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三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4-05-11 作者:Monody

写好教学反思对提高我们的课堂质量有很大帮助,通过写教学反思是可以及时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识字三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识字三教学反思7篇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1

?识字1》是一篇向小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词串。全文字数不多,仅4行12个词语,24个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读后觉得了解颇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学习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学中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孩子们争相发言: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儿童节、妇女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此外再也无人回答。看着他们安静的小脸,我知道孩子们再也不知道其他的节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们回答出来的节日名称,就觉得心有点隐隐作痛。

当我在学习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又问了他们,这四个节日分别是哪一天?仅有个别孩子知道中秋节是8月15日,大多数的孩子竟然是一脸的茫然。

我知道这怪不得孩子,因为我们国家只是最近几年才把那些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们才有时间带着孩子及全家去庆祝、去欢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们是幸运的,今后他们一定会在度过这一个个传统节日之后熟悉并牢记这些节日的。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还隐约感觉到家庭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家庭,有几位家长不知道这些节日的?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应该就是家长只顾带着孩子庆贺,满足孩子的'愿望,却不知道在庆祝的那一天告诉孩子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试想,如果每一年的传统佳节都能够告诉孩子一遍,孩子现在大多8岁,也应该在这些年中耳熟能详了吧!今天回答不出这些节日的时间的尴尬应该不会出现。

这种现象还透露出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媒体,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的,为什么他们只留心于这些庆祝活动,而不去关注活动是庆祝什么的?

看来,教学并不是全部,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2

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5》给我们带来了一组描写夏天的词语。

如果说学生对“台风、雷雨”这样的天气情况有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水果“桃子、梅子、西瓜”几乎每个孩子都吃过;“青蛙、知了”又是生活中熟悉的动物。那么大多数学生对于藏在屋檐下那笼子里的“蝈蝈”就显得陌生多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从网上找来了几幅蝈蝈图,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介绍:你们看,这就是蝈蝈,它的全身是绿色的(一般都是鲜绿或黄绿色),头比较大,头上还长着一对触角,比身子还长,蝈蝈很善于跳跃,喜欢吃植物的嫩叶。长大之后的蝈蝈特别喜欢鸣叫,所以人们也喜欢把它们放在笼子里挂在屋檐下。随后又播放了一段蝈蝈清脆的'叫声。短短的一个过程学生对蝈蝈由不知到感知,相信那可爱的蝈蝈形象一定映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夏天昆虫在尽情地歌唱,花儿在静静地开放。粉红的荷花,金黄的向日葵花学生早就领略过它们的风采了。“茉莉”呢!很多学生对它知之甚少。瞬间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朵朵茉莉花:这一朵才刚刚开出了几片花瓣,那一朵已经全都开放了,这几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那儿一大片的茉莉花都开了,洁白无瑕,一阵微风吹来,清香四溢,花香久久没有散去。人们喜爱茉莉花,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的歌声似乎伴随着花香飘进了大家的耳朵。大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美的花呀!

教学中两处难点的突破就是这样简单而有效,学生沉浸在课堂,回味在课堂,你会由衷地感谢现代教学媒体让我们的课堂如此温馨、如此和谐、如此有效。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3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该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

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本课教学我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分读等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读懂诗文。孩子们也一遍一遍地读着,乐此不疲。孩子们那么喜欢读“三字经”,何不让他们自己也来编一编。

于是在让孩子说好怎么样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后,我让孩子们把内容编成三字经,有些孩子是这样编的: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爷爷早,奶奶好,父母走,说再见。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老师早,同学好,对不起,没关系。

在让孩子们说完你会做什么家务事后也让孩子们自编三字经: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自己事,自己做,洗手帕,穿鞋子。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擦桌子,倒垃圾,不叫苦,不叫累。

我还鼓励他们读读、背背自己编的三字经,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学懂了道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4

我承担的精品课任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一次承担打磨精品课的任务,心还是戚戚焉,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课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尝试。一节精品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科组或者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执教老师不断地去试教,听课老师不断评课,执教老师的不断修改教案等等。因为我校承担精品课的任务较重,如果,按照惯例不断地试教,不断地磨课,这会影响到科组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磨课之旅,与我一起磨课的老师就是在网络中上过这一节课的素未谋面的老师们。

第一次试教。

为准备第一次试教,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的关于《识字7》的课件和教案。我发现能搜到的教案及课件都有互相借鉴的痕迹。于是,我根据众多的教案,设计出了《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识字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手法去促使学生牢记生字。有,找出形声字;找出几个字中的相同部件,认识偏旁“隹”;猜字谜、摘苹果、猴子过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识字。

3、出示课文中涉及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读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

4、学习课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等词语的意思。

5、通过观看一组野生动物的可爱图片,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动物大事”。

6、指导书写“丛、拍、牢、护”四个字。

第一次试教完。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家常,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导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的图片,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一部分孩子会沉浸于那些图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的形声字不多,让学生找形声字会有点流于形式。在游戏当中识字,游戏过多,识字环节显得拖沓。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浓。拍手游戏学生玩得不起劲,老师指导不够到位。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以上是我试教完后,给自己揪出来的不足之处。

