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书籍或文化背景,拓展我们的思考和观点,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李白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李白读后感篇1
带着对李白的景仰之情,我轻轻翻开了《李白传》这本书。
虽说对李白十分景仰,但对他的了解却甚少。只闻其才气和名气,却不曾细致了解他的生平经历。我翻开本书,看到了作者安旗于1983 年7 月写的初版前言中的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的是:为什么他失败了而又成功了?由此让我更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游历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开元初年,赵蕤来访李白的父亲,交谈间听得隔壁有琅琅书声,便问:这是何人?是你的儿子吗?今年多大了?李客:正是我那孽根祸胎。快满十五了。客人又问:从这书声听来,这孩子不是很好学吗?李客:好学倒是好学,而且已经写作了几百首诗文。他五岁发蒙识字2020,十岁读完了《诗》、《书》,以后便再不肯在儒家经典上好好下功夫,只爱杂学旁搜。《楚辞》、《庄子》,他百读不厌,可是对举业却一窍不通。从这几句对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李白,也看到了一个从小就有独立思想,极富个性的李白。这些可都是我少年都不曾拥有的啊!倒是,我从小也和李白很相像,就是爱神说。十二岁上,爸爸教他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就看见了千里以外的云梦大泽,那里的山是什么样,水是什么样,土地是什么样,出产的东西是什么样,说得活灵活现。当他漫步江边,又常常从粼粼波光中看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离骚》中上天入地的幻想,《庄子》中翱翔宇宙的神话,更使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此看来,爱神说的我也有作诗的天份,只是空有万千的想像却无法用丰富、精准的语言来转化成诗文。与之相比,我从小就读书太少,读得经典名着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即使我和李白一样有天赋,结果也是天壤之别了。由此,让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后天的学习远远比先天的聪明更重要的多。
李白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他离开梓州郪县长平山的那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鹏。我们从书中的这些话里,不难看出李白的雄心壮志,还有那份掩饰不住的自信!
若说李白能成为诗仙只是因为他从小饱读诗书,还有丰富的想像力,我觉得并不全面。其实他作诗的灵感大多都来自他四处游历的过程中。他每到一处不光是为了欣访胜迹,更是为了拜访得道高僧、隐士、地方官吏和社会名流他为听渔歌还特地找了一家清雅的酒楼,听两个歌女为他唱曲。听着听着,他会觉得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曲子就是歌女自己心里的歌;听着听着,李白会情不自禁地为之地击节赞赏不已,并将其中一首歌词反复咏哦;更会感叹民间竟有如此优美的天籁!如此动人的绝妙好词!这一支支曲子都是浑金璞玉啊!李白加倍给了歌女赏钱,临走时,她们再三道谢,李白却说:该我谢你们哩!两人大惑不解。李白又说:我给你们的是铜钱,你们给我的是黄金。是啊,李白在游历中不断地搜集黄金,也是他最终能成为诗仙的重要原因啊!
其实,读《李白传》一书,不仅仅让我了解了李白游历的一生,几经波折的一生,才华尽现的一生也让我明白了诗仙是怎样炼成的。另外,这本书让我赞叹不已的还有作者安旗的语言功力,此书以李白游历的过程一一道来,而作者所述李白游历景观之词无一重复,而且一词一句都妙不可言,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极度贫乏;所记李白拜访的名人,形容才华横溢之词也总是让人倍感绝佳且新鲜,简直就是词库大全啊!
