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故事课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4-08-02 作者:pUssy

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案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达成,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言故事课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语言故事课教案模板5篇

语言故事课教案篇1

活动背景

故事《胆小先生》构思奇特,情节有趣,深受中班孩子的喜爱,因此,我组织了此活动。

此活动我从情感教育入手,将重点放在挖掘作品的内涵上。旨在通过此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完整地讲述。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过程。

2、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3、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及有趣的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活动中给孩子倾听各种有趣的故事。

2、与故事情节变化基调相一致的音乐,故事配乐录音。

3、故事围裙剧操作材料(围兜、小动物、大木桶)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你见过老鼠吗?你看见老鼠会怎么样?老鼠见到你又会怎么样呢?

幼:见过。我看到老鼠很讨厌,想打死它们。老鼠见到我会吓得赶快逃走。

2、师:如果是位胆小的先生,他看见老鼠会怎么样呢?听完故事《胆小先生》你们就知道了。

3、教师有感情讲述第一遍故事

4、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

(1)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不在胆小,很勇敢了。

幼a:我听到胆小先生说的话,觉得他不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勇敢地用扫帚把老鼠打得吱吱乱叫。

幼c:胆小先生说:“老鼠的脚是那么小,我有什么好怕的。”我觉得他不在胆小,非常勇敢了。

幼d:我听见胆小先生使劲地跺脚,老鼠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觉得他很勇敢。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勇敢的表现。

(3)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很胆小呢?

幼a:我听到老鼠要换房子,他就换了,觉得他真没用,太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被老鼠赶到地下室,觉得他很胆小。

幼c:我听到老鼠在客厅里大吃大喝,他也不去管,觉得他很胆小。

幼d:胆小先生听说老鼠一跺脚,整个房子会塌的,就害怕地让老鼠住进了地下室。

5、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胆小的表现。

6、这个故事真好听,一会儿胆小先生胆小得要命,一会儿又勇敢地很。那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你喜欢吗?(设问)

7、教师用围裙剧的方式讲述第二遍故事。

8、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奇特的`构思。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

幼a:,我听见老鼠说:“我只要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觉得真有趣。”

幼b:胆小先生胆小害怕的样子真滑稽。

幼c:我听见母老鼠生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成了大老鼠,大老鼠又生小老鼠,到处都是老鼠,觉得很奇怪,也很讨厌。

幼d:胆小先生最后胆子大了,用扫帚打老鼠的情景,很有趣。

(2)你听过什么故事也像《胆小先生》一样很奇怪、很有趣呢?请你介绍一下。

幼a:我听过《苍蝇找尾巴》的故事,苍蝇到处找尾巴,最后被牛尾巴打死,很好玩的。

幼b:我听过《不要脚的朋友》,知道了蛇、蚯蚓、小鱼是不需要脚的。

幼c:《小红帽》的故事非常有趣,狼的肚子剖开来,小红帽、外婆还活着,真奇怪。

幼d:《咕咚》中,胆小的兔子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的小动物吓得也跟着一起跑,最后知道,“咕咚”原来是个木瓜,真有意思。

(3)师:这么多奇怪又有趣的故事多好听呀,我们以后也来编很奇怪、很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总是讲一遍故事问几个问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记忆,理解故事内容上,对故事的内涵,幼儿听故事的感受很少顾及。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从情感入手,紧抓了故事中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故事奇特的构思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通过讨论和迁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文学作品的朦胧感知,得到了梳理与提高。在孩子的表达中把活动推想了高潮。在活动中,教具的使用也很有创意,采用围裙剧的形式,幼儿兴趣浓厚,至始至终注意力集中,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参与,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语言故事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活动反思:

?会变的小手》这首儿歌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层次清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动作表现力。在教学中,我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尽情的用动作表现手的变化,并及时的加以引导,使他们在相对自由、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在玩乐中学习诗歌。孩子们人人参与,特别是在看手影图片进行创编活动时,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大胆的模仿手影的动作,到活动结束他们还意犹未尽。

语言故事课教案篇3

设计意图:

1、在设计活动时通过小鼹鼠、小兔子和小松鼠三者之间对一只破皮鞋的不同 看法,展开联想活动。通过小鼹鼠对破皮鞋的改造让一只废旧皮鞋变成了一辆有用的皮鞋车,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幼儿期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阶段,运用表演活动,可以使幼儿在生动有趣

具体化的情景中,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创造性思维。 11.3 李佳倩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能表演。(认知)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技能)

3、幼儿能学会关心爱护同伴,让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情感)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能连贯讲述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并且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形式:集体、个人、小组。

活动方法:口授法、直观法、观察法、电教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旧皮鞋图片、挂图(2)小鼹鼠、小兔、小松鼠头饰 (3)音乐《美丽的小皮鞋》(4)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音乐的形式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1)播放音乐《美丽的小皮鞋》 (2)出示皮鞋图片

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你会怎么做?爸爸妈妈会怎样做?老师: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小鼹鼠的.皮鞋车》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并思考问题。 老师:(出示破皮鞋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只破破的皮鞋是用来干嘛的吗?让 我们来听听故事《小鼹鼠的皮鞋车》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故事讲完第一遍后,教师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大意。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吗? (2)都有谁看见了皮鞋车呀? (3)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会答对了吗?,让我们再听一听故事

2、教师表演故事,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语言故事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语言故事课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成语故事

2、简单复述成语故事

3、培养幼儿敢于胆表现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课件(狐假虎威)老虎、狐狸、猴子、梅花鹿头饰,手偶

挂图《狐假虎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猜谜语和听声音引出老虎(声音)和狐狸(谜语)

(二)看课件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一段小动画,小朋友想看吗?

(三)当中有谁?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看挂图,简单复述故事

今天高老师把故事画了下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带着老师的问题看故事,ok?

活动指导:引出成语故事,让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1)谁是森林中的王?狐狸说了些什么?

(2)老虎相信狐狸的话了吗?狐狸怎么了?又说了些什么?

(3)老虎是怎样做的?

(4)小动物们看见老虎来的,是怎样做的?

(5)它们真正害怕的是谁?

(6)老虎为什么让狐狸跑掉了?

活动指导:看图提问,进一步加深故事内容。

看挂图完整讲述成语故事,请小朋友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五)分角色表演

(六)手偶表演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手偶,我们用小手偶来表演一下我们今天学的成语故事,好不好?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成语故事,我们祖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很多,小朋友知道的成语有什么?今后老师会一一交给小朋友。那我们去给小班小朋友去表演我们今天所学的成语故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