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红旗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3-16 作者:Monody

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应用文体,心得体会一定要结合我们的真实经验,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拍红旗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6篇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篇1

3月20日6时45分,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她用生命搭建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强防线,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对白晓卉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要求有关方面做好家属抚恤、善后等工作,强调要切实做好对一线抗疫人员身体健康的关心保障。受李干杰、周乃翔委托,20日下午,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刘强等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慰问了白晓卉家属,对白晓卉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

身先士卒 一腔热血践初心

2022年3月8日晚,接到省卫健委支援命令,白晓卉作为领队,与5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威海疫情处置检测队。3月9日凌晨4时,白晓卉抵达威海后立即前往威高诺润检验所查看实验室条件,指挥所有运抵的仪器设备试剂装配调试工作,14时即作为第一组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每次检测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其间他们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加上防护服厚重封闭,一轮实验下来,往往汗水浸湿了衣服,脸上布满了护目镜的压痕。白晓卉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不断学习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措施,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并多次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训。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及检测质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方案、优化流程,进行精细化岗位管理,形成流水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检测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甘心奉献 白衣执甲战疫情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白晓卉担任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对口支援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队员们在一天内完成集结,携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筹集的5套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物资北上。抵达北京后,白晓卉作为队长,承担总协调、优化流程的工作,并迅速提出了实验室的改建方案,在48小时内就紧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对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备4个功能区和高压灭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经过多日的艰苦奋战,白晓卉所带领的山东医学检验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数万人份。

主动请缨 直面病毒赴一线

2020年7月,刚刚结束在北京20多天的“战斗”,疫情又在新疆出现。具有强烈使命感的白晓卉在隔离期间就写下了激情澎湃的“请战书”。刚出隔离期,白晓卉再次作为队长,带领山东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41名检验人员从济南出发,奔波近万里,驰援新疆。队员们在喀什与当地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累计完成了20多万人份的检测工作。为提高喀什地区的整体核酸检测能力,白晓卉等队员们对当地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9天不间断的全程培训,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业务骨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队伍。

2022年1月5日,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河南命令后,白晓卉又一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带领山东省立医院6名具备丰富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同事组成山东省立医院支援河南疫情处置检测队,先后赴郑州、安阳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为了加快标本检测速度,队员们分工明确,每天四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每个班次6小时,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几乎所有队员都是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白晓卉作为领队,更是一直在进行各方协调部署,尽全力保障战友没有后顾之忧。

尽心竭力 守护患者保健康

工作中的白晓卉在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还针对遗传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进行分子基因层面上的诊断,主要是围绕遗传性耳蜗的致病基因进行研究和筛查,通过预警尽最大可能避免耳聋的发生。

从医10余年,白晓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200余分,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单篇论文的最高他引次数达70余次,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研究摘要1篇。白晓卉还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培养过多位优秀的青年医学人才。

“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人物简介

白晓卉,女,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杰青人才,2020年荣获“全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当选“齐鲁最美职工”。自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先后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与病毒正面交锋。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篇2

2020年的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顷刻之间打乱了平静的生活。一种长得像皇冠的病毒,在武汉城里疯狂地肆虐,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这次病毒存在人传人的危险,面对这场灾难,2月9日,41架飞机载着6000名医护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武汉。他们不顾自已可能会被感染的危险,日日夜夜地诊断 治疗和照顾被感染的病人,医务人员每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小时里,都不能吃饭 喝水 上厕所,他们基本都是穿着成人尿不湿,连续工作,太多的艰辛,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学着长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千言万语,哽咽在喉,而我们,只盼你们大获全胜,平安凯旋!

八十四岁的耄耋老人钟南山爷爷再次为民出征,他奉劝人们不要去疫区,而自已义无反顾地奋战在一线抢救病患。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逆行之志,始终不变。

在疫区武汉,还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争分夺秒加紧“火神医院”建设,他们夜以继日工作,没顾上喝上一口水,没顾吃上一顿饭,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十几个小时,却无一个人抱怨。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传说不胜枚举,医护人员 人民警察 科研工作者,还有环卫工人都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也会害怕,但他们不会退缩,他们是爱国,也是奉献。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无法像他们一样走上“战疫”前线,但我会要求做好自已,不吃野味 不去访友,饭前便后勤洗手,我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宅家期间,积极开展线上学习模式,我会每天坚持多阅读 勤锻炼,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用自已的方式为“战疫”助力,在病毒肆虐的当下,也无法阻挡我蓬勃生长的热情。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就一定会彻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平安健康 充满欢笑的鼠年!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篇3

