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操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4-10-18 作者:lcbkmm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目标导向,避免偏离方向,教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指南,也是教师成长与反思的重要载体,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民族操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民族操教案通用6篇

民族操教案篇1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①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②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

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2)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7、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历史真相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日本否认历史、修改教科书这一现象?

(1)启示:珍惜生命,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2)目的: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3)如何看待:他们这种歪曲历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和平。

民族操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突现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课文浅显易懂,密切结合实际,切合学生的语言习惯,是一篇介绍经典音乐作品的说明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逐渐接近作者的情感。同时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方式呈现多样化,搜集的资料内容越来越广,量逐渐增大。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搜集的资料,从多渠道学习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放国歌课件。

2.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

3.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找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

(1)互相指读生字,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2)交流读懂的地方,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已解决的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

(重点问题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诞生传唱定为国歌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

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1)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并感情朗读。

②齐唱国歌的最后一句。从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会想到影视中所见的英雄人物或某个战斗场面,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深入领悟国歌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反映出的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从而感悟其内涵。

教师相机板书:催人奋进

(2)从国歌的传唱中体会

①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里可以体会出国歌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重点结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来理解。

什么叫“战斗号角”?为什么说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②还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这首歌的“战斗号角”作用?

教师相机板书:战斗号角

(3)从定为国歌中体会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当有人对国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时,周总理是怎么说的?你有什么看法?

②齐读周总理的话,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看法。

“警钟长鸣”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了吗?

③引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认识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教师板书:警钟长鸣

(二)领悟聂耳及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感情

1.你喜欢国歌吗?为什么?

2.文中的人物对国歌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①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聂耳谱曲过程的句子,抓住四个“一会儿”体会聂耳谱曲时的心情及曲子中包含的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这是谱出了他的“心”曲。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认识周总理、徐悲鸿、梁思成等对国歌的深厚感情,通过谈周围的人对国歌的感情,感悟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所特有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

(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介绍田汉、聂耳的相关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老师讲关于国歌被传唱、定为国歌的故事,学生讲有关资料。

3.了解了这么多资料,你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新的认识?

4.当你高唱着国歌时,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领悟国歌的现实意义。

(四)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3.背一背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陋、催、荐”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

(七)作业安排:

1.把你搜集的与本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最强音

?义勇军进行曲》

高昂激越 催人奋进

警钟长鸣 居安思危

民族操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铺垫、ppt“少数民族的风情”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幼儿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有很多。

蒙古人还有摔跤,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民族操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分泥和连接的技能制作民族娃娃。

2、感知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特色。

活动准备:泥、泥工板、湿抹布、民族娃娃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各种民族娃娃,听泥娃娃自我介绍:"黑眼睛,黑头发;你穿对襟袄,我系葡萄扣;你梳桃子头,我扎小髻髻。我们是一群中国娃娃,我们住在无锡惠山的山脚下。

引导幼儿观察名族娃娃的外形特征:脸是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很美丽。

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1、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

2、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

3、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提示幼儿可以用辅助物来帮忙。

4、最后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儿可以用泥条粘帖的方法表现出名族娃娃的发髻特征。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将头和身体连接的牢固一点呢?

四、交流讲评

我们今天可以开一个民族娃娃展,你们都是小评委,请你来说说你喜欢那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民族操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背景下产生的。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特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的疑问。为了让幼儿对少数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动我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在感受具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中国地图知识。

2、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民族操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服饰。

2、根据主要民族的服饰特点,尝试画出民族娃娃的特点。

3、发展幼儿尊重、热爱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少数民族挂图(蒙古族、维吾尔族。

2、油画棒、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2、这些民族的娃娃和我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讨论)

3、教师引导幼儿看挂图了解一些民族服饰的特点。

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维吾尔族:头戴六角帽,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藏族:藏族服饰的主要服装款式就是藏袍,藏袍在藏语里又叫初巴。女孩身穿长裙,外罩一条五彩围裙。男孩一个袖子套在手臂上,一个袖子甩在旁边,藏装的基本特点是上身穿绸或布长袖短褂,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外加肥宽长袍,男子下穿裤子,女子下穿裙子,外系一条五彩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女子的头上一般都戴由多种颜色的丝线组成的扎秀。

4、刚才你们在看民族服饰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在什么地方?逐一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案装饰的主要地方。(小结: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衣服的袖口、领口、衣角。那袖子两边的图案是不是一样的?(是)这就叫对称。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袖子还有什么地方能表现对称美?(衣领、裤脚、纽扣)。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二、教师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幼儿作画。

1、老师这还这有3个民族小朋友,你们看,她们穿的衣服和王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少了许多图案)。我们想不想把它变的更漂亮一些。

2、请幼儿按各民族服饰的特点画自己喜欢的民族娃娃。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画出各民族服饰的主要特点,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讲评、展示幼儿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能把这些民族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我们请几位小朋友上来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装饰的?我们和民族娃娃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