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Brave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挑战,通过分享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影响和启发他人,共同成长和进步,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7篇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1

你们好吗?前线医院现在怎么样了?物资还紧缺吗?你们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我们等待着你们平安凯旋归来。

2020年的冬天依旧寒冷,但是这个春节却与众不同。原本团圆、欢乐的家庭,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让人变得恐慌,有些人不得不离开温暖的家去前方支援。

面对重重困难,无数英雄涌现出来。84岁的院士钟南山挂帅出战。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出手相助,高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令人感动。建筑工人修建的火神山医院,被称为“十天奇迹”。人民子弟兵更是随时待命,奋勇向前。还有无数的志愿者,为了节省防护服资源,主动“穿尿不湿”。

你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们就像寒冷冬季里的一枝梅花,傲霜斗雪。虽然我们帮不上大忙,但是不给社会添麻烦,做到不出门、勤洗手、多喝水、不传谣、戴口罩,做好自我防疫。

众志成城,我们都相信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待严冬离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又将迎来美好的生活。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2

亿万国人“撸起袖子”的举措,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援。当然,16多亿剂次的接种数量还只是一个“在路上”的状态,我们依然需要按下“快进键”,让疫苗接种工作覆盖更多的人群,从而产生真正的人群免疫屏障。

疫情防控,对于时间点的认知和掌握尤其重要。当前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从最后的流调情况来看,“人口流动”确实增加了疫情的不可控性。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冠病毒是看不见的狡猾敌人,我们必须绷紧科学防控这根弦,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盲目乐观。

当前,全国多地已发布紧急提醒或紧急通知,建议居民“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就是尽量减少人口流动的善意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凡事都要未雨绸缪。譬如,作为国人出行首选的铁路,每天组织专人对各火车站及列车车厢,实行严格的消毒、卫生保洁措施,在出入站口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切实保障广大旅客的出行平安。事实已经证明,唯有做到不留死角的联防联控,才能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重点场所的消杀和管理、加强网格化管理、持续发布健康提醒、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到最后胜利成果是否牢固。许达哲在全省市州委书记、市州长视频会议上强调,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实工作作风、更大工作力度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杜绝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就一定能控制住疫情,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3

“曾经”我是一名社区康复治疗师。

“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角色”——隔离点的“班长”(负责管理工作)。

初来乍到的不安

初来时的我是忐忑的,性格上的慢热生怕拖累团队里的队友,同时又挂念着平日里病友们的治疗。但我明白,只有自己快速融入才能完成任务。

作为当班“班长”,需要不断的对工作进行调整,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做好分配。虽然经常在夜里两三点前难以合眼,甚至有时一抬头天都亮了,但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做好上传下达,使工作流程更顺畅些,并尽可能实现精细化精准化。

一位特殊的“客人”

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2岁的老奶奶,由于年纪大,眼睛不是很好,又有糖尿病,所以刚来时,老人很抗拒。冲着我们说道:这不是哪儿都去不了了。原来老奶奶平日里都有每天去公园散散步的习惯,现在却只能待在房间里。

考虑老人年纪大,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紧急商议,最后约定每个人在工作之余,陪她聊聊家常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作为康复治疗师的我,建议她可以在房间里做做操、动动腰、看看窗外远眺,饭后记得房间里走一走,避免因长时间不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老奶奶的紧张情绪很快就缓解了,临走时不停地跟我们说着感谢!

重庆“辣妹子”

隔离点中有着这么一位“客人”,刚开始大家诧异,为什么每次发放的餐食总是原封不动的放在门口,最后还是信息员在身份证上发现了“细节”——重庆“辣妹子”。通过沟通了解,她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14天的隔离时间,实在吃不惯天天带有甜味的上海本帮菜。但因为性子急,她在入住前也没有细看告知单上的内容。

随即,我和厨师商量给她开“小灶”,她的饭菜不加糖,另外在餐盒上放了一瓶辣椒酱。就这一个举动,深深触动了她。“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时,一定要来重庆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热情的邀约回应了我们的付出。

类似的小故事还在隔离点不断发生着,这里面有被隔离人员的理解,更有与我并肩作战小伙伴们的辛苦努力。作为定期驻扎在隔离点的队员,我们始终把守护大家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忙碌的工作让我忘记了时间飞逝,我也不再是初来乍到时的手忙脚乱。此时此刻,我更能体会到“时刻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的责任。我为能成为抗疫集体中的一份子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4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对卫生条件、防控基础相对薄弱而人员流动频繁的广大农村而言,让群众戴上口罩是第一步。

出门佩戴口罩,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体现。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尚未被完全认识,对于它的来源、传播方式、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物理隔离,一是减少人员聚集,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二是出门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机会,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三是加强个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由于疫情的消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人总要有一些外出活动,绝对的隔离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佩戴口罩就成为一种简捷有效,人人都能做得到的防控手段。

