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12-28 作者:tddiction

为了能够更好的记录自己内心的感悟,我们需要将心得体会写好,在写心得的过程中,必须反复推敲事情的发展过程,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7篇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1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争当20xx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培训活动。为期十天的学习随着12月22日的启动仪式拉开了序幕。通过这些天的学习,通过听取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我感觉受益匪浅。

我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而开心快乐。在还不懂志愿者内涵的时候,我就受身边朋友的感染,参加了一些志愿活动。我特别喜欢户外活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丽着我们户外人的心情。户外活动时,大家都有不乱丢垃圾来保护美丽大自然的自觉。后来发现同行的好朋友东华夫妇总是随时随地把垃圾捡起来,我也跟着一起捡垃圾。我们还曾组织身边朋友一起去开展净山活动。虽然每次都很累,但累并快乐着。因为每捡掉一个塑料瓶,就仿佛觉得让地球母亲多了一份美丽。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志愿者的内涵。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我想,我太适合做志愿者了。我现在退职在家是个自由人,爱人是公务员,孩子在校读研,老人身体健康,都不需要我去照顾,我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当了十几年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又热爱滑雪运动,关键是健康又乐观,喜欢助人为乐,注重团队意识。我还年轻,可以也应当为社会再做些事情。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坚持做一些志愿服务的小事吧!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奉献、友爱、互相、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愿意奉献我的时间、精力、能力和体力,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热心去服务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方便、舒服和温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愿与大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手牵手,心连心,温暖你我他。

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一定铭记老师这些天教给我们的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厚德仁爱、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思想理念和道德精髓,团结互助,奉献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培训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坚持做一辈子志愿服务的信念和决心。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付出,我一定能展示出人类滑雪起源地志愿者的风采!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2

课程于早晨八点钟拉开序幕,众多青年志愿者骨干都早早入场。我们有幸听到院团委副书记音坤老师为我们讲解“志愿服务工作宣传报道这门课。老师风趣的语言,形象而生动课件,吸引了在坐学生的耳朵和眼球。经过培训,我发现,自己原先对大型志愿活动的概念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对大型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如何处置,应怎样全面地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等等系列问题,我都不曾完善的思考过,而这门课的培训,无疑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接下来,我们还接受了多门课的培训:如志愿服务公共基础知识、志愿服务中的礼仪和老志愿者的经验等。我想这些精彩高质量的课程为我们成为合格志愿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更有信心在校志愿服务期间贡献更多的力量

记得初进青协的原因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志愿者,能进入社区、孤儿院、敬老院去给需要的人以帮助,想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做些什么。

经过系层层选拔我终于进了系青年志愿者分队,自己觉得很有幸。以为自己可以亲自实践去帮助别人,可后来才明白自己是青协纳来的新干部,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参加活动。但在培训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交朋友。让我成长了很多。

我很喜欢这句话: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决定一切。我从青协知道了一件看似很容易的事情,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协调场地,组织人员,预备材料和授课内容,每个链条都不能有问题。

虽然,骨干培训已经结束了,但是我还是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参加青协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我会牢记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抛弃,不放弃,真正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深知自己的责任。

最后,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我们这支队伍中来,让我们共同奉献社会,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3

作为__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可以参加本次会议的志愿者培训。一直觉得能当一名志愿者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虽然志愿者服务中没有掌声,但只要坚持一路前行,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来……

经过几次的培训后,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现实的厚重以及自己肩上将要挑起的重担。作为志愿者,仅凭热情和一时冲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行动,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提高自身为社会奉献的本领,还要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推动志愿事业的发展。

正所谓实践见真知,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几次培训与演练,我们收获的是奉献的快乐,真切地体会到“我志愿,我快乐”“大家一起来,更精彩”的真谛。

在培训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志愿服务通用礼仪”的培训,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正反典例,向我们展示正确的仪表姿态,以更好地展现志愿者形象。当我们担负了志愿者的使命之后,自身的形象已经不仅仅代表个人,也是代表着上海,甚至是中国。我们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该表现出一个大国的公民应有的素质和形象。只有懂礼仪,才能更好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一次次的培训,使我对志愿者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对自身志愿服务精神和服务技能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第一,提升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志愿工作重要性。志愿者是城市的名片。因此,志愿者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如何将是留给外宾的第一印象。

