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如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写心得体会是我们的导航仪,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内心情感的释放和宣泄,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和舒缓,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75普法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75普法心得体会篇1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在xx大的引领中正视教育。
xx大报告中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一项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书时间,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今后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三、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75普法心得体会篇2
在领导的号召下,我通过浏览学校网站,查阅相关书籍……等形式学习了以下法规和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特别注重学习《教育法》,感受颇深。
通过学习教育法,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更是让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应该改善的地方,以及要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用心去教好每一位学生,不能够把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里,应该克制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向学生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应该保持头脑清醒,用平和的方法缓和学生的情绪,抓住控制课堂的主动权。言传身教,对老师来说非常的重要,有很多东西我一时间不能够把它教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接自己日常的行为教导学生、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带动起学生,以求达到目濡耳染作用。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应该制定好严厉的奖惩制度,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矩可守。对学生不能一致用软的方法,应该软硬兼施。培养好班干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右手。在教导学生的时候,方法要多样,唯一不变的就是要耐心。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导,对于比较内向文静的学生就应该语气平和地教导他们,先让他们找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再鼓励他们把缺点改正过来;而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对他们就应该要严厉。一把钥匙就只能开一把锁。
作为教师,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自己今后的行动,从而做一个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75普法心得体会篇3
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x普法》不仅帮助我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我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x普法》后,让我更明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让孩子满意,父母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不讽刺,挖苦,威胁、责难父母。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孩子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认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x普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75普法心得体会篇4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普法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别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充分领会和全面把握有关精神、决策和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搞好“__普法”宣传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思想重视,宣传到位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对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广大职工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法经营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作为基层党政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来认识普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普法工作真正列入到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去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实施、全体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实普法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黑板报”、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等,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法制氛围,提高宣传效果,并能指导工作出实效。
二、完善制度,注重考核
众所周知,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着“软指标”的问题,其间有认识上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少规范的、过硬的制度作保证。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强,观念上的不重视,使得普法工作往往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因此,在“__”普法中,实现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通,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突出出来。建立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律知识考核,扎实法律知识基本功,并实行与绩效挂钩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相关部位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大力提倡和推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
三、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在普法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广大职工的需求,普法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分类施教。根据职工的不同文化水平,加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要集中搞普法培训班,全面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等,以提高其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堵住普法教育在实施者层面上的漏洞。要继续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和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法律分析、推广,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
75普法心得体会篇5
近期我们班举行了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这次班会就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净化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明确了如何预防和纠正我们的不良行为,如何预防犯罪。
我们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学校和社会的影响。社会这个大家庭,形形色色的东西鱼龙混杂,有的对我们身心大有益处,有的则对我们有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是非观念,必须让我们有所判断和选择。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为我们作出了指引,特别是在预防我们人生错误上作出了明示。我曾读过一首诗"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十字路口,许多个选择,有时只是因为年少的无知,年少的冲动走上一条不归路,有时也只是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往往醒悟后,又追悔莫及。
这都是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言行就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所以我们要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会用法,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从现在开始学好法律,我们要以实际的行动证明,青少年不是枯萎的残花,而是灿烂的鲜花!我们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武器,以法律为保障,作一个知法懂法的少年!
75普法心得体会篇6
法制教育一向以来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展观的重要体现。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资料,以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素质,切实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是高校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切身感受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贴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合作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法制教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降低大学生犯罪率,使大学生认识守法的必要性和犯法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不仅仅向我们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不仅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效武器。法制教育给我们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仅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社会,它的含义是先进发达,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存在违法犯罪的污点。在这其中,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社会职责感。大学生犯罪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以往轰动一时的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烧熊开始,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锤杀同室无辜生命,加上之后女版马加爵张超杀情人并分尸之事,高校学生犯罪逐步到达高潮。相对于这些前辈杀人分尸、“荼毒生灵”之行径,王奇的敲诈倒显得有点小儿科,只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做的都是违法的行为,都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事实让人们痛心,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纪念,这些高素质且高智商的特殊群体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进犯罪的深渊,这让同样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不禁扪心自问。
