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星期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6-02 作者:betray

教案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工具,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星期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星期的教案6篇

大班星期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xx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三、活动评价。

大班星期的教案篇2

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星期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值日生卡认识月份、星期几,能区分今天、昨天和明天;

2、增进时间概念,尝试用数字记录。

环境创设:

挂历,幼儿每人一张值日生记录卡,蜡笔等。

重点与难点:

对星期、月份、昨天、今天和明天等时间有基本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介绍

1、出示值日生卡,向幼儿介绍卡的内容:上面有一个月的日期,星期,还有天气情况这些内容。

2、认识日期:出示挂历,请幼儿看看一个月有几天,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在观察中认识月份。(可与幼儿每天记录区角活动情况联系起来)

3、认识星期:请幼儿先说说一个星期有几天,分别是什么,然后再看看卡片进行验证。

二、记录

1、与幼儿一起在长方格中画出天气的情况标志,在小方格中填写一周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

3、记录方法:可以用数字或者图画表示;

三、写写画画

幼儿各自在练习纸上填写一周的值日生卡,四周空白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

大班星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点彩画法的独特美(细腻、丰富等)。

2、喜欢修拉的点彩画,愿意尝试和表达。

活动准备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3幅(其中一幅与原作大小相同 ,即为207cm×308cm,其他两幅同比例缩小)、修拉及其作品介绍课件、欣赏用的配乐、点彩透明软插片、画纸、颜料、棉签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发现点彩的独特性

1、回忆作品。

(1)大家还记得这幅画吗?这幅画什么地方比较独特?

(幼儿回答:它的颜色很特别,色彩很鲜艳;充满阳光,给人暖暖的感觉:这幅画是我看到的人最多的一幅画,而且每个人的样子、衣服、动作都不一样:这幅画上有很多颜料点,其他的画里没有这样的点……)

(2)真是这样吗?《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整幅画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构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一看,整个画面是不是都布满了小色点?

(播放配乐,幼儿自由更换各种角度欣赏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

2、幼儿赏画。

(1)那些小色点在哪里?

(幼儿回答:在裙子里,在草地里,在树叶中……)

(2)画面上白色的裙子和波光粼粼的湖面都是由小色点构成的吗?

(3)教师小结:这些小色点无处不在,整幅画都是由小色点构成的。

二、观察尝试 ,感受点彩之美

1、发现点彩用色的丰富。

(1)(出示色块图)这是什么?上面布满了哪些颜色的点?

(幼儿回答:白色的、粉红色的、褐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黑色的……)

(2)这是《大碗岛星期天下午》的某个区域(放大),我们来找找看,这到底是哪一区域的颜色呢?

(幼儿拿着放大镜观察作品,并将色块图放在作品的不同部位比对。幼儿发现这与作品中女士的蓬蓬裙和叼烟斗人的裤子颜色最接近。)

(3)幼儿和教师一起从远处看,发现裤子是蓝紫色的,可走近一看,上面布满了数十种颜色的小色点。小结:“远远的望去,裤子是很有立体感的蓝紫色,可走近一看会发现,裤子上还有红色、白色、粉红色……这么多颜色被很合理、有秩序地安排在裤子里,远看时它们就综合成一种颜色,这就是奇妙的点彩。”

2、感受点彩的美。

(1)这条裤子是由五彩缤纷的小色点构成的,那么这一大片树叶呢?修拉画这些树的时候用了哪些颜色的点呢?

(幼儿大声表达自己的发现:墨绿、深绿、翠绿、黄绿……)

(2)(出示点彩透明软插片)教师先出示没画好绿叶的树干,并根据幼儿说的颜色依次重叠上不同的点彩透明软插片,最后,形成一棵接近于原画效果的树。提问:这样的树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震撼于教具呈现的过程与结果 ,拍手惊叹并说道:很立体,就像真的树一样;感觉很柔和,蒙蒙咙咙的很舒服……)

(3)这些蒙咙、柔和而立体的小色点组成了《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它们让“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看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回答:快乐的、明亮的、放松的、休闲的……)

(4)小结:一种独特的画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美。

3、体会点彩的趣和难。

(1)(出示与原作一样大小的撑伞女士,但伞面是空白的)既然点彩这么有趣,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老师这里有一把和《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原作一样大小的伞。我们一起用点彩的方法来为它上色好吗?

