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教案,以确保课程顺利进行,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牛教案反思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牛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常见的安全标志,了解标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对各种标志感兴趣。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日常社会中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标志及其含义,说说在什么地方有这些安全标志。
2、向幼儿介绍几种日常不太熟悉的安全标志。
3、引导幼儿找找园内、家中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社会活动“有趣的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每天喝水时,小朋友能主动地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也会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了,通过设计标志小朋友也会自觉规则。
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活动的设计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课程领域的设置、幼儿在活动中的讨论、教师的引导提问不充分等都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在活动设计的初期,我应根据班级的各项情况制定相关的活动领域,课程的各个环节,多进行思考,以便开展更多优秀的教学活动。
牛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指定的方向和序数找出相应的物体并涂色。
2、能按指定的方向,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方向卡
2、动物图片
3、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若干
4、幼儿操作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数字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可爱的数字宝宝,看,他们是谁生:齐说出1-10的数字师:数字宝宝可想和大家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师:看谁表现最好,就把数字宝宝发给谁(分发卡片)请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看谁又对又快
二、检查幼儿的操作并表扬幼儿
三、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老师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有谁?
生:小兔、小狗、小鸡i、小鸭……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生:……师:谁能说出按箭头方向数,排第一的是什么……师:一直数下去第六个是什么动物?
生:……师:谁可以说一说小鸡排第几?
四、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数物品或数字时,先要看从哪里数,排第几个是什么。
五、出示图片:
1、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有什么?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去第⑤个是什么,并在下面圈出相应的物品。
3、小结:圈东西时,先看清楚从哪里数起,再看要找第几个,最后把它圈出来。
六、出示图形:请幼儿观察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1、先请幼儿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图形,数数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来,排第④个是什么颜色的图形,并在下图涂上相应的颜色
3、叫一位幼儿出来操作,其他幼儿做练习
4、检查并小结八、检查作业
教学反思
本主题活动的关键总体目标是了解1-10的'序数,学习明确物体在序列中的部位和把握序数词,会用几名精确地表明物体在序列中的部位,充分考虑序列是多种多样的,序列的方位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课堂教学中,我开展一些序数转变方法,如:
1.分辨排序方式不一样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竖向排的,
2.从不一样的方位确定序数,如:从左往右是几名?从右到左是几名?从上向下上几名?从下向上是几名?
3.确定同类型物体的序列,哪一个物体排几名?
4.在转变的场景中确定序数,如明确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转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转换后的物体排几名?那样做既有益于产生序数的定义,也有益于发展趋势儿童逻辑思维的协调能力。全部主题活动,儿童从始至终维持了深厚的兴趣爱好,老师与她们相互参加,具有了导向性輔助的功效。这节课教学工具充分准备,游戏体验、挑战性强,课堂氛围活跃性,充足激起了儿童学习主动性。
牛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能分清手心、手背及手指名称。
讲述自己的小手都会干什么事情。
活动准备:
韵律操《小手拍拍》音乐。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
1、幼儿起立站好。
2、教师带领幼儿做韵律操《小手拍拍》。
二、观察活动
1、让幼儿们伸出自己的小手。
2、能教师口令,展示出自己的.手心和手背。
3、自己数数有几根手指头,并说出每个手指的称呼。
三、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五指歌》边示范着做。
2、教师教幼儿做《五指歌》手指游戏。
四、说说小手
1、讲述自己的小手都会干什么事情。
2、出示幼儿用书,看看书中的小手会做哪些事?
3、教师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着做自己不会的事情。
课堂反思:
在认知小手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小手非常能干,激发幼儿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也可以慢慢的学着做。真正体现自己小手是多么能干。让幼儿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事情自己都能做,更加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牛教案反思篇4
设计背景:
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宝宝,每一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世界里就是因为有了妈妈和宝宝那千丝万缕的亲情而富有浓厚的魅力。我有自己的妈妈,动物朋友们也会有自己的妈妈吗?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呢?等问题,对孩子们很有挑战性。本活动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角度出发,生成了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为一体的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
2、乐意探索关于动物生命的奥秘,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动物图片若干,、两块黑板并分别贴上胎生、卵生图。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
活动难点:能够正确区分胎生、卵生两种生殖方式并分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要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知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青蛙、苍蝇、蚊子、鱼)
(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鸽子、恐龙、乌龟)
(3)教师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卵有软有硬),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慢慢长大,最后破壳而出,动物妈妈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指名说。
(5)教师小结:动物界的很多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的有关知识
(1)师:小朋友,你是谁生的?你生下来长什么样?吃什么?你的出生方式和小鸡一样吗?
(2)妈妈是怎样生出宝宝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3)指名说宝宝的生长过程(妈妈小宝宝)。
(4)师: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他一出生就和妈妈长得很像,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5)师: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的?(牛、马、羊、虎、猪)
(三)了动物界的标新立异者们:鸭嘴兽、海马鸭嘴兽既是卵生动物,也是哺乳动物。海马雄海马有育儿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雄性抚养长大的动物。(卵生)
三、游戏:观看幻灯片上的动物,自己和同伴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是胎生的,哪些是卵生的。师幼一起检查,一一验证。
四、活动延伸:
教师: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本次活动时,我首先从幼儿常吃的鸡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着自然过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幼儿对胎生和卵生的含义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区分环节照顾到个别差异;最后延伸环节是对能力的提升,留给幼儿思考探索的空间,也体现了终身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
牛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2、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活动反思: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牛教案反思篇6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春天来了”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体验快乐的心情。
2、师生音乐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师弹琴,男女生分声部合唱歌曲《布谷》,并能边唱边做do mi sol的手势。
2、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如:《嘀哩嘀哩》、《小燕子》等。
三、情景导入
1、小朋友,春天在那里?让“春姑娘”带领我们寻找春天吧。
2、老师扮春姑娘说:“春天悄悄的来了,她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同学们,你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来用自己的方式赞扬春天呢?学生朗诵春天的诗歌;歌唱春天的歌曲。听,春姑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四、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赏。
2、生随乐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进一步用声音感受旋律的起伏顿挫。
3、师有感情地领学生朗读歌词。
4、师放伴奏音乐,学生随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5、师边弹琴,边范唱歌曲。
6、师分句弹旋律,生试填唱词。
7、师生随乐接龙演唱。
8、师纠正易错处。(注意附点要唱准确)
9、师放伴奏音乐,生有表情地轻声演唱歌曲。
10、男女生分组比赛演唱歌曲。
11、师放音乐,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春天来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春天的美景,也用我们自己的歌声表达了我们对春天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春天来了》这首歌的音乐,自由做动作出教室吧!
课后反思:
?春天来了》是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的歌曲,这是一首充满喜悦和童趣的歌曲。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新课标精神来指导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反复听辨、拍击、视唱、视奏,然后再让学生将整首歌曲的旋律完整地唱出,这样,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歌曲。这首歌曲的教唱,我认为较为成功:
1、教唱前,我以复习关于春天的歌曲引入,如:《小燕子》、《嘀哩嘀哩》等,启发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盼望春天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2、歌曲每句的开头都在强拍的后半拍起拍,我启发学生轻声哼“嗯”,一次能让学生唱准节奏中难点节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先学习歌词,再学习节奏,有效地让学生结合歌词进行训练。
需要改进之处:
1、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把歌词在《春天来了》的歌曲旋律中,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会把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2、提问的面还不够宽,应该尽量鼓励更多的'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他们每一个都加入到愉快的音乐氛围,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3、在教学的调控上不够灵活,教育的机智还有待提高。
4、今后教唱歌曲时,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气息歌唱的方面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