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丰富的课外延伸活动,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祖父?A园子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祖父?a园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溜”“种”等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利用图片认识“蚂蚱、倭瓜、狗尾草”等动植物,理解“谎花、溜平”等词语意思。
2、抓住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活动,感受“我”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体会祖父的慈爱,领悟“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了解萧红和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4、选取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说一说并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家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有一位作家,她最喜欢祖父和他的园子,她在她的著作《呼兰河传》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老师摘录了她的文中的话(出示)齐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萧红《呼兰河传》”
3、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园子对于作者是那么重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课文,走进那让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2、出示三组词语:昆虫、庄稼、事情。理解“倭瓜”
3、齐读词语
4、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看看你课文是不是也能读得这么好。
5、浏览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精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机勃勃)
▲动物多:蜂子 蜻蜓 蚂蚱 蝴蝶
还会有什么?(瓢虫、蜗牛、小甲虫、蟋蟀、蝈蝈、蚯蚓)
▲颜色美:蝴蝶——黄、白、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圆圆、小球似的、不动了
2、小结: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美丽的、不太好看的,都聚集在这里,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大花园!(板书)让我们再次朗读!
3、总结:这座花园蜂飞蝶舞,大家一定对它很好奇吧,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这座园子,寻找它的特别之处!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四、作业:
1、习字册
2、整理作者在园子中生活的几组镜头。
第二课时前置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挑选一个场景,说说你是从哪感受到“我”的`自由自在的?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祖父?a园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情绪。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这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能够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资料: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搞笑?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但是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但是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一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主角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能够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样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个性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好处。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以前的点点滴滴。
祖父?a园子教案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1、精读课文,感受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多媒体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 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平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 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更感受到了祖父对她的爱,祖父对她的爱在萧红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如果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萧红,就去读这本书吧!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爱 之 园
祖父?a园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认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
1.读题,介绍作者。(萧红,三十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
2.认读词串。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韭菜谷穗倭瓜黄瓜(谎花)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读,正音。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1)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
第三组:农活
(2)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3.整体把握课文。
——哪几自然段写园子?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给文章分分段。
小结: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我和祖父;抓住直接写园子的两段,你们就理清了课文的段落。这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2、13自然段,想象园子的生机,品味作者语言的独特。
1.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2.出示:第2自然段。大家一起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读了这段,你们脑海里蹦出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为什么想到这个词?
——大园子。(不是我们家的院子,北方的后园很大,可以种花草,种树木,种蔬菜,甚至种粮食,很开阔,活动空间很大。)
——样样都有。(花香菜香,引来了这些飞舞的小精灵,使得园子充满生机)
——色彩斑斓(白、黄、大红、金、绿。)
——有趣极了(引读:瞧,蜂子……)
——我们边读边想象,仿佛走进园子,看到了蜂飞蝶舞。这真是一个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
板书:好大、好多、好看、好玩
再读读,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进园子了吗?没进的同学再读,一定要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3.出示:13自然段“太阳在这个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自由读。
——这一段也是写园子一共11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
——“一切都活了”花活了吗?怎么活?鸟活了吗?怎么活?虫子活了吗?怎么活?
这个“活”怎么理解?(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倭瓜怎么活?黄瓜怎么活?玉米怎么活?
植物在祖父的伺弄下长得多好啊!这个“活”还有长势旺盛的意思。
——这个“活”还有什么意思?蝴蝶……(引读)自由啊!随性啊!
只有天空蓝悠悠的……(悠闲惬意)
板书:一切都活了
4.谁来读读,读出那个活劲!(选择句段读)
4.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啊?就在课题旁,写几个词。比比谁写得快写得多。
(样样都有,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植物疯长,悠闲惬意……)
5.萧红写得多好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上个世纪初的这个园子。让我们心生羡慕。
——出示两段话,比较阅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是有翅膀、有腿的的活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的颜色,即便写蜂子飞,最后也让它落到花上不动了,胖乎乎的。
——倭瓜黄瓜玉米都是静物,可作者却写它们疯长,写它们上架、上房、上天。
——萧红的描写非常独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咱们再来读读13自然段,比较: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
是?(老师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强调太阳大,强调告诉读者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是真的,园子里真的就是这样,而且太阳让人有一种快乐、温暖的感觉。你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她写这段话的时候是一番怎样的姿态?)
小结:萧红快乐着温暖着,想到这个园子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如飞舞的蝴蝶。因为她快乐温暖,园子也快乐自由。这真是——
板书:景乎情乎,境由心生。
萧红的快乐与温暖从何而来呢?
三、速读3——12自然段,体会“我”的率情、率性、率真及祖父对我的宽容与疼爱。
1.速读3——12自然段。
你们读出快乐吗?
2.引读:祖父……我……
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是一种率情的流露。
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祖父教我时我不听,摘黄瓜,追蜻蜓,由着自己的性子。这是一种率性的表现。
累了,我就睡大觉。这是童年的率真。
在园子里,在祖父面前,我流露的是我的真性情啊!我当然快乐!
3.你们读出温暖吗?
