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不仅是为了规范教学,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教育的热情与创造力,教师在教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音乐节奏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节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演奏,学会倾听、评价别人的演奏。
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4、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配器。
引导幼儿用试一试的方法配器,老师将乐器标记贴在图谱上。
5、幼儿看图谱,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指挥演奏。
每位幼儿每件乐器都演奏一次。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声音的谐调,演奏出优美的声音。
7、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8、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节奏教案篇2
一、设计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渗透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先以节奏乐为开头。整个活动前期准备我让孩子了解带来的这些乡土器材,让他们随意的敲敲打打,熟悉并喜欢上这些器材;其次熟悉《小狗抬花轿》这首音乐旋律。孩子已有的经验是小班时他们学唱过一些缓慢的2/4拍的音乐歌曲,部分幼儿能合着音乐慢慢的拍拍小手。我选择一首童趣且旋律比较欢快的2/4拍音乐,让他们利用身体各部位进行节奏练习,也让他们借助乡土器材的敲打进行节奏练习,既要听音、又要肢体协调,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2/4拍音乐节奏,能用肢体动作和乡土器械进行表达表现。
2、萌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情境,利用2/4拍音乐的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节奏练习。
四、活动过程:
(一)用儿歌形式进行节奏游戏。(运用已有经验加强2/4拍音乐节奏练习)
师:小朋友,告诉我,谁的小手最能干。
幼:倪老师,告诉你,##的小手最能干。
师:小朋友,告诉我,谁的礼貌最最好。
幼:倪老师,告诉我,##的礼貌最最好…..
(二)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巩固2/4拍音乐节奏,使其节奏合拍到位)
师:今天,小老虎家要办喜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小老虎的婚礼,好不好!
1、探索节奏符号的秘密。
按门铃:小老虎家的门铃特别有趣,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节奏门铃,小老虎听到了美妙的节奏音乐,他就会来迎接我们。
引导幼儿发现节奏门铃上的秘密,并用小手来拍打2/4拍节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部位打节奏。
师:原来我们身体也能发出动听的声音来,引导幼儿用利用身体各部位进行节奏练习。
(三)用乡土器械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乡土器械进行大胆表达表现,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选择一种器械进行演奏。
师:爷爷奶奶知道今天是小老虎新娘办喜事,他们特意为我们送上了很多农村特有的材料宝宝,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敲锣打鼓真热闹)。
(1)请幼儿示范。
(2)教师清唱,幼儿集体演奏。
(3)放音乐集体演奏。
2、选择两种器械进行演奏。
(1)师示范。
(2)幼儿集体演奏。
五、预计活动效果
第一个环节由于是已有经验的再现,孩子们能与老师进行你问我答,深深互动。其次,在第二个环节利用肢体动作,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是一种尝试和挑战。预计大部分幼儿孩子能够在老师慢慢清唱,放慢速度的情况下,肢体协调,动作合拍!最后一部分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在两种器械的交替敲打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中班音乐节奏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音乐的美妙声音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音乐,使人的心情更舒畅。所以,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散步、室内活动中,随时随地都会听到从孩子口中发出的歌唱声、打节奏声,根据幼儿这一兴趣,我为幼儿创设了这一活动内容,以此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会四四拍两种节奏型打法x x x x x x xx x 。
2 、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初步认识打击乐器,并且知道其打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打击乐器,并且知道其打法。
难点:学会四四拍两种节奏型打法x x x x x x xx x
活动准备
1、画好的蘑菇小屋两个。
2、幼儿每人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草地上发现了两间小蘑菇房子,房子里呀藏着小秘密,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让我们一起来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去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开火车到第一个蘑菇房,学习四四拍第一种打法
(1)告诉幼儿x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大。
(2)分别出示小手,小脚,排肩图片,用拍手,跺脚,拍肩学习第一种打法
2、幼儿开火车到第二个蘑菇房,学习打法。
(1)引导幼儿比较两种节奏型的不同之处,告诉幼儿两个xx挨在一起时,他们象好朋友手拉在一起时,我们在打节奏时要快打,幼儿和老师练习打几遍。
(2)这个蘑菇房子里藏着什么呢?
出示小狗,请幼儿用小狗的叫声打节奏,小狗的朋友也在这里,出示小青蛙,请幼儿来打节奏,依次出示小猫,小鸡幼儿来学习第二种打法。
(3)幼儿认识打击乐,用打击乐器,练习两种节奏型。
小动物有好朋友,我们小朋友也有好朋友,请幼儿把凳子下的乐器拿出来进行学习和练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玩的真高兴,现在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回家吧。
中班音乐节奏教案篇4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节奏小屋
音乐活动:
节奏小屋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型的能力。
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节奏小屋四个
活动流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幼儿边律动边歌曲)
听乐曲前奏找朋友,会听音乐。
二、出示各小屋
1、小动物们也邀请我们去做客,做朋友,我们去它们家做客去吧。
2、它们出来没有?,原来它们家都有门铃,你们按了门铃,它们才会开门。(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家门拍打节奏)
3、老师带幼儿一一去小动物家按门铃,按对了小动物出来开门欢迎大家。
4、幼儿分散练习。
5、出示一小动物家没门铃,大家为它装个门铃。(幼儿创编)
三、音乐游戏:
火车钻山洞(幼儿会听着音乐变换动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节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方式。
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一段欢快的音乐、电脑、数码摄像机、手、脚、嘴、舌头、拍屁屁、排腿、
拍肩的图片,节奏谱、小蜻蜓音乐、《你好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入场。
2、请幼儿有节奏的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且和老师一起有节
奏的拍手或者拍身体的其它部位互相问好,同时伙伴之间互相问候唱《你好歌》。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刚才问好的时候,我们都用身体的哪些部
位来唱歌了,请幼儿边说,教师边用图片表示出来,同时请幼儿来实际操作(演示用这些部位来唱歌例如捏鼻
子发出声音,叩牙齿发出声音,弹舌头发出声音,伙伴之间拍手或者拍肩等),感受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唱歌。
2、教师出示一段节奏谱,请幼儿说出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
唱出来,并且用图片标记记录下来,接着请幼儿来表演(可以用一种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出最好听的唱歌方法一起来表演)。
3、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唱歌”。
4、再次播放这段音乐,请幼儿换一种方式用身体来“唱歌”表演,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录下幼儿的表演。
5、请幼儿通过电脑欣赏自己刚才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2、请幼儿随《小蜻蜓》音乐做动作走出教室,到外面去寻找更多更美妙的声音。
中班音乐节奏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和表现声音的强弱、长短,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节奏型(xxx、xxxx、xxxxx。)
2、在掌握一定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用软板制作的小屋(里边有小动物)。
2、多媒体课件《节奏小屋》。
3、幼儿操作小卡:各种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以歌曲:《大猫、小猫》导课。
1、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力求表现大猫与小猫的声音强弱。
2、感知易拉罐的声音,用易拉罐替代猫叫的声音,再次演唱歌曲。
基础部分:
1、出示软板制作的小屋,引导幼儿观察其中动物,模仿叫声,表现声音强弱、长短。
2、用易拉罐沙锤或拍手来表现出节奏型。
3、多媒体课件《节奏小屋》。
(1)幼儿通过模仿小屋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再次感知和表现声音的强弱和长短,并掌握其中的节奏型。
(2)启发幼儿用叫声外的各种方式来表达出节奏型。
4、幼儿分组操作动物小卡,尝试创编不同的叫声节奏。
5、请个别幼儿将创作的节奏图卡送进节奏小屋,与他人共享,集体练习、评价。
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活动内容。
2、手持易拉罐,在歌曲《叫声》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