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3-19 作者:Indulgence

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在平时养成写心得体会的习惯有助于我们表达能力的提升,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牡丹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牡丹心得体会6篇

牡丹心得体会篇1

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心得体会篇2

4月6日一大早,我在爷爷的陪同下,乘上了37路公交车,去曹州牡丹园参观。

下了公交车一看,“曹州牡丹园”五个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来参观的小记者真不少啊!你看,他们排着方阵,站着整齐的队伍,等待老师来带队入园。

八点钟刚过,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牡丹园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牡丹雕塑,张老师对我们说:“这是国花的象征,所以被世人称为‘国花魂’”。国花魂的西边是一汪泉水,高大的水柱不时地往上喷水,好像一条白龙直射天空,景色非常壮观,吸引了很多人都停下来观看。

往西走,来到了国花门,那里看牡丹的人真多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站到国花门往四周一看,大片大片的牡丹好像一群群仙女迎接着游客。

再往西走,我们来到了观花楼,站到楼上往南一望,看到了一座古楼,这便是国花馆,走近一看,好吸引人啊!墙壁上贴满了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来曹州牡丹园视察的大幅照片和图片,这反映了领导对菏泽牡丹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这时,忽然从广播喇叭里传出了“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我们小记者听着这首嘹亮的歌结束了这次游览。

通过两个小时的参观游览,我们虽然觉得很累,但是心里非常高兴!

牡丹心得体会篇3

星期天,我父母带我和哥哥去牡丹园秋游。车子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飞驰,我和哥哥聚精会神地看着车外的秋景。车过卧龙桥的时候,我看到汉江在金光里缓缓流淌,很美。

大约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景区。下了车,因为强烈的阳光,我睁不开眼睛。记得有句谚语“八月见灵云”,但今天天气晴朗,蓝天上只飘着几朵可怜的白云,所以没有“灵云”这回事!走进园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荷塘,塘里的荷叶像碧玉盘。池旁随风飘来的几株杨柳,让人想起“碧玉装扮成树,万树垂下绿丝挂毯”。可惜现在不是二月初春,柳树的叶子都枯萎了。走过池塘是一条长长的花道,两旁种着各种植物,依然绿意盎然。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让人感觉很舒服。

穿过花道,来到一个游乐园。有旋转木马、电车等游乐设施,但最吸引我的是五颜六色的滑道。这是一张高色幻灯片,上面有七种颜色,就像夏天暴雨后的彩虹。人从滑道顶端滑下,围成一个橡胶圈,很刺激。我兴奋地爬上高台,排队看别人怎么玩。轮到我了。我恐惧地坐在橡皮筋上。工作人员在我腰上绑了一条安全带,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然后用力推,我就滑下了滑梯。我越滑越快,感觉呼吸困难,身体发软,大脑几乎控制不住四肢。终于,我从圈里下来,扭着腰,跳了几下,慢慢的力气又回到了身上。到了主干道上,我已经忘记了刚才所有的不适,只剩下兴奋。我高兴的跟妈妈说了滑下去的感觉,然后在妈妈怀里亲了亲小哥哥,炫耀的说:“小哥哥,你不能玩!”

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没玩够就该回家了。我必须离开操场去外面。爸爸说还没修好,现在秋天花也不多了,等明年春天花园完全修好,花开满了再带我去玩吧。真的希望下次早点来!

牡丹心得体会篇4

星期日,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到牡丹园秋游。汽车在川流不息的大道上飞驰,我和弟弟聚精会神地看着车外的秋景。车子过卧龙大桥时,我看见汉江披着金光在慢慢地流淌,美丽极了。

大约半个小时,终于到了景点。一下车,强烈的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睛。记得一句谚语“八月看巧云”,可今天天气晴朗,只有几丝可怜的白云飘在碧蓝的天上,哪有一点“巧云”的样子呀!进了园门,一大片荷花池映入眼帘,池里大片大片的荷叶,如同一个个碧玉盘。池旁一些杨柳随风飘荡,让人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只可惜现在不是二月早春,柳树的叶子已经有些枯萎了。走过池塘是一条长长的花道,两旁栽满了各种植物,依旧是绿绿的,空气中还飘荡着淡淡的桂花香气,让人舒服极了。

穿过花道,就来到一个游乐场。场上有旋转木马,旋转小车等娱乐设施,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七彩滑道。这是一条很高的彩色滑道,上面有七种颜色,就像夏天暴雨过后的彩虹。人们从滑道顶坐着一个橡皮圆圈滑下去,非常刺激。我兴奋地爬上高台,一边排队等候,一边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轮到我了,我忐忑地坐上橡皮圈,工作人员把一条安全带系在我的腰上,和我说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使劲一推,我就顺着滑道滑了下去。我越滑越快,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了,身上也发软,大脑都快管不住四肢了……终于到终点了,我从圆圈下来,扭了扭腰,蹦了几下,慢慢地力气又回到了身上。走到大路上,我已经把刚才的不舒服全忘了,只剩下兴奋。我兴高采烈地和妈妈讲滑下来的感觉,然后又狠命地亲了妈妈怀里的小弟弟一口,炫耀地说:“小弟弟,你玩不了吧!”

时间过得真快,还没有玩够就到了回家的时间,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游乐场往园外走。爸爸说这里还没有修好,而且现在是秋天没有多少花,等明年春天园子全修好了,花儿也全开了的时候再带我过来玩。我真希望下次早点到来呀!

牡丹心得体会篇5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牡丹心得体会篇6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读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他们最初的邂逅。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在如今 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就说今天,男女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所以说到底,就是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抑了人性,造就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再有的感触就是杜丽娘的真情了。虽然仅仅是一梦之缘。但也无法浇灭心中那被烈火燃烧的情思。天逝之后,她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柳梦梅。而冲破这些困难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定的毅力。都说爱情是有期限的。而丽娘当了三年的鬼魂,却仍然对梦梅念念不忘,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圆梦。而现今又有多少异地情侣因忍受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选择分手,成为陌路人。我想说的是在今天我们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同时,请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总是需要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