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4-02-05 作者:Mute

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教案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篇1

课程生成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拿着好吃的'东西,却没办法打开包装品尝。如今的孩子生活依赖性强,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就不可缺少生活课程。在活动中加入孩子生活中熟悉的食品,通过动手探索,克服困难,激发其勤于动手的兴趣,获得动手蝴,提高动手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生活能力。基于这些考虑,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理念

?纲要》提出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本次活动之前,我们让孩子收集材料,带来自己喜欢的带包装的、带壳的、带皮的各类食品。看着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难免受“诱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打开食品包装的方法和策略的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要为孩子的探索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可行的来自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体验探索的乐趣,并且在活动中帮助孩子运用图画或符号进行记录,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尝试打开带皮、带壳、带包装的食品,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提高动手的能力。

2.尝试运用图画或符号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不断实践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各种带皮(时令水果:桔、香蕉)、带壳(鸡蛋、鹌鹑蛋、核桃、花生)、带包装(薯片、糖、饼干等)的食品,每组一篮。

2.每组一套工具(剪刀、吸管、塑料刀、绳子、核桃夹)。

3.老师示范用记录表一张,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卡,水彩笔。

4.环创预设:主题“好吃的东西我能开”墙饰,分成带皮、带壳、带包装三类创设。

活动的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尝试打开带皮、带壳、带包装的食品,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

2.活动的难点: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尝试打开食品。

(1)介绍食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操作的兴趣。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我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吗?看看有什么?谁带来的?你们想吃吗?

教师有针对性地介绍孩子们带来的食品,引导幼儿了解食品的不同外表和包装。

(2)初步尝试打开食品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吃到好吃的东西呢?

幼:打开!

师:你会打开吗?你会什么方法?

(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用自己想的办法去打开吧!桌上有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打开后放在桌子中间的盘子里,一会儿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当孩子开启后,教师与孩子交流:“是用什么办法打开的?”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当孩子想不到办法时或正在用的办法无法打开时,教师指导:“你看,××用了什么办法?你也可以试一试。”或“这里有许多工具,你试一试?”)

2.交流食品的开启方式,讨论记录的方法。

(1)孩子们交流打开食品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你们打开什么了?你是怎么打开的?你用的办法非常棒!有谁的办法跟他不一样?(每一种食品开启的方法都多种多样。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教师和孩子共同讨论,填写记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要求既简单又准确。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把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记录卡《好吃的东西我能开》,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卡,和孩子共同讨论,每一种食品有多少种方法开启。画上什么图像或符号别人能看懂。

(这一环节的重点不是教孩子怎样记录,而是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抓住方法中的重点,展现探索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前书写能力,让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一目了然。)

3.二次探索,幼儿尝试自己边探索边进行记录。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打开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一组还有许多食品没有打开,现在你们有办法打开他们吗?把你们用的方法记下来。

师:记录和画画一样吗?孩子自由讲述。

师:现在,就请你开始打开这些好吃的东西,边开边记,看谁记得又快又让人看得明白。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且抓住方法中的重点来展示。

4.归类整理,自制小书。

(1)提升、归纳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孩子剪下记录表中不同的食品打开方法。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巧妙使用记录表,让孩子轻松剪下各类别的方法。

(教师示范,找到记录表中的红线,沿着红线剪下,记录表变成一张一张的小卡片,每一张就是打开一种食品的方法。)

(2)引导孩子将剪下的记录小卡片按照三种类别(带皮的食品、带壳的食品、带包装的食品)分别挂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教孩子挂在哪里,而是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录卡内容找到与环创一一对应的类别。

(3)以自制小书的形式展示每一类记录卡,让孩子获得打开三类食品的多种方法。

(展示孩子们共同制作的小书,不仅仅是分享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

5.延伸活动。

(1)创设区角:“好吃的东西我能开”。鼓励孩子随时翻看,并且还可以继续增添内容。

(2)在区角投放更多类型的食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尝试打开食品的方法。

教学评析

1.选择了相适应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中,教师选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食品。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打开来”的想法,拿起自己十分想打开的材料摆弄起来,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样的过程,巩固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2.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可让其自由选择的各种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幼儿操作材料的具体方式,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喜爱的材料,按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自己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3.活动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不同能力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层次,幼儿可以在过程中调整原来没想好的、暂时无法做到的方法,可以更换难度过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发现和创造。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没有失败的压力和恐惧,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不断为完成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新发现、新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的是成功的快乐和欢欣,经历的是良好心理体验,发展的是积极而健康的情感。

