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观后感8篇

时间:2024-07-14 作者:Brave

认真写好观后感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看电影,透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电影的情感和情绪,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冼夫人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冼夫人观后感8篇

冼夫人观后感篇1

梦, 是一个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和物的幻境,而我的幻境却常常是居里夫人的身影。

居里夫人,我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愿意为祖国,为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努力工作,不申请专利。

记得她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说到,她原本性格暴躁,脾气大。但她的丈夫完全不同,她的丈夫性情温和,脾气也小,她 吸取经验,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况。她和她的.丈夫在实验室里的工作很辛苦,几年的时间靠两人从几吨的工业废渣中,炼出了新的一种元素-----镭 ,当有人与她和她的丈夫讨论该不该申请专利时, 他们都拒绝了。可见居里夫人对祖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对世界的贡献也大。而他教育她的女儿 时,把她的奖章把她的女儿玩,让她的女儿不要把物质看得太重要,像妈妈一样,多讲贡献,少谈荣誉。

直到现在,我还梦见居历夫人在收索资料,继续探索地球的奥秘。开发新元素。给他的祖国増添了光彩,给世界作榜样。我又梦见 居里夫人找到新元素,站在讲台前讲述着事情的经过,最终又登上领奖台。她还是坚持不懈,每日都在探索,直到慢慢老去后, 她的女儿又继承了这一大事业。

不过, 她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要学习她那种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虽然,我现在还小,有的学科学习成绩还敢不上,不过有一首歌唱得好:“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面有清空”。

老师告诉我:“梦见了 居里夫人,是个好兆头”。

冼夫人观后感篇2

她是一个几经磨难,几经考验的女人;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美丽端庄的科学家;她也是一个一生拿了两次诺贝尔奖的奇迹创造者……她就是居里夫人。

什么样的美丽才能永恒?居里夫人的事迹告诉了我们。永恒的美丽不是俏丽的容颜,也不是成功的光环。在居里夫人生活的掠影中,永恒的美丽是对科学梦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更是在荣誉面前的淡定和从容,这是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散发着永久的芳香。

居里夫人忍受着生活的煎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和丈夫彼埃尔一起提炼出了镭。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惊了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但是,不幸的事再次发生:居里夫人的'丈夫惨遭车祸,生亡了。

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她还是挺过来了,坚持用顽强的毅力进一步研究,再次登上了诺贝尔奖领奖台,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里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居里夫人用一生的心血,一辈子的时间,造福于人类。她的一生像一首动人的歌,用最初的激情与理想歌颂着自己不变的信仰。

这是一位多么值得尊重的女性啊!就让我们对她的赞美化成敬意永存在我们的心里,同时也让她的精神化做我们前进的动力吧!

冼夫人观后感篇3

居里夫人,她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中学时代的物理化学课堂上,她的名字如雷贯耳。

但美国经典电影《居里夫人》却是最近才观看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也是最近才读的。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波兰女性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美国经典电影《居里夫人》以及她的传记资料给出了答案。

一、对科学独立探索的精神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原本打算把包好的铀和感光底片要晒太阳,只好送回抽屉。到了他冲洗底片时,本来以为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想不到却看到非常清晰的影像,使他大为惊讶。铀不需要外来的能源如阳光也能发射辐射,因此他发现了放射性,从材料中自发的发出辐射。

具有独立探索精神的居里夫人对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铀盐矿石神奇的射线所吸引着居里夫人,使她决心一定要揭开这个秘密。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先生的注意,居里夫妇携起手来,并驾齐驱,向科学的未知领域发起强有力的进攻。

他们以沥青铀矿石来提炼放射成分。而要从沥青铀矿中提炼纯镭并测定其原子量,不但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还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足够的资金、设备。

她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忘我地工作,在冬天象冰窖夏天象火炉的简陋工棚里,用最普通的铁锅一锅又一锅地从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矿渣中提炼镭。经过整整四年的时间,经过了5677次的试验,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了0.12克的镭盐,镭终于横空出世了!

为此,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二、不唯名不唯利完全无私的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镭的惊人特性和它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许多人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一旦申请,居里夫妇立即成为百万富翁。居里夫人却毫不动心。她说:“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于是,她向全世界公布了镭的提取分离技术。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在所有的著名的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

从那以后,由于镭的辐射具有强大的贯穿本领,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科学上,成为当时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镭盐在暗处发光,用于涂制夜光表盘。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镭及其衰变物发射γ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镭针可治癌症,而在人体外,镭又可用来诊断疾病。

