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成效,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熟能生巧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5个新词语。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举一个熟能生巧的例子。
4、知道武士的百步穿杨箭术和卖油翁注油滴油不沾的注油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5、能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重点: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能找出窍门。)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1、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2、按人物的事情给课文分段。(指导第三自然段的分法,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射箭武士的话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交流自学情况。(同前一课时)
重点:字音:翁沾嗖簌
字形:嗖舀重点词:走街穿巷、沾、啧啧称赞、收拾、情不自禁
四、通读课文,小组讨论试着完成表格(表格见第一页)第二课时讨论,(填写见教参)五、完成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围绕表格,深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表格,深读全文
1、射箭武士有什么本领?武士的箭术很好,从哪里看出来?(找直接描写武士箭术高超的句子)在场的人、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人们:欢呼、喝彩
武士:
卖油老翁:卖油老翁认为武士的武艺好是因为什么?
朗读: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人物的态度。
2、卖油老翁有什么本领?找出直接描写卖油老翁技术高超的句子。
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态度怎样?(啧啧称赞、发呆)
卖油老翁对自己的本领态度怎样?(不沾沾自喜)卖油翁认为自己能有这个本领是因为什么?
(熟能生巧)熟在哪里?转身……油穿过……这一段讲什么?(卖油老翁为人们表演了………)
3、假如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以下,那结果怎样?
二、朗读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任何难的本领只要勤学苦练,就会变得很容易)
三、综合实践活动:请学生举一个熟能生巧的例子。
四、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6、熟能生巧
谁有什么本领群众怎么看武士怎么看卖油翁怎么看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他们的四声,并配有三幅提示音形的图画。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范例。
第四部分是复习巩固,包括两大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是一张全家人在劳动的画,以及三个标有拼音的词语。第二块内容是一首标有拼音的儿童诗。诗歌中有许多三拼音,如qiáo、suàn 、liǎo、xiǎng 、kuài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鼓励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如小组内还有困难,可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时的区别和三拼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 预设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 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3 能正确拼读z、c、s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
4 能熟练地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做、过、了、不、乐5个生字。
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四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z、c、s。
2 能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其四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认读韵母a o e i u 及其四声。
(二) 学习新课
1 教学zi
(1)出示图片,小姑娘在干什么?(小姑娘在黑板上写字。 )
(2)用粉笔写的字叫(生:粉笔字)。
用钢笔写的字叫(生:钢笔字)。
用铅笔写的字叫(生:铅笔字)。
用毛笔写的字叫(生:毛笔字)。
你会写哪种字?
(3)字的拼音就是zì(出示)试读,引导观察形:像小姑娘写的字,加上ì。
去掉小帽子,谁会读?(正音)
(4)练读四声。
(5)儿歌巩固:
老鼠出洞,zī zī zī。
我爱紫色,zǐ zǐ zǐ。
我会写字,zì zì zì。
2 教学ci
(1) 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小刺猬)
(2) 为什么叫它刺猬?(身上有刺)
(3) 还有哪些动物身上也有刺?(豪猪……)植物呢?(茄子、黄瓜、月季、玫瑰……)
(4) 刺的拼音就是cì,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ci,正音。
(5) 练读四声。
3 教学si
(1) 出示图,蚕宝宝在干什么?(吐丝)
(2) 谁还能给丝组个词?(头发丝、钢丝、铁丝、萝卜丝……)
(3) 丝的拼音就是sī,引导记形。去声调认读si,正音。
(4) 练读四声。
(三) 巩固练习
快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四) 比较认读
出示zi--z ci--c si--s
1 师带读。
2 说说每对拼音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明确前面的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后面都是声母,发音相似,但声母的发音要更轻、更短一些。)
3打乱顺序认读。
(五) 书写练习
1 师范写,生书空。
(强调z、c、s都是小个子,都住在二楼,都是一笔写成的。)
2 生在书上临摹,速度快的在范字旁可多写几个。教师提醒学生写字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3 交流展览。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 。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 有 东方明珠 这 脚踩大地 巨人 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 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
(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 ?(美丽)
(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 (板书:巨人)
(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 脚踩大地)
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4
一、预设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 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 指名说说
3、 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 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4、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5、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 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 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1) 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 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 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1)填写课后的词语 (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辨析多音字中;能正确读写并理解5个新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3、能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思考: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课后习题2
二、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课文写了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两人的本领,试把课文分为两段。
难点突破:
第3自然段写射箭人的活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三读课文,完成下表:
谁
有什么本领
怎么看待这种本领
围观群众
武士
卖油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四、正确读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两个主人公的熟能生巧,指导朗读,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两个主人公的熟能生巧。
1、划出表示武士射箭动用非常熟练的句子。
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
2、划出表示卖油翁动作非常麻利的句子。
他左手拿着小嘴葫芦钻进葫芦里去了。
3、如果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一下,分别去注油和射箭,那结果会怎样?
