较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制课件我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段意和划分层次,就用课件为他们展示出了一些学法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参考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了引导与自学的作用。

三年级池上教案篇8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