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8篇

时间:2024-12-03 作者:Animai

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8篇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知道2组或以上一样的才算有规律。

2.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课件《有趣的排序》、排序的插图5张。

2.纸面教具:打印《小动物排排队》、《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按规律排座位,引导孩子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座位,引导孩子观察出规律。

——请你们认真观察身边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排的座位有什么特别呢?

——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我们今天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有规律的坐小椅子的。

2.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排序方法。

—— 我们现在把第二个女生和第三个男生换一下座位,现在是什么规律呢?(2个男生-2个女生)

—— 我们再想想看,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坐呢?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有一些小动物也像我们一样有规律地排队,我们来看一看吧。

——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小结:只有一组的排序我们并不能发现规律,只有2组或以上相同的排序,我们把它称为有规律的排序。

三、出示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

1.出示水果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一排是有规律地排序。

——这两排水果中,哪一排算有规律地排序?

——你是怎么判断的?

2.出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做出正确排序。

——小蜜蜂和小蝴蝶们也想有规律地排队,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不知道该排在哪里,你能帮助它们吗?

四、给幼儿发放教学材料“小动物排排队”和“小动物”,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给小动物有规律地排队。

——你可以用2种、3种或4种小动物,来进行有规律地排队。

——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排出多种方式呢?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观察生活中其他有规律的现象,如外墙瓷砖、床单的花纹等等,然后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吧。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专注操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教具一套,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挂图等材料若干;

2、经验准备: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1:彩色小圆片的排序游戏:请小朋友将手中的彩色小圆片按一定颜色顺序进行排序。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评价奖励小红旗。

(二) 游戏2:找异同。老师出示一幅图,请幼儿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并在图示收起后,按要求将所有小圆片放入蛋糕盘。

(三)游戏3:全面看图找规律。请幼儿认真读图,找到几何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根据记忆进行操作。

(四)游戏4:听题送几何图形回家。题目要求:横排同颜色,竖排同形状。

(五)活动小结:

1、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面红旗,为自己加油。

2、找找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序。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在哪些地方有这些排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规律,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其次,在环节的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3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

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

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

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

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教具(颜色)、ppt课件

知识准备:

有一定的排序意识

活动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排序的规律。

教学难点: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活动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情景教学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索之情。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啊?(米老鼠)是呀,米老鼠的生日就要到了,大家想一起给它办一个派对。派对上需要做很多布置工作,大家都忙不过来啦,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二、幼儿自己选择气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一)教师引导幼儿有规律的排序

1.师:看,这是什么呀?(气球)派对上需要布置许多漂亮的气球,气球有哪些颜色?(红黄蓝)气球该怎么布置呢?有什么规律?谁发现了来说说看?(教师将规律记录下来)(是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呀)abc

2.师:那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布置任务吧!幼儿操作

(二)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规律

1.师:气球布置好了,还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呢?看,派对上还有很多的灯笼需要挂上去,灯笼有些什么颜色?(红黄蓝)小朋友们这些灯笼该怎么挂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米老鼠是怎么说的,米老鼠说了,请小朋友们自己开动聪明的脑袋,想一想用跟刚才不一样的规律排序。米老鼠哦说了什么?对,要和气球的摆放规律不一样?

(1)老师先来设计一个,教师记录,你们看这是按什么规律来摆放的?幼儿一遍说教师一边摆放。如:红红黄蓝蓝

(2)请大家设计一个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摆放规律。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另请幼儿摆放操作。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三)、多放一个颜色,变幻出更多组合。

1.师:小朋友的想法真多,现在,我们派对上有很多的小花,我们一看有哪些颜色(红黄蓝绿)有这么多颜色的小花呀,现在就请你们来摆放这些小花,看看这些小花怎样才能摆出不同规律?

2.幼儿展示摆放结果。师:哪位小朋友想把自己摆放的结果分享一下呢?(教师做记录)你是红黄蓝绿。

3.教师:排序的方法有很多,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bbabb、abcabc……请小朋友们下课后自己去寻找、发现不一样的规律。米老鼠的生日派对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

(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

(2)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

(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

①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

②教师小结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

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

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

(1)介绍各组材料。

※设计围墙:用两种形状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设计围墙"。

※挂彩旗:用两种颜色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彩旗"。

※种树:用两种不同的种类,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种花圃"。

※铺地砖:用两种颜色的卡纸,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铺地砖"。

※设计大门:用两种颜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设计大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排列。

(3)幼儿分享交流:你做了什么,是按照哪种规律进行排列的?

