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力教案通用7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Lonesome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和优化教学计划,教案不仅是一份计划,更是一份对教育使命的承诺,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力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力教案通用7篇

初中力教案篇1

目的:

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特别是减少支撑脚的中蹬地时间,提高跑速。

准备:

在沙沆前30画一终点线,备发令旗、足球、跑表。将游戏者2人一小组,分组比赛。第一组的2名游戏者先到沙坑旁准备。本游戏需发令员1名、计时员2名(学生帮助计时)。

游戏方法:

当裁判发出“预备”口令后,两游戏者各站在沙坑沿上,两腿弯曲,两臂后摆预备。当再发出“跑”的口令后开始计时,游戏者两腿蹬伸,同时两臂前摆,在空中收腹举腿落入沙坑内,然后迅速向前跑出沙坑,直至冲过 30米 终点线,并将一球踢出,踢球瞬间停表。以计成绩排列名次。

规则:

1.成绩计取1/10秒。

2.随口令跳出为抢跳,判犯规。

3.立定跳远远度要求在 1米 以上。

注意事项:

1.听口令时,注意力要集中。

2.两脚着地后迅速从沙坑中跑出,减少支撑时间。

3.上肢要配合下肢动作。

游戏目的:

发展儿童灵活性。

准备工作:

在场地上画两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两上圆圈内,每组选出两名抓人者。游戏开始,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捏住自己鼻子,另一只手臂从这只手臂与鼻子形成的圆圈中伸过去抓人(图1),其他儿童在圆圈内躲闪、奔逃,如果被抓住则与抓人者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1.抓人者在拍别人时,应保持手捏住鼻子(不要捏得太紧),否则无效。

2.被抓者不得跑出圆圈,否则算被抓到。

教法建议:

1.此游戏可改为跛子抓人,抓人者需用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裤脚。

2.可根据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少和儿童的能力,适当增、减抓人者。

初中力教案篇2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父母之爱以及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父母、老师,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老师,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活动准备:

1、准备反映感恩的歌曲、图片、故事、小品、朗诵等等

2、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3、准备有关课件。

活动过程:

开场白:

主题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主持人登场)

郑晓磊:鱼儿向大海献上优美的舞蹈,因为是大海给了他生命。

王介寒:鸟儿为大树送来清丽的歌声,因为大树给了它温暖的家。

曹安琪: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郑晓磊: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王介寒: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

(四个人)一起: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主题班会《懂得感恩》

[环节之一----感恩父母]

1.问题抢答

郑晓磊: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感恩,人类的许多节日就是表达感恩的;

同学们开始抢答:

(1)母亲节在什么时候?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2)父亲节在什么时候?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3)感恩节原自哪个国家?源于美国

(4)你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略)

(5)我国重阳节在什么时候?阴历9月初9

初中力教案篇3

【摘要】本课以谜语导入,以“笔筒博览会”贯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笔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创新设计鉴赏评价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1.教材编写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笔筒文化,了解现代笔筒丰富多彩的样式学会用剪贴、绘制等方法装饰笔筒。

2.学生通过观察带来的笔筒实物,从形状、内部构造、颜色和图案、用途等多方面了解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笔筒,体会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巧妙地运用塑料瓶、纸盒等材料,制作出实用的、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笔筒,师生共同关注瓶筒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2.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废旧材料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2.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以往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物做手工,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设计、制作的方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找到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本课的课题是《做笔筒》,我结合教学环节将课题调整为《笔筒博览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笔筒)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亲自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桌上有个大肚婆,彩色铅笔装满它;形态各异巧装饰,学习写作需要它。

学生预设:笔筒。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

2.出示课题:笔筒博览会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一个笔筒,在这个博览会上大家共同来学习、欣赏。

二、探究学习

1.考一考笔筒小知识

①笔筒的用途。②笔筒的材料。③笔筒的外形。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笔筒实物,介绍材料、外形、图案与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交流,了解有关笔筒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2.介绍笔筒的历史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把书桌上的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书桌上的第五宝就是笔筒了,它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已经盛行。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品,也有用玉、竹、木雕刻而成的。它们的形态各异,花纹也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了解有关笔筒的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知识。)

3.寻找制作材料

你觉得笔筒的主体可以用什么来做?你在身边找到了哪些废旧材料可以进行制作?