第二,强化服务理念,始终保持工作热情持续性。志愿服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我能成为志愿者,可能长时间的工作会使我产生厌倦甚至烦躁。这就需要我在服务的过程中适时地调整服务态度,强化服务理念,主动地去排除烦躁情绪,从而保持较高的服务热情,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增强服务技能,力争确保服务成效优异性。虽然,实际服务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在这几天中面临的问题却可能来自方方面面。在服务过程中,我可能遇到语言的障碍,也可能在特殊的工作能力上显示出不足,更可能遭遇到许多无法预计的突发状况。这一切都需要我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地去适应、去克服。我将充分利用好在我服务之前这一段宝贵时间,突击提升语言等服务技能,确保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当一群群志愿者的力量融汇在一起,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浩瀚洪流。我即将成为这洪流中的一滴小水珠,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将把握好这一契机,力争圆满地完成好志愿者服务的工作,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为了写《做一次志愿者》,今天我尝试做了一次志愿者,也是我第一次做。

只见妈妈和小区的物业嘀咕几句后就走了,物业叔叔走过来对我说:“小朋友做志愿者要表扬要表扬”。叔叔交代任务了,就是清理小区活动区地板上的泡泡糖。

我开始找啦,眼睛睁得大大的,希望我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会落下任何一块。终于找到一块了。我用手拉,怎么拉不动呢?再用力一点,拉呀拉,怎么还是拉不动呢?我捡了块小石头,铲来铲去,它还是安然无恙。我有点急了,想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拿它没办法,气得我一脚踢过去,它竟然粘在我鞋上,我惊呼起来:“这是我今天第一次穿的新鞋啊!……”我沮丧的去找物业叔叔。叔叔拿给我一把小铲刀,要我一手抓着泡泡糖,一手握着小铲刀铲。我按叔叔的方法做,终于见效,可还是没办法一下子把一块清理干净,要重复几次才行。

当一块泡泡糖清理完后,我的手指也有些疼。泡泡糖的粘性怎么这么强啊,哪些人这么不讲卫生乱吐,这小区里还有多少啊,我清理得完吗,我不禁发起愁来……。我就这样放弃吗?不要吧,休息一会吧再干吧。

后来我还清理了三块,这个任务完成了,累的很啊!也高兴的很啊!看时间还早就对物业叔叔说我还可以再干点什么。他叫我捡这里的垃圾。没问题,这种事情轻松得很。

我喝喝自备的水,休息一会儿就开始了。我拿着垃圾袋,轻松地边哼着歌边找,垃圾还挺多的,包装袋、纸屑等。看来不讲卫生的人挺多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思想怎么差。正在想着,忽然脚下滑了一下,差点滑倒。一看,是香蕉皮,我弯下身子要把它捡起来,竟看到爬满了虫子,很脏,我差点吓晕了。我刚直起身来,看见清洁工已走近,很快的捡起来,扔进垃圾车里。我的脸顿时红起来,都能和猴子的屁股相媲美。

垃圾终于捡完了,做志愿者真辛苦。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5

7月21日晚,我以一名北京路站体验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黄景荣老师讲授的“我志愿,我体验”培训。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几个有趣的小游戏更进一层地理解了志愿者的内涵。

首先进行的是“纸牌游戏”,每个人背后被贴上一张本人不知的纸牌,通过互相帮忙而知道自己背后的牌到底是什么。从中我们体会到“团队精神”、“角色分工”的重要性。志愿者的工作不也需要这样吗?服务别人的同时,充实自己。成就自己。紧接着的游戏是“模仿动作”,黄老师用手语来表达自己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初始之心,被选中的10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模仿并传递下去给下一个人模仿,结果到最后,动作几乎全变了样。老师说,这就像亚组委有一个good idea,但在传达给下面志愿者的过程中也许会变样,,所以我们志愿者必须正确地传递亚组委好的出发点给服务对象。第三个游戏是“传密码”,这游戏不仅告诉我们要团结协作,还要集思广益,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

愉快的`培训时光过得飞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话不假,我们深有同感。尤其是黄老师用手语表达的初始之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志愿者的内涵——志愿工作展能耐,服务社会真愉快!“我志愿,我体验”,我愿在今后的志愿者工作中努力实践这句话。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6

机缘巧合,或者是命中注定,很幸运加入了启明星大家庭,尤其是刚结束的高阶志愿者培训,让我从心出发重新理解了启明星和自己。

刚开始真正接触梁老师不是听他的课,而是参加第一次的和患者家属谈话,在进行之前,梁老师以非常专业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可以超过陈医生告知的病情范围,这次谈话我很挣扎,同时兼顾护士和志愿者的身份,一时之间很难转换。在谈话过程中,被患者家属的一句“有娘才有家”深深触动,语塞了很久,我明白自己虽然共情,但是却陷入了他人的情感漩涡,我想自己努力走出,但是很难。

