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4-08-28 作者:Lonesome

教案中的评估环节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撰写教案的过程也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蜡烛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蜡烛教案优质5篇

蜡烛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

3、进一步明白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深深的爱国。

4、通过感悟课文,学习“体会特别语境中词的特定含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半截蜡烛。

问:你对我有感觉吗?

任何事物,在你看到、摸过后,都应该有感觉。比如读书,你既听到,又看到,就要特别有感觉。

2、指名读,有什么感觉?

3、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你信不信?

一个二十寸的大蛋糕,上面点燃着半截蜡烛,有什么感觉?

一张餐桌,两杯红酒,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中间银色的烛台上燃着半截蜡烛,什么感觉?

突然停电了,屋里漆黑一片,心里十分害怕,忽然,门开了,妈妈的脸在烛光里格外温柔,你有什么感觉?

4、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伯诺德夫人一家,看到半截蜡烛被德国人点燃了,那是什么感觉呢?

5、请学生说,引读第3自然段。

6、出示:

半截蜡烛,越来越短的蜡烛

冒着青烟的烛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此刻,它仿佛变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指名读,带着你的感觉读。想想这些词在课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带着感觉一起读。

7、①这是一个方法,读一个词一句话都要联系当时具体的情况,读出感觉。

②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场较量中,你觉得谁最令你佩服?请你自己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用来证明。

③读书,就要有“感觉”,而且要把自己当成书里的人,体会一下他们当时的感觉。

请你注意,课文中有一些词,平时的意思是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读,师巡视,并指点。

8、交流,相机教学。

一、伯诺德夫人:

1、“看着”,如果是你,你当时什么感觉?

2、“急忙”,在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3、“轻轻”,你感受到什么?“做动作,要显得很随意”

还有谁要补充?指名帮助说明值得佩服。

4、朗读。

二、杰克

a1、慢慢(沉着,不慌不忙)

2、“语言”,(合适的借口)

b3、“孩子是懂事的,……默默地坐待着”

“厄运”: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厄运具体化)

“最后时刻”,如何理解? 这个词和厄运结合

“从容、默默、坐待”,你有什么感受?体会到什么?

c谁愿意补充、总结自己敬佩杰克的理由

d师生轮读第5自然段。(导语)

三、杰奎琳

1、“娇声”:讨论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杰奎琳可爱吗?

2、“镇定”:

3、“端起烛台,道过晚安,上楼”

4、(如体会不到)讨论这样写仅仅是为了突出杰奎琳可爱吗?

对比:快九点了,活泼可爱的.小表妹娇声对大家说:“对不起,我要睡觉了,明天是星期一,晚睡要迟到的。”说完他向我道了晚安,进房间去了。

5、指名读、气度

9、班上小调查。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大家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谁想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

指明说

10、讨论:对于不同的意见,谁有新的看法?(融合一下)

引导明白:他们都表现出机智、英勇、沉着,都值得我们敬佩。

追问:是啊,从这家人身上,我们读到了机智、勇敢与沉着,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哪?难道还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学生体会)

11、女人

和孩子,一般人眼中最弱小、最需要帮助的对象,他们身上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来源于他们那颗为国跳动的、勇敢的心。

齐读课文

作业:

1、 读一本英雄人物的书。

2、 观看一部电影:〈甲午风云〉、〈辛德勒的名单〉、〈小兵张嘎〉等。

蜡烛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

1、

2、

3、

4、 幻灯出示一组关于二战场面的图片。 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简介二战。(幻灯出示) 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二战时的法国,聚焦在法国一户普通的家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二、 导读达标

1、 集体读课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绝妙的方法就万无一失吗?它有什么隐患?

2、 生交流。(幻灯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 指导朗读。

⑴、 蜡烛一但燃烧到金属管处,秘密情报将会暴露,这是多么可怕地事情啊!谁愿意读出这可怕的后果。(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可怕地后果。)

⑵、 师引读:

这是伯诺德夫人藏蜡烛时对孩子们说的话(生读:万一---------结束。)

这是伯诺德夫人看着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内心万分着急时的想法(生读:万一---------结束。)

这关系着情报站的存亡,关系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着一家活生生的三条人命,甚至关系着整个法国的安危(生读:万一---------结束。)

⑶ 所以这半截蜡烛是万万不能点燃的。但事实上,这半截蜡烛却被点燃了两次,每点燃一次,就说明火焰离情报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危险更进一步。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三、 精读感悟

1、 (幻灯出示)⑴: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划出有关的语句(注意动作、语言、神态等),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⑵、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2、 学生自读自悟并小组内交流。

3、 集体交流,师适时点拨。

重点围绕以下内容点拨:

⑴、 从伯诺德夫人“急忙”取,“轻轻”吹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想一想,应该怎样读伯诺德夫人的语言(幻灯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更亮些。”指导学生朗读并说明理由。

⑶、 伯诺德夫人用一盏油灯暂时化解了危急,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⑷、 杰克为什么要搬柴生火?他没有端走蜡烛,为什么还从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杰克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 有感情的'朗读4—6自然段,体会伯诺德夫人和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5、 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

⑴师配乐朗读(配以分针走动的声音):蜡烛在继续燃烧,(幻灯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⑵师引读,感悟情况的危急及紧张的气氛。

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伯诺德夫人的呼吸都紧张了,-------------。(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 是呀,不仅仅是蜡烛越烧越短,更重要的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她们一家人随时都可能被凶残的德军杀掉。这样危急的情景,你想用那些成语来形容?

7、 是呀,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幻灯出示)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

⑴、学生读---品---议。

⑵、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⑶、说一说杰奎琳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⑷、朗读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8、 课堂小练笔:(幻灯出示)

当杰奎琳端着蜡烛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此刻,屋子里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任选一人物,写出他或她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

四、 总结升华。

1、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看着板书叙述)

2、 她们一家人在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定来源于什么?

3、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们一家人正是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才与德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她们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 你会把你积累的哪些爱国名言送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你会把那句爱国名言送给自己?

5、 欣赏歌曲《tell me why 》

五、 拓展练习

出示短文《一罐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2、 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西班牙妇女喝时,妇女是怎么做的?她可能会想什么?

3、 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小女孩喝时,母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她举动与要自己喝水时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4、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六、 作业

1、 续写半截蜡烛,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蜡烛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蜡烛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了解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粗细相同与不同的蜡烛多根,大小相同与不同的玻璃瓶数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昨天晚上老师家里停电了,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也没有手电筒,你们说如何才能让屋子里亮起来呢?

让幼儿自由回答得出蜡烛可以照明。

二、基本部分

1。师:点燃的蜡烛不把他吹灭,他会怎么样呢?

幼:蜡烛会一直燃烧。

师:如果给蜡烛上面罩上一个玻璃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2。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上面罩一个玻璃瓶,观察其现象,再点燃一支蜡烛放旁边进行对比。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蜡烛燃烧的作用。

结论:罩玻璃瓶的蜡烛会熄灭,另一只继续燃烧。

3。实验二:点燃两只相同的蜡烛,分别罩上不同的玻璃杯,观察结果。

结果:小瓶里的蜡烛先灭,大瓶中的蜡烛后灭。

小结: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灭。

4。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不同、长短相同的蜡烛,并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瓶,观察结果。

结果:粗的.蜡烛先灭了。

小结:粗蜡烛用掉的空气多,所以先熄灭了。

三、总结

空气对蜡烛有助燃作用。

延伸:

如果点燃两个粗细长短都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索的愿望。

蜡烛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