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想要阅读相关书籍,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思考和描摹,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300字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300字读后感篇1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多少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必读的经典书目。那么,这样的经典也肯定有着它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是《西游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不畏艰辛。
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小时候的我,对《西游记》的认识还是很浅显的,只觉得故事中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和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罢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领悟到了《西游记》作者的另一份用意。例如,作者笔下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艺术形象,不仅生动地体现了古代人民摆脱压迫的强烈愿望,而且也反映了人民为战胜邪恶、争得自由而不怕天,不怕地,敢于蔑视一切传统和权威的反抗精神。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或许,你看到了唐僧冤枉悟空,悟空回花果山的一幕;或许,你看到了猪八戒常常抱怨,说要回高老庄的一幕,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师傅只身一人,他们是有情有义的。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依旧执着,锲而不舍,不言放弃。还记得六十一回合,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吗?为了扇灭火焰山之火,帮助老百姓,孙悟空又是变虫子,又是变牛魔王,足以可见孙悟空的机智。正是在取经途中遭遇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狮驼岭斗三魔等等的八十一“难”,方显坚持的可贵,方显师徒四人不畏艰辛的难得!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身上的品质着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让我惭愧我做事时的虎头蛇尾;他们的团结一心,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不畏艰辛,让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捧起这本经典名著,在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里畅游,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吧!
300字读后感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林汉达敖子坤。林汉达,1900年—1972年,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林先生写的这部历史故事书,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获得了几代人的好评。近年来,虽然市场上新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但是林汉达的历史故事仍然留在人们视线和记忆中。有些读者认为,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历史故事书,当年自己看这部书长大,现在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继续看这部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的主要故事有:千金一笑兄弟相残暗箭伤人管鲍之交老马识途仙鹤坐车一鼓作气。。。。。。。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的确,人类的历史以“过去的光辉照亮着现在”,它源远流长,蕴涵着大量先人的智慧。
300字读后感篇3
断断续续读了几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终于读完了。那个削瘦却一脸坚定,高喊着苏维埃政权口号的年轻人——保尔·柯察金。用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钢铁般的心感染了每个读者。
家境贫寒的保尔小时候工作时饱受侮辱。后来,他加入了队伍,成了红军,却在战斗中不幸受伤,但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不能上前线就在后方努力建设祖国,但不幸的是,他又积劳成疾,组织把他送回家修养。在这期间,他忍着病痛,开始学习,最后完成了著作。
小学时我读过这个故事,但当时并没有很深理解,只是非常佩服保尔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与精神以及他对待工作的积极和热情。现在,我看到了他的内心,那是一颗钢铁一样的心。他把对他人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然后拿出所有的精力,献给事业,献给党,献给伟大的祖国。革命的火焰把他的心烧得炽热,同时,那烈火一样的病痛也炼就了他那钢铁一般的意志。让人不禁赞叹:真是一位可敬的钢铁战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每到这时,我们就像保尔一样毫不畏惧,勇敢的去面对,去挑战。我们还要拿出保尔的工作热情来对待学习,这样一定能收获很多。
记住这个故事,记住保尔,成为钢铁吧!