人生会面临多次选择,当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不明白何去何从时,我们将作出如何的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我后悔一生,应对那些选择了不归路的人们来说,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我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完美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完美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应当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法、懂法、守法。这次法制教育课,我学到了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法律意识,更明白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我,用智慧的头脑武装自我。总之,法律教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社会发展到今日,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事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生活又要有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经过这次法制教育课程,不仅仅让我对于法律知识和犯罪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使我心灵上得到了法律的洗礼。教育和引导我们应对纷纭的社会,应坚持法律,不可逾越之心;权益,务必维护之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家园。
75普法心得体会篇7
新华社杭州5月9日电 杭州“90后”妈妈何静回忆起今年1月的生产经历时感叹,生孩子真是让人痛到“怀疑人生”,10个小时的阵痛后她已筋疲力尽,最后只能“由顺转剖”。
和何静一样,几小时甚至十余小时的分娩疼痛是不少母亲不敢回首的记忆。其实,无痛分娩已在我国推行许多年,为何仍有很多女性难逃分娩之痛?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约30%,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等因素,阻碍了分娩镇痛的进一步推广,让很多女性依然要面对这种难以承受之痛。
分娩镇痛普及率提高但仍处低位
何静告诉记者,本来医生说宫口开三指就能“打无痛”,但当晚生产的产妇太多,一直排队等麻醉师来。“直到我进产房也没能打上‘无痛’,那种痛真的让人痛不欲生。”
选择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此前,一些地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5%。近年来,随着分娩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自然生产。但自然生产的痛,确实也让不少女性继续选择剖宫产。
“现在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自然生产,很多朋友都做了无痛分娩。从做产检开始,医生就告诉可以做无痛分娩,没想到最终却因为当天麻醉师太忙没做上。”何静说。
在杭州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胡青青告诉记者,自己10年前生孩子就选择了无痛分娩,“当时我是托医院的熟人帮忙预约到麻醉师,顺利接受无痛分娩,当麻药注入身体后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据了解,大家常说的无痛分娩其实是分娩镇痛,是指通过应用合适的镇痛技术和镇痛药物或精神疗法降低孕妇分娩期间的疼痛和不良应激反应,使胎儿顺利娩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曲元也是一位母亲,她亲身体会到了分娩镇痛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可以让更多女性更有尊严、更加得体地成为母亲”。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2019年3月,913家医院成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
据国家卫健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米卫东介绍,这些试点医院在2017年底的无痛分娩普及率是27.5%左右,经过3年努力,2020年底达到了5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陈新忠表示,前几年还需要大力宣传分娩镇痛的优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妇主动要求使用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让更多产妇有信心和体力顺产,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浙大妇院产科主任陈丹青表示,分娩镇痛的推广降低了该院剖宫产率约十个百分点。
“过去人们有一些错误的认知,以为打了麻药会影响孩子智力,导致产妇记忆力下降、奶水不足等,通过这几年科普,这些说法已成了‘过去时’,分娩镇痛已成为医生、产妇、家属的首选。”陈新忠说,该院70%左右自然分娩的产妇会选择分娩镇痛方法。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黄宇光提到,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大约在30%。虽然这一数据较2018年全国平均不足10%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80%至90%的比例,我国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同时东西部差异显著,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也有明显差异。
记者调查了解到,杭州一家三甲医院2020年药物分娩镇痛率为45%左右。北京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公益项目对内蒙古自治区10个盟市、3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2021年平均分娩镇痛率已从2018年的18%提升至24%,但其中仍有一半的医院不足10%。
相关医师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致推广难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分娩镇痛推广当前仍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是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米卫东认为,分娩镇痛推广中首当其冲的难点是人员缺乏,尤其是麻醉医师短缺。
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9年6月统计,我国麻醉医师的数量为9.2万人,平均每万人配备0.6个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至3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
近年来,我国医疗对麻醉的需求量在持续上升,麻醉工作量急剧增长,全国每年无痛胃肠镜的需求量就达上亿人次,同时各类手术数量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尽管麻醉医师的人数在增加,但仍不足以支撑临床麻醉的需求量。
除了药物镇痛外,其他非药物镇痛手段如拉玛泽呼吸法、穴位按摩、芳香疗法等主要依靠助产士实施,而助产士短缺成为分娩镇痛推广的另一掣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之前到四川广元调研发现,当地一家医院竟然连一个助产士都没有,因为过去盲目选择剖宫产,许多助产士和产科医生的助产技术已经严重退化。
此外,曲元提到,目前分娩镇痛推广的难点并不在技术上,而在于跨科室协作的方式。“这并不是麻醉科一科的事,需要产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协作,需要管理协调和政策支持。”
在2020年下决心推广分娩镇痛之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分娩镇痛率仅为10%左右,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达到了60%左右。院长党彤介绍,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关键一步。过去该院施行分娩镇痛的奖金全归麻醉科,如今该院将奖金均等分配给产科和麻醉科;同时科室内部不再对这项奖金进行二次分配,改为直接给施行分娩镇痛的医师个人。
记者调查发现,收费政策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娩镇痛推广。据了解,分娩镇痛相比普通椎管内麻醉耗时更长、技术难度更高,但目前不少省区市尚未出台分娩镇痛专项收费标准,医院只能按照椎管内麻醉的标准收费,未能充分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与技术付出,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许多省市的情况显示,如果能将收费标准很好地落实下来,分娩镇痛的比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米卫东说。
让分娩镇痛进一步普及 解女性生育之痛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分娩镇痛技术十分成熟,镇痛性强、安全系数高,较为主流的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能够帮助大多数产妇减轻60%至90%的疼痛,并且适用范围很广,经产科和麻醉科评估合格的绝大多数产妇都可以使用。
“分娩镇痛所使用的麻醉药物是不经血液的,而是通过神经阻滞起效,且分娩镇痛麻醉用药量很少,仅仅是剖宫产的十分之一左右,对胎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安全性非常高。”曲元说。
面对医院的“麻醉医师荒”,米卫东表示,需要加速完善麻醉医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麻醉学领域,同时麻醉科医师应加强对分娩镇痛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了解掌握分娩镇痛领域的新技术,开发拓展麻醉新型药物、设备,完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效率。
陈新忠建议,当前要增加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手,建立以麻醉医师为主导、产科医师、助产士、麻醉护士等组成的协作团队,医院作为提供服务方要思考如何扩大服务能力,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理念有必要继续纠正。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处长李方介绍,目前天津、北京、湖南、重庆、湖北、辽宁、陕西等地已经明确下发了分娩镇痛专项的收费标准,随着各省区市收费标准陆续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分娩镇痛的普及。医院方面要重视起来,对分娩镇痛的相关科室提供不止于经济方面的支持。“分娩镇痛的推广,是有温度、有尊严的医疗,是我国医疗理念进步的体现。”李方说。(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黄筱、冯歆然)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