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不仅能够传递情感,更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思考,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统文化京剧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1
作为搞笑大使同桌的我敢说,这同桌真不好当呀。
中午,大家都在投入地与作业搏斗。忽然,刘芷玥压低了声音叫我,“时语轩。”同时还用笔戳我的背。我转头一看。“四击头是啥呀?”她他茫然的指着题问我。我一愣,回答道:“你没听课呀,那是指京剧开场之前的暖场”。这时,耳尖的同桌周远航也赶来凑热闹:“暖场,暖场又是啥?”刘芷玥不屑一顾地给他一个白眼儿,解释道:“哎呀,就是那个321,有请谁谁谁上场,接着音乐响起,当当当……”她边说还边比划,模仿得惟妙惟肖。
他还没说完。周远航的思路早已踩上香蕉皮溜走了。“当当当当,那个不是京剧的开场,是芭蕾。”
刘芷玥一歪脖子,瞪大了眼睛:“芭蕾?”
“对呀。”周远航边说边舞。双手拢在胸前,脚尖垫起,头向上微昂,活像一个胖胖的小天鹅。过了十几秒,他突然摇身一变,目光炯炯有神,双手高举,做遮雨状,一只脚还俏皮的向上一台。
哈哈哈哈……我和刘芷玥相视而笑。
但是刘芷玥还是坚持她的观点:“我跳的就是京剧。”
“不,是芭蕾,哦,确切地说是京剧芭蕾。”周远航用袁老师的口音再次强调说。
“淡定淡定,今天的京剧芭蕾辩论赛,到此为止。”我拉开空气圣旨宣布道。说完还拿笔敲了敲桌子。
周远航用手一抹鼻子,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刘芷玥嘀咕着,他又没赢,得瑟啥?
我斜眼瞄了一下周远航。他故作没看见,又做了一遍刚才的姿势。我扑哧笑出声来。
多年以后,历史学家或许会这样记录:京剧芭蕾发明者——周远航。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2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我一年级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更了解它,带我到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穆桂英挂帅》的京剧演出。
到了剧场,坐席上已经有了很多观众,我一看,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兴致勃勃的等待演出开始。我坐下后,有点心不在焉的。这时演出开始了,一些打扮华丽的人出来开始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但是我根本听不懂。心里在想:这都是唱的什么呀?还没有动画片好看呢。爸爸带我来这里干什么呢?时间过得可真慢呀,我看着看着就打起了哈欠,有点昏昏欲睡。
突然,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把我惊醒,发生了什么?我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一边看一边鼓掌。我像二丈和尚一样,摸不清头脑,有那么值得赞扬吗?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用认真的态度开始看起了台上的演出。
演员们十分专注,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小步快走,一会儿拳打脚踢,一会儿摇头晃脑地唱……让我想起了学校里京剧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演员们精确的“四功五法”,使我渐渐看得入了迷。看着他们精彩的表演,我顿时感觉这比动画片所蕴含的知识和文化高深得多。有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到这样优秀的程度,演员们要付出多少汗水啊。我要是不认真的看,能对得起他们吗?
