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一个创新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健康真好吃小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健康真好吃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馋”的感受,引导幼儿克制巧克力豆的诱惑,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
2、初步建立幼儿自我控制意识。
活动准备
巧克力豆数包,礼品盒,盘子,小熊头饰若干,透明的玻璃小瓶若干,多媒体课件,装饰有巧克力包的大树。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巧克力豆)体验“馋”的心理
1、教师以熊妈妈的身份导入。
师:亲爱的熊宝宝们,大家好,妈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2、教师倒出巧克力豆,教师可以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引起幼儿馋的欲望。
师:啊,好香的巧克力豆啊,宝宝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巧克力豆,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辅助提问:嘴巴怎么样?)
师小结:妈妈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叫做“馋”。
3、先让幼儿品尝巧克力豆,让幼儿感知巧克力豆确实好吃,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
师:你的嘴巴馋了吗?妈妈送给每位宝宝一颗巧克力豆吃,好不好?
二、了解、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
(一)、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后,观察幼儿第一次延迟满足情况,了解幼儿原有心理,引导幼儿初步抵制诱惑。
1、师:巧克力豆好吃吗?你们还想不想吃?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呢,我把豆豆放在盘子里,每位熊宝宝都可以来拿一颗。妈妈告诉宝宝们一个秘密:拿到后你可以吃掉它,也可以不吃。如果你不吃的话,等一会儿妈妈就再送给你一颗,可如果你吃掉了,妈妈就不能再送给你巧克力豆了。宝宝们听懂了吗?快去拿一颗吧!
2、师:你吃掉了吗?——你真是个小馋熊;你没有吃掉,为什么?(先让孩子回答没有吃掉的原因,不要着急告诉答案)——你想到妈妈还要给你一颗就忍住馋,不让自己的嘴巴吃。这是个好办法!(同伴经验分享)
3、激励:给忍住的小朋友一颗巧克力豆。
师:现在宝宝们可以吃掉巧克力豆了。
(二)过程递进。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在多媒体上出示兔奶奶的形象。
师 :熊宝宝们想把巧克力豆送给兔奶奶吗?妈妈再分给你们几颗,等一会我们一起送给兔奶奶吧!
2、引导幼儿数一数有几颗巧克力豆,认识巧克力豆的颜色。与幼儿交流“你为什么不吃呀”,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哇,你真不错!”“多可爱的孩子呀,把巧克力豆留给兔奶奶吃,兔奶奶肯定会喜欢你的!”对克制不住自己的个别幼儿,可婉转地说:“兔奶奶也会喜欢你的,请你下次把巧克力豆带给她好吗?”
3、分发透明玻璃小瓶,享受延迟满足的收获。
师:妈妈准备了许多小瓶子,我们把巧克力豆装进瓶子里,再送给兔奶奶,她一定很喜欢。
4、组织幼儿把瓶子里的巧克力豆送给兔奶奶。
(三)、文学作品榜样示范
师:宝宝们,你们把巧克力豆送给了兔奶奶,兔奶奶都表扬你们了!妈妈可真为你们骄傲!为了奖励大家,妈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巧克力豆的故事,想不想听?
出示多媒体课件,听故事《巧克力树》。提问:
1、小得得有没有把巧克力豆吃掉?
2、那小得得是怎样忍住馋,让心里的小鸟变乖的?它是怎样对小鸟说的?(学学小羊的话)
3、故事里的小得得可真棒呀!宝宝们,你们能不能和她一样忍住馋,让心里的小鸟变得很乖呢?那我再送你一颗巧克力豆,你能不能把它吃掉呢?分发巧克力豆。你想把它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心理自我控制
表扬鼓励,出示结满巧克力豆的巧克力树,引导幼儿享受延迟满足的收获。
师:宝宝们都忍住了馋,真是一群有耐心的好孩子!现在请大家关上小门(两手蒙住眼睛),变变变,原来我们忍住了馋,一颗巧克力豆真的长成巧克力树了!树上结出了这么多的巧克力豆啊,我们带上这些好吃的巧克力豆去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结束
附故事:巧克力树
山羊妈妈有个女儿叫小得得。小得得很馋,最爱流口水。
“妈妈,馋是什么?”小得得问。妈妈说:“馋是一只小鸟,住在你心里。”小得得说:“小鸟不乖,老想吃东西!”妈妈说:“你应该让它乖起来!”小得得问妈妈:“我能吗?”妈妈说:“试试看!”
有一天,妈妈带她去散步,拾到了一颗巧克力豆。小得得非常想嚼这颗巧克力豆,口水流出来了。但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把巧克力豆种上吧!”
小得得忍着馋,把巧克力豆种在土里了。
过了几天,土里钻出一棵绿芽,又肥又嫩。小得得又馋得流口水,她多么想吃绿芽哟!可是她忍着馋,
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让绿芽长成巧克力树吧!”
不久,绿芽长成了巧克力树,青枝绿叶,美丽极了。小得得想吃树枝树叶,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
小鸟,乖一些,咱们让巧克力树结豆荚吧!”
小雨滴滴嗒,巧克力树开花啦。阳光照亮亮,巧克力树结荚啦。
秋风吹来,巧克力树的豆荚成熟啦,小得得数了数,豆荚有很多很多,每个荚里有三粒巧克力豆呢。
妈妈问小得得:“宝贝儿,你心里的小鸟乖不乖呀?”
小得得说:“乖!乖!小鸟听我的话!它不让我流口水啦,妈妈!”
巧克力树,多好的一棵巧克力树啊!
