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10-10 作者:Lonesome

心得体会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未知,心得体会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与美好,鼓励他们迎接挑战,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7篇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9月14日,市局党总支组织全市水文系统党员前往革命老区广昌县,参观了当年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故居、驿前镇红三军团指挥部及高虎脑系列战役遗址、广昌县莲花科技博览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仿佛再现了当年红军为了革命胜利浴血奋战的场景,让我们追想到老一辈革命者的英明伟大,同时感受到了革命老区广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真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不引人深思。

一、红军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在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我们看到碑的正面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从碑文上的小字,我们得知:1934年7月至8月,时任红军三军团团长的彭德怀和军团政委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三次战斗都在高虎脑境内,因此合称为“高虎脑战役”。

在高虎脑战役中,面对敌军飞机大炮的猖狂进攻,英勇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最后当手榴弹、子弹全部打光了,就冲出战壕,采用石头砸和肉搏的形式与敌人决战,终于打败了敌军,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这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打得特别出色的一仗,歼敌5000余人,从而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使震惊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开始了。然而,在这场激战中,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2300多红军战士在此血染土地、壮烈牺牲。可见,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通过革命先烈英勇奋战和用生命换来的,红军烈士精神将永垂不朽。

二、领导的正确决策十分重要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广昌县盱江清水村的邱家祠堂。1931年5月27日第二次反“围剿”广昌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到此宿营。

28日上午10时,毛泽东同志在邱家祠堂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的第三次会议。会议结合了广昌战斗情况,分析了敌情,统一了继续东进思想,作出了不打南丰,攻打建宁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起了关键作用,为第二次反“围剿”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次会议,是一次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达到了统一思想、达成了共识,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在当今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身为党员和国家干部,在遇到重大事情需要作计划决策时、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作出决定时,也应该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一样,不独断专行,坚持做到以召开会议的形式,采取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大家意见建议的方法,最后达到统一思想,作出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样才能更受人民爱戴、更受人民拥护。

三、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参观的广昌莲花科技博览园,是一个以子莲科研为主题,集子莲科研、良种繁育、科普培训、莲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的综合场所,园区面积140亩。

据介绍,这里在盛夏的七月百花齐放,有200多个国家地区的400多种莲花品种亮相竟艳,真是美不胜收。此地的子莲科研成果(广昌白莲科研所“航天白莲1、2、3号新品种选育”项目,获抚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使广昌白莲的产量获得了成倍增产,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使广昌荣获了“中国优质白莲之乡”的美誉,进一步提升了“中央苏区北大门”的社会知名度。铁的事实,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理念。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长期以来,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

那么,究竟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多年来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内容应该说在各语文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因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要善于分析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

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时要十分注意找到“兴趣点”,它是否被学生接受。是否有力于学生发展。

三、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语文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总之,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润”字上下功夫,像春风化雨那样点滴入土,滴滴注入学生的肌体,把好的道德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情感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得以发展。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是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麻团联发20xx4号文件,为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强化基层团组织和少先队思想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延伸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内涵,继承和弘扬“老山精神”,并与科学理论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我校大队部于20xx年4月7日开展了以“我为烈士扫扫墓,老山精神世代传”为主题的少队活动,先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突出效能,夯实爱国主义教育基础。

为确保本次主题活动有序的顺利开展,本校特成立主题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具体时间、地点、组织形式;副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开展活动;各组员负责协助工作。

二、开展活动情况

根据计划本校于20xx年4月7日下午在铜厂小学操场对全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以“我为烈士扫扫墓,老山精神世代传”为主题的少队活动,为了更好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老山精神的重要性,由本校少队辅导员赵雷给同学们就老山精神作了深刻的讲话,让同学们牢记老山精神,学习老山精神。

(一)爱国主义是贯穿老山精神的核心

老山战士之所以能艰苦奋战,不怕流血牺牲,誓死保卫祖国安全,就是来源于内心流淌的爱国主义精神。“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家富不忘报国”、“爱国胜于爱家”,这类话语不仅是前线的口号,更是让战士们化作了具体的行动英勇顽强地战斗。今天学习和弘扬老山精神,同样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4

热爱伟大祖国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每一个爱国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热爱伟大祖国,就要致力于建设美好家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我的家乡新疆是伟大祖国的一块宝地,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最现实、最生动的爱国主义。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19个省市大力帮助新疆,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新疆各族人民作为新疆工作的主体和中央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要将国家的支持同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把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把加快发展、造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变成实实在在的美好现实,真正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目标。

我们必须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校园、建设校园统一起来,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新疆的伟大实践中,让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焕发出新的光彩。面对中央的特殊支持和兄弟省市的大力帮助,我们既要深怀感恩之心,又要激扬奋斗之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5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这里,望着滔滔的海水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英雄人物——林则徐。

虎门,是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的地方;虎门,是个凝聚了崇高爱国主义的地方;虎门,是个显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地方。

公元1839年6月3日下午两点,林则徐,邓延桢等大员登在虎门这里看硝烟壮举,礼炮声中,一群群工人站在木板上,向池内撒下盐,又把切成小块的鸦片扔进池里,在倒入石灰,顷刻间,虎门海滩升起了茫茫的烟雾,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正是在欢呼中国人的胜利。

虎门硝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虎门硝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国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民族决不屈于侵略,坚决抵制鸦片的决心,谱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一百年来,中国民族所承受的种种屈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在林则徐陈列室,看到那些吸毒鸦片的照片,我的内心回响着这么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真理。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心血澎湃,于新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应该有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努力的行动。

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几张现代人吸毒的照片,其中就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为了吸毒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毒品不仅危害自己,危害社会,更严重的是在危害我们的祖国。

今天,我们重温虎门硝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认识到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还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毒品的危害,因此要坚决抵制。

我们要学会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跟着党走;要学会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关注生命,远离毒品。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让我们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奋斗吧!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篇7

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卫生活动,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多年来,在防控鼠疫、血吸虫病以及sars等传染病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防控传染病的一个传统法宝。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爱国卫生运动依然是抗疫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卫生是一种健康习惯,更是一种爱国力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应急救助、全民动员、防控管理、医疗水平的大考,也是对国民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水平的严峻考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个人习惯层面的讲卫生,全民素质层面的讲卫生,都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相当大的贡献:减缓了疫情传播,缩短了抗疫时间,减少了疫情损失。当前,疫情防控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社会进入全面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要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根本,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让人民群众唱“主角”,调动各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避免疫情“死灰复燃”奠定环境基础。

而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正确认识疾病、科学自我防护,通过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革除不文明、不卫生的陋习,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同时,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以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通过这次抗疫,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健康,更要懂得自觉维护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