这时候的会场里,所有的人都跟随着演员们的节奏轻声的唱,声音越来越大,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就在此时,我懂得了京剧的魅力,我喜欢这种独特的风格,我要努力学习京剧,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学会更多的关于京剧的动作。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它,让它流传千古。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我怎能不重视它呢?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3
下午老师带我们去晋剧院看京剧,一进门,绿色的灯光向我们照来,我找到一个位置座了下来,没过一会儿,报幕员说开始了。
这场京剧讲的是《西游记》中火云洞那一集,只见孙悟空拉着猪八戒耳朵和沙僧、唐僧一起上台,孙悟空尖嘴猴腮,身子特别轻松,最搞笑的是猪八戒,圆圆的肚子,大大的耳朵,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身体笨笨的,笨得那么可爱,他们的化妆和衣服都特别的漂亮,唱的时候我们有些听不懂,但是我们被现场的气氛都吸引住了,大家时不时拍手叫好。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看京剧,今天真是一饱眼福了,以后有机会我还要看京剧,了解国粹。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来到了山海中学的礼堂,观看“解说式京剧普及”专场演出。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但是因为京剧的音乐不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不是像流行音乐一样活泼的,而且在我们眼中有的京剧很无趣,唱腔也很好笑,导致了许多同学都不喜欢听国粹京剧。但是,通过观看今天的演出配上解说,让我们知道了其实京剧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艺术。
本次演出中,解说人员给我们补上了京剧文化这一课,介绍了许多有关于京剧的知识,例如在京剧中的行当:生、旦、静、丑,而在这四样行当中也隐藏了许多知识。京剧主要表现在唱、念、做、打,了解到了它是一门综合多元文化的艺术。而京剧的表现手段是:虚拟、写意、诚实和夸张,了解到这些,我感到惊叹不已,在京剧中原来有这么多方面的知识。
我们认真看完了今天的四部京剧,充分地感受到了京剧那强大的吸引力,它不是无味的,而是有趣的,如京剧中的丑角就我们带来了多欢乐。在京剧之中,演员能够通过虚拟的手法,在舞台上表现出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如:开门、喂鸡、刺绣等等。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理解到了京剧的伟大之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越来越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
星期三下午,阴。我们学校组织《京剧进校园》的活动。我们带上小板凳,整整齐齐地坐在操场上安静的等待看京剧。
京剧开始了,首先,有一位领导在主席台上讲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演员纷纷上台表演、唱戏,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变脸”的节目,为什么他每次“变脸”都会变不同颜色的脸,最后一次居然能嘴巴里喷出火,真神奇!京剧真好看。
“十一”国庆假期和中秋节调休,我们都可以在家好好休整八天了!在这“漫漫”长假期间不知道会有哪些意外的惊喜在等着我呢!
第一天就赶上了两个大大的意外。上午,我爸爸竟然不同意我写作业,非要我去看电视!当然“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我怎能允许自己错过呢?第二个大大的意外是“远朋自苏州来,不亦乐乎?”来的是我三年未见的最想念的朋友,我和她一直玩到第二天上午才分手。第三个大的意外是妈妈允许我晚上和我的另一个朋友去看一场京剧。
京剧乃中国国粹啊!我这次看的有《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水浒传》中的《游街》,《杨家将》中的《挡马》,《史记》中的《将相和》,神话《天女散花》和《杨家将》中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最喜欢的是《天女散花》和《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京剧有生旦净丑之分,着重于唱念作打这四个要素。天女是花旦,主要在“作”上。她舞的彩缎上下翻飞,挥动自如,就好像是自己的手臂一样。和着京剧的配乐,她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连停下来的姿势都是那样的精美。还有她的眼神,真是传神哪!
穆桂英就属于武旦了,着重于“打”。两个兵器一相交,动作也随之而来,又是翻跟头,又是转身。当穆桂英的眼神盯住你看时,都让人产生畏惧感。出兵器的时候,动作既快又利索,而且演员们的配合非常默契,就让这出戏很顺利地进行下去。
我以前也不是很喜欢京剧的,觉得很无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那晚的观看过后,我越来越觉得京剧真不愧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连一个小小的眼神也要练个十几年呢!
京剧真是妙不可言啊!
看京剧过国庆,真的很有意义!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4
翻开浩瀚的历史画卷,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脱颖而出,无论是著名的诗人还是流行的名旦,都是人们所追捧的对象。诗人是即兴发挥的创造者,而梨园子弟们却是挥汗如雨的演绎者。那流传千年的国粹,那独特经典的文化,是我国珍贵的锦绣容羽,它叫京剧。
我喜爱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凄美的爱情令我哀叹;我喜爱尚小云的《摩登伽女》,我佛大慈大悲,四大皆空的洒脱心境令人敬慕;我喜爱程砚秋的《红拂传》,张凌华女扮男装追李靖得英雄的故事令我沉迷;我喜爱荀慧生的《杜十娘》,貌美如花的杜十娘最后凄惨的下场令我悲痛。可是如今,四大名旦的精髓之作已经慢慢沉没。生旦净末丑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渐渐淡化。
太多的青年讨厌“咿咿呀呀”的京剧,只爱听“hip-hop”的摇滚乐。太多的青年厌恶浓妆艳抹的京剧花旦,只喜欢舞台上略施淡妆的歌舞明星。太多的青年疯狂地追求欧美,逐于韩流,却不知是有意无意狠狠地践踏着京剧文化,着实令人心寒。
记得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吐槽”,纷纷直呼无聊透顶乏味至极,冯导演也许是满心期待地编排了多个京剧节目,却换来网友们恶语相向,着实令人伤心。
也许,人们现在的前卫思想已经与历史的文化相隔了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这样下去,京剧也许会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深埋在这代人心中的坟墓下。哎!那首首悠扬婉转的曲目,那声声尖锐独特的唱腔,那件件别样复杂的乐器,那位位满怀激情的梨园子弟,就这样消失了吗?不!京剧是戏剧的头目,是中华的明珠,是艺术的瑰宝,是文化界的奇葩!我们必须去保护它,必须去珍视它!
