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我们要不断地拓展作文的写作技巧,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端午粽香作文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端午粽香作文篇1
夏季的节日丰富多彩,而我对端午节情有独钟。在这个节日里,空气中弥漫着艾叶的淡雅清香与粽子的扑鼻香味,时不时传来锣鼓声和划桨声。再仔细聆听,远处传来汨罗江潺潺的流水声……
时间后退到公元前278年。
汨罗江边,矗立着一个人,他就是屈原。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几天前,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他却无能为力。他的选择是,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成粽子,用线捆好,扔到汨罗江里,说,鱼啊,来吃粽子吧,别吃屈大夫的遗体啊……
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个重要的习俗。剥开那层墨绿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这就是端午节的味道。
“艾叶香,香满堂……”儿时的童谣仍在耳旁萦绕。艾叶清雅淡雅,是一味著名的中药;。端午节这天,一棵棵艾草被用象征吉祥的红绳捆成一小扎一小扎。挂在门上。据说,将艾叶挂在门上,既可以辟邪,又可以驱虫。
走进厨房,沸腾的锅中煮着几颗青鸭蛋。拿起鸭蛋,阵阵艾叶香扑鼻而来。艾叶不愧是端午的主角,处处都弥漫着清香。家乡有个有趣的习俗,端午那天,编织五彩袋,并在里面装个青鸭蛋,挂在脖子上。据说,在中午12点时,谁能将蛋不借助外力立起来,谁就会拥有一年的好运气。
点雄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传说,端午是蚊虫出行的时候。在端午时,将雄黄点在额头和耳根后,就能驱逐蚊虫。
“咚、咚、咚”“加油!加油!”远处的江面上隐约传来声音,走近一看,江面上正在举行划龙舟比赛。两条龙舟在起点上就位。随着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龙头的鼓手负责助威,随着有力而有节奏的鼓声,一位位龙舟运动员迅速进入状态。“一二!一二!”他们大声喊着,给自己助威。手上的桨有节奏地划动,让龙舟往前驶去。“加油!”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加油声。这似乎是运动员前进的动力,只见他们更加使劲了,龙舟在水面上飞快地前行,啊!近了!离终点近了!冲刺!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观众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划龙舟——端午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空气中弥漫的粽香,清新的艾叶香,划龙舟时的鼓声与观众的加油声,这些都是端午节的味道啊。
端午粽香作文篇2
提起童年,我并没有想到那些彩色的弹珠、晶莹的玻璃瓶,更不见那毛绒的小狗、轻巧的风铃,我的眼里、心里、梦里,只有那条大河和清香的粽子。
童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跟爸爸妈妈度过的,很难得才会在寒暑假回老家。老宅子边上的一条大河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特别是那河中芦苇生长最茂盛的时候。
伴随着布谷鸟清亮的啼叫,还有那晨间露珠的清凉和芦苇叶的清香,我睁开惺忪的双眼,趿拉着两只拖鞋,竹椅的“嘎吱”声呼唤着我奔向厨房,进屋,便见墨绿如竹叶般的芦苇叶经过热水的浸泡,已是光亮照人,散发着阵阵粽香。
透明莹亮的糯米,深红饱满的枣子,普普通通的食材却在奶奶的手中巧妙地融合,变得不再普通。一片叶子横握手中,双手大拇指压住中间,轻轻一弯,便在手中形成一个圆锥状,而叶片两边交错于其边缘。接着用勺舀起糯米填满一半,确保不漏后放一颗大枣在中间,再用糯米填满这个圆锥,将交错的叶片盖住圆锥口,用细长的红绳缠绕住,打个结,一个像蝴蝶一样的粽子便诞生了。
看着奶奶包粽子,犹如听了一首优美的曲子一般,奇妙不已。等包好了一小箩筐,奶奶终于直起腰,用手捶打着酸痛的臂,“醒啦!等会吃粽子哦!”奶奶慈祥的笑容浮现在脸上,怜爱地看着我。我点点头,望向大门外的河水,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似镀上了一层金,远处传来了悠远洪亮的货船汽笛声,引人浮想联翩。
锅盖打开,伴随着升腾起的氤氲,我迅速窜进了厨房,馋猫一样扒在桌边看那还在水中翻腾的粽子。捞起一个,交换着双手解开红绳,斜吹着粽叶,让那金黄掺红的粽子滚入碗中。用筷子夹起一角沾上白糖送入口中,又糯又粘,细细品味,糯米的香和枣子的甜,便全在舌尖慢慢融化蔓延开来。
如今,却是很少回去了,奶奶的身体也不允许她再做这些,童年似乎只存在于我的记忆里。每每想来,我的童年,就是枣的甜、糯米的粘和芦苇的清香了!