直到接触到九站图,对于梁老师的印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有些严厉的专业人士其实是很和蔼的老人家,在听梁老师讲解我的九站图时,我给梁老师说: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自己赤裸裸的站到这里。从来不愿意暴露真正的自己,突然被发现了一些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我是偏4站,在第三次与梁老师交谈中,再次谈到4站特质时,我更加认识了自己。

说起与梁老师的第三次交谈,感觉更加愧疚,因为听了他老人家的课好几节,真的对于九站图云里雾里,啥也不明白,但是在梁老师家里听陈医生,霍老师的对话,以及梁老师结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我第一次的对话录,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那么痛苦,为什么对于外界的痛苦那么敏感。认识自己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在高阶志愿者培训中,其实我仍然很关闭自己,就像张鹏老师说的,我好像一看上去就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的模样,可是真正接触后还是蛮有趣的。虽然很羡慕别人能发言,能谈笑自若,我还是很怕和别人接触,甚至每次上课都还是坐同样的位置,进入同样的圈子。在这七周里,我也完成了很多人生大事,可以说我也是和启明星共同成长起来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打开自己,认识自己,帮助别人,愿自己和启明星的家人都能与爱同行。

志愿汇培训心得体会篇7

“ 让星星被世界点亮”

记得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幸运吗?”

也许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在那个被各式各样的问题所困扰的时候,我会说,不,生活糟透了,我一点也不幸运。但是在今天,在现在,在那句“我要你无条件的爱我”始终徘徊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平复的时候,我会说,是的,我很幸运。是的,我很幸运。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走近孤独症,走近星星的孩子。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孤独症患者,都只是停留在知道的浅层方面,我们从未主动的去了解去深入地探索过他们的存在,更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给予他们帮助的方式。甚至于可能在无意中伤害到他们。之前的我,一直错误地认为孤独症儿童是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孤僻的孩子,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们不是不愿,而是不能。他们大多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模式刻板,但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控制地,又怎知,他们不具有一颗渴望被爱,渴望去爱的心呢?

我们是幸运的人,他们,也将是幸运的人。因为我们会竭尽我们的全力,用我们的方式改善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我们尊重他们的“不尊重”,理解他们的“不理解”,体谅他们的“不体谅”,包容他们的“不包容”。他们同样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不同不能否定他们存在的地位。

在那八分钟“你会怎样做”的视频中,我看到了这个社会对于他们更多的是一份耐心和关护,我看到了温暖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且渺小的,但我们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如同那燎原的星星之火,终将点亮这些美丽纷繁的星星的孩子。

“保持初心,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知道了什么是孤独症,它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并且伴随终身,一个至今不明确病因的疾病,它虽然不会威胁到生命,但是它对孤独症儿童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更大的是那种无助,对于自己孩子的病症无能为力的时候,面对周而复始行为的心力交瘁的时候,这些是我们远远不能体会的。孩子无法正常的独立生活,无法表述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人正常的沟通,来自旁人和社会的不理解和各种歧视等。那当他们的父母家人离开以后,他们要怎么办,一个人的世界对他们而言是无助的,是可怕的。所以孤独症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活的更久一些,哪怕只比自己的孩子多活一天,那就可以陪伴照顾自己的孩子多一天。社会的不理解、经济压力等可能会每个孤独症家庭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群体,就像了解残障、聋哑人等,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支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在某一天我们会研发出一种药,让孤独症变得有药可医,或者像各种疾病一样,会有一种疫苗,让我们避免孤独症的`发生。未来一定是会美好的,我们要充满希望的去等待,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善良更加美好。

如果生命可以影响生命,这是今天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个体,孤独症的孩子是这个星球上小小的一个星星。我们要守护陪伴这些星星的孩子,用我们的爱去让他们发光发亮,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一样。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也不能改变别人的人生,我们无法体会孤独症家庭的感受,但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这个群体,也试着让身边的人了解这个群体。就像老师说的 ,或许在我们每天乘坐的地铁上就有一个人是孤独症,当我们碰到了,我们要知道不应该对他有歧视或者异样的眼神,这样可能会让他更加抗拒和害怕这个社会。了解、体谅做一些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陪伴、支持做一些我们可以帮助的事情。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蓝丝带志愿者活动,陪伴这些星星的孩子一起长大,一起面对。他们需要我们,但有一天我们也会需要他们,他们也会变成不能缺少的人,给我们带来温暖。