三、睿智的选择成就了他们极其完美的结合

自从玛丽到居里的试验室里工作后,她对科学思考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居里的心,居里向她求爱时说:“我们的结合是科学的完美的结合,结成夫妻的我们可以经常一起思考探索,一起面对科学难题”。事实也的确如此,成为居里夫人的玛丽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的精神感动着居里,而居里不惜放弃自己的试验支持着玛丽。在漫长的4年艰苦奋斗里,在经历了5676次的失败后,在第5677次终于提炼出了镭盐,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居里的帮助和支持,没有玛丽的探索和思考,他们中任何一位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这么伟大的科学壮举的。

尽管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可她也象一般的家庭主妇一样系上围裙进厨房,一样的生儿育女。当居里不幸去世后,两个女儿在居里夫人的教育和影响下都著有成效,大女儿伊雷娜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冼夫人观后感篇4

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物理世家,从小就受到物理知识的熏陶,所以她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一生共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众所周知,她发现了两种元素——钋和镭。但有谁能想象,她是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才从成吨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0.1克的镭。读了这本书,我被居里夫人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折服。在她发现镭的过程中,就是这种发现和探索的精神,支撑着她完成那长达四年的试验。

居里夫人炼出镭的过程十分艰苦:提炼镭的过程需要脑力,也要高强度的体力。居里夫人先要把扛来的一袋袋沉重的废渣倒进大锅里,再不停地用一根大铁棒搅拌着。通常,这需要几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居里夫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她娇嫩的双手被溶液烧得伤痕累累。上吨的沥青矿中,所有的元素都被提炼出来了,只剩下了两种元素,这其中的一个就是“镭”。但是难题来了,如何把这两种元素分开来呢?居里夫人不断地试验着,第一次元素分离失败了,第二次也失败了,第三次、第四次……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居里夫人的第158次元素分离试验也失败了。居里夫人这时候还是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个很慢的试验方法,把这两个元素一点点一点点地分离。

两年啊!天天都要面对同样的一堆瓶瓶罐罐,是什么样的一种枯燥啊!更何况还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居里夫人坚持下来了,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把这两种“顽固”的元素提炼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__年4月,在经历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漫长时间之后,居里夫人终于成功了!虽然只有一点点的镭,但是却成为人类物理历史上一个大大进步!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居里夫人坚毅和刻苦的精神。就说说我自己吧,以前我遇到难题的时候,还没理解题目的大意、没有仔细深入思考就放弃了,所以在好多难题之前,我就“自动缴械”了,想想真是惭愧啊!在看了《居里夫人》之后,我逐渐明白了坚持的重要,并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欣喜地发现,原来“难题”都是“纸老虎”啊!坚持不懈再加上科学的方法,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啊。

电影很好看,还没有看过居里夫人的传记,不知道真实的她是怎样的,但演员给我们呈现出的居里夫人,我是喜爱的,那种对科学的执着,那种坚定,真的让人记忆深刻。年轻的居里夫人是令人羡慕的,她拥有美丽的外表,聪明的头脑,对数学和物理的喜爱让她的精神世界多彩而美丽,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还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丈夫。他们有着共同的理解,共同的爱好,我从来不觉得镭的发现是苦的,因为她的丈夫一直陪着她,他们一起一步一步的向前探索。皮埃尔说的对,他们不管经历如何的失败,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只要他们在一起,这便是最大的幸福。居里夫人拥有了一个女人所想拥有的一切,她富足的令人嫉妒。

但同时她又是极度不幸的,正因为她拥有过如此的幸福,有过如此完美的丈夫,当失去时,才是人间地狱。科学的路上留下了太多她与皮埃尔的回忆,这是美好的,也是残忍的。可是居里夫人的伟大也在此,她没有放弃科学,独自在这条路上探索着,这是我最惊叹的地方。

很奇怪,这部居里夫人的传记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皮埃尔,记得在发现镭后,他们在一个乡下度假,可能冥冥之中有些注定,那时皮埃尔就感觉时间不多,觉得现在的休息就是在浪费时间,居里夫人被他吓到了,她不敢想象在没有皮埃尔的科学之路上,她会怎么样,皮埃尔告诉她,不管最后那条路上剩下谁,他都要坚定的走下去,我想,最后居里夫人会如此坚定的继续科研,这句话,影响重大。我不仅感叹,我们真的要珍惜我们的每一天每一秒,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是生命的结束,我想皮埃尔有很多很多想做而没来的及去的事,这是他的遗憾,是世界的遗憾,更是居里夫人的遗憾。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真的能陪谁一辈子,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一辈子有多长,所以认真努力的生活吧,只能这样,也该如此。

冼夫人观后感篇5

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居里夫人的故事,读《居里夫人》有感。从那时起,居里夫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便深深地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如今长大了,我多么渴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她啊!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居里夫人》这本书,我便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玛丽·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曲折。小时候,她忍受着亡国之耻。10岁那年,死神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对玛丽来说,没有比这更悲伤、更痛苦的了。可是她不但没有被打倒,相反,和丈夫坡埃尔·居里一道提炼出了镭,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惊了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