出门戴口罩,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尊重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利益,是基本的道德品质所在,是社会公德的体现。尤其是在诸如疫情暴发的突发性事件的非常时期,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身卫生,不光关系着自身的安全健康,而且对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肆虐,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而佩戴口罩又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也是各级组织和社会公众普遍的吁请,这种情况下,戴不戴口罩,就不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问题了,而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就能够限度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社会成员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疫情阻击战就能尽早获得胜利。因此,戴不戴口罩绝不是不关别人的小事、私事,实则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一只小小的口罩,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决定着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反映着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反映着社会公德建设的状况,决不可等闲视之。

出门佩戴口罩,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国情怀。2020年,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无疑给我们制造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不辞辛劳,为科学施治提供科学依据。不少医务工作者牺牲春节休假,纷纷请战。这些动人的事迹,是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爱国情怀的体现。作为普通公民,不可能人人都像他们那样,奔赴灾区,听从专家的建议,出门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卫。这既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5

今天天气阴,气温适宜。刚刚执行完任务出来,一边吃着快餐,一边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算着来到嵊州市保罗大酒店隔离点工作已经第11天了。我们这次接收的是一批境外回国客人进行健康观察隔离。

这是一批特殊的客人,我们背负特殊的使命!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份,并不是自己,而是代表中国!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各方面更加严格!客人们有的是留学生,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就是外国朋友……他们的共同点是,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有些理念也和我们不一致!

“你们这样每天来测核酸不科学的,国外从不这样的!是不是把我们当动物?我要投诉你们!”这是刚开始几天,我负责的楼层里一对老夫妻客人对我提出的抗议。面对两老不耐烦的表情和烦躁的语气,我虽然理解这种情绪的来源,但还是必须遵守防疫要求。于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终于得到了两老的配合。然而接下去收到通知,先是老夫人被通知核酸检测阳性,接着老先生也没能逃出这一关。我既难过又庆幸!难过的`是两老都被感染了,庆幸的是我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接下去我们嵊人医医疗队的迟英俊、徐孟秋、高晓丽这三位同志负责依次将他们送上车,去往杭州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临上车了,老先生回头说了一声“谢谢!”

接下去虽然时不时也有几位客人表达各种不满,但我们都竭尽所能解决了。日子一天天过,我每天上门测核酸,量体温,询问健康情况,送水送纸送药,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琐碎的事情,却是一种向客人们传递温暖,表达关爱,让他们对我们建立信任感的途径。即使个别客人情绪烦躁,但我知道我能做的,永远是给予关爱,永远是开门那一刻,亲切地愉快地向他说一声“您好!”

渐渐地,一些客人关门的声音比之前轻了,一些客人在开门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抬头下蹲的姿势,等着我采样,有几位都快要蹲到地上了,这个动作,代表着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一种支持,一种尊重!还有一些客人,写了感谢信,写满一张纸,再写满一张纸,密密麻麻的字眼,不看内容就已经感受到了那份诚挚的情感,我为此深深感动!我始终认为,我做的这些都是我的份内工作,而且我应该努力做得更好,所以,我也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配合,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感谢!我感觉短短数日,我们的心灵之间已经互通了,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尊重!

为期14天的隔离日子已进入倒计时,结束后大家都会各奔东西,往后未必能再相见。但我总是傻傻地想,“疫”起时,我们一起抗战,一起守护,一起经历;如果真再相见时,我们彼此间一定再没有了“大白”的相隔,一定可以肆无忌惮地拥抱阳光!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6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收获和体会,下面进行总结;

在政治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听从科主任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

在工作上,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病房及门诊的各项工作任务。共主管病人约140余例;收住院病人60余例;积极配合科主任完成各种疑难杂症手术约80例。工作中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并利用节假工作中积极主动并认真完成主任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在休息节假日中主动去探望每一位患者并与之进行交流,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诊治每一位病人。没有发生过医疗差错,也没有病人投诉。专心致制书写每一份病例,无丙级病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同时受到科主任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及认可。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参加国家及北京市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在科主任指导下帮助科室建立完善手术录像采集系统,收集病人的图像资料,便于在医疗临床工作及学术交流中更好的发挥技能,更充分的完善科研工作。积极参加下乡医疗工作。在作风上,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今后要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泌尿外科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2023医护人员心得体会篇7

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斗争中,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这种壮举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时代闪光,是医德精神的时代闪光,也是红医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弘扬。

所谓红医精神,即“红色医生精神”,它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等多维度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了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技术优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他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红医精神的本质内涵。

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在无数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奋战中,在人民生命安全的危机时刻,红医精神依然映射出它固有的时代价值、精神力量。红医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精神引领。红医精神所蕴涵的不怕牺牲,坚定理想,追求胜利的。信念,是战胜疫情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红医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道德支持。广大医务人员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道主义的初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顽强拼搏,与时间赛跑,挽救人民的生命,维护人民健康的价值诉求,体现了弘毅精神,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道德内涵。红医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精神动力。广大医务工作者汲取先辈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气,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竭尽全力,坚守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疫一线,直到最后胜利。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医务人员的顽强阻击下,病魔必将被降服,胜利不久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