魏晶晶所在的民三庭受理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等案件标的额大,有时会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是魏晶晶办案中的追求。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疫情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安徽金宏源防火门有限公司急需讨回一笔资金发展生产。

“我的公司为中阳建设公司安装小区防火门,2016年7月竣工,项目部撤回了江西,拖欠工程款四年,要了几十次都不给,幸亏魏法官伸张正义,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 该公司总经理李传运说起魏法官,眼里满含热泪。

“开庭时,中阳公司提出,双方根本没有施工合同,决算单是我们伪造的。”李传云说,“我记得很清楚,庭审一结束,魏法官就要求被告方去小区查对防火门数量。那是2020年8月的一个上午,三伏天,十分炎热,魏法官和我们来到小区,一栋一栋、一层一层、挨家挨户数防火门的数量,爬了十几栋高楼。我自己爬得双腿发麻、大汗淋漓,魏法官丝毫没有停下脚步,一户一户地数,直到数清楚。”

李传云指着卷宗里的防火门数量统计表说,“1107扇门,魏法官走了1107家。”

确定防火门的数量后,被告再无法抵赖。双方被魏晶晶的公平公正、耐心负责所打动,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分两次支付拖欠的工程款67万余元。同年8月27日,李传运收到第一笔欠款,为公司发展注入资金。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篇4

9月29日,作为广东省和移民管理系统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唯一代表,一名年轻女警步入人民大会堂,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云发布活动。如果你经常出入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或许你就曾见过她——90后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于童。入警4年,经于童验放出入境的人员迄今超过了10万人次。尽管面庞还有一丝青涩,但履职国门的于童,在工作上已是利落非常。

守护南粤国门

“过年的时候,第一次看师兄换上防护服,去口岸负压留验室进行远程验放,我眼眶都酸酸的。”作为女生,于童说疫情刚暴发那阵子,每天上班前,总要给自己加油好几遍,“是这身警服给了我勇气。”随着相关防疫知识的科普,以及口岸防输入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边检民警穿上防护服,勇敢地在国门逆行,年轻的于童也不甘人后,主动报名加入“疫区防控突击小组”。

春去秋来,这名年轻的国门女警一次次化身“大白”,将健康安全风险挡在身前,把旅客和口岸的平安护在身后。4月15日清晨,又一轮朝阳跃出地平线。正在航站楼里执勤的于童却无暇欣赏,指挥中心通知,刚刚抵穗的12名发热旅客需要民警进入负压留验室进行远程验放。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于童再一次换上防护服,逆行进入负压舱。远程验放场地相隔远、流程繁复,各项资料都需要仔细核对,虽然只有12名旅客,但完成相关手续却几乎用了一个上午,脱下防护服的于童,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口岸防疫工作是人命关天,哪能怕累!”于童笑着说。疫情以来,经于童查验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500人次,她还进驻口岸负压隔离舱检查发热需转院入境旅客200余人。

不只是口岸防疫,从入警那天起,守护国门安全,在于童眼里就是天大的事。严查细验、一丝不苟,于童在国门查获的各类违法违规人员已超过50人次。3月4日,身着防护服的于童正在进行前台旅客验放,尽管隔着雾气蒙蒙的防护面屏、戴着隔绝了证件细微触感的防护手套,于童在翻查一名旅客的中国护照时,还是敏锐发现了一枚“不一般”的签证。这本证件中的某国签证号码处有细微的纤维翘起,相关底纹也似有被破坏的现象,“有伪假嫌疑!”于童遂加大了检查力度,最终确定,该签证系变造签证。

温暖关?