1 第二次试教。

试教前的磨课。针对不足,我不断地去参考从网上搜到的资料,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逐个击破。就导入,网上就有猜动物谜语激趣导入、出示动物图片导入等,最后,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猜字谜、看图片等环节,所以,我决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直接点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走进课文。在第一次试教后,发现识字教学环节显得拖沓,所以,果断地把找形声字的环节删掉,也把摘苹果的游戏删掉,因为这一环节与猴子过河的游戏的效果重复。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够吸引。在这个环节,我参考了网上的教学用语和自己的加工创造,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一起去欣赏动物们送来的礼物——动物们最美的一张照片,并逐一和它们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从而实现识字巩固的全面参与和趣味性。就学生拍手游戏玩得不起劲的情况,我觉得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修改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用语。为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样,我创新式地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的问题,我反复地观察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丛、牢、拍、护、保、物、鸡、猫。最后,觉得牢、物、鸡、猫这四个字在精品课中指导书写,会比较能体现出磨课的精神。牢、物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写法不一样。鸡、猫两字在本课中属于笔画较多、较难写好且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需要给学生一个书写的归类指导。对于教学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的问题,我采用了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精心修改,努力向语言活泼、有吸引力、鼓动性等方向修改。经过不断地参考与修改及创新,我觉得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是符合执教班级的学情并符合教学规律的。第二次的试教,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博采众长,实现自我成长。

不敢说本次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原创的,其中很多的设计都是参考了网上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众多教学设计中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案,我参考了十几篇网络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觉得自己在与教案的设计者对话;同时还是一个评课的老师,在评判着教案的优劣;还是一个“采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华,把适合本班学情的教 2 学环节或思想挑出来,为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课。最后得出的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设计与动物们打招呼的环节,这一环节很有趣地实现了巩固识字的全员参与性;二是教师和学生合作拍手读儿歌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很高。在这个取舍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适合才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环节,看得人怦然心动,但是,如果不适合本班学情的,再棒的环节也不出彩,要懂得舍弃。在识字教学中要顾及全员参与性。识字教学一般会用到游戏教学法,很多时候,识字游戏都只能由一部分学生参加,兴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学生,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尽量设计一些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比如本设计中的与动物们最美丽的照片打招呼的环节。要“精”就得磨。此次磨课,我把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并且反复修改,尽量改得引人入胜。之前,一直不屑如此做法,觉得太造作了。但是,如此做下来的效果是,发现自己把教材吃得更透,在家常课中的教学用语也更丰富,在备课时更加自觉地去考虑学情,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多起来,教学思路更开阔。我想,这就是自我的成长了!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5

?识字8 》是特殊偏旁的认识和识字,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行是“ 鸟” 和“ 隹” 旁组成的新字,与鸟类有关;第三四行是带“ 月” 旁的字,分别与月亮和肌肉有关。识字中还配有“ 鸟” 、“ 隹” 、“ 月” 字旁的演变图,以及词语所指事物的具体形象图。四组词语连起来,是一篇适宜朗读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我所选的是第一课时,也就是和“ 鸟” 类有关系的两组词语。那么,怎样把同学们很熟悉的内容上的既新颖又透彻呢?这次又少不了多媒体的帮助。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上,它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这节课中投入了无比的热情,新知识在无形当中渗透了进去。具体有以下几点的作用: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文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创设情境。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这一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认识偏“鸟”和“隹”,并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偏旁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有方法的学习生字。其次,我指导学生“一看、二写、三比较”的方法进行书写,并让学生进行展示,说一说写得好的好在什么地方,还学要努力的',具体哪一方面还需努力。

当然,在教学中难免也有疏忽的地方,读得形式还不够多样化,在指导孩子学习生字的时候关键是让他们自己掌握规律,可能要比老师一位的讲解要好的多,还有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得当,最后留给孩子书写的时间较少,今后一定注意。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6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识字变得有趣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韵文的节奏和意韵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进入情境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谁说“上课”就一定是严肃的、石板的、一本正经的!如果效果同样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更轻松、更开心的方法来学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的高,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识字三教学反思篇7

识字6属词串类识字,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要求会识会写的只有3个。但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分别展现了祖国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自豪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流程是:

一、初读词串,读准字音,读通词串。

二、精读词串,读懂词意,读出画面。

三、融读词串,把握全景,进行拓展运用。

四、自主识字写字。

任何一课识字,不能仅仅“就字教字”“就字识字”,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让识字成为学生沉重的记忆负担,对识字失去兴趣与愿望。而应该“把字教丰厚”“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基于这一点,所以教学本课,我意图借助图画、音乐及教师适当地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轻松愉快地识字,让词语与学生的生活建立丰富而紧密的联系。另外,识字6整体感强,词语排列规律明显,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有这么一点,即让学生能够体会祖国的地域辽阔、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我意图让学生在适当而巧妙的语言训练中,在创设的丰富的情境中有所发现和体会。

关于识字。识字6虽然只有3个生字,但在备课时我却发现这3个字其实很难教,用形和义结合的方法吧,似乎又很难说,用追本溯源的'方法吧,又似乎找不到源头,然后我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换偏旁记字法也就是用熟字记忆法和编顺口溜记字法,主要是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记忆方法。

关于写字。我一直认为写字其实是用心费力的苦差事,需要有毅力。一二年级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字确实很辛苦,但我认为“提笔就是练字时”“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应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而我们的学生写字时往往心浮气躁,急于完成任务,不能静下心来用心观察用心揣摩。要想把字写好,必须反复地“观”,反复地“记”,直至将整个字的形态刻印在脑海里才行。所以每次写字前我都会要求学生静静地观察,等会发言,唯有静才能有效地揣摩记忆。而且我认为像写字这种技能性的教学,必需教师示范性的引领,教师要以身示范,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比如我们每天在黑板上的板书以及学生作业中的批语都应该一丝不苟、工整美观,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对书写产生一种自觉追求,而不是指令性的说教和大声地呵斥。写字的好习惯是“模仿”出来的。

总之,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的构造及识记规律,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