端午粽香作文篇3
正是端午,家家团圆,赛龙舟,品粽子,小孩子们一手拿着粽子,一手拿着一把艾草,额头上还用雄黄酒画了个‘王’字。处处漫着艾叶清凉的苦苦味和香味。
家家门口摆着艾叶,充满了过节的味道。
厨房里,母亲和外婆正忙着包粽子,旁边的篮子里铺满了粽叶,翠绿的粽叶上有几颗亮晶
晶的水珠子。旁边还摆着各种种作料:泡好的糯米,花生,大红豆,赤小豆,芝麻,板栗,以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圆溜溜,黄澄澄的咸鸭蛋黄。五彩六色,看着那么多作料,我肚子里的小馋虫已经被勾出来了。
只见妈妈拿起两片青翠欲滴粽叶卷成了漏斗状,勺:起一大勺糯米倒了进去,再是红豆,板栗,花生,芝麻,再是一小块五花肉,一颗咸蛋黄,再一勺糯米封了顶,紧接着把粽叶封之上子顶,拿一根丝线缠住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完成了。
终于可以煮粽子了。一堆一粽子下锅后我就开始忙第起了,我用一根铁夹子往灶里夹苞谷棒,晒干的苞谷棒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很好烧。我拿着铁夹子正工夹起一根根苞谷棒往火苗里送,热得我满头大汗,但一想到香喷喷的粽子,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一大麻袋的苞谷棒被我烧完了,粽子也熟了。
一开锅,我便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去掉它那翠绿的外皮露出里面诱人的粽子,一口下去粽子的软糯,板栗的香甜,红豆的沙绵交织在口腔中,再咬下一大口,肥肉入口即化,咸蛋黄咸香和软,太好吃了,人间难有此珍味。
家人们拿着一个一个粽子,聊着家常,吃着粽子,乐此不疲,好不欢乐。艾叶,粽子,雄黄酒使端午节多了一份浪漫味儿。
端午节这个家家团圆的日子里,因为粽子更添了一份古朴,清香,思念!
端午粽香作文篇4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当奶奶再唱起这首童谣时,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个“魔术师”。只见她拿起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么把戏粽叶就卷起成了圆锥状,有时卷成船型,放一颗枣,有时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莹莹的米,然后用线捆捆,就捆成了一个个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枕头。看着奶奶这么容易就包了那么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试试,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处都是。看来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时候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难受”,这个时候她总会讲一些端午节的故事,我听着屈原的悲壮故事,想着划龙舟时的热闹场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扑鼻,闻着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来,奶奶总是一边给我剥粽叶一边看着我叫我慢点吃,我叫奶奶也吃,她总说你先吃。我跟妈妈说:“奶奶不爱吃粽子。”妈妈告诉我:“奶奶很爱吃粽子,只是舍不得吃,留给我们吃。”
哦,原来粽子里裹满了奶奶对家人浓浓的爱,怪不得那么好吃!我爱端午节,爱好吃的粽子,更爱疼爱我的奶奶!
端午粽香作文篇5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端午粽香作文篇6
朦胧的月光下,一个熟悉的背影在厨房里忙碌着。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她身旁的那口大锅里散发出醉人的粽香。
那个忙碌的背影就是我的外婆。童年的端午,我几乎都是伴着这粽香起床,再蹒跚着步伐向餐桌走去。家里虽不挂艾叶,不点雄黄酒,但,这粽香却为端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年端午,外婆都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馅儿的粽子倒入锅中,彻夜的煮,她自己,也守在锅旁,盯着炉前跳跃的火苗,眼睛也随着炉前的火焰一闪一闪,闪动着慈爱的光。当天已泛鱼肚白时,那粽香便愈来愈浓,直沁肺腑,直至雾气弥漫了厨房。粽子熟了之后,外婆便总会用筷子把锅中的粽子轻轻挑出,分门别类地摆好放在盘子里。粽子的品种可多了:有的一溜儿是蛋黄莲蓉馅儿的,有的统统是红豆馅儿的,有的清一色是花生馅儿的然后,便是等候我们醒来一起品尝。
我最爱吃外婆包的蜜枣粽。剥开苇叶,深吸一口气,那粽叶的清香便如丝如缕,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终于剥开了粽叶的最后一层,红白相间的粽子便映入眼帘,红的是蜜枣儿,白的便是那香喷松软的糯米馅儿,一大口咬下去,那香甜软糯的味道便悄悄潜入腹中,唇齿留香,回味悠长。每次外婆包的粽子都能成为了桌上的抢手货,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抢外婆包的粽子。当别人问她这其中的秘诀时,她总是笑而不语。
又是一年端午节,街上超市里一个星期前就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粽子,尽管包装精美别致,配料也极其讲究,可我就是吃不出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来。其实我心里知道,那不是粽子的香甜,更是包裹着外婆对子女,对小辈浓浓的爱,那就是爱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端午粽香作文篇7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风筝漫舞,龙舟竞发,喝艾酒,插艾叶,包粽子。
提起粽子,父母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他们孩提时珍贵的回忆了。那时候,父亲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粽子里只有赤豆和糯米,母亲家稍微好些,因为她可以吃到外婆包裹的肉粽。
五月初五的前几天,是家家户户忙碌的日子。端午是从那林间的蝉鸣开始的:它们是最卖力的演唱家,早上唱,下午也唱,在欢歌,在庆祝。夏蝉儿,夏蝉儿,你是不是也口馋了?
每逢端午,邻里都欢聚一堂,坐在小板凳上,环成一圈,笑容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脸上。此刻,碧绿泛青的粽叶散发着清香,柔和地钻进你的鼻孔。鲜艳晶莹的赤豆褪去了外衣,静静地躺在盆里。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正躺在簸箕上,坚韧的水草亦洗净放在一旁。而我中规中矩地坐在一旁,望着外婆用她那娴熟的手艺在我眼前变戏法。映入眼帘的是让人垂涎三尺的五花肉,表面撒了一层薄薄的白芝麻,好似给它穿上了一件亮丽的外衣。只见外婆将三四片叶子叠齐,卷成一个圆锥,依次填进洁白的糯米和几只虾仁,再铺上一层糯米,加入赤豆〡五花肉、橘红色的咸蛋,最后撒上糯米,两拇指一压,其余几只手指拢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再修剪粽叶,后用水草捆绑,一个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一步,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用柴火煮透。等上几个小时,煮熟后,把热乎乎的粽子放于瓷碗当中,轻轻地解开粽叶,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粽香在唇齿间徘徊,整个口腔弥漫着端午的味道,充斥着食材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火花,美味极了!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同学们是否也如同我一样爱吃粽子?还记得这熟悉的节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