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教案的反思部分不断改进教学,我们的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进行,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诗《蜂》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儿童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丰富词汇:叶子、飞、吹、飘。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小树叶、《大风和树叶》、《叶子飞》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种各样的秋叶)放《大风和树叶》音乐,幼儿随老师扮秋叶飞进教室。
2、凉凉的秋风吹过来,许多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有些小树叶飘落到我们教室了,我们一起去拾小树叶吧。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3、谁来说说你拾到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
4、老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5、小树叶累了,我们让它飘落到小椅子下休息会儿吧。
二、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叶子飞》。
1、有首好听的儿歌说的就是叶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的名字叫《叶子飞》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
4、放录音《叶子飞》,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5、提问:诗歌里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它们飘落的时候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词汇:叶子、飞、吹、飘(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三、学习朗读诗歌《叶子飞》
1、幼儿跟念儿歌——集体念儿歌——分男女念。
2、老师扮演大树和风,幼儿扮演小树叶,边表演边进行朗读。
四、创编儿歌
除了诗歌里提到的小树叶的形状,你还能说出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像什么?我们来把它编到儿歌里去。
五、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叶子,也把它编进儿歌里去好吗?放《大风和树叶》的音乐,幼儿学小树叶飞出教室。
古诗《蜂》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学生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 gnón gmǒ相宜xiāng 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古诗《蜂》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蜂》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五、网络资源链接:
古诗《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牧、童、骑、闭”,学习部首“马字旁”。
2、学会吟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趣味,熟读成诵。
3、借助看图说话,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吟诵古诗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看图说话。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一)出示第一幅图,看图说话,学习生字。(图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张大嘴巴唱歌。)
1、看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随机学习“骑”。
2、初步了解牧童,学习生字“牧”和“童”。
(1)简介“牧童”,出示“mù tóng”拼读音节。
(2)说说记字好方法(“牧、童”)。
(3)老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看清字的笔顺笔画,正确书写。
3、用上“牧童”这个词说话。
(二)出示第三幅图,看图说话。(图二:牧童站在树下,抬头看知了。)
1、看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练习说话。
(三)揭示诗名,了解诗作者。
过渡:刚才,小朋友用一句话把你们看到的画面说清楚了,有位诗人把他所看见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出示:所见 , 齐读诗名。
2、出示:yuán méi ,指名拼读。
3、出示:清 袁枚 让学生了解袁枚是清朝的一位诗人。
二 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一)初读古诗,随机正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 正音:(振(zhèn)、林樾(yuè)、意(yì)欲(yù)、鸣(míng))
振?林樾(“樾”就是树阴的意思)??振林樾?(什么振林樾?)歌声振林樾。
意欲?(意欲干什么?)意欲捕鸣蝉?随机正音“捕、鸣”。
3、再读古诗(自由读 指名读)
(二)再读古诗,正确停顿。
1、老师范读。
2、学生练习(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齐读。
三 图文对照,说清图意,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
1、看图,找出与画面相对应的诗句。
2、仔细观察图一,看清图意,练习说话。
(1)(出示图一)引读诗句。
(2)听听歌声,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这歌声。
(3)(出示)骑 唱歌 歌声…… 借助提示,说清图意。
(4)同桌练说
3、仔细观察图三,看清图意,练习说话,学习生字“闭”。
(1)(出示图三)看图思考:牧童站在树下,他究竟想干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引读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学习生字“闭”。
(4)理解“闭口”,引导想象牧童的心理活动,感受牧童的聪明与可爱。
(5)(出示) 一声不响 站 想 , 借助提示,说清图意。
4、根据诗的内容,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1)联系图一和图三的内容,启发想象
(2)出示图二 听到 看到 ,借助提示,练习说话。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图1??3),按一定的顺序把句子说清楚。
(1)同伴合作讲故事。
(出示)图1:骑 唱歌 歌声
图2:听到 看到
图3:一声不响 站 想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3位同学配合说话。
6、男女生比赛读。
四、 背背唱唱。
过渡:你看,诗人袁枚用简简单单的四行诗句把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告诉了我们,还引发了我们的想象,这古诗真是太有魅力了!
1、同桌互背,指名交流。
2、吟唱古诗
(1)听录音
(2)生跟唱
五、 布置回家作业。
师:今天,我们通过读读,说说,背背,唱唱的方式学习了古诗《所见》,回家后,大家可以把古诗背诵或者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古诗中有趣的故事讲给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