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5篇

时间:2024-09-01 作者:Lonesome

我们在写读后感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批判书中的观点,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5篇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篇1

在我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脑瓜子是嗡嗡疼。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斯诺。我心里一直在想,一位美国人写中国的历史,太不科学了。

我大脑的第一印象就是放弃,但是在我们美丽博学深厚的语文老师强烈的要求下,我迟疑了,我迟疑地打开这本书,瞄了好几眼,产生了深深的睡意。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第三次的要求下,我让妈妈帮助我阅读。在妈妈温声细语中,我渐渐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不过最终,我还是进入了甜蜜的梦想。

最后,我再一次尝试用批注的方法来读这本书。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我发现自己已经走进这本书时,已然读到了“长征”这一篇。

这六年的历史惊心动魄,让人的心起伏不断。红军的战略,让我隐隐约约想到我正在读的《孙子兵法》的战略。或许,很多人认为红军这次长征成功的几率为0。1%。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记录,创造奇迹。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息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乐观的情绪,像把烈火贯穿一切,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是我认为最经典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红军在生死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不论年龄,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

他们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因为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就必死无疑。他们流了不知多少汗、泪、血,但这些凝结在了一起,形成了比神还强大的精神与信仰。而这背后永远离不开一位强大的指挥者,他就是毛爷爷——毛泽东。他能把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变成一座刀枪不入的沙墙。

就在毛爷爷和其他领导人的指挥下,红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的台阶,拿到了最终的胜利。整个过程中,他们为了胜利,都甘于送命。书中四川的军阀军队常常这样嘀咕道:“他们是人,还疯子,还是神?”他们已然出神入化,他们不是疯子,也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人是血肉之躯,怕苦,怕疼,怕死。

而红军战士们,他们无比高尚的精神与信仰高到比世界万物还高,大到比银河、宇宙还要大。这种思维不是一种洗脑,而是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这种高度无人能比,他们已然把生死看淡,他们就相当于一个人,力量无比强大,直至与天地相融。

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篇2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央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央主要领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我读到了,书中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周恩来先后就读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的忠诚于党国。我读到了四十岁的毛泽东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程。

他们,虽然出生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韧,勇敢顽强,忠贞不二,坚定如一,充满格斗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国家而战。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

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篇3

假期在西安参观华清池时,本是奔着《长恨歌》的凄美故事,却被参观了“西安事变”的旧址。这可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事变,竟就在一片郁郁葱葱中,幽静的蔽所发生了。

屋舍间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残留的弹孔痕迹令人心惊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狰狞的向外扩散着填满了玻璃窗。前方的山,当年的蒋介石便是惊慌的在险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却终遭囚禁在此。

?红星照耀中国》的开头与结尾便均有提及,这消息着实令作者惊鄂,他在苏区与红军们共同生活,观察记录,与他们相伴。在那段岁月里,他遇到许多被他戏称为“拥有天价人头”的红军将领们。他们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与农民们友好相处。那份真挚与朴实,也感动着埃德加。斯诺的心。

不难看出,作者的态度也在无形间变化着。刚到此地时,不甚明了的他心中好奇且怀疑,那份疑惑在谈话中不断加深着。他时常问询将士们的生平,却越发困惑,这群狂热的革命者们为何将革命视若珍宝,与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献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线,与那出身入死,在前线奋战之人深切交流,才终是得了些思绪。

斯诺是绝对的中立者,他不时与民众们争讨他们对共产党的看法,他听见一致的回答,“还是共产党好啊!”一路上,共产党所到之处,兴建工厂,兴办学校,农民们安定的过着他们的'日子,士兵们日复一日刻苦的锻炼。

而国民党所过,却尸横遍野,浓烟滚滚是烧毁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夺走,沉重的负税令农民们不堪重压,无论干何事,总有道税压在心头,令人胆寒。

斯诺思索着,他总是认为共产党也总该干过抢夺压榨似的事儿,但那开始时的讥讽却是烟消云散。虽不能断言他的心已归属于红军,但最终离去时,那句“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却不难看出此时的他,心中孰轻孰重。