为了上好这堂课,老师读了些资料,想告诉你们:
萧红是个苦孩子,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她是女孩不喜欢;后妈也不爱她;祖母特别爱清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唯有祖父,年迈的祖父疼爱她。每当萧红挨了打,祖父就用粗糙的手抚摩着,说:“长大了就好了!”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
4.萧红的.内心情感不是我们这堂课能读懂的,下节课我们学着萧红的语言,写写园子里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去,写进祖父的怀抱里。你们就会有更多的感受了!
四从读者走向作者,揣摩作者境由心生、借景抒怀的情感,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文学语言,也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个普通的园子吗?
1.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里究竟是个怎样的园子?(用笔思考)
2.童年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小结:萧红怀念的是好大、好多、好看、好玩的园子,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怀念的是年迈的慈爱的祖父,是那段拥有真性情的岁月。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以诗结课,引发想象和对文本的再思考。
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我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情?好大、好多、好看、好玩
一切都活了
景乎情乎
境由心生
祖父?a园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快乐,自由。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课题为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隔开一些?
3、(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这是什么意思?(要在学习之后填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括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期待,在无形中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和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园子?为接下来的研读设置了强劲的“引力场”。
二、整体感知园子的美丽,生机勃勃。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过渡: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可多了,有(出示词语幻灯片)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农作物呢,有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祖父的园子真是丰富多彩呀!
1、感受园子的生机,及其美丽。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说到昆虫多,作者可得意了,你看在课文的开头就在炫耀她的园子呢?谁来读一读。
(2)园子美吗?从哪感觉到了?
(3)喜欢这座园子吗?作者比你更你更喜欢呢?齐读,读出作者的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同时抓住文中作者对昆虫的描写,通过学生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园子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三、感受小女孩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这座园子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我都喜欢。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在我身边的话,我特别想在她的脸上揪上一下,那老师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调皮,淘气的句子,用序号标出来,并找出关键词,做上批注。
(3)交流,朗读:
a)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调皮?又是怎样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从哪时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气?怎样乱钩?)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d)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女孩的淘气呢?怎样乱闹呢?抓住“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这些词来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小女孩此时的快乐的心情。)
e)我玩累,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设计意图]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呢?
(4)研读祖父教我识谷穗的段落。
①读读6至12小节,思考祖父是怎样小孙女的?
②你看见祖父的笑了吗?从祖父的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慈爱的祖父,只有心中充满了爱的祖父才会笑得这么温和,这么开心。
③小结: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自由。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祖父的三次笑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慈爱的祖父,正因为有个慈的爱的祖父才会有这么快乐的童年,是慈爱的祖父给了我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完成课题中的两个括号填空。
四、感悟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我是快乐的自由的,就边园子里的花朵,蜜蜂,蝴蝶,榆树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你感受到了吗?
2、学生再读课,享受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
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园子的一只蝴蝶,一朵花,或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自由。
出示: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___,我愿意_____就_____。
3、讨论:作者写的自己的快乐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景物的快乐,自由呢?(借景抒情)
4、和老师合作读十七小节,前三句话,(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问学生这里仅仅是写花,鸟,虫子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作者借花,鸟,虫子的快乐来抒发自己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5、那你现在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将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没有进行机械的分割,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了。
五、描述我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感受了作者的快乐,自由,你是不是也渴望有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呢?
2、让我们在心中建立起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吧!请你先闭上眼睛,想想你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3、学生描述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4、总结:你们的园子也一定会这样美,这样快乐,这样自由,希望这座理想的园子会一直陪伴着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去构建心中园子,锻炼学生的动笔说话能力,同时将课文中的自由,快乐的心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慈爱的)祖父(快乐自由的)园子
大笑瞎闹
笑够了乱钩
还在笑乱闹
[设计意图]在这份板书中,看不到多余的部分,非常简洁,又能突出重点,体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祖父?a园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萧红,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三、自主学文,体会感情
1、童年萧红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呢?
(1~3段)
重点指导朗读:
第一段。
重点学习:
文中描写榆树的句子 体会表达形式与方法。
2、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朗读体会4~20段,感悟童年的她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地边学边玩,边玩边学自由无虑的生活。
3、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感情:
重点朗读体会:
16~20段体会“园子”是自由的,孩子的身心都是自由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4、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四、默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结合相关的语句 领悟总结:
1、孩子气十足的腔调。
2、春天泥土般清新的语言。
3、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
五、拓展作业
1、简介《呼兰河传》,推荐给学生读。
2、学生读《呼兰河传》中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栽花 拔草 种白菜 铲地 浇水 玩耍 自由
快乐
童年的乐园
祖父?a园子教案篇7
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指着三位同学)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指其中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其他同学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众大笑)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有同学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草帽”。
(同学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同学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
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
师:看第二组。(第二个同学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写错了就要改过来。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生改正)倭瓜,见过吗?吃过吗?
生:就是“莴苣”。(众笑)
师:“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生:(继续读)黄瓜、玉米、韭菜。
师:你发现这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
生:都是吃的东西。
生:都是杂粮。
生:农作物。
师:对啦,那叫“农作物”,有些是粮食,有些是蔬菜,可能还有些是水果。“草帽”是“农作物”吗?