二、指导全文朗读:
读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重点是突出卖油翁熟练注油技巧和朴实平淡、波浪不惊的语言(武士、旁人只是陪衬)。
三、完成作业。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6
当代教学观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的发展活动。由认知活动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是一种质的飞跃。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决定了它在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在阅读活动中还个性以解放,充分展示学生的生命原生态,这也是新世纪阅读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话题,也是落实语文素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让学生批判地读。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多方面吸收营养,又要使其能批判地读书,敢于给教材“挑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不唯书是从,如此才说得上是活读书了。我教学《熟能生巧》一课时,射箭武士在人群中显示自己的射箭武艺时,描写观看人群表现的句子说: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老翁便走过去看热闹。第二段描写武士百步穿杨时,描写人群表现的句子是:“‘好’,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而老翁却说:“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有学生提出了老翁说此话时难道是大声说的吗?按老翁的性格会大声说吗?是大声说还是低声说呢?既然是低声说那在大声喝彩的人群能听见他的话吗?武士又怎么能听见此话呢?武士在人群的喝彩声中能体会老人的话中话吗?有学生说:“书上的第三段说:射箭的人听了很不高兴,反问老翁:“那么,你又有什么本事?”第二段与第三段中间是不是该加一个过渡的句子呢?”
这无疑是真正的研究性阅读过程了,原因就在于学生能够“入书”理解,又能够“出书”批判。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为教材“挑刺”,充满了既求同又能求异的创新精神。当代阅读教学应当让每个学生能主动地投身其中,敢想、敢说、敢疑、敢批,虽然学生提出的疑问,所做的探索不一定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该尊重他们的认识,可贵的是学生所经历的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以及这种敏于发现的能力,这种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生命的风采。
二、让学生好奇地问
李道政教授曾说过:我国历来重视研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教学只是做“学答”。课堂只将现成答案,练习也是重复已有的答案,不要求学生“问”问题。我认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不会问,而是因为教学中还没形成这样的学习氛围,也没这样的学习习惯,不敢随便地去问罢了。这种“好问”的本性受到了不应该有的'抑制,不能不说是生命失落了原生态的一种表现了。
我同样在教学《熟能生巧》第二自然段时,武士百步穿杨后,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这时老翁却说:“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我指导学生朗读这句子时,几个学生提出议论:老翁在人群中轻轻地说这话,别人能听见吗?按老人的性格好象不会说得很响吧?我们认为应该读得轻轻的慢慢的。话语一落,又有学生反议论:要是轻轻地别人就听不见了,射箭的武士更听不见了,那书上怎么说武士听了很不高兴了呢?我认为该读得响一些。我听了他们的议论,心里欣喜,及时的抓住这个课堂的闪亮点让学生展开两面的探究,结合当时故事的场景,这句话就像是在当时的人群中扔下一颗炸弹,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让我们来设想设想,此话又会怎样来到武士的耳朵里呢?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鼓励了学生敢于大胆提问,而且也使学生借疑释疑,深读了课文,同时还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研究阅读中,我很注重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在学生提出的疑问中集中提炼出研究阅读的专题。
三、让学生舒畅地说
“言为心声”,语言应当是用来表达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展示生命个性的。言不由衷,有悖基本的道德准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在教学语文和思品课时,讨论起有关爸爸妈妈的问题时,教材上总不外乎说爸爸妈妈关心他人、努力工作、尊老爱幼,及我们该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等内容。然而,当教程进入到小朋友联系自己的家说说“我爱爸爸妈妈”时,有的小朋友说的却是与多数小朋友不一样。有的说:“我的爸爸不好,他很懒惰,还骂我和我妈妈……”有的说:“妈妈不上班,老喜欢玩麻将。我让她给我检查作业都不愿意,说没时间……。”这些孩子说的话绝对是书上找不到的,但是真话、是真情。我课前没想到一年级的小朋友竟会说出这样的批判的话语来,我马上作出临场应变:“是呀,很多爸爸妈妈都是很好的,但有的爸爸妈妈也有缺点,犯错误,我们小朋友要帮助这样的爸爸妈妈改正错误,这也是我们爱爸爸妈妈的表现呀!大家说是吗?”热情得体的引导,鼓励了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诉说真情,畅所欲言,乐于作心与心的交流。
四、让学生大胆地写
研究性的阅读课堂,不应当只是简单地重现课文的语言材料,做呆板的技术性操作,更应当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发学生的自由表达,使作业也富有研究性,使显示的生命激情在作业中得到宣泄。如我在教学《熟能生巧》一课时,又出现了一个课堂亮点:如果让武士来倒油,让老翁来射箭,又会发生怎么的情景呢?问题出自学生脑子,问题也得让他们自行解决。我就在课后布置了一个作业:你任选其一来展开你的想象写一段文字。可以从两者的性格、话语、动作、表情、心理上去思考写作。结果学生写的文字妙语连连,没拘泥于统一课堂讨论好的答案,大大出乎我们大人的固定思维,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发挥了自己的想象,道出了各自生命的真实。