也许因为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开始追捧潮流,沉迷于电视剧、摇滚乐,致使京剧的魅力大打折扣。
也许是京剧演员奇怪的唱腔引起青少年的厌恶,大多数人为此都不想深入地去认识它、了解它。所以京剧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模糊、抽象。
也许是中国媒体对戏剧的宣传程度不够,所以人们对他一无所知。
无论是怎样的原因,都离不开人为,都源于人们对京剧的讨厌。它们终是无法走进人们的心里,终是不能成为人们侃侃而谈的话题。历史海岸漫溯的这道沟渠就要填平,但在它尚且存在之时,国家、社会、集体、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来保护这一块还在散发着光辉的璠玙——京剧。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5
标准的柳叶眉,大大的眼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短短的棕黄色头发给她添加了一份灵动,她是谁呀?她,这就是美若天仙的刘老师。当然,这,是吹的。
一踏入她的课堂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大剧院一般,只要时钟的时针转到了“2”,也就差不多到了要开始看“京剧”的时间了。等同学们都到齐了,她就点点头,笑一笑,拿出她的“拿手好菜”——“变脸”。这不,你瞧,她一会儿装作楚楚可怜的弱女子,翘着兰花指,轻轻地放在脸庞,说道:“人家……人家明明就是美—若—天—仙—嘛!”这不,一转眼,她又把手放在桌子上,一副百毒不侵的样子,一声吼道:“我—最—美!”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你看,她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儿的自恋?不过我要强调一下哦,只是有那么一点儿啊。
上课的时候她还是很认真的,她上课的方法也很独特,她可以和我们“打成一片”,你看,她身边那一袋诱人的雪糕,在炎热的夏天为我们赶走了些许的燥热,她经常会给我们买一些小饼干、爆米花之类的作为学习的奖励,给我们提供学习的动力。这都是她成功跟我们“打成一片”的最好的证明。
最有趣的是昨天的那堂课,她问我们:“你们认为我最适合什么绰号?你们给我取一个吧!”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异口同声地说:“自恋狂”。哈哈果然还是自恋这个特点最深入人心呢。
这就是我们会“唱京剧”的变脸老师,你喜欢她吗?作者:五年级莫苏鑫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6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似乎,还没走出戏的世界。正是日暮时分,天际的白光缓缓幻化成浅绛,继而泛成酡红。我不语,彳亍一路,心底氤氲着一抹淡淡的忧伤。“动作倒是做得挺好,只可惜啊……唱腔不够圆润……”京剧老师的话仿佛还在耳畔摇曳。
再也耐不住沉闷的氛围,正在爆发之际,我瞟见路边一颗小石头,瞬间仿佛把心头那股浇了油的无名业火登时掷到那颗石子上,对其便是狠狠一脚。滚远了,我却还不甘心,又用脚跟使劲碾了碾。“这孩子,底气练不上来,不建议学京剧!”耳边即又响起老师对父母说的那一番真挚话语。
此前,面对这句话,我一向只有坚决否定、矢志不移的不二态度,甚至会偷偷对其“嗤之以鼻”;而今日,已是练戏的第十四天了,我已经听过这样的话十四次了,十四遍了呀!无论我再如何坚定,此时也被重复的话隐隐动摇,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观点。
磨磨蹭蹭,总算回到家里,应付过父母一席热忱的关心和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便进了房间,把自己扔在了床上,对着苍白的天花板,脑海里回放着新学的戏曲,不由得扪心自问:真是如老师所说的那般,功底不行,作何打算?
