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师育儿心得6篇

时间:2024-05-11 作者:couple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的珍贵财富,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必然是可以给读者带去共鸣的,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教师育儿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6篇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篇1

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常常会被一些新奇的东西吸引,从而舍弃正在做的事情。而我们都明白,不专注就做不好事情,所以,家长对孩子以后的学业和生活很是担忧。其实,家长是能够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具体怎样做,我们透过下面这个例子来了解一下。

小咔咔已经3岁了,生性顽皮。家长教他的时候,他经常东张西望,不认真学习。但是有时发现他竟然已经学会了。妈妈向专家咨询:这是什么状况怎样才能够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专家对此做出回答。

孩子在这个时期本身是好说又好动的,对身边的环境充满了疑问,往往喜欢去探究。大脑皮质的发育程度影响着注意力是否能够集中,透过刺激以后,在大脑皮质的局部区域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其他部分则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随着优势兴奋中心兴奋性的增长,注意力就越发集中。然而婴幼儿的大脑皮质还处于发育过程中,兴奋与抑制过程尚未发展完善,所以,不能长时间维持优势兴奋中心。当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的时候,容易出现“生理饱和”,相关的神经细胞出现抑制,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所以兴奋中心从一个区域转向另一个区域,孩子的注意力随之出现转移。因此,婴幼儿的注意力没办法长时间持续。另外,注意力能够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在婴幼儿身上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日益发展。因此,你的孩子刚刚3岁,大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善,无法长时间维持优势兴奋中心,他的注意时间只有大约10分钟。但是无意注意已经把你教的资料当作一种信息储存在大脑里,关键时再现出来,所以,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已经学会了。

然而注意力是宝宝学习的基础,想教孩子知识,务必要在注意力稳定的这个阶段内。倘若孩子的眼神与体态证明注意力已经分散,就就应停止学习。每一天能够进行多次教学,慢慢延长单次的学习时间。

当然,有具体形象、新奇、鲜艳、强烈以及多变的事物才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对事情有兴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集中。与此同时,父母有必要明白,“玩”是宝宝的工作,就应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必须要牢记:万万不可训斥孩子,不然孩子会出现厌倦情绪。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

首先,明确孩子的学习目标,选取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学习资料;

其次,要学会组织语言,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要学习的资料上;

最后,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排除所有会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家长应注意鼓励孩子参加实际活动以调动其兴趣,加强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逐渐延长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篇2

一、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1.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季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小林老师休息了。”“小林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小林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2.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篇3

孩子也是上中班了,和小班相比,更加的懂事,也是有了一些好的习惯,作为家长,其实也是对于孩子比较的操心,也是担心孩子在家里是否能像学校一样做好,不过我们也是努力的去教育孩子,去让孩子的习惯养成没有松懈,也是顺利的度过了中班这一年,在育儿方面我也是有一些心得来分享。

孩子的习惯要养成,其实在学校里面老师也是教了很多,有很多好的习惯,但是到了家里,孩子也是容易放松,但是作为家长却是不能放松,所以我也是在家里的时候严格的要求孩子们,去遵守在学校学到的习惯,不能松懈,该做什么就是什么,而且爷爷奶奶来看她了,也是不能宠着她,反而是需要严格的要求,虽然孩子开始也是哭闹,但是后来渐渐明白了也是会做好,习惯的养好不是一朝一夕的,更是要长久的去培养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好的习惯真的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所以我也是在这块抓得比较的严厉,我清楚如果在这儿就松懈了下来,那么以后想要好不是那么的容易,特别是这个学期在家里的时间那么的多,没有老师来监督,孩子也是有些松懈,我也是要去上班,不过我也是把事情和孩子说清楚,尽可能的让孩子在家里不要那么的贪玩,懂得去学习,去维持好的一个习惯。

多去陪伴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其实是比较孤单的,没有朋友陪伴着他们玩,没有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虽然有作业要做,也是有玩具,有电视可以看,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应该占据孩子们在家里的时间,而是我们家长应该多去陪伴孩子,给他讲故事,和他去一起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多一些互动,不但是能加深和孩子的感情,同时也是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的习惯,孩子的一些行为也是受到我们家长的影响的,如果我们也是努力的去学习,去认真的做一些事情,那么孩子其实也是会这样做,而不会说松懈,或者懒惰下来,孩子回家之后,我们基本都是陪伴着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一起聊天说笑,即使看电视也是有节制的,或者陪伴孩子玩一会儿,我们都全程的去参与,孩子们的玩耍,孩子们的时间,我们也是多去关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把孩子们给教好。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篇4

在幼儿园中任职是我最为幸福的时间,每天都能够看着小朋友们灿烂的笑容,陪伴着她们的长大是我非常快乐的时光。对于我所带领的中班的小朋友,更是让我在工作中有不少的心得感悟。

刚刚接手中班的教学,其实自己也是有些不太适应的,毕竟小朋友们对我也较为不熟悉,更是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心中会有些怯懦。为了能够与小朋友们建立较好的情谊,我也是在其中下了不少的功夫,更是时时刻刻都对他们献出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尽量的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中得到更好的成长,更是将自己的思绪去与他们接轨,甚至以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相处。其实小朋友还是真实非常的可爱而天真,只要用真心去与他们相处、沟通及时可以获得他们的肯定与信任,所以也仅仅是一点的时间就让我真正的融入到了中班的环境中。