4.知识拓展: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按一定规律排序的东西,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6

教学科目:数学

教学内容:有趣的排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尝试有规律的交替排序,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去小兔家玩"导入活动。

小兔做客,引起兴趣。

出示课件:咦,谁来啦?(小兔)。小兔要搬新家了,今天,小兔邀请了小乌龟去它家里玩了。(出示课件)它提着蓝子准备去草地上摘些花把新房装饰的更漂亮。

二、探索、发现规律。

1、小兔来到草地上,看见许多的花,它可高兴了,咦,它看见前面的花特别的漂亮,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花?这些花是怎样长的?你发现有什么规律?我们也一起看看这些花是怎么排序的。(引导幼儿看课件观察,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老师小结:这些鲜花是按照一朵红色,一朵白色,一朵红色,一朵白色的规律交替的排列着。所以显得更漂亮。

2、小兔摘好的花往家里走去,哈,一群可爱小鸡拦住了小兔的路,看,小鸡真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小鸡?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呀?

(引导幼儿看课件观察,并说出排序的规律。)小结:原来小鸡是按照一只红的一只黄的来排列的。所以显得队伍很整齐。

3、小兔走到一棵枫树的下面,看见有红色和干枯了的枫叶在往下掉。

小兔就想:要是枫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来往下掉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想想怎样让枫叶也排整齐队呢?

(引导幼儿看课件观察,并说出排序的规律。)这些颜色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4、小兔回家看见家里有许多的正方形的箱子,乱乱的,看着很不好,于是小兔也把正方形的箱子也一个一个的排好队,可排着排着,小兔就不知道有的地方要排什么颜色的箱子了,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引导幼儿看课件观察,并说出排序的规律。)这些颜色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小结:原来箱子是按照一个红的一个蓝的来排列的。所以家里就不会显得很乱了。

5、小兔把买好的糖果一颗一颗的挂起来,等乌龟来了就能看见小兔买了糖果给它吃,小兔摆着摆着就累的停下了,这可怎么办呀,还有糖果还没摆好呀。小朋友我们来帮助它把糖果摆好吧。(引导幼儿看课件观察,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6、小兔家要经过一条漂亮的石头小路,这条小路是小兔用不同颜色的小石头有规律的铺成的?有什么规律呢?我们跟着一起来看看吧。(是怎样铺的?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小结:哦,这条小路是由红色和蓝色铺成的,而且是按照一个红,一个蓝,有规律的反复交替的排着,所以非常的漂亮。

7、天空突然下雨了,把小兔漂亮的有颜色的路都给淋不见了,小兔伤心的想哭了,小兔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它想请小朋友把门前的`小路也按照它们的规律来排一排好吗?(老师提供排的物体)。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评价幼儿操作情况,活动结束。

四、看,小兔的朋友来它家做客了,看见它门口是小朋友完成的路,夸小朋友真的很不错!

活动反思:

排序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游戏中孩子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颜色等。

活动开始,我就用情景导入,米奇妙妙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开始一部分因为我的一些疏忽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上得有点乱,导致部分幼儿知识的掌握不太好。活动中我欠缺教育机智,没有引导幼儿正确用语言来描述规律。

最后一个环节是熟悉掌握abab和abbabb的排列规律。从几个幼儿上来排队的情况来看,虽然基本掌握了简单的abab、abbabb排列规律,但在按给定规律排序时,因为我的引导不到位,使得幼儿没能按给定规律来排序。这让我明白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关系着一节课的质量。每一环节的小结要清楚明了,帮助幼儿一步步掌握知识,绝对不能忽视。

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了材料的特点,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因为今天的孩子都是不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7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华东师大学黄瑾教授指出:“幼儿教师要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规律排序,孩子们在生活中会有意无意的发现这些规律美,我们教师正是发现、运用和创造这些有规律美的引导者。

因此,在《有趣的排序》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拉放大、无限克隆、拍图上传、屏幕标注等功能,增强活动的游戏性。让幼儿与白板互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探索和操作的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认知。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并说出物体排列的规律,并尝试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新的排列规律。

2、学习按颜色、形状等某种模式进行重复性排序,提高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

3、体验帮助别人及获得成功后的快乐。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具有创新意识,常常在游戏的时候进行排列活动,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共同发现和创造丰富的排列模式,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有所提升,帮助幼儿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信息准备: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物质准备:串项链的各类珠子及线绳等操作材料。

活动特色:

本次活动中的亮点在于充分运用了电子白板的互动和展示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趣味操作的同时,人机互动,共享交流,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媲美的。

1、白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实践操作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交互式白板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遵循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通过设置情趣化的游戏“走小路”、“过小桥”、“爬雪山”等操作环节,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并引导幼儿得出结论,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这样,不仅轻松地解决了活动重点和难点,更使活动锦上添花,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白板的展示:白板和手机助手相结合的展示功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展示平台,幼儿的操作过程及作品通过在线直播或拍图上传等展示方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进行学习,并相互比较,相互欣赏。实现了师幼互动、人机互动和幼儿间的互动交流。

