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Trick

教案的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相一致,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数的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数的教案模板6篇

小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课件演示:

2.小结: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 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学会读、写小数,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小数的读、写,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小的数位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通过小数读、写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的写法 .

2、复习整数的读法。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

3、尝试改数

你能不改变这三个数的数字,将这三个数改成小数吗?

563 4007 12378

二、 教学小数的数位的顺序表

(1)复习整数的数位表

指名学生讲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什么叫做小数的数位?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哪最大,它和整数个位间进率是多少,那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十分位。

③表示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④表示千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⑤再往下还可以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数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上面的问题。

小结:实际用时小数和整数常写在一起,这样的数也叫做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就称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数就称小数部分。

三、学习小数的读法

(1)、读55.55

教师:通过预习,小数55.55应该怎么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学生(猜测):五十五点五十五;五十五点五五;五十五点五十分五百分。

教师:哪个同学回答正确?正确读法是“五十五点五五”.小数的正确读法是什么?

[小结]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不同,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读,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2)、读5050.005

(课件出示5050.005读作)

教师:按照我们刚才的小结,大家一起读出这个小数。

学生:五千零五十点零零五。

教师: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个数字都要读,这一点大家必须记住。

(3)、整理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成“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四、学习小数的写法

(1)、感悟写的方法

教师:根据小数的读法,你能写出小数吗?

(幻灯片出示:写出下面的 小数三点三零、六十四点零五、零点零零四、一点零零一)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写出白版上的小数,彼此检查看看正确与否。

学生:交流自己的成果,总结小数的写法。

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点拨指导,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出相应的小数。

[小结]在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五、探究提升

(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

(2)、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3)、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六、达标测评

(1)、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2)、填空

0.9里面有( )个 0.1,0.07里面( )个0.01,

4个( )是0.0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

(3)、读出下面各数

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一位小数用十分之几来表示,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来表示,三位小数用千分之几来表示。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三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小数的意义

板书0.1 0.01猜猜第三个写什么?0.001你们很会推理。

像0.1,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就是一位小数。老师先写了一个一位小数,又写了一个两位小数,最后写了一个...?

板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一位小数

这节课咱们要认识小数的意义,就从0.1开始研究。把一个正方形看做1,0.1该怎样表示呢?请你试着画一画、涂一涂,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表示出0.1。

出示学生作品:有错的,有对的。

到底哪位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呢?我们能用原来的知识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把正方形纸看成一元,0.1元就是一角,一元里面有10个一角,所以应该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

大家的意见统一了,谁来说说0.1究竟表示什么?

小结: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板书:=0.1

那这样的2份、3份、5份呢?板书:=0.2 =0.3 =0.5

同学们观察一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小数都是...?一位小数

师:你能说一说一位小数表示的意思了吗?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一份,也就是十分之一,叫做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01

板书: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写作:0.1

0.2里面有几个0.1?0.3呢?0.5呢?

出示课件:涂色部分是多少?(0.9)0.9里面有几个0.1?

再添上1个0.1是多少?(10个0.1)

课件演示:10个0.1是1,1里面有10个0.1。

2、两位小数。

(1)第二个小数0.01表示什么意思?还是那张纸,看做1,如果想表示0.01,想一想你会怎么做呢?

课件展示:正方形用来表示1,0.01就表示百分之一。

涂色部分是0.01,空白部分呢?0.99表示什么?

0.99里面有几个0.01?

请你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涂出自己喜欢的两位小数,想一想它表示什么,里面有几个0.01?

(2)学生自由活动,点名回答。

(3)两位小数有什么特点?

小结: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出示课件:涂色部分表示多少?(0.09)里面有几个0.01?再添上1个0.01是多少?演示,板书:10个0.01是0.1,0.1里面有10个0.01

3、认识三位小数。

(1)根据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特点,你能总结三位小数的特点吗?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位小数。三位小数可以表示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1。

4、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图表示。

课件演示: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是十分之一,也就是0.1;继续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占正方体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还能平均分成10份,一份占正方体的千分之一,也就是0.001。

5、数轴上认识小数

出示课件:我们在正方形和正方体上找到了小数,数轴上的小数你能找到吗?

(1)、课件演示:0.1;9.1数轴下面的数字变了,小数就发生了变化。

(2)、在数轴上找到3.14,3.141

三:知识眼延伸

3.14这个小数,小数点后面还有很多的数,这是我们六年级要学习的圆周率。

课件:

1、介绍圆周率

2、介绍0.618

四:课堂总结:

如果这节课满分是1,你会为自己的表现打多少分呢?

小数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计量单位和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逐一扎实地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需注意区别。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小数的教案篇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以下两点:

1.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分为两部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脉络。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第一部分中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可以把整数乘、除法与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对比复习。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课堂练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板书课题:小数的乘、除法)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打开教材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内容,想一想,第一、三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

小组合作: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3.怎样验算小数乘法?

4.小数乘法的估算要注意些什么?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5.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小组合作进行归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回顾小数乘、除法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小数乘、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1)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完成教材113页1题(1)中关于小数乘法部分的习题。

3.小数乘法的验算。

(1)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重新计算一遍,看两次的结果是否相同。

(2)完成教材115页2题中的三道乘法算式,要求验算。

(3)计算钱数时,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4.积的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2)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除法性质:a÷b÷c=a÷(b×c)

(3)完成教材115页3题。

6.解决问题。(估算)

(1)小数乘法的估算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①要思考怎样估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②要考虑用于估算的两个数要接近于原数。

如:0.49×2.8≈0.5×3=1.5这些数与原数比较接近,计算就变得非常简便了。

(2)小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①小数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②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二、复习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继续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教材113页1题(1)中关于小数除法部分的习题。

5.求商的近似数。

(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2)完成教材116页5题。

6.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随着扩大。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小数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例2:少先队采集中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多少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