于童工作“严实细”的另一面,也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柔情和关怀。她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白云机场国际航班航线频密,疫情前口岸的日均出入境客流在5.3万人次左右。“大量外籍旅客其实不见得都懂英语,口岸有掌握他们母语的小语种民警,对于双方的沟通很有用。”于童,恰好是小语种专业朝鲜语毕业。2016年岁末,由于圣诞假期叠加元旦假期,口岸出入境客流多日居高不下。当时刚入警半年的于童正在跟台实习,“于童,赶紧过来特别通道!”对讲机里传来了队长的呼叫,于童闻讯立即动身。

远远的,她就看见一名女子被人搀扶着在特别通道前方。原来,这名韩国旅客在台前被验证民警发现面色苍白、头冒虚汗,还在不停发抖,偏偏旅客又是中英文都不会。关键时刻,队长想起了学朝鲜语的新警于童。经过沟通,于童了解到女子由于长时间的空中飞行诱发低血糖症,于是赶紧为旅客递上温水和水果糖,经过短暂休息,旅客的状态逐渐恢复。“china!good!”不通中英文的韩国旅客以生涩的语言给于童和同事点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穿着这身警服的意义。”

新青年 新国门

于童迄今已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记个人嘉奖2次,还接连获评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三八红旗手。

“于童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她好像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同年入警的民警林哲伊说。

比起拍拍画画的个人爱好,于童其实把更多的工余时间都放在了做志愿服务上。“感觉能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她利用休息时间和同事们走进社区送温暖,走访共建单位宣传出入境政策和法律法规,凝聚公益力量。2020年,她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战,志愿服务足迹跨越山河,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富禄乡。在那里,于童发挥自身美术绘画特长,以“我的未来”为主题为大顺村小学的学生开展简易素描授课,获得了孩子们的热烈反响,以“扶贫、扶智、扶志”的方式为国家扶贫攻坚大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要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燃烧。”于童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篇5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英雄历史,层出不穷。古时的英雄,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提枪立马平天下,故能称之为英雄。

随时光流逝,历史的飞快发展,今日的英雄,也许不再是昔日般光芒万丈,闻名天下。新的时代,总有新的生活气息和精神文明让我们更替传承。

生活在这个城市,有很多让我们敬仰的人,很多敬畏的事,身边有许多我还叫不出名字的人们,用一点一滴的小事,净化我们的城市,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用他们一生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些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足够承担的起英雄这个称号!

2020年春节前夕,这是一个对全国人民来说极不平静的节日,当新春的喜悦已触手可及,一场大型疾病“新型冠状病毒”伴随着春节的脚步悄然席卷全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在电视中,我看到无数医生护士,无数的医学专家精英们前赴后继,奔向武汉这座病毒发源地,拼搏在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同飞快扩散的病毒做斗争。当我们还在沉睡的梦中,那么多日日夜夜,无畏艰难,勤勤恳恳的敬业在第一线的人儿,他们挥洒青春,挥洒热血,呕心沥血的捍卫全国亿万人民的生命,使无数的家庭和患者,在绝望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当我看到许多的医护人员因此而感染病毒甚至死亡,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让我瞬间泪崩,感慨万千……天可怜见,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截止现在,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没有更严重的感染群体,没有继续大范围的传播,确诊患者逐步减少,痊愈出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数万家庭幸得团圆……这个春节,注定不易不平凡。

半月以来,雾霭沉沉,天地茫茫,普天之下,万城空巷。直到今天,我终于可以走出家门,看见蔚蓝的天空,沐浴温暖的阳光,许久不见的太阳依旧光芒四射。因为有你们,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为此而牺牲的人们,我不认识你们,也从未听说过你的名字,而在我心中,你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受之无愧,是我们精神的敬仰,溢彩万丈,谢谢你们,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

拍红旗的心得体会篇6

几天下来,感受到的红旗渠精神真的就是人们总结的那16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说多一点就是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看起来红旗渠精神不过是几句话,可是当这几句话和我们在红旗渠纪念馆里看到的文物、照片联系到一起,和我们在青年洞、分水岭看到的景色联系在一起,和我们看到的纪录片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十万林县人民,用十年的时间,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想用几点来表达我的体会。

二是坚持同人民在一起。要做到,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干事创业。这让我有感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不论做什么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培养感情、激发热情、谋划事业。不管是我们的五个一流的创建活动还是平时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我深入调査,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根据上级政策,落实为群众感谢、领导夸赞的惠民之举,各方面都要身先士卒、勇作表率。红旗渠修建时,修渠民工每日的工作量都是由领导干部做过以后才定。红旗渠投资近亿却未发生一起贪污事件,修渠10年,未曾因为饥饿死过一个修渠民工。林县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不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