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保护动物教案7篇

时间:2025-03-25 作者:Kris

教案应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氛围,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保护动物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7篇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范例,巩固学习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动物的基本形象,感知动物的基本结构特征。

2、探索用连续的点、线、圈以及小图案装饰动物的身体和四肢。

3、在创作过程中,感知体验线描画特有的民间风格。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1、欣赏《神奇的动物》,感知动物装饰画。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感知动物装饰画。

教师:你看见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哪几部分组成?这些动物的身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

2、探索如何装饰动物。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幼儿喜欢的动物,清晰地再现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头身体四肢)

启发幼儿根据范例动物身上的图案,用连续的短线、曲线、圆圈、图案等装饰图案装饰黑板上的动物形象。

教师对幼儿的装饰进行评价。

3、幼儿装饰绘画活动。

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把握装饰的要点。

4、幼儿相互欣赏,讲述及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教师从动物的外表形象和装饰手法两个方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音乐活动《动物猜谜歌》,在快乐的音乐歌声中,感知各种动物的形象和特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味的控制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利于教师教学,可是孩子才是主体,才是最重要的。对此,我想我应该学会相信孩子们,相信他们有能力,真正地对他们放手。我想这也是对我自己的“放手”。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记录在调查表格中、

2、教学挂图4幅。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蜥蜴、青蛙、黄鼠狼、斑马、刺猬、乌贼、乌龟、壁虎、长颈鹿等动物图片以及背景图一张、

3、“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调查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交流、

师:孩子们前几天,我们发过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现在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调查结果、(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朋友知道这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你们真棒,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做好准备、

2、请幼儿听故事,初步了解保护色

(1)出示枯叶蝶、蜥蜴、青蛙等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讲故事并进行提问,初步了解保护色

(3)教师小结:枯叶蝶、青蛙等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3、请幼儿观察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2)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幼儿发言)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4、观看教师教学资源?隐身妙招?,拓展幼儿经验。

(1)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壁虎、长颈鹿、斑马、刺猬、乌龟、黄鼠狼、乌贼等更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动物靠放臭气老保护自己,有的靠自身的刺保护自己,还有的靠多在硬壳里来保护自己,动物们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5、分组进行游戏:“捉迷藏”幼儿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贴到合适的背景图中,然后师幼进行讨论、交流结果。(游戏分组进行)

6、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1)幼儿讨论: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2)请小朋友看“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的ppt课件,拓展幼儿经验。

四、活动延伸:

1、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自我保护内容的图书,拓展幼儿经验。

2、在科学区请小朋友为动物的保护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作记录。

活动反思:

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2、懂得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用适当的办法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幼儿画册》、课件《小鹿历险记》。

2、知道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动脑筋了,今天我想考考大家,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

“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 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幼儿先猜,然后多媒体出示小鹿)

师:瞧,小鹿来到我们身边了,谁来跟它打个招呼。大家真有礼貌,小鹿也很懂礼貌,不信,你听。(多媒体:小朋友们好。)

2、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嘘,小鹿刚才跟我说要来考考你们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鹿的问题。(多媒体:小朋友们请听题,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会怎么办?)

(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3、故事(以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许多保护自己的方法,动物们也有许多保护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发生在小鹿身上的故事,听听故事中的动物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分段欣赏故事)

(1)师:小鹿遇到了什么危险?遇到灰太狼,小鹿怎么办?

(边看边讲,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

(2)师:小鹿在逃跑的路上,先遇到了谁?

师:当小壁虎遇到危险时,会用什么办法保护自己?逃避危险?

师:小壁虎帮小鹿出了什么主意?这个办法行不行?

(3)师:小鹿又遇上了谁?黄鼠狼他有什么独特的本领?黄鼠狼帮忙小鹿想办法,放个臭屁,成功了吗?为什么?你能帮忙小鹿躲开灰太狼吗?说说你的办法。

(4)师:小鹿又遇上了谁?我们一起来学学吧,请个别幼儿表演对话。

师:小鹿学小狐狸装死,你觉得这个办法会成功吗?为什么?因为花狐狸有装死的功能,而小鹿没有。

(5)师:哎呀,这个办法还是不行,那小鹿怎么办呢?

师:这回遇上谁啦?小青蛙的办法是什么?那小鹿飞快的跑入树林,小鹿说明白了,小朋友们明白了吗?小为什么要跑入树林呢?(原来小鹿学的是小青蛙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

(6)师:小鹿是利用了自己的“保护色”。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小鹿一样是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师:小鹿没有被大灰狼抓住,你们开心吗?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小鹿历险记》。

4、了解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师:你们知道还有其它小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吗?(请幼儿讲述或讨论)

【出示图片交流:

如出示蜗牛:小蜗牛遇到了敌人是怎么做的?(幼儿猜测)

小蜗牛遇到敌人就把自己的'身体缩进壳里,这个壳就象它的盔甲一样。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遇到敌人也会缩进盔甲里呢?(乌龟、河蚌、田螺)

