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写的书面文体,我们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67减法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67减法教学反思篇1
一(2)班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创设现实有趣的活动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学习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园会”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二、讨论交流,探索算法。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根据情境图列出的2个减法算式:15-9,14-9,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题来研究算法,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孩子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计算,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反馈时,有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有用想加做减的,有用平十法的,孩子们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利用小棒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在投影仪上进行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67减法教学反思篇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完第一课时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两局部内容之间的联系,紧紧围绕分数的意义展开教学。下面是我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课后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重点是同学对算理的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1、在“知识回顾”环节,要让同学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上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的意义,这是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课时的关键与基础。所以,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必需要求同学充沛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2、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不要停留在同学学习的自然状态。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把教学内容提高到更高一层次,让同学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如:在同学讨论并研究完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后,教师要和时引导同学明确每一步与前面知识之间的联系。
3、引导同学明确每一步的任务。
通过观察与讨论是同学明确异分母分数加法在计算中遇到的了问题怎样解决。
异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数单位相同,这是计算的基础。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数)----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与方法,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教学时就比较自然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沛利用分数的意义展开全面的教学。
67减法教学反思篇3
5以内的加减法是加减法的基础,大部分同学在幼儿园都已经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但是少部分同学对5以内的算法掌握的不是很好。但是加减法的含义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掌握的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图意来判断是不是用加减法,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的含义是求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针对这个含义,上课时,通过例题的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然后直观的感受合起来一共多少个,小丑一个手拿三个气球,另一个手拿一个气球,下一副图是把这些气球放到一个手里了,大家看看有多少个气球,很直观的看出有四个气球,可以通过数一数的办法,有同学能说出3+1=4个,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学生说的还不错,学生能说出,3个和1个合在一起是4个,老师接着说,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这是加好“+”。
接着再看做一做,让同学根据图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孩子们说的都很好。
接着教学下一个例题,让学生根据图编个小故事,说一说图意,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真不错,能说出:有3只松鼠在吃松果,又来了2只小松鼠。老师问你们知道现在一共有几只小松鼠?学生也很轻松的输出5只,并让孩子们说一说怎么想的,有数一数的,有用算式的。我重点引导如何算3+2=5,引导孩子从5的组成来计算,既然5可以分成3和2,那么3和2合起来肯定就是5,所以3+2=5。再让大家摆摆学具感受一下。
总之,5以内的加法,体会加法的含义是重点,计算方法也很重要。
67减法教学反思篇4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67减法教学反思篇5
我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一课时,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数的减法;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减法的含义,5以内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减法的含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力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从总体来看,自始至终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学生的发展,为图示题向应用题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点,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进行较为具体的反思。
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直达教学目标。体会减法的含义,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找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了学生理解图意。通过用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了4-1=3,然后让学生用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4、1、3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在情景中让学生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目光审视问题,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说一说生活要用减法来解决的问题,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加明确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能够有意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根据算式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而且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形式注意了由单人回答——集体练习,由点到面,层次清晰。很重视让学生看图说图意,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思考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训练学生根据知道的信息,会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往往不会提问。
训练学生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要防止说套话。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如:摘苹果,种树,小鸟图等语言表达上不一样的减法图。
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图,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如:划去圆片可以从哪划起?只是引导孩子怎样划更加方便就可以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来进行实际操作。
67减法教学反思篇6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本课在学法指导上注重:(1)通过计算共需多少钱?来理解如何计算小数加法。(2)通过如何找零,一种物品比另一种文具贵(便宜)多少钱?自主地学习小数减法,并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其中,对本节中出现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3)最后一起观察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