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脑古诗教案5篇

时间:2023-08-17 作者:Trick

一份优秀的教案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我们的教案内容紧密结合了教材和实际生活,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云脑古诗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云脑古诗教案5篇

云脑古诗教案篇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咏马的诗。板书课题。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3)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看到这匹宝马良驹时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欣赏、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6)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格。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7)“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9)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1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友人的激励,抒发着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12)指导朗读,配古典乐曲。(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13)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境。

2.学习《马诗》。

(1)过渡: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学生小组试讲,感知诗意。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指导朗读。生读,评议。

(7)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交替互读两首古诗。

2.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马,但诗人笔下的马特点不同,各具特色,而且古诗中的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借对马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实践积累

搜集其它描写马的古诗,欣赏交流体会。

云脑古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一看,这个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帮助幼儿体验古诗的意境。

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离开了妈妈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妈妈,想家里的亲人。

3、师示范念古诗,边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4、理解字词

疑 怀疑,误任务的意思。

举头 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儿学习古诗,边作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年一遍,能用响亮的声音念古诗。

6、反复的练习,请幼儿上来表演。

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7、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8、讲评。给专心的幼儿颁发奖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云脑古诗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

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

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云脑古诗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云脑古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含义。

2、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准备:

1、柳条、丝绦、剪刀、碧玉的图片,以及表情图片。

2、录音机、磁带、视频。

3、水袖若干条。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提问

1、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柳条图片:这是什么?柳树上面有长长的什么呀?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长长的柳条是怎样长在柳树上的?

小结:又细又长的柳条是从柳树上垂下来的,你觉的又细又长的柳条像什么?

3.柳条上面长着绿绿的是什么?它像什么?

小结:春天到了柳树、柳条、柳叶都变得非常漂亮,老师想到了一首关于柳树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咏柳》。

4、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是赞美柳树,它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贺知章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你最喜欢哪一句?)

一、欣赏并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1.播放视频

提问:你最喜欢那一句?(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加文)

2.请小朋友朗读一次

3.你知道诗句中的图片代表什么意思吗?(碧玉、丝绦、剪刀)

4.“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小结:诗人从远处看到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5.那谁知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呢?

小结: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的巧手剪出来的?最后诗人终于想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这首古诗的意境美不美?那这么好听的古诗怎样读就更美啦!

二、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我们看看前两句,诗人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贴表情图)

2.诗人看见这么好的景色想到一个问题,这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剪出来的?这一句应该怎么读?(疑问、贴表情图)

3.最后诗人终于找到了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恍然大悟、贴表情图)

小结:诗人用古诗来赞美柳树,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赞美柳树?(唱歌,跳舞)

三、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柳树、柳条、柳叶。

提问:跳舞的时候那你要用什么动作表示大树、柳条、柳叶?

2、请幼儿请客人老师和自己跳。

延伸:区域活动制作柳树、柳条、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