300字读后感篇4
最近在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集《边城》,原以为这是一部故事,不想竟是很多篇故事集结,选择最后一篇名为边城的故事先读,这部小说故事描写的虽平淡却十分唯美,出场人物虽然质朴却真诚善良,这是一部爱与美的结合的作品,讲述了年轻人们之间热切,含蓄又无奈的爱,但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从始到终,书写了命运的无奈。人与人之间的爱恨纠缠从上一代传递给了下一代,思念而不得的感受在对几个年轻人的心理、行为的细腻刻画中表现出来,这正是作品的点睛之处,发掘人性内心深处的想法。生活中每个人站在自己角度的难言,那些要说却没说出的,那些说出又被误会的,那些为爱相互伤害的……
爱是什么?爱是关注,关怀,它像歌一样优美,像诗一般梦幻,动人的文字和歌声都能够打动人的内心,让人无法不心动,故事的结局女主人公翠翠便是被歌声打动的,歌入了梦,入了心,可是却因为间接不可控的事情让原本纯真美好的感情成了泡影,一位弱女子,面临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无依无靠,又不能预知那个心上的人儿何时能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最后作者给了文章善意的结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两个“也许”有了不同命运的可能。
?边城》这个名字看似和故事本身并无关系,不知道作者的用意是何?仅凭个人理解猜测一下,单字看“边”代表边缘,不易得到,不能把握的情感,“城”代表环境,发生故事的一个地方,小城会有些浪漫的味道。总看“边城”一词是在一个小的,不起眼的地方发生一件平常的故事,而寻常故事里往往代表了普通大众或者一个阶级的生活状况,但是故事无论发生在哪里,人性的爱与恨都是相通的。
边城看完后陆续看了本书的其他多篇故事,环境的大段描写,人的变化多端,对沈从文先生笔下塑造的人物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文中的一种无法言说的大环境下,简单的对白也不能掩盖和阻拦人性的复杂,人们千变万化,多数人走着走着终究失去了初心,而作者轻描淡写善恶对错,感到这些都是些平常事,平常人,人性本就是如此而已,但是余味深刻。
300字读后感篇5
今天,在"教育叙事研究"看了《孩子为何不会写作文了》一文,收获不小。我终于明白了一直以来为何女儿不会写作文。依文中的说法来看,女儿根本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没有真情实感。(有信为证。前一段时间,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给家长写一封信,女儿写给我的信就写得挺好,挺感人的。)
人们之所以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全是因为有感而发。没有了感,又哪儿有得发呢即使能勉强写出一篇文章来,那也必定是空洞的。因此,我们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应从鼓励孩子敢于说真话,写真话入手。而现行的写作教育却是扼杀孩子说真话,写真话的。教师往往要求孩子们写作文要有意义,而当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与教师所要求的所谓"意义"不符时,即使孩子们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清楚,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描写细腻,教师给孩子们的作文的评价也相当低,甚至要求孩子重写。严重地挫伤了孩子讲真话,写真实想法的积极性。试问,没有了真情实感,孩子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女儿写作文就经常写自己有感的人或事,并且写得很真切,清楚,用词恰当,描写细腻,然而,写的多数却是老师认为没有"意义"的。所以,尽管女儿写得再好,也从没有得过高分。久而久之,她对写作仅有的一点兴趣也被残酷地扼杀于萌芽之中,作文自然就写得一塌糊涂了。
在此,我想请诸位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注意一点,我们教孩子写作文的目的是教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去写好一个人或一件事情,而不是教孩子如何去歌颂某人或某事。又何必在乎孩子写得是否有意义呢
由此可见,只要孩子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清楚,语句通顺,用词恰当,描写细腻,那么,这篇作文就该得高分,我们就该为孩子的文采喝彩,而不论其立意是否正确。
另外,该文第15条评论所提的建议非常好。平日里,女儿对我就很有看法。我想,她一写有许多话想要对我说。我何不就从让她把想对我说的话写出来着手呢遂决定跟女儿商量以后每个月互通一次信。
300字读后感篇6
我们有多少人是为自己真正的活过一次,选择一次,幸好我们还年轻,还有糊涂的理由,还有跌倒在爬起来的机会,还有未来可能的经历来教会我们爱自己;原来我们也带着面具,不是带个别人看的,是带给自己看的,这样才能说服自己接受自己不想接受的生活,不去打破我现有的生活规律,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经历一件事,它给我们面对自己的勇气,让后我们自此充满力量的生活,我们的幸福感会骤升。也或者我们依旧不愿面对自己,选择了逃避,我们也会坚强的生活着,为了家人,更或者为了朋友,我们失去了为自己的机会,它也许会再次到来,改头换面,可能是一次冲击心底的感情,也可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后生惊险历程,也可能最美好的东西即将失去而幡然醒悟。
我们努力活着,努力争取,努力不被埋没,我们得到过也失去过。可是我们有没有静下下来仔细想清楚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怎样的爱情,怎样的工作,怎样的生活。也许我们最后还是没有得到,有一天还是可以笑着回忆,因为曾经我轰轰烈烈的争取了。
习惯——可怕的东西,它蒙盖了我们心底的追求,当有一天有人出现来打破这个习惯的时候或许就是追求自我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