人生来善良,让我们保持初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爱或许很小,但渺小的爱可以很伟大。用我们的爱让星空蓝起来。

“认识、责任、包容、关爱、未来”

认识——今天去参加了这次活动,才了解到了什么是孤独症儿童,以前在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也许,在我的印象里,孤独症就是不愿意说话,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孩子,亦或者,我眼里的他们是可以慢慢变的不孤独的。因为,我是一个很开朗乐观的人,我可能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与人交流,进行社交。这些,都是我原本以为的,责任都在于他们自己。可今天,听了这次介绍,我竟有点儿吃惊,因为这是先天性的不会与人沟通而且永远都治疗不好的。在他们背后,是一个家庭的付出与辛苦,谁愿意舍弃一个鲜活的生命呢?

责任——对于孤独症的家庭,首先最有,也最应该承担这份责任的是儿童的父母。对于他们的孩子,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他们,及时他们的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我在视屏中看到了一句话,那个母亲哭着对采访者说:“要是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她们没有办法,只希望比他们的孩子多活一天!这份责任他们担了起来,他们默默地陪着他们的孩子,24小时不离不弃。有家长说,我的孩子白天是魔鬼,晚上是天使。只有当孩子闹了一天入睡后,他们才能真正的看看自己的孩子。

包容——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肯定要承担这份责任,但只有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孤独症儿童需要试着去适应社会,去慢慢的学会自理,慢慢的长大与融入社会。而我们,身处于这个大环境中,就应该自觉的承担这一份属于我们的责任。从小的来说,你在公共场合见了孤独症的孩子,在吵闹,不懂规矩,不应该是去批评他,而应该试着去理解,去包容。他们是要慢慢试着去融入社会的,在这个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包容。而不是,让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只是两点一线,家长不敢带着孩子外出,因为会被说没教养,孩子会被投来异样的眼光,会被排斥,不被接受,那这个社会还会和谐吗?这么一部分连最起码得包容都得不到,还谈什么和谐社会?

关爱——这次活动,了解到了蓝丝带志愿者活动,每年的4月2号是世界儿童孤独症日。蓝丝带也给了许多孤独症孩子关爱,也为他们送去温暖。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为家长们培训如何对待他们的孩子。爱,让天空更蓝。爱,让孩子更快乐,更温暖。哪怕他们没有什么改变,只要过程有我们的陪伴就好。我们尽自己所能,去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探索他们的宇宙,去带给他们阳光。

未来——在中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还没有那么高的时候,那些孩子们又该怎么办?我希望,蓝丝带能继续壮大,每一个人都可以了解并认识到这些孩子的不容易,给予他们包容与关爱。“我想你无条件的爱我。”

有人说,蓝色,是忧伤的感觉,可我觉的,蓝色是神秘的颜色,它是大海,天空,宇宙……那些孩子就是宇宙中一颗一颗的小星星,彼此独立,却又在散发着微弱却又温暖的光芒。

“如果生命能够影响生命”

第一次听到“孤独症”这个词,是在央视的节目里,那时我以为,所有孤独症患者都喜欢呆在角落里,不爱与人交流;后来长大了一点儿,在网络上看到有关孤独症儿童的消息,我又以为,所有孤独症患者都是能绘出五彩斑斓世界的天使;今天,从真正和孤独症儿童打交道的人身上,我知道了,孤独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但不是所有星星的孩子都有超常的天赋,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正艰难生活。

都说,孩子是家庭最大的礼物。母亲怀胎十月,在产房疼痛不已,汗流浃背,可是,当她听到孩子的啼哭声时,她温柔地笑了。为了孩子,她辞去工作,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她把他抱在怀里,心里想着,我的宝宝,你要健康快乐的长大,妈妈永远爱你……生命的降临多么美好,可是人活世上,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你的孩子患有孤独症。”九个字,几乎击垮整个家庭。

母亲再也没有去工作,她唯一的工作就是照顾她的孩子,孩子是脆弱的,她必须坚强。她可以每天24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她可以用1年的时间教孩子认识什么是杯子,她可以为了孩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成长放弃上万元的社会补助。然而,她所有的坚强,孤独的堡垒,在某一天的某趟地铁上,彻彻底底崩塌。“你会不会教孩子啊?你家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啊?”是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人们的不理解,是人们的冷漠谩骂。

蓝色,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蓝色的,孤独症孩子的眼睛里,也藏着湛蓝色的点点星芒。如果生命能影响生命,我们能为这些生命做些什么?心之所向,一往无前。爱,让星空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