师:这是谁?蚯蚓会怎样保护自己呢?蚯蚓也会断肢体的本领,它遇到敌人时会弄断自己的身体,它的身体可以再生。

师:看,这个动物你们认识吗?它会怎么保护自己?小刺猬身上有什么?(有硬硬的刺)小刺猬会用自己的硬刺保护自己,当它遇到敌人时就缩成一团,敌人就不敢伤害它了。豪猪也是用硬刺来保护自己的。

师:北极熊:它是谁?它身上毛的颜色和雪地的颜色一样的,它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呢?北极熊也是用身上的保护色把自己藏在雪地里,敌人就发现不了它了。】

5、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几种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其实每一种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办法,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书上、网上找找看,找到后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6、延伸(出示幼儿自己画的遇上危险时的事情和方法)(三块黑板上、幼儿彩色纸作的画)

师:小动物会用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危险或困难的事情吗?如果你遇到危险时会有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请小朋友们将自己遇到的危险,及解决的方法画出来)

(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看一看如果你遇上这些危险会怎样呢?如:过马路时、玩火时、玩电时、放鞭炮时、倒热水时、遇到陌生人时……)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4

情况分析:

幼儿对动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形态生动习性各异的动物深深吸引着幼儿,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怎样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认识到动物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变化,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

教育目标与要求:

1、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相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画有沙漠森林冰原草原的背景图,“动物保护色”录像带,幼儿操作用塑胶卡纸动物人手1-2个,公鸡头饰,小虫若干。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你知道的有哪些?

2、”小朋友知道很多动物,你知道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背景图

4、小朋友桌上有许多动物请你选一种动物想想它应该住哪幅图中?(幼儿分组把动物图片放到背景图中,在幼儿操作中教师做一些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5、提问:住在森林中的动物有哪些?它们的身体是什么颜色和斑纹?住在沙漠中的动物有哪些?他们的身体是什么颜色?北极有哪些动物?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

6、住在不同地方的动物它身体的颜色都不相同,它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颜色呢?有什么作用?

7、教师通过游戏”小公鸡捉虫“帮助幼儿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出示不同颜色的小虫,放在青草丛中,请幼儿作小公鸡捉虫、提问:为什么绿色的小虫没捉到?

8、教师小结:在大自燃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敝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9、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

10、看录像“动物的保护色”让幼儿真实地看一看大自然中的动物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进一步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11、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会使用保护色。你知道是怎样利用的呢?

(启发幼儿讲述军队的服装、武器均用绿色,保护军队在作战中不被敌人发现)。

效果考核:

本次活动从幼儿学科学,幼儿任职的特点出发,教学结构严谨,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利用“小公鸡捉虫”游戏解决难点,既符合幼儿游戏的特点,又达到教育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了电教手段,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本次教学活动是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对躲在小叶子下面的小蜗牛产生兴趣,所听到的幼儿间关于小蜗牛身体颜色的一段争论之后,而组织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分辨与讨论,可以让幼儿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分辨讨论中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对动物因适应环境而变色的奇妙现象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重点:在创设的“寻找游戏”的情境中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

难点:幼儿通过游戏分辨、讨论,了解动物的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增强对动物的感知;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认识。

2、环境准备:有电脑和电视机。幼儿椅子围坐成半圆形,椅子后面放置3张桌子(幼儿分组)供操作用。

3、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的保护色》、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青蛙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

(观看ppt,讨论)

重点提问:

(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你们看看它找到了什么?(瓢虫)

(二)红色的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

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一些动物为了隐蔽和保护自己,身体形成和周围一致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价值分析:观看ppt,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

重点提问:

(一)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幼儿说,老师点出图片)

青蛙躲在荷叶上的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和荷叶颜色相近)

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的侵袭……

(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

(三)游戏:谁的眼睛最最亮

规则: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图片并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

价值分析:知道动物保护色的作用,了解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迁移经验:奇特的本领

重点提问:

(一)动物的保护色真有用,人类受到动物保护色的启发,发明了什么呢?(迷彩服、坦克、变色镜、夜用警服等)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的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物除了保护色的本领之外,还有哪些奇特的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交流。

价值分析: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保护色的重要性,并且有进一步探索人类向动物学本领的兴趣。

活动评析: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科学活动要求教师的语言更精准、更简明扼要,有丰富的知识的储备及很强的操作活动掌控能力。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对动物的保护色的知识做了一次认真地功课,因此当幼儿说到某种动物保护色时,都能准确地进行判断。在目标与环节方面,我觉得目标与环节是匹配的,环节是很清晰的,一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动物的保护色;第二个环节就是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第三个环节就是经验的迁移,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让幼儿拼图找出动物,幼儿的兴趣很高,操作也很快乐,都能找出动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幼儿对动物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在开展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过程中’我们从“培养幼儿保护环境意识”这一角度出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环保教育活动。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及家长资源、媒体资源的支持下使幼儿的主题经验得以初步的积累,并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界”的欲望、信心,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隐性互动的环境创设来说,提供三种场景和自制装饰材料’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保护色:感知许多动物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

2.初步了解和运用有关动物保护色知识来保护自己的方法,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绿色和白色绉纸。