生:不是,所以我不用写。(众大笑)
生:(读词语)摘花、下种(zhòng)(师纠正读音)、铲地、浇菜、割草。
生:是“栽花”,不是“摘花”; “拔草”写成了“割草”。
师:对啊,花还没“栽”呢,你怎么能“摘”呢?(众笑)平翘舌音要注意区分啊!注意,“拔”不能写成“拨”。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啊?
生:动词。(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一般都是种庄稼的。(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都是在跟祖父做事情。
师:(夸奖)对啊,这叫“做农活”。那“草帽”写在哪里?可以单独写在边上啊!“草帽”的“帽”怎么写?看老师写。(师示范写“帽”,生发现右上部不是“曰”。)为什么不是“曰”呢?古代的帽子是这样的。
(师作画,生恍然大悟。)
师:这些词语全写对的请举手。(对举手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读、写写。还可以把词语进行归类,这样可以帮我们记得更牢。
师:同学们,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昆虫、这么多的庄稼。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怎样的呢?读读描写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大声地、用心地读,要让老师听得到你读书的声音。
生:(投入地读书,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读其中一个段落。其他同学用心去听,他是怎么读的,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概括。
生:(一男生朗读第二节)
师:读得很流利!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感觉吗?大家听了都有感觉,说明他读得不错。(对那男生)现在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这一段。(生推荐一女生)你推荐她总是有道理的,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看。
生:(一女生朗读)
师:(夸奖地)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把自身的感情融进去了,我好像就在这个园子里了。
师:(高兴地)啊,她有两点经验:一是要投入自身的感情,二要想象,仿佛自身看到园子里的景物。同学们像她一样,一要投入,二要想象,再自身练习读读。
生:(非常投入地朗读)
师:愿意读这段的请举手?大家都愿意读啊,那就──不读这段了,(众笑)谁来读另外一段?
生:(一女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读得有声有色,不但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请你们再读一读,我要看的出你的表情变化。(生自由读)这次我发现80%的同学都有表情变化。刚才你读得很好,奖励你推荐一个,这个人是最需要鼓励的,需要锻炼的。(生推荐一男生)
师:站起来就脸红,可能胆子比较小。今天行吗?(生点头)读得慢一点,声音响亮一点。
生:(读第十三节)
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你的。什么什么“似的”,“似”念翘舌音。请重新读一遍。(生再读)注意“团结”的“结”念 jié,这里念 jiē。接着读。(生接读)好的,他读完了,你们觉得他这次读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生:声音更响亮一些了。
生:比平时说话更流利了一些。(师插话:读得更流利了。)
生:错误比平时少。(师插话:他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
师: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只要认真读都能读好。请再读这段,认真读,读细致。
(生自由朗读第十三节。)
师: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两段话的字里行间哦。
生:生机勃勃。(师插话: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无拘无束的园子。(师插话:这个词好,和课文中有一个词是一样的。)
生:自由自在。
生:丰富多彩。
生:课文里就是“样样都有”。
师:这个“彩”是彩色的“彩”,请你写下来。
生:鸟栖虫居。
生:鸟语花香。
生:生意盎然。(师插话:生机盎然。)
生:充溢温馨。
师:这个词好,生活充溢温馨。看看我们同学读了作者的文字后,心里有些怎样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齐声回答)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齐声回答)无拘无束的园子。
师:还是一个──(生接)丰富多彩的园子、鸟语花香的园子、鸟栖虫居的园子。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生接)温馨的园子、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园子丰富多彩,作者是怎样把园子的丰富多彩描述出来的?这个园子充溢温馨,作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又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中流露出来的?……读读这两个段落,看看哪些词语、句子写得特别?轻声读一读,用心去发现一下。
(同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词句。)
师:有发现的`请举手。她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
生:(读第十三节)“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师: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干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你再读读。(生读)活了吗?
生:(齐答)活了。
师:这里三个短句结构相同,这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师:就像人一样活了。我们把这三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她是一连用了排比句,来写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溢生机。还有写得更特别的!
生:(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师:怎么个相同法?
生: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假如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师:“谎花”你见过吗?
生:是黄颜色的花吧?
师:你看是哪个“谎”?“说谎”的“谎”啊,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里个“谎”,简称“谎花”。(众大笑)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假如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哪个更好?
生:课文中的好,好像显得更自由。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很夸张,夸张得让人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得很温馨,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漂亮写出来。
师: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
生: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很鲜艳。
生:我觉得蜜蜂很可爱,叫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是啊,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这叫──生机,这叫──美丽,这叫──动人。
生:(读“我家有个大园子……不太好看。”)有许多昆虫,丰富多彩。
师:我这里有个问题:不太好看,你写出来干什么?
生:就是为了和大红蝴蝶比较。
生:更烘托大红蝴蝶的美丽。
生:很自然,不是光赞美园子。
师:就剩下大红蝴蝶好看吗?因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园子喜欢吗?你看她的喜爱就藏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些,你再来朗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