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提供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竹竿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竹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跳竹竿”游戏,提高弹跳能力。
2、进行纸棒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3、愿意积极想办法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根纸棒、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骑马”进入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到场地四周进行:四散跑、转圈跑等。
2、介绍手中的“纸棒”。
1)提要求:和伙伴一起玩一玩。
2)教师参与活动观察并个别指导。
3、介绍游戏“跳竹竿”。
1)幼儿每三人为一队。
2)两名幼儿分别握住两根纸棒的两端蹲下。
3)另一名幼儿,在反复“开合”的口令中跳过纸棒。
4、集体游戏:纸棒游戏
1)布置场地。幼儿分为四队(其中两队拿竹竿),另两队听口令“骑马”出发。
2)先越过一排“踩竹竿”,再掉头回到起点,将“纸马”给下一名幼儿。
3)违规者重新从起点出发。
5、教师总结
6、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特别是我设计的开头是让幼儿纸马听着赛马的音乐跑起来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十分开心的。活动中,幼儿积极动脑筋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并且伙伴之间能够互相分享经验与喜悦。在后来设计的游戏《采竹竿》中,我先请男孩每两人一组拿竹竿,女孩来比赛(后来互换),当小伙伴跳不过去时,他们会打开竹竿等一等,这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互相关心伙伴的良好品质,本次活动我们老师也纷纷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探索游戏的玩法,其乐融融!
竹竿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幼儿活泼好动,摸、爬、滚、打是他们自娱自乐,相互嬉戏的最爱。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份有一定的认识,在嬉戏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寻找多种方法运用身体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难动作。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设计了“灵巧的身体”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思考、尝试,利用身体各部分来移动,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尽量地满足幼儿创造游戏的兴趣与欲望,特设计本次活动。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胆参与,主动地探索箱子的不同玩法,在不断地尝试、游戏中,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对基本动作的掌握以及身体的灵敏性与协调性。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借助箱子进行自主活动,综合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
2、积极探索、交流箱子的多种玩法,提高创造能力与探索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纸箱人手一个(高度不同)音乐(轻快)彩旗多于幼儿人数的水果空篮子一只
场地图:用纸箱布置的小山坡……山洞………汽车(移动工具)………医院
四、活动形式:小组个别
五、活动重点:借助箱子,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六、活动难点:创新游戏方法,提高幼儿创造力
七、活动过程:
(一)、利用纸箱进行准备活动
利用纸箱做走、跑等动作,活动身体各部分,跟随音乐做动作,活跃活动的气氛。
(二)、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与交流分享
1、启发观察,激发兴趣。
师:“刚才小朋友们做的都特别好,所以老师奖励给每个人一辆小汽车。”教师神秘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纸箱、变成汽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创设情境,自由探索
1)以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办法来开动汽车。
幼儿自由想象、实践,完成规定要求。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好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助。
2)师:“现在小朋友开动自己的汽车,我们一起到果园去摘果子吧!”
以摘果子的情境调动幼儿兴趣,延长移动距离,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激发兴趣,创新活动形式。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把纸箱当成小汽车开着玩,那你们再想想,还能怎样玩呢?你们试试看吧!”
教师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幼儿继续探索不同的玩法,教师观察指导,发现好的及时鼓励,并有意识引导幼儿练习助跑跨跳动作。鼓励
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玩法,尝试别人的玩法,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游戏竞技《送水果》
师生共同布置场地(如图),把幼儿分组,进行平行游戏。
集体玩法:各队的小猴子要跨过小山坡(纸箱),钻过山洞(纸箱),在开着小汽车(纸箱)快速将果子运到医院,在沿原路回来。用时最短的一队获胜。
(1)在钻爬的环节中,教师特意为幼儿设置了两只纸箱,以此来培养幼儿在竞技中安全、有序,共同进去的体育精神。
(2)在跨跳环节中,教师设置了高低不同的纸箱,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活动的自信心。
(3)评价环节中,对速度最快的一队进行鼓励,把彩旗发给各队。
(四)、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竹竿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竹竿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体育器械,晨间活动中幼儿总喜欢在体育区角拿竹竿玩,有的学孙悟空玩金箍棒、有的放在两脚之间学驾马、还有的拼各种图形……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生成了本次体育活动—《好玩的竹竿》,将竹竿作为运动器械,创设游戏情境,并设置障碍,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竹竿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跑、跳、跨等能力,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竹竿的玩法,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基本动作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2、能根据动作发展和能力进行自我调节,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3、提高合作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竹竿(80厘米)
2、音乐《郊游》、《快乐的朋友》、《欢乐舞曲》。
3、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手持竹竿,随音乐做划船动作进场。
师:刚才划船的时候你们都用了什么?(竹竿)你们把竹竿当什么了?(船桨)竹竿可以当船桨划船,还可以给我们锻炼身体呢!