学生预设: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4.欣赏作品

师: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漂亮的笔筒,变废为宝呢?

展示图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进行描述与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5.学生利用实物合作演示制作方法,纠正错例

(1)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

(2)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

(3)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

(4)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思维拓展、疑难解答

(1)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笔筒?它有什么特点?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感想,相互激发创作灵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作实践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笔筒。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任务,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作品展评

1.学生将设计制作好的笔筒放在博览会的展台上。

2.自评与互评:

(1)介绍自己设计的笔筒的最满意的地方?

(2)说一说你认为最有特点的笔筒,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是互学的过程,在相互借鉴中提高设计与创作能力。)

五、课堂延伸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变废为宝的物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趣!

(展示瓶人作品)

六、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以自编谜语作为导入,以“笔筒博览会”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设计笔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考一考”环节中,说说笔筒的用途、材料、外形,并展示笔筒实物直观的进行讲解与描述,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探究笔筒制作材料过程中,鼓励学生科学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如:卷纸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教师展示作品图片,学生带着问题研究笔筒的制作方法,通过对比赏析,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制作方法,如:彩色纸包装、粘贴立体人物或动物的五官、组合粘贴、制作系列笔筒……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的个性展现。

本课的教学亮点是教师提出了几个制作中出现的困惑,寻求学生来帮助解决:①如何用手工纸包装主体?②如何能制作出立体的效果?③如何进行组合?如何加底?④装饰彩条不规矩如何进行修剪?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到前面来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演示并讲解,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探究氛围浓厚。

在作品展评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博览会展台,能更加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作品,为课堂又增加了一份精彩。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到前面来,说说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与发现其他作品中的优点,与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堂延伸的目的是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废旧物品不仅能制作笔筒,还能制作其他奇妙的事物,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造……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宽广的教学环境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初中力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 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 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 一、 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 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 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 (2)

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2)-62

解:

思考:

注意观察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区分两种按键的不同,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探究活动三 三、随堂练习

(出示幻灯四)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 . (-2.35)(-0.46)

3.( -3.45)3

4.-2.082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探究活动四 四、实际应用,能力提高。

1.用计算器解决“创设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幻灯五)

2.张老师在银行贷月息为0.456%的住房 贷款50 000元,满5年时共需付款50 000(1+600.456%)元,其中包括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张老师共需付利息多少元?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回答有关的信息,学生互评。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总结 五、学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

(1)由于受计算器显示数位的限制,计算结果是一个近似数。

(2)当计算结果很大时,计算器能将计算结果自动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来显示。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 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 性的评价。 学生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反馈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

2.(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1111,111111,1 1111 111,11 11111 111 。

(2)根据 (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 111 1111 111 1 11的结果吗? 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学以致用。 及时反馈,并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附:板书设计: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1.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教学反思: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2.更新教学观念,最好以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为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 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初中力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方面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3、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描述小肠的结构特点,说明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展示一消瘦患肠胃病人和一胖子的对话)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胖和瘦与消化和吸收有关

二、探究活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师活动:播放口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明了口腔结构和唾液怎样流入口腔

教师活动:布置学生读课本内容,制定探究计划与探究步骤。屏幕展示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完成《同步学习》自主探究(1)(2)(3)部分)。

教师活动:参入讨论,点拨指导。选取两小组的探究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对共性问题予以强调,指导各小组对方案不妥之处加以纠正

学生活动:各小组对方案不妥之处加以纠正,完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

教师活动:学生实验操作完毕后,师屏幕展示

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力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3、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由一生讲述教材导言部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变革的时代,去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吧。(板书课题: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10分钟)

教师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导学案第一部分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10分钟,好,开始!

1、说出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情况

2、说出都江堰兴修的时间、人物及它的功能和作用

3、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时间、指导思想、内容、性质、作用

4、各国变法的影响

(二)自学检测(2分钟)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都江堰属于()

?a.防洪工程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

(三)我的疑惑(1分钟)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14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课件)。

点拨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点拨2、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8分钟疯狂记忆“自学教材”问题;对桌之间互查一个重点问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7分钟)

初中力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建议

在 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建议

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 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 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建议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

1. 读:课本《波浪》景观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

1.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世界洋流模式》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

1.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