4.尊重幼儿思维,培养探索精神。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尊重幼儿的思维,帮助孩子运用前书写的方式来记录探索的结果,提供幼儿间分享和交流的空间,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整合。并且在区角提供更多不同类别的材料,供孩子延伸本次活动,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延续下去。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的某些部位―――头、手、脚、屁股、膝盖。

2、教育幼儿在平时注意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

3、教育幼儿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头、手、脚、屁股、膝盖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下雪”舞蹈

(舞蹈时,奖励红、黄、绿的小花给幼儿,给予鼓励)

提问: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动?

过度:

1、小朋友说得真好,舞蹈时,我们身体的好些部位都在动。

2、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图片,是小朋友的哪些部位呢?

二、出示图片

1、每出示一张与小朋友的相应部位碰一碰

2、图片出示完后再逐个认一认

3、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三、游戏

1、每人拿一个图片,让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与它亲一亲

2、看一看自己奖励到的花的颜色(红、黄、绿),然后按颜色排队

3、将身体部位的图片放成三排,幼儿逐个地去跟自己相应的部位去亲一亲

四、 小结

今天我们玩得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大家一起说)那我们再来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好吗?

五、听“碰一碰”的音乐,找个朋友碰一碰。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用的直接导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换成“看看缺什么”。(画些缺少五官的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那个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挂画前出示照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指着五官、身体)

3身体的作用这环节可以增强些。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并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2、坚持带领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进行曲的音乐磁带,轻柔的欢快的带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做拍手律动,进行节奏练习。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观察画面并说出图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孩子们用右手的食指进行点数,点数的时候从左边一次类推进行,眼睛要跟上手指。)

恩,刚刚小朋友们数的真棒,小手伸得也很对,继续努力啊!

2、那让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出去走走吧。

3、听着音乐念着儿歌走出活动室。

(走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也不闹,我们都是好朋友。)哇!小朋友们走的真好,队伍排得好整齐啊,后面的小朋友不要掉队啊,听好了,小朋友,音乐要变了。

1)、听音乐改变步子的快慢。

如:音乐快的节奏,步伐就加快,音乐柔的节奏步伐就变慢。

幼儿自由练习。

2)、听音乐边拍手边走路。注意左右脚的交替要一致,手脚要一致。

4、听音乐变换对形走。

5、原地踏步,变换手的动作,激发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

6、集体做音乐游戏。

引导幼儿根据音高的变化,变换脚步和拍手的快慢,听到高音区就快拍手快走,听到中音区就按两拍子的速度拍手走路,听到低音区就放慢速度。

1)幼儿自由进行练习。

2)分组比赛进行,看哪一组合作的好。

活动结束:

1、谈话,体育游戏的好处。

2、教育幼儿多进行户外锻炼。

活动延伸:

1、自由进行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遵守各项游戏规则。

2、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散步,体验跟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手臂姿势的变化,表现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势。

2.知道天天做操能锻炼身体,让身体更健康。

活动准备:

1.活动材料p14,油画棒。

2.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态范例,早操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做操真有趣。

1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天天做操?(做操是为了锻炼身体,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2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做早操,那你们还记得我们平时做操时的动作吗?我请一些小朋友来做做看。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早操中的一些动作:侧平举,手上举,手叉腰等……3 引导幼儿观察做早操时的不同姿态。

4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态。

师:请你们看看图片中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动作是哪幅图呢?这些做操的人的身体,头,胳膊,腿是怎样摆得呢?仔细观察,我要请小朋友来学学看。(幼儿边回答边模仿动作。)二、 我们大家来做操。

1 引导幼儿将自己或同伴做操的'样子画下来。

师:刚刚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了许多做操的人的样子,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画出做操的人,而且要画出不同的姿态,请你们大胆思考,画出自己想画的姿态,并帮他们涂上颜色。老师请你们画完一个人,再画另一个而且是和以前一个姿势不一样的,好吗?(鼓励幼儿画出各种动作。)2 先画完的幼儿可以添画户外场景。

3 展示幼儿作品:

(1)师:小朋友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请你们做做看自己画中的动作,让大家来看看自己画的像不像,好吗?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画中不同的动作。

(2)师:大家今天都画得很认真也做得很认真。小朋友们都知道做操是一项体育锻炼。

小朋友们天天做操可以增强体质,使我们的身体强壮起来,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不但要天天做操,而且要认真做操,好吗?