活动重点:

分析感知规律并能按规律排序。

活动难点:

尝试创造不同的排列方法,实现自由排序。

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遮挡隐藏:在导入环节通过遮挡隐藏功能制造出小龙人一半身体藏在大树后面,一半身体露在外面的表象,当幼儿轻点小龙人时,小龙人出现,展现出被幼儿找到的样子,增加神秘感,引起幼儿浓厚兴趣。

2、无限克隆:在幼儿发现排列规律并操作的基础环节里,我们用无限克隆和拖拉功能,设计了三次闯关活动让幼儿进行操作。如在“走小路”环节,让幼儿在白板上将小路按规律铺好,屏幕下方设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三个克隆图形,幼儿可以在这三个图形上无限克隆出多个图形,并拖拉到“小路”上进行排列。让幼儿在拖拉的过程中,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感受电子白板的神奇。

3、声音插入:我们在白板中插入录制的人物声音,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让幼儿大胆猜测并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省去老师的引导,让活动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4、拍图上传:在幼儿分享作品提升经验环节,我们利用希沃助手实现手机与白板结合的功能,将幼儿串成的项链作品展示到大屏幕上,拖拉放大,使全体幼儿能看到每个人的作品。让幼儿讲解自己排列的规律,进行相互比较相互欣赏,实现了师幼互动、人机互动和幼儿间的互动交流。

5、屏幕标注:在幼儿分享作品提升经验环节里,为了能较好地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排列的规律,强化认知排列模式,我们用白板中“画笔”的标注功能圈出作品,便于幼儿辨别区分。

6、插入背景音乐:在幼儿动手串项链环节中,我们插入《为了妈妈》这首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再次融入到情境中,使枯燥的数学操作活动在宽松快乐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幼儿情感得到共鸣升华,同时增加了完成任务的动力。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小龙人找妈妈》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操作白板的兴趣。

师:你们都玩过捉迷藏吗?今天老师请来了1位小客人,他也爱玩捉迷藏,我们一起来找找他吧!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操作,找找小客人在哪儿?

点击隐藏的小龙人,播放哭泣音频。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并想办法让他快乐起来。

(1)师:他是谁?他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大胆猜测,播放《小龙人找妈妈》故事音效,幼儿倾听。

(2)师:小龙人好伤心呀,怎样让他快乐起来呢?

二、基本部分:按规律进行排序。

师:我们要去帮小龙人找妈妈,会经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你们怕不怕?一起出发吧!

1、线索一:走小路——寻找女娲娘娘

师:翠翠婆婆告诉小龙人,他的妈妈是女娲娘娘,要找到女娲娘娘我们要走过一条智慧小路。小路上排列了各种形状的砖块,我们必须找出砖块的规律,按照规律来走,才能成功,一起试试吧!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操作,闯关成功时,出现音频喝彩声。

点击女娲娘娘,播放音频:“孩子们,我不是小龙人的妈妈,小龙人的妈妈是龙女,你们去龙宫找她吧!”

师:女娲娘娘不是小龙人的妈妈,她说小龙人的妈妈是谁呀?那我们继续找吧!

2、线索二:过小桥——寻找龙女

师:去龙宫找龙女会经过一座桥,可是这座桥上少了几块木板,大家动脑筋,帮忙补齐吧!

(红红黄黄蓝蓝红红黄黄蓝蓝……)

幼儿操作,闯关成功时,出现音频喝彩声。

点击龙女,播放音频:“孩子们,我不是小龙人的妈妈,小龙人的妈妈是雪山女神,你们去雪山找她吧!”

3、线索三:爬雪山——寻找雪山女神

师:我们要爬上雪山,必须把空缺的脚印补齐才能登上山顶,一起试试吧!(单双单双双单双单双双……)

幼儿操作,闯关成功时,出现音频喝彩声。

出示雪山背景,播放音频:“孩子们,我就是小龙人的妈妈,可是在一次雪崩中我为了救一只受伤的北极熊,被雪山老妖抓走压在雪山底下,现在需要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做一串神奇项链,挂到雪山顶上,我才能够重获自由,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4、线索四——制作神奇项链

师:现在需要我们动手做一串神奇项链,挂到雪山顶上,才能救出雪山女神。一定要用自己的规律去排列项链才能变的神奇,一起努力吧!

播放背景音乐《为了妈妈》,幼儿自由按规律排序。

将幼儿作品拍图上传,拖拉放大,幼儿介绍自己项链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作品完成了,我们把它放到雪山顶上吧!