看着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值得敬重的女性呀!为了自己患难的祖国,为了造福于人类,她牺牲了许多许多。为了提炼出镭,她在一吨铀盐前,奋斗了三年零九个月,因为长年研究放射性物质,她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是,所有这些都被她顽强地克服了。我不禁联想起自己,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就烦躁不安,不想克服不是问爷爷,就是问同学,很少自己解决。为这事不知被爷爷批评过多少次了,但是,我总觉得无所谓的,还振振有词地说:“不懂就不能装懂嘛。”今天我才明白,这种依赖行为是不良学风。为什么居里夫人能成为万世敬仰的楷模,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她从小意志坚强,攻破了学习,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顽固的壁垒。是的,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成就,就必须从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求、去探索······

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我想了很多很多。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精神,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排除万难,努力前进!加油!

冼夫人观后感篇6

曾经有一位工艺技术学校的数学教授凯希米佐洛斯基,在他20岁时,如果不是双方父母的反对,他和玛丽居里便会结婚。

玛丽居里或许受不住打击,面对双方父母的排斥,玛丽居里羞愧欲死,因为她知道,男方父母是嫌她是个没有钱的穷教师,相貌又不美(后来变的美起来)而反对的.。

玛丽居里18岁那年,曾说:她要做个“出色的人”。而到23岁时因为认识到自己被男方父母排斥的原因,所以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她写信给哥哥说:“现在我失去了出人头地的希望,心愿全部放在布洛妮亚(玛丽的姐姐)和你身上了”。与玛丽给哥哥写的信一样,命运似乎在捉弄她,往后几年里,玛丽居里一直读 独居在一座小镇里,那时的玛丽,是她一身中最没有信心的时候。或许凯希米可以让她的生活更开心一些,但玛丽选择了等待,其实玛丽居里一直在等待凯希米向她求婚,最少她还可以在等待几年。

这个女人值得我们描述一番。

玛丽居里的父亲是华沙七名子女中的老大,他与一位条件和他一样的女子结了婚,不久他们生了5个孩子,而玛丽正是5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们5个孩子除了大姐苏菲亚得病早死,其他孩子学习都不错,玛丽更是成绩优异。

玛丽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波兰与俄国交战时期,从两国的实力来看,俄国比波兰要强的多。俄皇曾说:波兰连名字都保不住了,改为“维丝杜拉领土”,波兰语全部改为俄语,俄语为波兰官方语言。当然,学校也是。

冼夫人观后感篇7

在这里,任何说教的东西都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一部著名科学家的传记片,《居里夫人》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表现得真切动人,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当回顾影片内容时发现它其实又是那样朴素,就像科学家本人的思想,就像他们的言行,没有夸张和渲染,在极其朴素的叙述中显现着丰富的蕴涵。影片风格与它所表现的主人公的风格又是那样一致,在朴素和严谨中燃烧着激情,散发和传递着强烈的生命感染力。在艰苦的实验工作中,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居里博士同最普通的体力工人一样劳动的情景(据记载,在艰苦的劳动中,居里夫人的体重下降了10公斤!),那摆放在实验大棚里的几百个结晶碗的画面,他们进行数年达5777次实验的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居里夫人那“数学+物理+波兰(祖国)”的生活公式,都向观众展现着一位伟人、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一位将热爱祖国之情融入热爱科学博大境界的女性、一个真正的人的典范。

影片《居里夫人》主要讲述的是她青年和中年时代求学期间,特别是科学实验阶段的经历。编导以朴实平易的叙事方式,平缓有序的节奏,不突兀不刺激的情节,让观众在主人公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人物的精神,让观众在自然叙述过程中累积情绪,同时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影片中有两次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是在玛丽经过多次实验和苦苦的思索,与丈夫一起认定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一种活性元素时,他们的对话和他们那种科学家特有的抑制着的又不可能完全抑制得了的激动表情,把观众也推进和带入一个充满神圣感的探索科学空间的殿堂和氛围;一次是当他们终于提取出镭的时刻,这是一个经过千万次实验的结果,然而在他们准备享受收获的喜悦时又有了一次迂回——“没有”镭的结晶!而镭的结晶就摆在那里。当他们终于通过智慧的头脑理智地迂回而到达那个灿烂的终点时,观众的心潮和他们一样沸腾了,观众完全参与进来,共同感受这历史的辉煌。居里夫妇的爱情生活表现也融于他们平时生活、工作的情节和语言、眼神及动作中,使观众在看似不经意中深深体味到居里夫妇的爱情称得上是世上最真挚、最炽烈、最高尚的爱情。