想到这里,心中猛然一个激灵:要是这样,我这十四天来的砥砺奋斗、刻苦训练,都成了过眼云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句句赞赏,岂不都打了水漂?眼前立即浮现出父母每逢我离家赴学的音容笑貌,我每次艰苦练戏时留下的一点一滴,我对自己说:“万不可放弃了呀,坚持才是胜利,努力的最后总能遇见曙光!”这样一想,心微微安定,我又有了明天去学戏的勇气。
念头再一转:若真这样,那么继续学下去,原本对京剧神秘色彩的探索,摇身一变成了对自己满腔热情与耐心的种种消磨。不论自己曾经怎么努力,学完后如何笑着坦然接受这一切,可依旧说服不了内心,失望与不甘仍然大于释然和旷达;另一方面,更是增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一家三口虽不算贫寒,可也不富裕,经济的出入堪堪持平,答应学戏便已是“开恩”,如果还得不到任何成效,难道不是等同于烧钱么?霎时间,身上已出了薄薄一层冷汗。
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理清心绪,不经意间看到一张放在床头的照片,镜头前的我笑得那么天真无邪,合不拢的嘴里露出十二颗整整齐齐的小白牙。那是两年前的暑假,我们一家抽空回到了北京,顺便去了一趟梅兰芳大剧院,并在台后留影。在那里,我初遇并邂逅了京剧:婀娜多姿的身段,高亢圆润的唱腔,台上人步步生风、衣袂飘飘,宛若一个个偶入人间的仙女。从那以后,我就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今日。京剧,我人生中第一个悄悄萌芽的种子。它,叫梦想。
此时,再低下头看看自己方才的想法,不禁想要大笑:梦想啊,哪里是轻而易举可以言弃的一样东西呢?还有七天,我就将迎来我的结课表演;七天,是我为京剧而作出不懈努力的最后期限;七天之后,演出效果将决定我能否留在这舞台上。我不再犹豫,踏上新的征程。七天,我将拼尽全身气力,建造一个美好的梦:梦里,有京剧,有我。
七天的苦与痛历历在目,然而我却不再感叹;因为,即便是能够耗尽平生气力的事物,也不如最后的结果来得重要;毋庸置疑,我成功了。时至今日,仍见一个女孩,身着京剧服装,在舞台上一声长鸣,矫若惊龙,舞出一朵灿烂的梦;梦,叫京剧;梦中有个少女,在其中永不停息地翩跹、流连……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7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牡丹亭》
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催发下愈加壮大,满园春色关不住,各色各样的文化争妍斗艳。如叶嘉莹所说“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犹记第一次听京剧,便一眼万年,此后久久不能忘怀。那是一个昏黄破旧的夕阳,旧阳缓缓落下,绻缱起橘黄的氤氲,橙红的余晖摧枯拉朽烧下海里去。穿过车水马龙,赶上了青蓝瓦的茶楼的最后一场《牡丹亭》。来的人大多是桑榆老人,他们沧桑的鬓发似乎见证了京剧的似水流年。我拿起一杯沏好的烫茶,尖着嘴轻轻吹着它,在茶烟缭绕中,霁红幕布徐徐升起,京剧便这样开始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缓缓念白,紧接着,在两两京胡与月琴交融声中,一位从镜花水月中步步生莲施施走来的小旦,身着绛红霞凤牡丹宽身,殷红金边云肩,珠灰淡雅水袖,层层细穗,戏服上绣的金丝朱红凤凰栩栩如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见她渐渐抬头,传情眉目楚楚动人,便是惊鸿一瞥,芳华乱了浮生,沉默也胜万言千语,一汪清眸如泉,一抹黛眉如烟,眉间锁一丝浅浅哀怨。杜丽娘温婉唱起戏文,和着连绵不绝的曲调,空声婉转如黄莺初鸣,牵动着台下观众的心。声音的悠扬,京调的深厚,入耳妙不可言,好似细雨淋漓,又似杏花扑面,引得人们不禁拍手称快、赞扬喝彩。再见她轻轻掸起水袖,举止如娴花映月,弱柳拂风,云步悠悠,恰似宛在水中央的出水芙蓉佳人,好一个国色天香!
