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貌的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5-10-19 作者:Lonesome

大家在准备教案时,常常会参考同行的经验,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份教案的制定与执行过程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促进反思与进步,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礼貌的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礼貌的教案优秀6篇

学礼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进餐礼仪,知道要文明进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口杯若干,水果拼盘,盘子若千等。

【活动建议】

1、创设进餐情境:教室正前方摆放 2 张桌子,桌子上放着若干已倒好的饮料,和人数一样多的小盘子、水果拼盘、牙签。请几个幼儿分别到桌前坐好,让他们进餐,并请幼儿观察他们进餐的情境。

请幼儿分组讨论:他们进餐时是怎样的,谁做得对做得好?

2、教师请幼儿回忆以前在教室进餐时,小朋友进餐情况怎样?而现在到餐厅,你们的进餐情况又是怎样的?你们要怎样做呢?

幼儿举手回答,以前在教室进餐空间小,老师听到哪个小朋友讲话,就请他 (她)不要讲话,我们就静下来,从来没有大声讲话或吵闹的现象。而现在餐厅里人很多,也很吵。你们以后要怎么做呢?

幼儿总结:

我们以后,吃饭不掉饭粒,进餐时不能大声讲话,因为吃饭讲话不卫生,小朋友吃饭要安静,慊得尊重别人,对别人要有礼貌,吃好饭后,安静等小朋友,不能下座位乱走动等。

教师小结:

小朋友说得都对,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懂得文明进餐,老师想只要小朋友们都能管好自己的小嘴巴,安安静静地吃饭,别班的小朋友也能跟着安静下来,对吧!以后就要看小朋友们的表现了。

游戏:文明进餐,把幼儿分组,模拟进餐情境,其他幼儿当观众,看进餐的幼儿能否做到文明进餐。教师和幼儿一起对游戏进行评价。

结束:幼儿小鸟般飞出教室。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懂得进餐礼仪,知道要文明进餐;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活动中要通过观看孩子们创设的进餐情境表。

学礼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常用的礼貌用语。

2、能将礼貌用语在恰当的情况下使用。

3、体验礼貌用语带给我们的乐趣。

活动准备: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小朋友早上来幼儿园后见到老师什么都不说。你们觉得对吗?

幼儿回答:不对!

二、新授

1、早晚在幼儿园对长辈的问候用语。

老师:早上见到老师的时候要问好,那下午放学的时候要说什么呢?幼儿回答后,集体回答。

老师:在门口的时候还要跟谁说再见?

幼儿回答后,集体说一遍:师傅再见。

老师:这些问候的话叫礼貌用语,还有哪些礼貌用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2、平常见面时的问候用语、基本礼貌。

(1)播放视频

老师:小朋友们看到他们见面的时候怎么样?

幼儿回答。集体重复一遍礼貌用语:你好

老师:我们平时见面的时候也要问好。那我们分开的时候呢?

幼儿回答。集体重复一遍礼貌用语:再见!

老师:你们发现了吗,当大人给小朋友东西时,他说了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你们有没有去别人家做过客啊?有没有用到你好,谢谢?

(2)情景表演

老师:我们来演一下做客,我当主人,我要请两位小朋友当客人,其他小朋友看他们做的有没有礼貌。

老师假装给幼儿开门,并问好。再给幼儿玩具和零食。

(3)接收礼物行为指导

老师:刚刚老师给了小朋友礼物,他们是怎么拿的?

幼儿回答。

老师:我们应该怎么拿?刚才的视频里是怎么拿的.?

老师总结:我们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时候要双手接过来。

(4)看图片辨对错

出示各种递接东西图片,让幼儿说做的对不对。

如送图书、给毛巾、拿剪刀、送铅笔

老师:你们看把剪刀和铅笔尖的地方对着别人对不对?

老师:会发生什么事请?

总结:拿东西时候不把尖锐的一面对着别人也是一种礼貌,小朋友要记住哦!