语文特级教师韩军曾在《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一文中说:“一言以蔽之,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是人真实、自由的精神。”我为此言的精辟而惊叹,观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滴水不漏地忙于展示自己编写的缜密的教案,学生只能按课文内容亦步亦趋地应答着老师的提问;在作文课上,因为有文体、命题、章法、技巧等等的层层捆绑,学生除了写套话、按照固定的套路来写作文外,又哪来的放飞心灵的自由呢?这与在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发展人的个性、人的自由精神的教育岂不背道而驰?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展示真正的生命活力、充满生命激情的过程,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还儿童的生命以自由精神。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发展各自的生命价值,这也就成了一个应当关注并研究的重要课题了。
熟能生巧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课《熟能生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的高超本领吧!
二、学习射箭武士的高超本领(1-2自然段)
1.师:先一起去看看射箭武士的本领如何?那就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吧!
2.生:读1、2自然段。
3.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武士的箭术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词汇积累)
4.师: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武士的箭术非常高超的.?在场的人和卖油老翁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求,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提高默读水平)
5.全班交流:
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那根枝条,几片叶子簌簌地落了下来。(.课件出示)
6.师:哪几个词最能看出武士箭术高超?——稍一瞄准、果然
7.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武士的高超箭术。先自己试一试吧!
8.生自读——个别读——评价——再读
9.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似乎看到了武士站在百步远的地方射中杨树最边上的枝条的情景了。有一个成语说的就是武士这种本领,你们知道吗?——百步穿杨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0.师:看到武士能百步穿杨,在场的人们有何反应?——“好!”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1.理解“情不自禁”。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12.师:如果,你们当时在场,一定也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
13.师:听了人们的欢呼,武士心里一定……(学生接)然而,此时卖油老翁的态度又如何呢?
14.朗读训练:“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
15.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卖油老翁注油的高超本领(3-5自然段)
1.师: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可是射箭武士听了老翁的话,心里却很不高兴,于是便问道:“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2.师:请你们围绕“卖油老翁有何本领?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反应怎样?”(.课件出示)这个问题,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3-5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前面教师教给方法带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自学——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交流反馈:老翁没有回答……一滴油也没沾上。(.课件出示)
5.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翁注油的精湛技术?
6.师:看到这一幕,大家都——啧啧称赞(学生接)如果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你会称赞些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感受。)
7.师:武士看了又有什么反应?——看得发呆
8.师:大家都为老人的高超技术而称奇叫好。老翁自己却说……(学生接)
9.师:如果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一下,分别去注油和射箭,那结果会如何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10.
师.总结:是啊,射箭武士之所以能百步穿杨,卖油老翁之所以能把油注入葫芦而葫芦上铜钱小孔周围一滴油也没沾上,都是因为——熟能生巧。
四.课外拓展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来举举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课文回归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