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大家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语言类儿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语言类儿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地享受舔棒糖的感觉,并在轻松的氛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
2、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xxx一只,录音带,机,棒糖40支,托盘一个,篮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听儿歌录音。(分三段)
1、猜想xxx在干什么?
2、真有意思,维尼继续吃呀吃
3、再来听一听,维尼是不是象你们猜的'那样,它还在吃
二、说一说自己对棒棒糖的感受。
原来它在吃棒棒糖,你吃过吗,你觉得棒棒糖怎么样?
三、品尝感受棒糖带来的乐趣。
1、维尼今天给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许多棒棒糖,谁想吃?
但它有两个希望,我们起来听一听:
a不争不抢,轻轻拿。
b边舔边与同伴分享、交流吃糖的感觉。
2、幼儿自由讨论,师也一起品尝,交谈:
——你的糖怎么样?(口味,颜色,软硬,多少,等等)。
3、吃完后,收好小棒。师与幼儿一同小结交谈内容。
4、完整欣赏儿歌。
刚才小朋友讲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xxx也想来讲一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并猜一猜,它为什么这样想?
四、手指游戏
1、幼儿与老师一起“舔”糖,“舔几下”。
2、欣赏录音,和维尼一起“舔”棒糖。
五、音乐游戏:吃棒糖的小孩
全体参与,被摸到头的幼儿蹲下,“舔十下”时,师去捉幼儿(棒棒糖)。
幼儿园语言类儿歌教案篇2
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一张大蜗牛图片,幼儿人手一个毛茸茸玩具。
3.《摇篮曲》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
师:“小蜗牛今天来我们幼儿园玩的可开心了。现在小蜗牛玩累了,想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陪他睡觉吧!”
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个小动物,体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听说小蜗牛在幼儿园里玩的很开心,他们也来玩。看,他们都在那等着和你们做朋友呢!快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动物。
(2)、“老师很喜欢这个小动物,你们喜不喜欢啊?那我们一起来亲亲它,抱抱它。”(教师走一圈,引导幼儿关心小动物。)
(3)、“小动物们和我们玩游戏玩的好累啊,现在他们想睡觉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哼唱摇篮曲。
(4)、“雷公公怎么又打雷了啊?又要把我们的小动物吵醒了。”
“xxx你要怎么求求雷公公啊?”(请个别幼儿示范,接下来请全体幼儿一起来用轻柔的声音求求雷公公)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动物送到小床上,让小动物安静地睡觉。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一起把他们轻轻地放到小床上去吧!”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轻点打呼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幼儿园语言类儿歌教案篇3
设计思路:
1、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结合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长大了,学着做》,我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2、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而我在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这节教学活动中,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采用了“大苹果”的胸饰,形象、生动的“大苹果”让幼儿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苹果,更利于幼儿的学习和表演。而背景图片(各种好吃的东西),是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实物苹果更满足了幼儿喜欢吃苹果的心理特点。
4、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活动准备:
食物卡片若干、篮子、盘子、大苹果胸饰1个、实物(苹果)若干个、图片(小朋友、小苹果)各一个、小口袋一个。
重难点:
1、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小口袋(内装有大苹果一个),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内是什么?
初步理解
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
2、(出示图片小朋友)“小朋友们都爱我,瞧,军军也喜欢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别碰我。”大苹果为什么会这样?大苹果会对军军怎么说?
3、老师带军军洗洗手。
欣赏和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1)老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看,我是谁?”
(2)大苹果唱歌。
2、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大苹果的歌。
(2)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子,表演儿歌。
尝试仿编儿歌
1、(出示伤心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4、你除了喜欢大苹果、小苹果,还喜欢哪些好吃的东西?