说实话,读完《李白传》后,我依然觉得自己只是触到了一点皮毛,对李白的一生我还是无法细致而确切地道来,对文中的佳词妙句也没能记住多少。我想这本书,还要再读,三读,四读也许才能真正获得其精华,理解其内涵。
李白读后感篇2
这几天在家拜读伟大诗人“诗仙”李白的诗作,心中颇有感触焉。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他在诗坛上是诗坛泰斗般的地位,诗歌出盛唐,盛唐出李白,一句话,他是诗坛上的老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所以他的名字和他那些鬼斧神工般的诗歌一起万世流传,永垂不朽!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李白非常崇拜。记得读小学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那时很小,对诗中包含的思乡之情根本无法理解,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爱读。后来陆陆续续学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等,终于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到了上中学又开始学他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我在上学,我就无法避免地读到他的诗,这时才感觉到原来他的诗那么重要,但说实话,不知是年龄问题还是缺少生活感受,我不是很能体会他的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和精髓。
现在自己长大了,参加工作十来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尝过了,人情世故也稍微懂点了。这时我再来读李白的诗,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边读他的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立体丰满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模糊的影子。他的不平凡曲折坎坷的一生,满腹才华、满腔热情、满腔抱负却始终无法得到施展,得不到重用而郁闷惆怅、愤懑难平的心情始终相伴一生,让他只能借酒销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我读到《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我眼前浮现出诗人拔剑四顾,心里无比茫然,不知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连自己最爱的美酒都没有兴趣了,这时我的心中一酸,眼中差点涌出泪花,我心痛啊!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得不到重用,只能惆怅地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开始了十多年的四处漂泊的生活,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想寻找一个门路,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理想,而始终不得。诗人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惆怅。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白头发,是谁让我满头白发?是愁绪啊!是愁白了头啊!
纵观李白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愁苦的一生。原因何在呢?他自身也有原因,因为他太狂放不羁,太单纯,太直率,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溜须拍马。这是他的性格问题。性格决定命运!要是他世故一点,圆滑一点,可能他还是前途无量的!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他生不逢时!他生在唐玄宗晚期,朝政最的时候。君王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中不可自拔,宠信奸臣,任用奸相李林甫。朝野黑暗,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要是他生活在现代,凭他这样惊世骇俗的才华,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也许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为我们中国人、中国文人争光,那该多好啊!
李白读后感篇3
思念,仿佛是在这个早春的黎明附着在心上的一层霜,有一点寒意,却不至于将人冻伤。甚至有可能在晨曦中,迎来一丝温暖的光芒。——《闲敲棋子落灯花》吴雨亭
李白的思乡诗在前期还只是思,但在后期的诗作上却多了一丝悲情在里面,我以为李白在初离家时,心怀远志,因此心中的悲情被高远的理想之情所掩盖了,因此不觉得离家有伤怀之感,但在外久了,有了思归之情之后就不同了,离家久了之后所引发的思归之情有多种情况,如思念渐渐老去的父母,思念许久未见面的亲人,以及在外经历苦难与在家安逸日子的对比等等,这时的思乡之情,怎能不带有悲情色彩呢?
思乡之情的表达方式最普遍的就是通过明月传情思啦,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李白的思乡之作,除了借助月亮,还借助家乡的地名、家乡可看到的山川草木、花草虫鱼,还有传信的动物等等,例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故园情。又如: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带上诗人特有的思乡情怀的‘传情物’,使得私人的思乡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别具一格。