三、结束

老师:刚刚我们看了一些视频图片,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礼节,小朋友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总结:当我们用这些礼貌用语的时候,大人们夸我们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懂礼貌的孩子人们才会喜欢他。宝贝们,我们知道这么多礼貌用语并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它,要记得在生活中用他们,下次去朋友家做客时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知道吗?

学礼貌的教案篇3

一、班会目的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范的总体表现,是每一个中专生所应具备的美德。为了使“讲文明、懂礼貌”的风气在班级内进一步形成,所以召开了这次班会,想以新的形式促使班内学生人人讲文明,个个懂礼貌。

二、班会准备

1.选定扮演审判长、被告、证人等角色的学生,并进行排练。

2.环境布置:教室前方横排两张课桌,“审判长”和三名“陪审员”端坐其后。两侧各有一张课桌,分别是“公诉人”和“辩护律师”席位。“被告”则坐在教室的中间。在“被告席”的后面是一排排听众席,全班其余同学参加旁听。

3.黑板上书写“模拟法庭审理案件班会”几个美术字。

三、班会过程

(一)模拟法庭开始。

审判长:法庭审理开始

公诉人:被告王大伟在一天中午与同桌高刚嬉戏,后来发生口角。高刚用绰号了王大伟,被激怒的王大伟挥拳打去,正中高的鼻梁,顿时鲜血直流。被同学劝阻后,王住手。经医院检查,高刚鼻梁轻度红肿,鼻骨未伤。发生这么一起不愉快的事情,主要是由于被告人的蛮横无礼。为了严肃班级纪律,提请法庭给予被告停课检讨的处分。

被告辩护人:尽管这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但并非没有原因。导致被告动手打人的直接原因,是高刚了王大伟。这一点请法庭予以注意。

原告:我没有他。

被告辩护人:据被告肯定,你了。

审判长:传证人。

证人(案发时正在教室里擦黑板的一位同学):我听见原告连说了两遍被告的绰号,然后才见被告打他。至于说绰号算不算人,请法庭裁定。

端坐在审判席上的四位同学进行讨论。

审判长:绰号带有侮辱人的性质,属于人。被告王大伟动手打人,致使原告鼻腔流血较多,尽管事出有因,但动手打人的行为是极其严重的。考虑到事后被告能主动承认错误,特判决如下:

(1)责令被告当众向原告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坚决改掉这一恶习;

(2)赔偿原告去医院治伤的一切费用。

被告(当众向法庭作最后陈述):感谢同学们和老师原谅了我的.粗鲁和野蛮……我现在很后悔……

班主任(小结):课后玩耍,说说笑笑,这本是一种休息,一种精神调节,但们从今天的班会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开玩笑不可过分,要有节制。同时,同学相互之间的友爱、关心和谅解也很重要。如果我们都有了这些美德,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和摩擦,天天生活在和睦愉快的气氛之中。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既懂得了打人人的危害性,又了解了法庭审理的一般程序。希望同学们做个高尚的人。

(二)人人回顾文明礼貌在班内的表现。

1.文明用语的运用情况。

2.讲礼貌的典型。

3.班内、讲礼貌的好典型。

名人典范

例一:周恩来总理是事事处处讲究礼貌的楷模。接待外宾,不论是来自大国小国,也不论其职位高低,周恩来总理都以礼相待。一天夜里,他亲自去机场为一位外宾送行,同行的还有一些常驻我国的外交时节。在返回途中,为了让总理早一点休息,司机加速行驶,打算超过一辆外国使节的汽车。总理察觉后立刻制止,说:“司机同志,你怎么能那样做呢?要有礼貌嘛!我晚回去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可不能犯大国沙文主义呦!”司机听了十分感动,马上减速。