5、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1)今天,“大苹果”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呢,你们看:(出示背景图片)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快上来选一个吧。”
(2)请幼儿自己为手里拿的好吃的东西编儿歌。
6、个别幼儿仿编儿歌。
7、请幼儿把编好的儿歌说给客人们听。
知识迁移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幼儿园语言类儿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儿歌《藏猫猫》,初步尝试“一问一答”的形式。
2、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桌面教具(白云、小草、荷叶及各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难点前置,初步尝试一问一答。
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我来问你们来答,小耳朵可要听好了。
小鸡小鸡怎么叫,小鸡小鸡叽叽叫。
小鸭小鸭怎么叫,小鸭小鸭嘎嘎叫。
小狗小狗怎么叫,小狗小狗汪汪叫。
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猫小猫喵喵叫。
小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孩子可以边说边加上动作,特别应引导孩子回答的要完整。还可引导个别孩子单独说说,帮助孩子感受一问一答的对答形式。)
2、引导幼儿观察,初步学习,理解儿歌,进一步学习一问一答。
(1)小朋友玩的真好,知道吗,小动物们还和我们玩了一个“藏猫猫”的游戏呢?谁知道什么是“藏猫猫”呀?(让幼儿说一说对藏猫猫的理解)知道吗,小动物们就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都有些什么呀?(白云、小草、荷叶)小眼睛快闭起来,小动物们要开始藏了。
(2)“藏猫猫,藏猫猫,白云后面藏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一说小鸟的特征。(在这一环中引导多个孩子完整回答,在这一环中基本以教师问幼儿答的形式进行。)
(3)“藏猫猫,藏猫猫,小草后面藏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是小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一说小兔的特征。)谁愿意上来问问小朋友小草后面到底藏的是什么呢?(如看见了小兔长长的`耳朵,并请小朋友跳跳说说,要求说话完整。)
(在这一环中,我从老师问逐步到个别幼儿问,给孩子有了一个跳跃的过程。为下一步完全放手做铺垫。)
(4)“小朋友,快看这里,池塘里有一片大大的荷叶,荷叶下面肯定也藏着一个小动物,我好想也来猜一猜,你们谁愿意来问问我,荷叶下面藏的会是什么呢?(请个别幼儿逐步到全体幼儿一同问:)藏猫猫,藏猫猫,荷叶下面藏什么?(荷叶下面藏小鱼)你们说我猜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小鱼的特征,看见了小鱼的尾巴。)
(5)这个美丽的地方原来藏了这么多小动物呢?而且还藏着一个好听的问答儿歌呢,儿歌的名字就叫《藏猫猫》。老师问,你们答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还有谁也愿意来做做小老师问问我们,可引导男孩子问,女孩子答等)
3、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初步的想象创编
(1)“白云后面除了藏小鸟,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藏在白云后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引导幼儿创编儿歌。(星星、太阳、月亮、飞机)
(2)“嘿、小草后面还可以藏什么?”(小鸭、小猫、小狗)
(3)“想一想,荷叶下面还能藏谁?”(青蛙、龙虾、乌龟、螃蟹等)
(4)哦,还可以藏这么多东西呢,那你们会把他们也编进儿歌和后面的老师一起来玩这个问答游戏吗?(请幼儿和老师玩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将小图片收起来。)
(5)请个别幼儿来玩一玩这个问答游戏。(可以请孩子和老师一起问,个别幼儿答。)
4、结束活动。
真不错,藏猫猫这个问答游戏真好玩,待会我们也来玩一玩这个藏猫猫游戏好吗?
附儿歌:《藏猫猫》
藏猫猫,藏猫猫,
白云后面藏什么?
白云后面藏小鸟。
藏猫猫,藏猫猫,
小草后面藏什么?
小草后面藏小兔。
藏猫猫,藏猫猫,
荷叶下面藏什么?
荷叶下面藏小鱼。
幼儿园语言类儿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的趣味性,并能有节奏的朗读儿歌。
2、丰富词汇:眨一眨、嚼一嚼、扭一扭、耸一耸。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音乐
2、幼儿用书第十一页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活动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词语,并能大胆的表达和表现。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边做律动入场。
2、讨论并探索: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地方会动?是怎么动的?(幼儿自由表达,可请部分幼儿做示范动作,全体幼儿一起学习)
3、教师做动作,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儿歌。
4、出示xxx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儿歌里说了身体的哪些地方会动?
提问:眼睛是怎么动的?一起来学一学。
学习词语并用动作表达:眼睛眼睛眨一眨。以此类推,引导幼儿逐一说出鼻子、嘴巴、小手、肩膀等各部位的动作,教师注意用诗歌的'语言和动作,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
5、教师边做动作便再次示范朗诵儿歌。
6、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集体跟读
(2)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7、讨论: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地方会动?(注意引导幼儿用诗歌的语言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手腕手腕转一转,小脚小脚跑一跑等。)
小结:我们的手腕、脖子、脚、关节也会动。
8、在老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跳《健康操》,自然结束。
附:(儿歌)
我的身体会跳舞
眼睛眼睛眨一眨,
鼻子鼻子闻一闻,
嘴巴嘴巴嚼一嚼,
小手小手拍一拍,
x股x股扭一扭,
肩膀肩膀耸一耸,
我的身体会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