在教导小朋友方面,自己也是下了不少的苦功夫,尽可能的与小朋友进行交流,让其明白有哪些事情是能做,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更师教导他们自己吃饭,自己叠被,自己穿衣。每一件事情我都是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同时也更是用拍照或是视频的方式记录下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改变过程,更是传给家长,与家长建立更加深厚的情谊。

也各位家长也是时刻的保持着交流,每天都会向家长回报工作,更是将孩子们的成长进展向家长进行传导,让每一位家长都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中的成长。当然也有多关注孩子在家的情况,针对不同个性的小朋友,与家长商讨更好的成长方式,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促进小朋友们的成长。

工作期间自己一方面是小朋友的好朋友,一方面又要扮演着非常严厉的教师形象,要与他们能玩到一起,也要及时对他们不好的行为进行批评,教导。所幸这些孩子都还是非常的乖,基本上能做到几次的讲解之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不好的事情,更是会相互去督促,不断地去相互提醒。这段时间的自己也是在其中渐渐的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的地方,都是来自小朋友对我的关心,让我内心都暖暖的,很是为自己的'这份工作而开心。

这些日子的工作更是让我完全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之中,同时也是在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身为老师还是应该要将自己的学生管理好,同时也尽可能的做好自己身为老师所负责的所有事情,更是让每一位小朋友都得到更好的照顾与教育。接下来我还会更努力地去提升自己,尽可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去成长,让我可以把所有负责的任务都完成好,更是尽可能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篇5

今天的游戏中,我为小朋友准备了雪花积木,可是在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就发现地上的雪花积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说了声:“宝宝们,积木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啊?”可是不知是因为宝宝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宝宝们谁也没有去检。本来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会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为什么孩子们非要我去说了,才肯捡呢,难道真的是我的常规工作没有做好吗?我在思考着,能不能想到一个孩子主动愿意去捡的方法呢?

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那个空筐,灵机一动,拿了筐说:“宝宝们,地上有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并捡起了一片雪花积木。这个方法真灵,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积木,抢着捡地上的积木。一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在积木捡完后,有的宝宝说:“这是红的蘑菇,这是黄蘑菇”。然后他们把红的黄的各放在一边,开始把捡起来的雪花片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分别放在了两个筐里。而且嘴巴里还不时的说:“这边有好多的红蘑菇,这边有好多黄蘑菇。”分类进行完了之后,他们开始拼插雪花积木,整个游戏玩了很长时间,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用了雪花积木和塑料篮子两样东西,但他们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游戏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游戏结束时,我问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他们齐声说“开心”,还一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戏。

我想,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命令”小朋友们捡完了积木再玩,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今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的模仿性强。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戏,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虽然到后来游戏的性质产生了变化,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仅有的篮子和雪花积木,使游戏进行得有声有色。这其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天的游戏也会失去兴趣。而2—3岁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

中班教师育儿心得篇6

一.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方面主要涉及分享阅读、芮卡音乐、弟子规、易趣英语、三维数学、英文经典和五大领域。

在分享阅读方面,这个月我加强了对孩子识字的复习,利用盥洗喝水及餐前安静活动等一些等待时间对孩子进行复习,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更有兴趣学习。这样孩子掌握起来就比较快和容易。我们进一步的在环境创设中设置了《识字分享,快乐阅读》,通过饭后散步,户外活动休息时间,进一步让孩子认识及复习书本中出现的汉字。在阅读常规方面还要加强练习。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推敲,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学起来更快乐更喜欢。在芮乐音乐方面,有基础出发,从基础做起,让幼儿能够认识音符do以及知道它的唱名和琴键上的位置。在音乐律动《大家一起动一动》,让幼儿体验2/4拍的节奏型和强、弱的感觉。练习在琴键上弹奏do。

在《弟子规》方面,我们通过光盘唱诵版的《弟子规》,还创编了舞蹈版的《弟子规》,让幼儿脱离过去那种死板的指字认读背诵,而是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理解《弟子规》,深入《弟子规》的内容。这样孩子更有兴趣学习。在易趣英语方面,mary老师已经将第一本书《hello》教授给幼儿,希望家长在家多给幼儿复习,通过问候短语,字母单词,英语故事,儿歌律动等复习第一本书《hello》。让幼儿完全掌握书上的内容。我们还创设了英语角《宝宝大声说英语》,通过每天散步和户外活动的时间认读英语字卡。关于英文经典,mary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认读及复习,孩子们学习兴趣特别高,而且朗朗上口,总是无意中就读出来。所以家长在家要多给幼儿听光盘,回家带着孩子一起手指读。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语调,多让幼儿复习就可以了。

在三维数学方面,还是以常规为主,在操作常规上做好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课程,本月我们学习了《指定分类》、《排序分类》、《比较多少》等课程,通过在数学板上的操作,幼儿自己亲自比较、分类,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含义。

在五大领域方面,我们主要以社会和安全为主,培养幼儿从小爱护图书,关心家人,尊敬老师的情感。在安全上,知道怎么上下楼梯,知道不能随处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