健康真好吃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花生若干盘、人手空桶一只、各种积木、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瞧!这位是松鼠阿姨。我们一起来跟阿姨打声招呼吧!(请一位老师扮演松鼠阿姨。)今天呀,松鼠阿姨开宴会,她会送给每位小朋友一个礼物。来,我们把小手做成小花的样子,这样礼物就会来了。
(2)师:请拿到礼物的小朋友跟着老师坐在椅子上。
(3)师:你们拿到的礼物是什么呀?(花生米)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二、认识花生。(运用投影仪)
(1)师:恩!花生米真香呀!那小朋友再来看看这是什么呀?(一颗花生)
轻轻地打开花生,看,这是什么?(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宝宝,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2)总结:我们吃的花生里面的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3)认识花生米。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穿着一件红衣服)
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
(4)总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有好多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三、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1)师:刚刚每个小朋友都吃了松鼠阿姨的礼物——一粒香喷喷的花生米,那还想不想再吃一点?(想)
那我们就一起去自己动手吧!我们可以剥给好朋友吃,剥给自己吃,还可以剥给客人老师吃。(老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可以用桌子上的工具。)
(2)请小朋友轻轻的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3)师:你是怎么剥花生的?(引导小朋友自己说出方法,并做示范。)
四、结束活动。
(1) 出示花生作品,问:这是用什么做的呀?(花生)
(2) 那我们带着花生一起去做一做,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让幼儿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学习,通过探究,来获取新知,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传播的“科学”: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求知方法,一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一种尊重客观的探索精神。种植园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幼儿经过一番体验和思维获取的,强调“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这里的学习对象不但是活的,有生命的,而且是有变化的,有差异的,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幼儿和老师来说,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
健康真好吃小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准备:
各种食用马铃薯的图片 , 没发芽的马铃薯和发了芽的马铃薯实物,马铃薯生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些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马铃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土豆"。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 出示发芽和没发芽的马铃薯实物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请看老师手中两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结出新的马铃薯呢?
2、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师: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想象。
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了。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芽朝哪里长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幼儿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师:什么时候长叶子?露出地面就会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讨论
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看看宝宝长在哪的?长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宝宝在长,地面什么在长?开出漂亮的花了!
师: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幼儿讨论
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它的宝宝可真多啊!
3、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师: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这个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师: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师:教师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幼儿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教学反思
新《纲要》中一再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如果在幼儿期能够通过科学教育激发何培养起幼儿的认识兴趣何探究欲望,也就是使幼儿具有了终身学习何发展的动力机制,这将使之终身受益。对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问题无时无刻的在发生。因此,幼儿核心教育更多地应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生成。
健康真好吃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
3、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情感。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将洗尽的青菜、菠菜、萝卜等分别装入一次性餐盘,用保鲜膜封好。放在货架上。
2、电磁炉,鸡蛋、盐、味精。
3、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菠菜炒鸡蛋的兴趣。
二、观察菠菜的外形特征
1、先请幼儿洗净手,然后,撕开保鲜膜取出菠菜,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菠菜的样子。
2、菠菜的叶子是绿色的,根是红色或粉白色的'。
三、讨论菠菜的吃法。
油炒、凉拌、做汤、包饺子。
让幼儿说说菠菜的营养。
四、拣菠菜。
让幼儿将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来,数一数自己拣的这棵菠菜有几片叶子。
五、切菠菜。
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六、鸡蛋炒菠菜。
1.老师先介绍炒菜的用具和调味品,然后打鸡蛋。
2.观察刚磕开倒进盘中的鸡蛋是什么样,用力搅拌后的鸡蛋又是什么样,听一听鸡蛋入油锅的声音,看一看炒完的鸡蛋变成什么样,闻一闻葱花入锅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鸡蛋的味道。
七、品尝与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健康真好吃小班教案篇5
活动背景:
在开展主题活动“糖果饼干真好吃”时,教师将孩子们非常熟悉又很喜欢的糖果作为活动素材,在孩子们吃吃玩玩的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与表达,并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寻找替代物。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种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弹性糖,一次性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吃糖
1.出示一盘各种形状、颜色的糖,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吃的糖像什么、什么颜色的。
2.让孩子们挑选喜欢的糖尝一尝,并说说味道。
二、点点数数依次出示五盘糖,分别放有:1颗大熊糖,2颗大圈圈糖,3颗蛋糕糖,4颗小圈圈糖,5颗小熊糖。提问:这些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几颗?再次品尝喜欢的糖。
三、拼拼搭搭
出示大纸盘,请孩子们尝试用合适的糖替代人的五官,拼成脸谱。
四、说明与思考
这个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教师提供的外形可爱、色彩鲜艳的糖果很容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和食欲。于是,在“讲讲吃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有关外形、颜色、大小特征的问题。如:“你想吃哪颗糖?这颗糖像什么?什么颜色?”“有两颗圆圆的糖,你想吃的是哪颗?大的还是小的?”等等。
在“点点数数”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五盘糖,除了外形明显不同以外,每盘糖的.数量依次递增。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和教师一起点数糖的数量,大月份的孩子还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将五盘糖按多少排序。 当几个孩子把圈圈糖想象成了“嘴巴”“鼻孔”“眼睛”时,教师灵活地引导孩子“用糖果替代五官”。教师先出示空圆盘:“这个圆圆的盘子就像老师的脸,老师的脸上有些什么呢?”孩子每说出一个五官,教师便启发他找出可以替代这一五官的糖,并摆在圆盘的相应位置。如孩子说到“老师脸上有眼睛”,教师即请他找一种糖来替代眼睛,摆放在圆盘的相应位置上。就这样教师和孩子一边轻松地吃着糖,一边在大圆盘上摆出各种脸谱。教师还满足孩子进一步拼摆的需要,让孩子在延伸活动中大胆表现。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