我尤对书中那群少先队员们颇有好感,与我们一般大的年纪,却在为他们心中的革命事业一丝不苟的尽一份力量,那勇敢与自尊令人钦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总抱着一股执着的劲儿,不论是热血或是对革命的追崇,这群孩子们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们也无一不对此坚信不疑。

红军战士们都普遍年轻,他们参加进长征时,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充满了活力,往往提及长征,总与艰难、困苦挂勾,但当斯诺问及此时,却总听见他们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这里,每位将领,每位战士,每个农民,都在尽他们所能向斯诺——这位来到苏区的“外人”展现着他们的魅力,毫无保留的诏示。

如今,红星照耀的中国,为其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看见了吗?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篇4

在红军组织里,每一驻地都有“模范队”.他们都是十二岁到十七岁的少年,其中许多人走过长征,更多的都牺牲了。这些红小鬼在这个不幸的年代,过着幸运的生活,他们相信民主,人人平等,但他们是如何在这个不幸的时代过着幸运的生活?他们不幸的是什么?幸运的又是什么?

他们生在受压迫,受奴役的战争年代。

这些红小鬼,大多数是从人口过多,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家逃出来的流浪儿,有些曾做过奴隶,有些是逃亡的学徒。在许多国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和平的年代,过着平静的生活。而他们要为了活命,被奴役,被压迫。他们加入红军。有许多人参加过实际的战争,甚至是用刺刀的肉搏战。他们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在各种艰难困苦中抗争。而他们的年龄只有十几岁。

加入红军成为他们不幸命运中的幸运。

在红军里,他们有自己的生命价值。红小鬼奇迹般的找到了快乐和幸福。他们衣衫褴褛,却事事都要参加,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被打,被侮辱。他们吃的很饱,每人一张毯子……

斯诺笔下,帽子下的小号兵,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看似一个需要温情和朋友的流浪儿,想念妈妈的孩子,却是十一岁参加红军,走过长征,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练红军”。喜欢红军的理由是:“红军给他们田地,赶走地主,收税官,放债人”“红军用自己的手替他们做鞋,缝军衣,侦察敌军。每个人家都送子弟入红军。”

红军里有无数像他一样的少年,他们在红军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书记,甚至是教员!他们大多数所穿军服太大,袖子垂到膝头,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一天洗三次脸,但老是肮脏不堪,他们常用衣服来揩抹,显出一副怪相。但世界依旧是他们的。

少年先锋队员,之所以喜欢红军,大概因为他们在红军里,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们的食住像人的食住,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平等,他们有自己活动的自由,有保护他们自己的组织。他们练习竞技和游戏,受着初步教育,他们获得一种简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口号的意义不过是帮助别人打地主和学徒的主人。这些比在主人的工作台,一天十四小时的工作,侍奉主人要好。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艰苦恶劣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抱怨,却以乐观,坚忍的心态,接受了一切。还想方设法的去寻找和创造着改变命运的行动。在红军里,他们的精神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的愉快和乐观,感染着大人们,为了他们的未来战斗。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里找到幸福和快乐的幸运的红小鬼。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感600字篇5

书柜里,有一本开始泛黄的书,风吹起,如同枯叶;如同蝴蝶;如同秋天……

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曾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写的,介绍了红星长征时的经历、故事。

“红小鬼”大家都应该知道吧!文中的有些孩子才十岁就踏上了长征的路径!几曾何时,十岁的我们仍然是不懂事的孩子,都是少先对对员,而他们已经成为不怕牺牲,顽强博斗的男子汉!比起他们,我们是幸福的。

在长征的路上,不少的人是饿死的。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中华人民、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没有半点松懈!我们对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中,条件优越。可是他们,对于他们来说:红米饭、南瓜汤、水就是美味了,他们想吃一个苹果都是奢望!我们现在却在浪费。在饭店里,豪气的点一大桌菜,吃不完的就扔掉。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浪费,可以送给他们吃,就会拯救很多人,为我国而奋斗

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做,尽力做,不能松懈。那时年纪都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却承受了和大人一样的责任!他们经历了些我们不曾经历的苦难。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幼年的童真,青年的青春。难道我们的幸福不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