将图片缩小并拖拉至山顶,点击雪山顶上放光芒的特效,闯关成功,出现音频喝彩声。

点击出现雪山女神动画,播放雪山女神音频:“孩子们,谢谢你们,我终于可以和我的孩子团聚了,谢谢大家!”

点击出现小龙人动画,播放小龙人音频:“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找到妈妈,我现在好开心好快乐呀!”

师:你们帮小龙人找到了妈妈,你们开心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们,你们真棒!

三、结束部分

师:神奇项链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我们把神奇项链送给更多需要的人吧!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

活动反思:

1、幼儿层面。本次活动有效的证明,在幼儿园数学排序的活动中,恰当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能更加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契合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特点。让枯燥的排序教学活动变得趣味无穷。使幼儿真正的化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小主人。

2、教师层面。我们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使用互交式白板进行教学,不仅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而言,活动的准备工作也愈加变得有意思了。在以前的准备活动中,教师也许要分饰多个角色,而有了互交式白板的帮助,组织活动时更得心应手了,教师在教具的准备方面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制作白板课件的过程,也是教师熟悉课程、自我反思与精益求精的过程。

3、不足之处在于很多活动设计有时难以实现,对于白板图库的资源,如果能多设计些适合幼儿园教学的交互式和多媒体模板,方便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操作就更好了。

大班有趣的排序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及简单的排列规律。

2、技能目标:能运用操作材料进行按规律排序,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3、情感目标:结合情景游戏,通过实物操作,体验按不同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长短、大小、高矮等规律的排序。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

教具:

新家蓝图、花坛、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图、新家

学具:

幼儿操作材料:铺地砖(红黄泡沫毯)、围围墙(三种颜色的砖块)、种树(高矮种类不同的树)串彩链(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段、珠子、毛线)。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不同颜色、形状的花和栅栏。

幼儿实物操作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以及蛋糕、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师:“小朋友,小猫的房子被大灰狼破坏了!它刚刚建好了一座新房子;可是它不会装修,今天想请你们帮它装修新房子。好吗?”

二、为小花猫装修新家

(一)介绍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简单的规律排序。

师:“小朋友,看看小猫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装修材料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地砖:按照蓝黄颜色变化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颜色

2、围墙:按照砖块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干扰因素:4种颜色

3、树木: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高度、 3种形状

4、彩链:根据吸管段的长短、粗细、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并挂在窗户上。干扰因素:多种颜色、2种粗细、2种长度

5、师:“这些材料都有它们不一样的特点,那我们要怎样排列它们才能把房子装饰得好看呢?”(幼儿自由讨论)

6、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吧!如果小朋友能够把这些材料排成有规律的一条队伍,那就能把房子装得很好看了。”

(二)幼儿操作探索,教师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去试试,用这些材料去帮助小猫装修新家呀?(想)等一会儿,小朋友们可以自由分组,选择一种材料,跟你的组员一起商量怎样才能排出有规律的队伍,把你们组的材料排在房子里相应的地方。”

(三)分享、小结

1、师:“你们的材料是怎样排的呢?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请各组代表介绍排列的方式,教师帮忙展示及小结。)

2、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排序这么有意思,能够按照大小、长短、高矮、粗细、颜色、数量、形状、材料等各种不

(四)巩固排序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了小猫一个大忙,把它的新家装修得漂漂亮亮,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想跟你们一起玩,敢来挑战吗?”(与幼儿一起游戏并找出游戏中所运用的规律。)

三、为小花猫设计花坛

师:“上次我们为小猫装修了新家,可它家门外的花坛还没设计好,这一次小猫的好朋友们纷纷为它送上了好主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设计的吧!”

(一)认识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

图片1:这是小狗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狗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增多)

图片2:这是小猪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猪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减少)

图片3:这是小兔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兔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逐一减少,蝴蝶逐一增多)

师:原来排序的规律除了我们以前认识的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来排以外,还能像小猫的朋友们那样,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排,它们厉害吗?聪明吗?我们想像它们那么厉害吗?那我们也来试试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设计花坛吧。

(二)幼儿操作

1、小朋友每人选一份操作材料,把花朵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插到栅栏上,并尝试分享自己排序结果。

四、快乐派对

师:“我们已经为小猫设计好了花坛,真漂亮呀!小猫为了表示感谢,它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想要邀请小朋友和她的三位好朋友一起去它的新家参加新居落成派对。你们开心吗?(开心)但是小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哦……”

(一)、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利用实物材料进行自由排序。

1、师:“小朋友仔细想一想:之前我们都用到过哪些规律来排序呢?”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2、你们都是用什么规律排序的呢?(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自己用的规律。)

(二)、小结及分享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并且分享实物以“快乐派对”的形式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