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读后感推荐8篇

时间:2024-04-27 作者:Mute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李白读后感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李白读后感推荐8篇

李白读后感篇1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读后感篇2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我来谈谈我看到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媚权贵,不涉足于官场之人,一个高洁,一个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让杨运忠为其磨墨,除了他,谁还可以这样?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对不平敢于出手相助,这注定了他的一生与官场无缘。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看到的,是一个洒脱,放荡不羁的人,一个仗剑走天涯,一个浊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赏。难道他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吗?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他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为他洁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过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生活。

唐朝兴起的科举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气,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杀了李白的未来。这样一个放荡不羁,一个豪情壮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牺牲品。不过,李白终究是成功了,他名字会超过所有的帝王,永载史册。

这就是我读到的李白。

李白读后感篇3

说起将进酒,就不得不提前一个人,那就是诗仙‘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的诗以逍遥自在着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却大多悲壮。所以,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特别是《将进酒》,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

首先,就要从开头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听,就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由此,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人人都要得意的时候,不能骄傲,要顺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要告诉人们不能太注重钱财,不管有多少钱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有多少终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明了李白心中的无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人不能太注重钱财,倒不如长醉不复醒,但谁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来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谓心之豪情大发。

我们说不出李白的豪情壮志,说不出他的逍遥自在,他看破红尘,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诗人,李白深刻的写出自己的豪情壮志,用将进酒来抒发自己心中之情。望《将进酒》能流芳百世。

李白读后感篇4

他,把生命化作一曲乐章,乐章华丽的戛然而止后,动人的韵律却久久缭绕……

——题记

年少气盛的他,提着一把剑,带着治理天下的狂气,告别了“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来到了长安。

他的才情很快震动京城,皇帝把他留在身边作翰林。他以为自己的报国忠心很快就能实现,可皇帝只把他当成消遣是写诗的工具,他又一次沉醉在酒中。

一个春日的午后,他又在长安街的酒铺里喝醉了,几个宫里的人匆忙来找他,七手八脚的把她抬进轿子。他揉了揉双眼,见天子正微笑着磨墨,贵妃正亲自调着醒酒的羹,带着几分醉意,他请旁边的一个宦官帮他脱下靴子,便提手写道:“……莫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天子贵妃大臣们相互传看无不点头称赞。

这三首《华清宫》却被小人当做把柄,他只得辞别了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可他真的对政治生涯失望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既然“人生在世不称意”,就去“散发弄扁舟”吧。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里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轻舟一日便飘过万重山的快乐,月下花间一壶浊酒的惆怅,汪伦踏歌送行的悲伤,见胡姬压酒劝客人品尝时的思乡,遇杜甫这位知音后的欣喜……站在盛唐风尖浪口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他!

一个月冷风清的晚上,他又醉了,一个人走到湖边,沿着湖前青青的蔓草,他恍惚看见月亮就掉在他眼前……民间都传说他是抱月而去,只有自称是“酒中仙”的他才配得上如此华美而又哀伤的离去。

他,就是李白。繁华的长安城不留他,他就归隐到山岳河川中;残酷的现实不留他,他就沉醉在酒之中。他本身就是盛唐最绮丽的乐章,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

醉人的乐音在人们心里缭绕着,缭绕着,已有千年了……

李白读后感篇5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上,大概没有哪个文人所受的关注和喜爱能与李白相比。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盛满世间万种风情的诗,还因为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更因为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读罢随园散人的《李白传》,我再次感受到了大诗人李白的豪情万丈、意气飞扬,但那份豪放里分明有郁郁不得志的悲伤。李白终生为理想奔走,他相信,那个清明盛世不会让他的才学埋没;他相信,天高地远,总有鹏程万里的时候;他也相信,即使前方是断壁残垣,他也能以凌云之笔,画出日月倾城。可他的夙愿始终难了。他多次像达官贵人推介自己,介绍自己的经历、才华和气节,都以失败告终。天宝元年(742年),玄宗在长安金銮殿召见李白,等了十年,他终于如愿走入了庙宇之堂。再入长安,李白颇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心境。唐玄宗对李白厚爱有加,李白以为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气,像管仲、诸葛亮那样大展宏图,谁知玄宗看重的只是他“笔落惊风雨”的才气,从未想过让他成为辅弼天下的政治家。李白手中的那支笔,本想描摹宏图大志、壮丽山河。可现在,却只能描写盛世的歌舞升平,只能描写君王和妃子的风花雪月。他的赤胆忠心无人过问,年华盛世湮没了他所有的雄心壮志。他不甘心,却也不愿苟且。他选择离开长安,把自己交给了一壶酒、一帘月、一首首诗。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出走多年,归来仍是少年。历经岁月沧桑的李白依然保持着狂放和天真,所以他的诗才能那般飘逸洒脱,或许也正因如此,曲意逢迎的官场,注定不适合他。李白的人生可谓落寞,晚年还经历了牢狱之灾和流放之苦,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以诗人的姿态立于岁月之上,把酒吟诵,长啸仰天,衣带生风。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李白一样有想要抵达的彼岸,但往往拼尽一生,也未能如愿。即便如此,那又怎样!我们都要在风雨兼程中渐渐老去,最重要的是,我们以何种姿态走过,那才是生命的质感。