温雅清秀的小生,舞姿蹁跹的小旦,浓墨重彩的红净,黑脸白眼的丑角,各具特色,伴随着玉珠走盘的琵琶声、丝丝缕缕的胡琴声、幽婉空灵的排箫声,余音袅袅的乐器声渗透一代代人的年华。那些刹芳华间,那些一见如故、繁花似锦的戏角,穿梭戏服间的玲珑金丝,在高歌千年之后,也只留下繁锦的传奇。
随着烟笼茶波的飘渺散开,幕布厚厚落下,不一会,人们渐渐离去,人走茶凉,天色早已黯淡,浮起靛蓝的傍晚,一个名叫“京剧”的国粹时代也悄然退幕,只留下我被烟气润湿的泪眶,也是自那时起,便爱上了看戏。那些匆匆而走的灵动身姿,在看客逐渐眯起的双眸里如同翩然而归的彩蝶,留下淡淡的彩迹。生命是一台华丽的无尽的戏,咿呀咿呀唱个不停。
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而漫漫的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又有多少文化被时光淡化?当今社会若能去寻那厚重沉香的文化,坚持文化传承的初心,以文化创新为旨归,一路乘风破浪,中华文化必将一片旖旎!
传统文化京剧作文篇8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相信大家对于京剧都不陌生吧!你们喜欢看京剧吗?
我小时候,姥姥的村里有一个京剧团,他们每到周六或者周日都会在村里表演京剧。那时候我并不喜欢京剧,咿咿呀呀地唱半天,我却—句也听不懂。我的姥爷却是一个京剧迷。
每到周六周日,姥爷总是抱着年幼的我去村里的广场上看京剧。可是我每次都是看到半路就睡着了。
有一次,我又跟着姥爷去看京剧。身旁是看得津津有味的姥爷。我来回晃着腿,心中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反正都是闲着,要不我就挑战一下自己——这次的京剧我一定要从头看到尾!”其实我也十分好奇,京剧到底是怎样把姥爷吸引过来的。
正想着,第一个演员也就粉墨登场了。只见他的脸被手上大大的.袖摆遮住了,突然,他把袖摆向下一甩,露出了—张红色的脸。
“姥爷,他的脸为什么会是红色的?”我抓住姥爷的衣角,疑惑不解地问。姥爷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生怕错过什么,“他呀!他演的是关公,关公的脸就是红色的。过一会儿啊,我估计那个演员就会一下子变成白脸,要不就是黑脸!”姥爷的话让我越发好奇,再问时,姥爷却又让我快看戏。
我又看向戏台。这时那个演员又抽出了一把刀,像耍杂技一般耍了一个风雨不透。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小步跑上来了。他手中抓着一个兵器,在兵器的顶端有一圈红色的绳子。他们两个人一人穿着红色的衣服,另一个则是一身黑。他们对视着,手中的兵器也指向对方,也不知道是谁敲了一下鼓,两个人便开始交战了。
平时不爱看京剧的我,今天也不知是怎的了,竟然也看得这般入神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上两人的一举一动,生怕一个不注意一个人就把另一个人“杀”了。我一会儿紧握拳头,一会儿皱起眉头,在心里不停地默念:“到底谁会羸呢?“
突然,黑衣服的那个人把手中的长枪一挑,将红衣服的人掀翻。红衣人倒地之后,颤抖着抬起头望了一眼黑衣人之后,不甘心地倒下了。可是那黑衣人却并没有下台,而是在戏台上把长枪耍来耍去,随后突然立定,歪斜着身子退了场。台下的观众们无不欢呼起来,我也欢快的鼓起了掌。台上的红衣人站了起来,黑衣人也回到了舞台,鞠了一躬。
今天的京剧结束了,可是我却意犹未尽,没想到我竟然也同姥爷一起迷上了京剧。
京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也让我在艺术的长廊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