(幼儿尝试点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画面上点上1o个颜色的点。一段时候后,幼儿发现:这样不行,点不够,点起来太慢,还是涂色快。)

(2)每个人点1o个点,我们就只点了120个点,伞上还是白白的,看样子这些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把伞画满,要点多少个点?

(幼儿大声猜测:500个、800个、1000个……)

(3)大家说的数字越来越大,那到底要点多少个点呢?教师演示课件(课件中的伞面逐步添加不同颜色的点,同时,显示颜色点的数量)。

(幼儿睁大眼睛,目不转晴地看着数字的变化,并大声朗读。当伞面布满小色点时 ,数字停留在了20xx,幼儿惊呼不已!)

(4)点彩的画法虽然有趣,但画起来很累,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猜猜修拉画这幅画用了多长时间?

(幼儿推测:2个星期、3个月、1年、2年……)

(5)修拉画这幅画用了整整两年。既然用点彩的.方法画画又慢又累,为什么修拉还要用点彩的画法来画画?

(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他想和别人画得不一样;他不怕苦和累,想画出最美的画……)

?设计意图:点彩的效果很美而且很有趣,使用点彩的方法画画很难也很吃力。这个环节让幼儿更为理性地了解点彩的画法和画家修拉。数画同步的课件将点彩画法的难度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幼儿在惊叹之余发现画家修拉的坚持和点彩画法的独特美,以及作品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让幼儿感受,每一位大师都有着坚韧的个性。】

4、了解修拉,喜欢“点彩”。

正因为大家说的这些理由,让我们在100多年之后,看到“点彩”就想起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修拉!教师按课件介绍修拉和点彩作品。

(教师讲述时,幼儿不断地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与教师互动。幼儿对点彩的模仿很感兴趣。其他幼儿的点彩作品《山花》和《野菊》也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尝试和表达愿望。)

三、习作表达 ,积累“点彩”的感性体验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大家也来试试“点彩”,做一回小修拉。

幼儿按自己的选择进入不同组玩“点彩”:颜料点彩(添画、临摹和自创);撕纸点彩;玩点彩透明软插片(衣服和裤子);放大镜观察画面。

大班星期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星期的天数及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顺序。

2、认识表示天气晴、阴、雨的符号,并能用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天气符号记录不同的天气。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知道什么样的天气是晴天、阴天、雨天。

年历表一张、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在黑板上写数字,幼儿认读。

二、结合年历,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三、认识天气符号和复习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引导策略

1、 复习认读1~6的阿拉伯数字。

2、 在每个阿拉伯数字下面对应地写上汉字数字。

3、 复习1~6数序,请幼儿说出1的后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排列1~6的顺序。

4、 出示年历,边问边看年历,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有效提问

1、“请你们来读读这些数字,1的.后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请你们来帮1~6排队?”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方块,你们知道这每一个方块表示什么吗?(告诉幼儿,每个方块表示一个)接着来看看每个月的上面一排写有什么。(日、一、二、三、四、五、六)这表示一个星期有七天。指导幼儿看天气符号,根据天气画出不同的符号。

3、“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星期日过了是星期几````````?”

4、“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天气?幼儿回答后教师把晴、阴、雨的符号画在黑板上。

5、“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今天是星期几是什么天把它画出来?”

活动结束:

不朋友一起听音乐。

大班星期的教案篇6

故事背景:

小朋友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升入小学后。要轮流做值日生打扫教室。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里。星期六星期日休息。那什么样安排值日呢。”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就做好了一张值日表。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

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快乐的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值日表。》数字娃娃,星期卡片。星期转盘。

学具准备:

星期卡片。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巩固复习。1—7的序数,2—6的相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的数字娃娃,请幼儿帮数字娃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

(2)巩固相邻数: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

例如:老师扮演数字娃娃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值日表》,将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一个星期有几天?分别是哪几天?看一看教室里的值表示怎么设计的?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按顺序说出一周分别有哪七天。

2、教师出事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字卡,打乱顺序。引导幼儿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序。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玩转盘游戏。游戏玩法:

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们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94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星期的时间线、

1毕业照片展。(认识年月日。)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邻居”游戏。

7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的头饰,扮演星期一到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变说:星期一……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接下来由星期二…顺次提问。游戏反复进行。

(2)请幼儿参观一周食谱,看看周几的食物是自己最喜欢吃的。

(3)教师带领幼儿制作一周课程表。

(4)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9/50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一星期的值日表以及活动安排表。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9/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