2、幼儿跟随音乐用竹竿做韵律操。
第一节:头部运动
第二节:下蹲运动
第三节:扩胸运动
第四节:体侧运动
第五节:体转运动
第六节:整理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玩竹竿,教师鼓励幼儿探索竹竿的多种玩法。
师:小朋友,竹竿可好玩啦,你们想玩吗?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玩?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看谁玩的花样最多?(幼儿玩竹竿,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教师请幼儿示范表演自己的玩法,并鼓励其他幼儿模仿。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竹竿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呢?(扛枪、驾马、玩金箍棒、拼图……)我们大家也学一学吧!(幼儿分别学一学竹竿的多种玩法)。
3、师生一起构建跑道,进行运球比赛。
(1) 教师示范玩法,并讲解比赛规则。
(2) 幼儿集体练习,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3) 幼儿分组进行比赛。
(4) 教师小结,为获胜组幼儿发奖。
4、游戏:为兔妈妈送水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情境,讲解游戏规则。
师:“小朋友,兔妈妈生病了,我们用竹竿当扁担去帮兔妈妈送点水吧!”
“兔妈妈的家在竹林那边,我们这儿有许多桶水,你们可以一人挑两桶,也可以俩人合抬一桶水。一路上,我们还要跨过小沟,走过独木桥,穿过竹林。”
(2)幼儿选择好送水方法,按规则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为兔妈妈表演舞蹈《欢乐舞曲》,体验快乐的情感。
竹竿教案篇4
一、游戏材料。
细竹竿或木棒、纸棒等。
二、游戏层次。
第一层次:在一根竹竿的两侧行进跳,尝试多种跳法。
第二层次:在两根平行摆放的竹竿间行进跳,尝试多种跳法。
第三层次:在三至四根平行摆放的竹竿间有创意地跳。
三、游戏指导。
1、此活动中孩子跳的动作仍是你要关注的,可以在跳跃之前让孩子们做一些准备运动,以防扭伤。
2、可让孩子尝试多种跳法,如并脚跳、单脚跳、分脚跳、跨跳,还可以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跳。跳的距离和次数可以通过竹竿的多少和长短来调节。
3、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尝试和讨论得出“怎么玩比较好”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游戏规则。
竹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进一步萌发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2、在玩竹竿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过宽50厘米左右的平行线。
3、在玩竹竿中进一步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
活动准备:
1、金箍棒人手一根,“树桩”四个,小红旗四面,皇冠四个。
2、幼儿会做竹竿操,练习过双脚立定跳远,部分幼儿有一定的玩棒经验。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四路纵队走到四根长竹竿处,以组为单位,右手持竹竿,集体练习竹竿操。
t:猴儿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举一举呀,走一走;走一走呀,蹲一蹲;蹲一蹲呀,放一放;放一放呀,荡秋千;荡一荡呀,转一转;转一转呀,摇一摇;摇一摇呀,真快乐,天天做操身体好!
2、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
t:猴儿们!你看我的金箍棒漂亮吗?你们想不想玩啊?
我来给你们变出来。
(1)自由玩竹竿,初次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t: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金箍棒,自己找一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又多又好,还能注意安全!
(学耍金箍棒、在手心里保持平衡、放在跨下当马骑……)
(2)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有创新玩法的幼儿在两队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让个别幼儿学一学。
(3)幼儿合作玩竹竿,进一步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幼儿讲给别人听,促进同伴间互相学习能力的发展。
t:刚才是你一个人玩的,现在请你自己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想想有没有什么新的玩法。
①两手握住竹竿的两头,俩俩将竹竿“十”字交叉比谁的力气,进行对抗练习;
②多人把竹竿放在地上跳房子;
③双脚立定跳“小河”
(教师针对跳“小河”,移动其中一根竹竿。)
t:小河变宽了,谁有办法跳过去。
(直接在原地跳、跑了跳、等)
(4)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2个或2个以上幼儿站在两排中间,结伴说出合作玩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让其他幼儿学一学。
t:他们是怎么过小河的?
(要先跑再跳、跳的时候两只脚要分开、还要用力跳……)
t:猴儿们真聪明,谁来教教老师,怎样才能跳过小河?
