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脑古诗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3-08-17 作者:dopmitopy

通过写教案,我们可以更好的分析教学情况,我们的教案内容紧密结合了教材和实际生活,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云脑古诗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云脑古诗教案精选6篇

云脑古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莲穷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七、梳理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云脑古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味性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

活动准备:

1、布置春天的场景。

2、配乐诗朗诵,音乐磁带,录音机

3、音乐带《春天在哪里》

4、幼儿多次观察多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边唱边跳进创设的春天场景。

仔细地想一想、找一找,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

2、欣赏配乐朗诵诗歌。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

提问:诗歌的题目是什么?诗歌里把春天说成了什么?

(2)第二遍完整欣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语气的变化,重点突出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引起幼儿对书的`兴趣。

3、通过看看、听听、讲讲相结合的方式分段欣赏,引导幼儿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

重点讨论:

(1)春天里哪些东西是彩色的?哪些是绿色的?

(2)小池塘为什么笑了,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春天里谁在唱着歌?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鼓励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完整欣赏,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体验春天的美。

活动延伸:

1、在熟练掌握诗歌后,引导幼儿仿编诗歌,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2、鼓励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诗歌内容,并相互欣赏。

云脑古诗教案篇3

1.听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再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边读边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品读,体味诗中的情感。

(1)前两联由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

从传说写到现实,由传说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寻常江楼构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的怅然若失的情绪表露出来。

(2)诗的颔联写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黄鹤一去”把读者的.视野引向茫茫远方;“白云千载”又让人联想到上下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只两句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创设出一种苍茫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句描绘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景象,葱茏茂盛而富有生机:晴空万里,远望汉阳,一棵棵树木清晰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葱绿。这段写景,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诗人“愁”该如何理解?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呢?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1.意境开阔、气魄宏大。诗的开头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写起,仙人、黄鹤引发人们美好的联想。写到“黄鹤一去”,写到“白云千载”,意境开阔,引人遐思。

2.风景如画,情真意切。诗的颈联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眺望远处所见到的空明悠远的画面,融情于景,眼前景虽美,何处是乡关?景中蕴含诗人浓浓的乡愁。

云脑古诗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七、拓展训练

1、课文中树叶里的生字还有4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2、你还会背哪些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云脑古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目标达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二、学习古诗《锄禾》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朗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 . 描红、临写

云脑古诗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门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活动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