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存在是为了缓解我们线下教学的焦虑,教案是教师常用到的一种文件,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有纪律性的材料,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平行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平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2.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简单识别方法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与应用。
教学准备
方格纸、直尺、图钉、剪刀。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对边( ),对角( ),对角线( )。
2.( )是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概括。
1.探索。
(1)按照下面的步骤,在力格纸上画一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步骤1:画一线段ab。
步骤2:平移线段ad到bc。
步骤3:连结ab、dc,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ad∥bc,ad=bc。
(2)如图,沿四边形的边剪下四边形,再在一张纸上沿四边形的边画出一个四边形。把两个四边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点分别记为a、b、c、d。通过连结对角线确定对角线的交点o,用一枚图钉穿过点o,把其中一个四边形绕点o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根据上述的`过程,能否断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概括。
我们可以看到旋转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重合,即c点与a点重合,b点与d点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_bac=acd,从而ab∥dc,又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得到: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三、应用举例。
例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点e和点f分别在ad和bc上,且ae =cf,连结ce和af,试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m和n分别是ab、cd上的中点,试说明四边形bmdn也是平行四边形。
五、拓展延伸。
在下面的格点图中,以格点为顶点,你能画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六、看谁做的既快又正确?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平行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6页-5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含义。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定义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
1、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现在请你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再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征?
预设:(1)直的(2)向两边无线延伸(3)无法测量(2)没有端点
师:在你刚才所画的直线旁边随意再画一条直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预设:通过回忆直线的特征,构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
2、整理明标
(1)认识平行
(2)认识垂直
二、明确路径,合作探究
问题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发现什么是平行。
问题二: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讲授,得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馈,对抗质疑
问题一:认识平行
(1)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将他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将它们分类。
(3)汇报: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义:我们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下了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提出问题:你从刚才读的这句话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汇报:①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
(7)对抗: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行不行?
(8)演示:出示画着两条平行的直线的白纸,然后将纸沿着两条直线中间剪开,成两个平面展示。
(9)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线吗?
(10)小结: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线的存在,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问题二:认识垂直
(1)操作:跟着老师一起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汇报: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义:我们将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情况下了一个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对抗:你从刚才所读的这句话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5)汇报: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表示他们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吗?
(7)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四、检测总结,拓展延伸
1、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2、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课后拓展:
(1)判断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③、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的平行线.
(2)下面的图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况吗?
出示“双杠”图让学生找出平行与垂直。
平行教案篇3
1、本单元教材内容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2、重难点、关键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课时划分
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平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能力;培养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谈话:出示两个美丽的花坛(课件呈现)。
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
然后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提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从而导入新课。
(二)操作探索,获取新知
数方格感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1)数方格,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电脑出示)
(2)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如果我们能像长方形那样有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就容易解决了。
2、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
(1)小组合作探究:想办法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学算面积的图形。(这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精彩展示:要求边讲边操作。
提问:为什么都要转化成长方形?
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呢?
接着电脑演示其它方法,渗透割补、平移法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1)小组合作探索:
a、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d、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交流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底;宽=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板书)
提问:用字母怎么表示呢?自学课本。
学生回答s=ah(板书)
提问:s、a、h分别表示什么呢?
提问: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演示不是对应的底和高),这样能求出它的面积吗?那底和高必须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应)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前面的花坛题
课本第2题: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拓展题:先分别口算出下面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平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 教具 三角尺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教学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问题1: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环节 探索活动
活动:
工具:两对长度分别相等的木条。
动手:能否在平面内用这四根笔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1.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1.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完成探究活动1,共同得到:
(1)只有将两两相等的木条分别作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到: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拼四边形时,能否将相等两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对边;
(2)转动四边形,改变它的形状的过程中,能否观察得到在此过程中它始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的证明思路.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3=∠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2 如图所示,ac=bd=16,ab=cd=ef=15,ce=df=9,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3.如图所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4.如图:ad是Δabc的边bc边上的中线.
(1)画图: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ce;
(2)判断四边形ab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四环节 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应用 集备意见 个案补充
平行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
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
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
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
(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
(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板书)对边是指?(课件演示)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呀?多指名几人说。
7.师:要看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多指名几人说)下面大家来判断,这里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拿出练习纸,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理由,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老师手上的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该怎么办?请大家帮一帮我。小组操作。
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
3.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
四、小结,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
2.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它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观看电动门伸缩过程)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
平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平行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既是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意识,体会几何知识的内涵与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