教师示范跨跳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用“跑”、“用力跨”、“蹲一蹲”概括动作要领。
(5)以小组为单位用竹竿搭成不同宽窄的小河,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宽度练习跨跳。
t: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搭出一条一头宽一头窄的小河,然后跨跳过小河。
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宽度跨跳。
3、综合游戏。
结合游戏场地,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幼儿以组为单位把竹竿收好,排成四路纵队。
t:猴儿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走“钢索”、跨跳“小河”、钻过“山洞”、绕过树桩,拔下红旗,跑回原地。
比比哪一组最先到,注意要拔下红旗。
(根据时间确定游戏的次数)
t:今天,我们都很出色,胜利完成了任务,现在开始颁奖!(幼儿欢呼)
4、放松、整理活动。
t:今天,你们玩的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跳舞吧!(猴操)
竹竿教案篇6
一、创设民间艺术氛围,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从中他们受到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民间艺术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相连。如:在“民族花伞”这一主题中心活动中,让幼儿画《美丽花伞》,有意识地在教师环境中放置美丽的民族花伞,使幼儿在活动画中观察其特征、花纹的装饰,激发幼儿绘画地兴趣,由于有了环境的感染,幼儿在绘画时,用不同的民间色彩将民族花伞打扮的特别漂亮。
二、萌发了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表现美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轻松愉快地表现自我,萌发了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民族联欢”中,小朋友在音乐录影带下表演,幼儿穿上各种民族服饰,伴随各族音乐旋律翩翩起舞。艺术活动“壮族绣球”、“小小设计师”中幼儿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他们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绘制出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民间小肚兜、民族娃娃画像,从他们绘制的一件件艺术作品,宣扬了中华民族艺术长盛不衰的民族文化。
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幼儿的选择自由:从教学活动内容、材料、方法、时间、空间、合作伙伴等方面,供幼儿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指定远远多于选择,选择的范围也是很小的,因为活动目标和内容单一,材料欠丰富,很少考虑个性差异。
竹竿教案篇7
一、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二、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坐马车”)
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
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
(2)学习“跳竹竿”游戏
a、讲解游戏玩法
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
队形:四散
反思: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
竹竿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跳竹竿这一民间游戏的来历,尝试用xx xx节奏型敲竹竿,并能单脚跳竹竿。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提高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短竹竿人手一根;长竹竿每组一根;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运动。3分
1.物质准备——在班内检查幼儿穿戴情况,幼儿分成两路纵队,手拿竹竿到跑到处准备。
2. 精神准备——告诉客人老师,我们是(大二班),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音乐响起。
3.武术操
⑴音乐前奏响起,两路纵队向前跑,分成四路纵队。
⑵按音乐节奏做武术操。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如:好,走,蹲,下。幼儿用象声词助威。如:嘿,哈,嗬。
⑶音乐停。师:带着竹竿,半圆。
二、探索利用竹竿练习跳的多种方法
1.谈话,引出话题:刚才,我们用竹竿做武术操,好玩吧?(停一停)哎,如果用竹竿来练“跳”的本领,可以怎么做?谁来说说看?(老师把自己的竹竿放在中间)幼儿不带竹竿介绍。
幼儿1:好的,你来。(能力强的,在圈里,边说边做)
幼儿2:还有吗?请你。
幼儿3:有没有了,你说。
2.交代要求:看来,跳竹竿的玩法还挺多!好,我们2人一组合作,找个空的地方去试一试、跳一跳,注意吹哨子的时候马上(回来)——对,马上回来,不用带竹竿哦!
3.幼儿玩,教师指导。
指导语一类,有关安全方面的:哎,找个空的地方,只要不碰撞就行了!
有关跳的技巧:对!双脚并拢,轻轻落地!
有关跳法:双脚、单脚、跨跳、侧跳
有关合作方面的:你们两个合作,搭成长长的小路;哦,你们两个拼成小河,不错;你们是搭成十字架,跳来跳去,想法不错。
4.教师评价
师:吹哨,哦!动作真快!动手又动脑玩法真不少吧!
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合作的?(请4组)
师:好的,你们来(跳法指导的内容)
每次幼儿示范完了教师要有评价,针对指导方面的。
三、练敲跳竹竿
1.老师示范、幼儿欣赏
师:看看老师们是怎么玩竹竿的,(播放音乐)仔细看哦!第2个8拍开始老师边喊节奏,第3个8拍一起来。
师:我们是怎么玩的呀?你说。请你。你来说说看看。
师:哦,这种玩法叫跳竹竿,叫什么啊?跳竹竿是少数民族很喜欢玩的一种民间游戏,庆祝节日、迎接客人的时候都会玩跳竹竿。诶!你们有没有留意竹竿是怎么敲的呀?
2人拿着竹竿面对面跪在地上。学一学,注意弯着腰,低着头。对,就这样,准备的时候手怎么放?(合起来)好,一起喊节奏——合合分分。合合在哪敲?敲几下?分的时候呢?(注意敲到地上哦)
嗯,不错,找你刚才的好朋友一起去试试。去吧!
指导语:纠正姿势:跪下来、弯下腰、敲到地上
敲法 :先合再分,合的时候敲两下
吹哨,不带竹竿回来。
老师评价
师:你们是怎么敲的?哪一组愿意来表演下(3组)
评价语言:节奏方面、配合方面、敲到地上。
来,这次我们要听音乐罗,注意先合再分。
吹哨,回来。
四、练习跳竹竿。
1.师:敲竹竿的本领都学得不错,谁愿意来试试跳竹竿?
(请2-3名幼儿试试)
哦,原来说合合的时候我们要跟着节奏等等,到分分的时候跳跳。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试。那这样,3个小朋友一组,两个小朋友敲,一个小朋友跳,去旁边找长竹竿吧。
指导语:注意跟着节奏敲
(好,交换,换一个小朋友跳)
(好,再换,没跳的上)
2.挑战难度
师:看来2根竹竿难不倒我们小朋友,想不想挑战更多的竹竿。好,请客人老师帮忙敲竹竿,我们连成一条长龙,我做龙头,你们跟着我连续地跳竹竿,行不行?有勇气挑战吗?音乐!
五、放松
刚才跳得有些累了,来我们走在圆圈线上揉揉肩、敲敲腿、伸个大懒腰。三人一组抬着花轿回家罗,跟客人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