难道李白想归家却不能归吗?并不是的,家并非不能归,而是报负未成,不甘心就这么回去。现在离家展怀者不也是这样吗?谁都想衣锦还乡,可是与自己一样的人有千千万万,又有几个是能功成身就,光荣返乡的呢?志向越远大,责任就越重,压力也就越大,而这压力并非他人施予,而是自己垒上的重量,这是人生的历练,想成长,谁都少不了这一步。
热爱自然之人,看到的自然万物都与他一样是有灵性的生命体,因为充满生机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朝气赋予每一种事物,这样,他看到的自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二者相互影响,才会在时光流逝中保持永不消逝的激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啊李白,你的梦想真是远大,可惜这一辈子你也只能是个诗人,做不成一个政治家。
李白读后感篇4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初看到李白二字,想到的便是这句诗。
李白有一个江湖。他的江湖里是侠义,是浪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他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那些侠客,嗜酒如命,剑术超群,敢爱敢恨,豪迈洒脱重义气,更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才气,也正因如此,他到了如今还被无数人喜爱和赞颂,还被人尊称“诗仙”。他的自由和疏狂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不单单是中国人。
这也正是我读《李太白集》的原因——我想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儒士,这个道士,这个侠士,这个谪仙人——而不仅仅是背一背那些固定了的赏析和参考答案。我崇敬他,敬他的浪漫,敬他的理想主义,敬他的才华横溢。初识他其实是因为那首《静夜思》,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寥寥几句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那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无比敬佩又懊恼——写这么多诗,要背多少赏析啊!开始迷恋他是情窦初开时,羡慕他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喜欢他的“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真意切——只要是真爱,那么点距离又算什么呢?于是开始试着了解他,看到了他的豪迈和狂傲。一个人若只是狂和傲,那也就一狂生,称不得“谪仙人”。含喜含悲,且狂且傲,有血有肉才是李白这谪仙人。于是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忧愁,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忠义……
他是下凡的仙人,却得不到重用,所以愁。他幸运地生在了盛唐,却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不愿为了名利奴颜婢膝,不愿向所谓权贵低头,所以离开了官场。我们这些凡人生活太平庸了,所以会对他的纵情肆意而艳羡——他是真正地痛快地活着。要说我读他的诗集有什么感受,其实很简单——我觉得我看到的是一个江湖,一个李白的江湖,一个承载了他思想的江湖。李白是一个侠客,更是我心中的神
李白读后感篇5
?将进酒》内容多写饮酒放歌,他展现出一幅几位朋友围在桌旁一起饮酒闲谈,唱歌的图案,李白他曾享受着富贵的生活。但在长安也遭受排挤,后来被唐总放逐出京。于是漫游梁、宋、齐、鲁。《将进酒》诗篇发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狂飙突起之势,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紧接着又通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暗示了时间流逝之快,唱出了深沉的感慨,抒发人生短忽,功名难建的苦闷,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告诫我们要相信自己,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也有想不开的事情。当他们的失败打击他们时,他们则失望,灰心丧气,认为话在世上也没有用,但是他们错了,他们没有想到这句话。人不会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了解我们的长处,让它继续发扬下去,找到我们的短处并克服它,而且我们要挖掘我们的潜能。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活在这世上,要活的有意义而且充实。西方的人们就注重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不要整天哀怨这一切。想想看人的一生又有多长呢?张海迪姐姐她是顽强生存享受生活的乐趣,她让生活变的更充实,我们应在有限的生命里,让我的人生呈现出他的丰富多睬,而不是虚度年华。
“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李白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的描写,也体现了他珍惜他所拥有的时光,人生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但是我们无论它的长短都要珍惜,我们正处于青春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浪费所拥有的分秒宝贵的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使男儿读书时”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奋力拼搏。“劝君惜取少年时”时间是不会倒流的,它一去不复返。