例二:宋代有一位名声显赫的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同代人杨时对他十分仰慕,早有拜其为师之愿。光阴荏苒,直到杨时40岁那年,才前往洛阳拜访程颐。时值隆冬大雪,程颐正在房中大瞌睡,因此杨时只好在门外恭敬地等候。等到程颐小眠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深了。程颐为杨时至诚尊师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其为弟子。此事后来演变为成语“程门立雪”,流传至今,成为尊师的佳话。

班级实例

例一:学生王某很注意礼貌,别的同学帮他做了一件事情,他总是说一声“谢谢”或“感谢您”等等。有一次,在放学的时候,他把钢笔丢了,到处寻找,就是找不到,回家又得做作业,而且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做,急得他满头大汗。就在这时,同学看到了这种情况,迅速拿出了自己多余的一支钢笔给了他,王某感到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同位说了声“没什么,应该的,不要客气”。从此以后,两人关系由一般转为更加好起来了。毋庸置疑,讲礼貌起了很好的作用,因为礼貌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例二:学生赵某在日常生活中,不论遇到哪位老师,他都主动行礼或问候。他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给各办公室的老师打开水,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还暗地里组织了本班其他三位同学,照顾本校无儿女的退休的王老师。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给年迈的王老师买菜、买面、买煤、打扫卫生等。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方便和乐趣。王老师逢人就夸:“这些孩子,真比自己的亲骨肉还亲!”

(三)班级文明礼貌要求。

1.讲话看对象、看场合,使用文明用语。

2.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谦恭礼让,敬老爱幼。

3.对全体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老师问题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4.同学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用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5.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6.守信,与他人约会要按时到达,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要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7.做事要勇于认错,虚心接受教师和同学们的批评,不顶撞师长和同学,要说做一致,不口是心非,有错就改。

四、总结:

我们会因一件小事而兴奋,显得异常热情;也会因此而愤怒、甚至跟人争吵、动武。我们的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快,但稍有不慎,便会有意无意地酿成严重的后果,就象刚才模拟法庭中涉及的事件。本次班会为了使文明礼貌在班内得到深化。

学礼貌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活动一:

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

学生对照教材自己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礼貌用语,活学活用。

活动二:

知识问答

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你想别人帮的忙,应该说什么? (请帮个忙)

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 (早上好)

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 (您好)

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 (晚安)

分别应该说什么? (再见)

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 (请留步)

别人帮了你的忙时要说什么? (谢谢)

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 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 (别客气,没关系)

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 (老大爷、老奶奶)

活动三:

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

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

三、课堂小结:

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讲话文明和礼貌待人,这也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学礼貌的教案篇5

班会目的:

讲文明、懂礼仪是同学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素养,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同学进行礼貌用语,文明行为的。通过讨论,使同学明白讲文明礼貌的意义,并懂得哪些是应该做到的文明礼貌行为,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行为。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批判,使同学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班会方式:

预先做好课件,将主持学生的对白同步显示;学生表演小品;将学生讨论的话题同步显示。

过程:

一.主持人解释什么是“礼”,以及“礼”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世纪的今天文明礼仪又被时代赋予新的含义。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明礼诚信。所以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具有重大意义。

“礼”乃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简言之,即凡事以礼相待,对人要表示敬意。与之同义的还有礼貌、礼节等。汉代给《孟子》作注的赵岐给“礼貌”作注时说:“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对人要以礼相待,同时要和颜悦色,从心理尊重有才能的人)“礼节”,即以礼待人,能约束自己。竹子的“节”不是约束竹子的吗?见着有才能的人不仅不嫉妒,还要和颜悦色,不约束自己能行吗?

今天,我们提倡这些“礼”的新的内容,则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治国。真可以说有‘礼’(理)走遍天下,无‘礼’(理)寸步难行啊!

