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更多人被我们的观点影响,写好心得体会是很重要的,详细的心得体会可以让大家清楚的知晓内心深处的想法,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篇1
周五在平邑的学习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理论理解方面。这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中宣传栏里展示的理论指导,尤其是“质疑十二中能否当三校老师”。所谓“三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创造者、教学过程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动者。
我们来谈谈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教学是中流砥柱,教学方法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要大胆改革,以学定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打乱原有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帮助学生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重组。这里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求教师有自己预设的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
学方法熟记在心,便于随意的驾驭课堂;二是随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推进课堂过程;再就是别忘了课后的反思,也是我们改进课堂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
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我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课堂的推进随时变化,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抓住这些信息,有效的实现互助提升的课堂效果。(可能理解的不够透彻,希望老师们给予指导)。
看了好多老师的反思,大家也都肯定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表现的效应。我觉得这里教师的先期预设、课堂驾驭、教后反思也很关键。相信有了师生的互动合作,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层楼的!
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篇2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捧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着你的智慧。这时候,大师的形象依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
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篇3
老师是无私的——“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制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老师是伟大的——“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读着《老师,您好!》这首诗歌,回想起教育我、关心我的一位位老师……
刚转学来到这所学校时,我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由于这个原因,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总是显得无精打采的,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细心的老师觉察到了,走到我的身边,微笑着询问我以前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的和蔼可亲让我感到了温暖。课堂上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让我增加勇气。举手回答问题,虽然答得不怎么理想,但您还是微笑着表扬了我。慢慢的我变得活泼了,与同学们嬉戏玩耍,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您总是及时的帮助我找原因,解决学习上的“拦路虎”;当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时,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您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当我做错事的时候,您轻声细语地问清了事情的原由,帮我解决问题……
每当我想起每一位老师,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把学的知识传给我的学生,让他们长大后也能做个有用的人。
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篇4
在读书节期间,老师推荐我们看《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一听到这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口气看完了它。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3)班的班主任,因此与h4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兔八哥,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幽默风趣的故事,她带领学生们跳芭啦芭啦舞;她去家访编着”谎言“送偏方;在上课前化妆;巧妙解决学生打架事件……在这些故事中她认识了h4,认识了六(三)班。
合上书,我久久沉浸在米老师那阳光、活泼、时尚的形象中。我最羡慕得是米兰跟班上的孩子能够成为铁哥们。那次六(3)班的h4去活水公园和六(2)班打架,而米兰不但不让他们在家长来学校,而且还不用他们写检讨书,就这样六(2)班和六(3)班班慢慢和好了,他们的友情更加深厚。
她曾经到豆芽儿家访,让豆芽儿父母惊奇的是米兰既然给这种调皮捣蛋的学生送了一治尿床的偏方,家长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慢慢也喜欢上了她;后来教室里发生了一起死鱼事件,米老师一时成了福尔摩斯,一个个线索她都不放过,她知道”罪人“是谁也从不批评他,因为她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老师,做她的学生真幸福呀!
说起老师,我也想起了我们的郑老师。她虽然不像米兰那么年轻,但她温柔可亲,循循善诱:篮球比赛时她特意请体育老师指导我们;她为了我们班能在写字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辞辛苦地教我们如何写好一幅作品;她对一些差生苦口婆心,作业一丝不苟地批改,她为了我们能成为文明班级,定了班级公约,小组比赛等……她虽然没米兰老师那样轰轰烈烈,别出心裁,但我却看到了她的默默奉献,良苦用心和殷殷希望,这是另一种伟大的师爱,郑老师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不论是米老师还是我们的郑老师,因为爱学生,所以她们懂得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孩子们,轻轻走近他们,成了孩子们最喜欢最信任的朋友。正如书中的姜校长说的:”受人喜欢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好老师能教我们知识,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她们就是最漂亮的老师。
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篇5
默默从事教学以来,一向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培训期间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我大受启发。霍懋征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座右铭;盘振玉教师的“一切为了大瑶山的孩子”的话语;林崇德教师要“培养超越自我值得自我崇拜的学生!”几位优秀教师的事迹深深将我感动。同样是平凡的人,他们于平凡中见伟大!这正是我毕生的心愿,在平凡的岗位上,象他们一样,将爱的阳光洒向所有因我们而幸福的人!
经过学习体会如下: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我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我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完美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我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职责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忙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应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并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异常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日。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我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经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贴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当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欢乐,热爱自我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我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当是挂在嘴上,也不应当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当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职责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进取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我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给老师建议的心得体会篇6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完后犹如给我闭塞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尤其是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书中写道:“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及此处,我在感动之余,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之所以有差距,问题出在态度上,往往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尽管我也明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的道理,但是我从事教育事业也将近四分之一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也曾很爱读书,但我却只喜欢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而对于那些其他的书籍我只是很被动的读。没有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所以收获甚微。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启迪着我重拾书本,重温那股墨香!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