诗人身为唐代的一员,那时正于封建社会,他之所以爱喝酒。因为世间的不公,大多令他不满意之事。他则哀叹发愁,这就使他借酒消愁愁更愁。然而在他饮酒时诗兴大发,便写下了诸多关于酒的诗篇,唐代社会的兴衰灭亡,造成了李白这样一个豪放的性格。
?将进酒》全诗节奏明快,句式参差,韵律跳跃,抒发汹涌奔腾的郁愤悲慨,表面饮酒豪放不羁,实则苦闷无奈,深沉之悲凉以豪语出直。诗中直见诗人秉性、气度、情操。烘托出拔尖的人格力量和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其感情如东海波涛,澎湃激越。
李白读后感篇6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本着对诗仙李白的敬仰,我研读了《李白评传》一书,感慨颇丰。
李白生于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唐代,其诗歌情绪高昂,境界开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反映了美学家艳称的盛唐气象。唐初形成了了宽松的空气,有助于种族之间的交流,很多反映异族风光与异族兴味的文艺作品,与华夏文化交相融会,呈现出璀璨多姿的风貌。这时唐代文坛上多姿多态的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厚的沃土。悟得人不能改变环境,但环境可以改变人。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有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的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许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导者,或者开创了他自己的新事业,或者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是权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个散漫懒惰的群体里,同样也会让一个优秀的人变成懒汉。如果他不能改变这个群体,那么就要被这个群体给同化。人总是有惰性的,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再有天赋的人也会庸碌无为。
唐代环境造就了唐诗,也造就了李白。而李白自身的经历也十分重要。李白“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至尚道术,为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他不屑于走一般的仕宦道路,一步一步地求得升迁。他要像诸葛亮,陶弘景那样,以隐士起家而立抵卿相;像管仲,乐毅一样,干一番旋乾转坤的大事。
李白读后感篇7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念着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更随着它的脚步走进千年前的那个黄昏,闭上双眸,似有若无的情怀冲击着脑海。凉意悄悄从脚尖再灌入脑中,就像身处一片田园,麦芽的气息陶醉在梦魇之中;又仿佛倚在天边,去寻觅着他的身影。
你是四海为家的游子,张口是道,曾心怀天下,时愉悦,时忧愁。你从画中来,傲然的身姿被撒上淡淡月色,你又坠于富丽堂皇的朝廷,眉心带着你的执意,你的心心相念。却苦于在朝中堕落不堪,轻风抚乱你的发丝,你又挺起倔强的身躯往心中的方向漫步而去。你轻轻叹息,好似是有力无气,你心系天下人,又有何人来将你救赎?
你踏上心田,渡上木舟,向着远方追随着那一抹洁白。芬芳馥郁的水仙好似你忆中的青莲乡,你的心微微触动,却又狠了狠心从它身旁略过。展艳七分的樱花开遍你的路途,娇艳诱惑着你的思虑,你不禁沉醉其中,然而它带给你的只不过是虚荣。你盘然醒悟,只身从落花上踏过,眼神中反映着坚定。你又和轻盈娇嫩的桃花擦身而过,而不为它所动。可你却把脚步悄然停在了一树洁白雅致的李花前,你惊叹于它的圣洁,世间竟有与出泥而不染的荷花争净的花朵!你的欣喜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从此,你有了一个名字——李白。而你这名字注定要踏破诗界,不染世尘而晓白于天下。
我们的思念相隔千年,却轻易越过时间的洗礼。你我如同陌人,你醉于写诗,而我却倾倒在你的白纸黑字之中。你总是立在柳树下,柳枝时常轻抚着你的思绪,而你时常对默不作声的柳树倾吐心声,那,是有多般寂寞呢?记挂之人在乡间,想念之人在他乡,思念之人已去天边把酒当歌,只留你在这人世间徘徊。“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流光。”你天真的“劝酒”触动了多少人对人生的无限依恋,对生活的渴望,人世间的美好就像酿就的美酒,尽管它美中不足,你都能坦然相对,真不愧有“豪放情怀”的佳称。
在落叶归根之季,你轻轻拾起这些凋零的落花,这似梦非梦的记忆牵动着你的忧伤,你张口念到:“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你轻叹眼前的事物是如此清晰,可谁又能得知此时已经物是人非了呢?故人已离去,花儿自开自落还有何意义呢?今天你将落花埋葬在闰土之中,何年何日时又有谁将你埋葬呢?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时间夺走了你的岁月却夺不走你的初衷。你踩着皎洁的月色,在千年后的夜晚,轻轻走向天际。你是否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故乡,你的祖国?你还记挂着你的后人,你的家人吗?你在月光下的守望谁又会留意呢?
虽说你笔下的是寥寥几句诗,却将我们的社会丑美无声无息地描绘了出来。你将自己的血泪蕴藏在诗句之中,刺目地告诫我,人生的另一种意义。你那总是不舍,无奈的眼神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而你在我的眼中看到了另一个你:那个以酒解愁,喜来作诗,感叹人生太过沧桑,欣于人生浮沉之中的你才是最真实的你啊!
你停下了手中的笔,将执念永存于流传世间的诗歌之中。此时回眸一望,仿佛看到了你脸上最为真切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