二.展示反映学校及社会上一些不礼貌的行为;

由学生表演小品(关于学校内的一些不礼貌现象)。

三.同学们讨论得出礼貌的重要性,并引出应该具体怎样做。

四.展示学习礼仪常规

五.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语:同学们,这次活动,大家表现得很积极,很活跃,通过活动,我们增强了文明礼仪意识。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好青年!希望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人人讲礼貌,处处讲文明。更希望同学们在校庆中,注重文明礼貌,用我们的文明礼貌为学校发展多作贡献。

学礼貌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的乐趣。

3、知道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愿意主动与人打招呼。

4、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去兔妈妈家做客”(由配班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

2、拍摄录像片段,内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时,一幼儿不会拉拉链,向另一幼儿寻求帮助。

片段二:妈妈下班回到家,幼儿递上拖鞋。

片段三:小区里,一幼儿在玩秋千,另一个幼儿也想玩,于是两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车上,一阿姨给幼儿让座,幼儿坐下后对阿姨说了一句话。

3、活动室四周张贴幼儿进园、离园、和同伴游戏等场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

1、观看情景表演。

师:今天兔妈妈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请你们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表现怎么样。

(表演内容:小花猫轻轻地敲门,兔妈妈问:“是谁呀?”小花猫说:“是我。”兔妈妈开门:“请进!”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把小花猫引到桌子前说:“请坐。”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说:“小花猫,我请你吃小鱼。”小花猫接过鱼说:“谢谢!”

后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场,它们和小花猫一样很有礼貌。中间穿插小狗把小花猫的鱼碰翻了,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场:它重重地敲门,兔妈妈把门打开后,它不向兔妈妈问好就直接闯了进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妈妈说:“小老虎,我请你吃点心。”小老虎接过兔妈妈给的点心也不说“谢谢”,吃完东西后拍拍肚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饱了。”然后不和大家打招呼就走了。)

2、交流、体验。

师:有哪些小动物到兔妈妈家做客?

师:你觉得哪些小动物有礼貌?

师:兔妈妈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幼:兔妈妈说了“请进”“请坐”“请吃小鱼(肉骨头等)”。

幼: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师:小动物们听到兔妈妈说的话心里感觉怎么样?

幼:小动物们觉得很舒服。

幼:小动物们都觉得心里甜甜的。

幼:小动物们觉得兔妈妈很热情。

幼:小动物们都很愿意到兔妈妈家玩。

师:小动物们听了兔妈妈的话为什么觉得很舒服?兔妈妈用了一个什么字?

幼:兔妈妈的话里都用了“请”字。

师:兔妈妈对小动物们这么热情、有礼貌,小动物们也应该怎样呢?

幼:要对兔妈妈有礼貌。

师:要是小动物们没有礼貌,兔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幼:会很伤心/会不高兴/会不喜欢小动物们。

师:刚才你们看到小老虎出场时都笑了,为什么?

幼:因为小老虎敲门的声音很重。

幼:兔妈妈给它东西吃时,它不说“谢谢”。

幼:它走的时候不说“再见”。

师:那么你们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幼:我们喜欢小花猫。

幼:我们还喜欢小狗、小熊,因为它们有礼貌。

幼:不喜欢小老虎,因为它很没礼貌。

二、联系生活,运用礼貌用语

师:你们都很喜欢兔妈妈、小花猫、小熊、小狗,因为它们有礼貌。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对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电视,想一想电视中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

(看录像片段一,教师旁白。)

师:起床了,玲玲不会拉衣服拉链,她想让旁边的`轩轩帮忙,她应该怎么说呢?(镜头定格在两个幼儿说话的画面。)

幼:轩轩,请你帮我拉一下拉链,好吗?

(画面:轩轩帮玲玲拉好了拉链。)

师:轩轩帮助了玲玲,玲玲又该怎么说?

幼:谢谢!

(依次播放其他三个录像片段,教师旁白,镜头定格在每个场景中人物交流的画面,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并让个别幼儿分角色演一演。)

三、结伴表演,巩固深化认识

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讲礼貌,请你们看一看墙上的图片,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他们说的有礼貌的话。

(幼儿结伴讲述、表演,经历运用礼貌用语的过程,体验运用礼貌用语交流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