李白,已去千年,但他的诗还在,他的精神还在。他的璀璨夺目,将永远被岁月典藏。

李白读后感篇6

至今仍然喜欢读《李白诗集》,我喜欢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大学中自己选修了《唐宋词鉴赏》,但依然更倾心于读李白的诗词。

记得我们从咿呀学语时就接触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静醉人的秋夜意境么?记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似乎寄托了作者一片情意的滔滔江水么?记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那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势不可挡的瀑布么?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么?记得……

李白,大唐诗史上最亮的一颗星,他传奇的一生,被无数人传颂;他豪放飘逸的诗句,被无数人吟咏。在那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的时代里,缔造出这位超然的诗仙——李白。无论是在仕途做官还是过飘荡四方的生活,他总是用满腔的热情、自信、乐观、豪迈讴歌自己的理想,追求着他充满浪漫主义的生活。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一、自信、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李白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仕的有感而发。李白出生在盛唐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然而却一直未得人赏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发出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慨,继续广泛漫游,最后终于得到吴道士吴筠的推荐。

李白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来,李白的才华受到唐玄宗的赞赏,李白42岁时,得到唐玄宗招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这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诗人得意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他那样的自信豪迈,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体验出人生的内涵。他的自信让我想起了乔·吉拉德的故事。乔·吉拉德——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而他的成功也正是源于他的自信。三十五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就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母亲的不断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么差,他重新燃起了他想要成功的欲望,变成了一个自信的人。从此,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爬上世界第一。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者,可望获得成功;不自信者,与成功无缘。

二、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凭着自己的才能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入京做官,但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受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他渴望个性的自由与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篇。

再看看当今社会,那些为了权贵,为了钱财的腐败官场事件真的是让人为之心痛。这些人在权贵、钱财面前都失去了自我,他们,本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却都因贪念造成社会腐败泛滥,如果他们都有李白的精神,我们的社会还至于这样吗?

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么李白则是峰顶上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他的狂放举起了照亮辉煌唐代文明的火炬!他的诗歌灌溉了这茫茫的土地。

读他的诗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那月下独酌的诗仙,那蔑视权贵的青莲居士!

读他的诗,品他的人生,让人受益匪浅。在这个物质飞跃的今天,我想我们更需要读他的诗。我愿一生徜徉在他浪漫的诗集中,追随他的生活态度,活出自己的精彩!

李白读后感篇7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家族中排行十二,也称李十二。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李白涉猎的内容广泛,除儒家经典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他很早就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对待朋友非常真诚。与汪伦离别时,他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元丹丘、岑夫子喝酒时他说“蒸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可见他对待朋友是及真诚之人。也只有这么豪放的性情,才能写出如此诗句。

李白,一生仕途不顺,官方记载李白因元丹丘被公主举荐,进而被唐玄宗任用为翰林供奉。翰林供奉其实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官职,主要的职责是陪同皇帝吟诗作赋。杜甫评价李白的诗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只不过是杜甫想突出李白不侍权贵的形象而已。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李白所处的社会地位而言,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的大才体现在诗词歌赋上,但在政治方面,李白是否具备真正的.大才?从后来他参加永王的军队及那个时期所写的诗句来分析。李白在政治方面,还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是在符道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紫烟就是道教的说法。李白进入仕途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用现代人做事逻辑来分析,李白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网红”。当然李白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在当时就有一大批粉丝。又因他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行为,被很多人推崇和赏识。贺知章评价其为谪仙人。就是一个例子!但掌权者会任用一个“网红”人士来帮自己治理国家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注定了李白的政治命运!

李白读后感篇8

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难》,就是这诸多审美对象中的一个经典。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现在的我们就像骆驼一样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须坚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机会。中年的我们好像狮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满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们却回归到婴儿时的天真,与世无争,很淡定的过完余生。无论我们像什么,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