创设雪山情境的材料:餐巾纸、桌布、白色马夹带、棉花、纸。

创设森林情境的材料:柳条、纸背心(迷彩服)。

创设沙漠情境的材料:牛皮纸、枯树叶、纸背心。

活动过程:

一、课件欣赏、资料分享

1、看ppt第一段:了解动物保护色。

幼儿观看视频,说说:“你在图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幼儿观察:青蛙、鱼、蛇、虫等。)

继续回放这些动物,提问:“你容易发现它们吗?为什么?”(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在黑板上出示“保护色”三个字。)

师:有的动物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很相似,不容易看出,那就是保护色。

提出疑问:“动物为什么要有保护色?” (问题引发幼儿互动,相互讨论思考保护色的作用。)

小结:动物的保护色与环境相似是为了伪装自己,不让敌人轻易发现自己。

2、资料分享,了解哪些动物有保护色。

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分享有保护色动物的信息。

师:小朋友都了解了什么是保护色,回去也向爸爸妈妈了解了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今天大家都把资料带来了,那就不妨向旁边的朋友介绍一下。(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认真交流,有的根据电视里看到的情况,绘声绘色地向同伴介绍变色的情况。)

个别幼儿介绍资料,了解各种运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动物。

师:小朋友都已经相互介绍过了,谁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资料? (提醒介绍的幼儿要大方、大声。)

(运用自己搜集的材料向大家介绍,老师给予帮助和补充,使隐性师幼互动融人在自主介绍中。)

观看课件:外形保护色类似生物形状的动物。

师:小朋友找到了许多具有保护色的动物,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看看他们是不是也有保护色?(放树叶螳螂、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

(运用课件隐性补充其他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师幼互动拓展了幼儿对神奇自然界的认识,丰富了关于保护色动物的知识面。)

3、看ppt第二段:了解动物的不同保护色。

继续观看课件第二段,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动物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一种动物有好几种保护色。)“为什么一种动物有好几种保护色?”(它要根据气温来变化;它要根据外面的环境来变化;它要保护自己就要会变化。)

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保护色,一种动物也有几种保护色,这也是弱小的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通过两段课件图片,隐性说明动物保护色有几种:一种是一个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另一种是一个动物有好几种保护色,让幼儿逐渐发现大自然的很多奥秘。)

二、欣赏故事、经验迁移

1.老师讲述故事:有一次,英国人在非洲丛林打仗,英国的骑兵都穿着红色的军装,非洲的军队都穿着绿色的军装。他们谁能取胜,为什么?(一定是非洲的军队赢,因为他们穿了有保护色作用的绿色服装。)

2.引发思考:“由动物联想到人类,我们人类能不能用动物保护色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绿色的军服就是模仿了青蛙的绿色保护效应。)

(这个环节在承上启下联想中,由动物保护色联想到现实的生活需要、军事需要。这样的故事,隐性为后面的游戏环节作铺垫,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与生活联系的学习气氛:需要思考、联想。)

三、自我设计、展示保护

1、(播放三种ppt场景图片:雪山、森林、沙漠。)你想去哪个地方隐蔽?你可以怎样利用保护色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幼儿讨论:可以用材料武装自己,也可以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

(提醒幼儿做小小侦察兵前,先用材料把自己装饰好,然后听到音乐,迅速找地方隐蔽,不要有动静。)

2、幼儿选择材料为自己设计保护色衣服。

一起观察场景,都有哪些地方?(带领幼儿一一认识这些场景,幼儿看到漂亮的场景都非常激动。)材料都在桌上,你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但一定要根据所选的地方来选择材料,让材料装饰到你身上后别人找不到你。

(此环节的隐性互动在于幼儿既要选择场景和相应的材料,还要运用材料装饰自己。因为材料是半成品,需要幼儿自己加工并进行全身装饰,难度较大。)

幼儿开始选择材料装饰。(许多幼儿往往出现只装饰局部,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场景中去了。)

3、情境演习:我是小小侦察员。

游戏方法:当听到《解放军军歌》音乐,幼儿开始巡逻;当听到《冲锋号》音乐,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服装选择不同的阵地躲避;当听到《占领阵地》音乐,幼儿就从场景中出来,表现出胜利归来的样子。

(这是活动的延伸,幼儿在趣味游戏中巩固自我保护方法,也将保护色的作用继续延伸到生活中。)

大班保护动物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现“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价值,知道有些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有些动物有几种保护色。

2、通过对保护色的认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提问:小灰兔为什么没有被发现?

教师小结:原来他身上的颜色跟泥土的颜色很像所以没有被发现

二、出示图片

师: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看你们找找看,他们是什么小动物? (师逐一出示图片)

师:你们在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他们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

师:这些颜色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我们叫它保护色。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他们有保护色?(幼儿讲述)

三、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找找,谁使用了保护色

师:一些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有些动物有几种保护色,他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也保护了动物。

四、出示图片,看看环境的破坏,说说这样对小动物有什么影响?激发幼儿保护环境。

五、结束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仅要告诉别人保护环境,而且要自己用行动告诉大家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