幼儿园健康冷和热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样子、危害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冠状病毒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感受病毒传播的强大力度,激发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冠状病毒等图片、金粉、喷壶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冠状病毒”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假期人们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假期都是怎么过的,有没有经常出玩耍呢?(幼:没有)是呆在家里的间多一点,还是出去玩的间多呢?(幼:呆在家里的间更多一点)

师:你出去的候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来提醒幼儿)

师总结:小朋友们发现,人们出去的候都带上了五颜六色口罩;进入超市的候有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眼睛的阿姨量体温;公园里出来玩的小朋友也少了……

2.引导幼儿思考: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不能经常出门玩耍,为什么出去了还要戴口罩,量体温;引出“冠状病毒 ”。

师: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群坏家伙。这群坏家伙来自一个叫病毒的大家庭,有候小朋友们身体不舒服,有可能是“病毒”和它的'同伴在我们的体内里捣乱。(教师可出示病毒图片)

3.教师出示“冠状病毒 ”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冠状病毒。

师:(1)这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病毒就是它们。你们看它们有几只手?(幼:两只)它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幼:皇冠)它们有几只脚呢?(幼:八只)

(2)这些病毒竟然有八只脚,小朋友们觉得这些病毒的脚像什么呢?(幼:像花瓣)

(3)大人们把这花瓣叫“花冠”,所以这些病毒就叫“长得像花冠的病毒――冠状病毒”。

二、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的方法

1.教师讲述冠状病毒的危害。

师:冠状病毒是一群坏家伙,它们会悄悄溜进不注意卫生的小朋友的身体里,让小朋友咳嗽、发烧,感觉到不舒服,然后……这个小朋友就生病了。

2.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游戏1:喷嚏雨

玩法:(1)师:有,病毒也会藏在小朋友们的口水里,我们打喷嚏或咳嗽,嘴巴里的口水就会喷出来。

(2)教师面对幼儿,用喷壶模仿打喷嚏或咳嗽的状态(注意避免唾沫飞出,仅仅口腔送气即可)。感受到水雾喷洒的小朋友就“中招了”。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别人打喷嚏或咳嗽的口水落我们的身上?打喷嚏或咳嗽的人应该怎么做?

师总结:我们在出门带上口罩(教师可示范讲解口罩的正确带法),这样喷嚏或咳嗽喷出的口水就会落到口罩上,就不会落在我们的皮肤上了;而我们在打喷嚏或咳嗽要用卫生纸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用完的卫生纸要丢入垃圾桶。

游戏2:“病毒”传传看

玩法:(1)教师将金粉涂在小朋友a的手上(要多涂一点,效果更直观),揉搓一下,然后让这位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小椅子,再摸摸小桌子。

师:小朋友a身上的“病毒”被带到的哪里?(幼:桌子和椅子上)

(2)请小朋友b将小朋友a摸过的位置再摸一遍。

师:现在“病毒”被带到的哪里?(幼:小朋友b的手上)

(3)让小朋友b与小朋友c握握手。

师:这次“病毒”去了哪里?(幼:小朋友c的手上)

(4)让小朋友c摸摸自己的脸蛋和鼻子。

师:现在,哪里又产生“病毒”了?(幼:小朋友c的脸蛋和鼻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情况如何避免。

师总结:“病毒”的传播能力真是太厉害了,所以小朋友们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打喷嚏或咳嗽后,都要洗,还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用香皂或洗手液好好搓一搓,把“病毒”都洗掉。

三、通过判断做法的方式,加深印象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哪个是错误的。

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病毒的威力,真是太强大了,如果我们不注意个人卫生。这群坏家伙很可能悄悄溜进我们的身体里,使小朋友们生病呢。所以啊,我们出门要戴口罩;如果想打喷嚏或咳嗽,要用卫生纸捂住口鼻,然后将卫生纸扔进垃圾桶;还要经常按照正确的步骤,用香皂或洗手液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这样,病毒大军就不会轻易找上门啦~

活动延伸:

1.开展美术活动《画一画我们这次的冠状病毒》。

2.开展科学活动《认识口罩》。

3.开展语言活动《洗手歌》。

4.日常练习:如厕提醒并监督幼儿按照正确步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