?居里夫人》是一部关于两位相当纯粹的科学家生平的影片。影片也具有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影片的品格,其他社会生活环境基本上不在片中表现,更没有人为设置什么破坏科学实验的阴险小人。影片的重心是表现人物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倦的科学进取精神,科研过程是塑造居里夫人形象的主体,这就离不开对科学试验的必要表现,同时又要避免科研过程表现的乏味和内容的艰涩。编导恰当地把一些纯科学的内容作通俗化处理,如对钡、镭放射能量的测定,对镭的结晶提取过程等等,既能使一般观众看懂影片,还能从中生动地体现居里夫人和居里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在有限的篇幅里,影片做到人物形象塑造既具有简洁性,又相当准确和细腻,富有典型性和经典性。例如,通过细节的重复,对人物性格的个性侧面给予更加生动的表现。居里教授是典型的理化科学家形象:他对工作十分专注,对影响他集中精力的小事十分敏感,他要求安静,不允许在实验室吹口哨,助手戴维一个个小动作引起的声响,使他一次次皱起眉头。可在后来他将自己题了字的著作送给玛丽和看到玛丽翻阅后,他高兴了,情不自禁也吹起口哨。片中居里两次在马路上与马车相撞,都是在他沉思时发生。第一次化险为夷,是一个情节铺垫,也是一种性格与生活遭遇和冲突的预告;第二次悲剧发生了,提醒人们一些科学家的不幸恰恰有着某种性格的必然,需要对他们有更多更细致的关爱。作为科学家,居里和玛丽对待各种事物常常习惯于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正确的认识为前提,感情与理智两者常常交织一起,互相起作用。居里则更为突出,甚至他的感情活动也是以相当理智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对建立与玛丽的夫妻关系也是经过充分思考,然后向对方论证。但他终究不是一个机器人,他是有感情的,只是不善于情感地表达感情,他在表达难以表达的情感时总会先发出“啊啊”的声音。他曾经否定女人在科学方面的才能,说女人很少有天才,与玛丽在一起使他改变了看法,直到不顾一切在董事会上大声宣布: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他从对女人的否定到对玛丽价值的肯定,既突出了玛丽的不凡,也是他们事业上和两人情感关系的愈益密切和深化。

的确,在居里夫妇身上,爱和事业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居里和玛丽的相遇与相结合都是一种奇迹,两个科学家有共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在爱情方式上都是理性大于情感。玛丽和居里都是有科学天赋的人,但玛丽似乎更善于假设,更愿意想到“如果”,而这种时候,居里都能鼓励她:“说下去!”他们也有不同的方面,居里比玛丽更冷静,在这方面,玛丽接受过居里的多次帮助和鼓励。但她的个性更固执、更执拗,曾经有多少次在遇到困难时是因为她的执拗和坚持而使实验继续下去。这种个性成为她事业成功的重要人格因素。两人的合力作用是不可分的。然而,一场车祸使两个不可分离的科学家分开了,当那个不幸的时刻不期而至时,玛丽悲痛欲绝,她不能离开他!观众和她一起经历了长久的沉默中的悲痛,看到她终于战胜悲痛站立起来的那一刻,观众一定可以从她耳畔听到居里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玛丽,如果我们两个少了一个,另一个必须坚持,必须一如既往。”——表明两人在精神上终究没有也不可能分离。

观赏《居里夫人》,除了应当了解影片所表现的生活中的居里夫人的原型,将她与银幕上的玛丽·斯卡洛多夫斯卡联系起来,实际上我们还在欣赏银幕上扮演居里夫人的演员格里尔·嘉逊。虽然在银幕上她们两者是不可分的,但嘉逊毕竟是嘉逊。长期以来,在观众心目中,每个好莱坞大明星都与一两个他们所塑造的银幕典型人物相联系。居里夫人就是格里尔·嘉逊的一个代表形象。嘉逊演技高超,善于做传神的女性心理刻画,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高挑的身材,经过她的努力,并与自身条件结合,塑造出一个典雅、清丽、执著、坚定的女科学家形象,并在影片中生动表现出人物风雨几十年的外形变化和内心升华过程。

冼夫人观后感篇8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的光辉形象深深的刻在我心中。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和人生的光华。使我们体会到做人的自豪!

这里有把寂寞和危险留给自己,把知识和生命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邓稼先;有敢说敢做,用鲜血实践着自己誓言的闻一多;有创作出世界上最具震撼力音乐的贝多芬;有在文学大师福楼拜简陋舍里向往真理的文学巨匠们;有潜力无限刻苦努力的吕蒙;有淡泊名利,为国家做贡献的居里夫人……

她们都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些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人们。使人们对她们赞叹不已,不由的产生了崇拜之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她热爱科学,对科学研究有极度兴趣和极大的热情,认定科学本身就是伟大的美,居里夫人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使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这50年里矢志不渝地研究科学,探讨真理,以科学上的艰辛跋涉和创造发明来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为了科学事业,她在生活上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她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

这就是一位探求真理,沉醉科学,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坚忍不拔,执著勤奋的一位伟人——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