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蜗牛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24-06-12 作者:lcbkmm

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时间管理和资源整合的能力,编写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捉蜗牛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捉蜗牛教案推荐5篇

捉蜗牛教案篇1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能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中活泼、诙谐的性质,会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重点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活动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乐器伴奏。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尝试过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物质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各一个、节奏图谱一张、铃铛和木鱼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导入: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对,有一天,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来到了一颗葡萄树下,这时候一只黄鹂鸟高高兴兴地也飞过来了停在了葡萄树上,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音乐就知道了!

基本环节:

二、聆听歌曲使幼儿第一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一、(出示图片)

1、小蜗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样爬的呢?

师: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学一学蜗牛的`动作师:这时候黄鹂鸟是怎样做的,有对它说了些什么呢?

幼: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三、看图谱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

1、“其实蜗牛与黄鹂鸟也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动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图谱)图谱上面画了些什么呢,请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脚师:原来蜗牛和黄鹂鸟想让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做动作,教师边示范做动作。

4、接下来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蜗牛和黄鹂鸟吧!(全体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5、幼儿互相合作打节奏(面对面拍手)结束:

四、打击乐合奏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不足就在于准备不够充分,这一课时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教授新歌学唱的时候时间不够用,使得内容有所压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矫正一些唱的不准的音节。在表演这一环节上,虽然这节课学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老师没有参与其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指导的作用,还是不够的。

捉蜗牛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歌曲意义。

2、能在集体游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

3、激发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1、幼儿在集体游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音乐

活动过程:导入:

——小朋友扮演蜗牛请幼儿猜是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fialsh动画

提问:

——你看到画面上有些什么?

——有几只动物?

——他们在做什么?

其实呀,他们在唱歌,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唱了些什么吧。(放音乐)

——蜗牛在干什么?

——黄鹂鸟对它说了什么?

——蜗牛又是怎样回答的?

再次聆听音乐

进行重难学习

玩游戏:拍腿拍手,葡萄树。拍腿拍手,刚发芽。拍腿拍手,重重的壳呀。拍腿拍手,往上

爬......

双人游戏:

两个小朋友为伴,合作游戏。

集体游戏:

全体同方向,协作游戏。

师生对唱游戏(放音乐)

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游戏。

幼儿尝试自己创编动作,边唱边做(放音乐)

师生共同表演歌曲,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放音乐)

——双人游戏

——集体游戏——和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次此活动幼儿兴趣还是较浓,都很积极的参与活动,集体游戏是也体现了团结的精神。但教师在动画选材上没有没有考虑周全歌曲旋律太快。重难点不明显,教师在设计教案方面还很欠缺。

捉蜗牛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泥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以泥工为主,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捏、团、搓、压等技能,学会了搓面条、团汤圆、包饺子、做胡萝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础上我还结合小班孩子爱动物的特点精心设计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草地背景图活动重难点:幼儿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蜗牛壳的技巧。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蜗牛图片,激起兴趣。

1、出示蜗牛身体图片——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呀?

2、出示完整蜗牛图片师:那我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呀!

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它长什么样呢?

师总结:小蜗牛有细细长长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长着长长的触角,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1、示范讲解蜗牛背上“小房子”。

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看,这是什么(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师用橡皮泥来变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喽,开始变魔术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从里到外卷一卷,紧紧卷成小房子。瞧,小房子变好了,漂亮吗?

师: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呀?(请个别幼儿说)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紧紧卷成蜗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现在拿起一团橡皮泥,一起来做蜗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做“小房子”,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儿歌制作)师: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没呀,我们来看一看,谁的大,谁的小呀?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个别幼儿回答)

师总结:我们把房子打开来看一看(比较橡皮泥的长短)。秘密就藏在这里:原来呀,这个橡皮泥搓的细又长,房子就会变大哦。

示范讲解蜗牛的身体的制作师:我们做好了蜗牛的小房子,身体还没有呢,赶紧来做吧。我们现在要换一种橡皮泥的颜色了哦。蜗牛的身体是一头大一头小。“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

用牙签来做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师:看,现在,小蜗牛还缺了什么呀?

幼儿:触角、眼睛。

师:对了,小蜗牛的触角可是很重要的,因为蜗牛的触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走路的。小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呀,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触角怎么做呢,老师就请火柴棍来帮忙。拿起两根火柴棍,插在蜗牛的头上,做触角,还有眼睛。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师:这只蜗牛宝宝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牙签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好吗?

1、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2、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四)展示作品

1、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放在树叶上),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么多的蜗牛宝宝出来散步已经很久了,有些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来,跟蜗牛宝宝说再见吧。

四、活动延伸:

1、自编故事:《小蜗牛去旅行》

师:小蜗牛在新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点闷,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制作的小蜗牛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五、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捉蜗牛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搓长、由内向外盘的技能用橡皮泥制作蜗牛。

2、初步学会将蜗牛的`平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蜗牛图片、范作、牙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搓适当长度进行盘圆,用辅助工具表现头与身体的花纹。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讲解法;实物辅助教学。

一、激发幼儿对蜗牛的兴趣。

1、出示蜗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提问:“这是什么?它长的什么样子?”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橡皮泥制作“蜗牛”。

1、帮助幼儿感知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蜗牛,“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2、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并尝试制作蜗牛。

制作方法:先把橡皮泥挫长;再盘圆;在一侧插上短棒成头;最后在蜗牛身上用牙签刻上花纹。

3、指导幼儿进行操作。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蜗牛的制作。

三、结束评讲活动。

1、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2、引导幼儿边欣赏边数一数同伴做了几只蜗牛。

3、讲评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在于老师相信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由于孩子在画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画时显得特别愉悦,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那么多的创意,我也受益匪浅,有的孩子的蜗牛形态我都没有想到。

捉蜗牛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爱旅行的蜗牛》是让幼儿学习运用曲线、螺旋线表大胆表现蜗牛爬行时的各种动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蜗牛”幼儿并不常见,有些陌生,因此,在第一环节通过视频引导幼儿认识蜗牛,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小蜗牛长什么样子?他都到了哪些地方去旅行?使幼儿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环节就是请孩子们画蜗牛,通过课件最后对其他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最后以“引导幼儿想象蜗牛在什么地方旅行,添画蜗牛途径之处的景色”的形式开展,不仅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同时也对作品进行分享、相互评价。

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曲线、螺旋线表现蜗牛,大胆表现蜗牛爬行时的各种动态。

(二)运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添画有趣的情景。

(三)体验蜗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坚定意志。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曲线、螺旋线表现蜗牛,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难点:用曲线、螺旋线画蜗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蜗牛爬行的视频。画纸,作画工具。

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一起去草地、墙角捉蜗牛。

活动过程

(一)认识蜗牛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说说蜗牛的样子。(身子软软的,背上

有一个又大又重的壳;身体的中间部分藏在壳里面,头和后面部分露在壳的外面;头上有触角等)

2.幼儿观察并说说蜗牛爬行的样子。(慢吞吞、自由自在;脑袋不停地转动,触角一动一动;一有动静就停住不动或躲进壳里等)

(二)可爱的蜗牛

1.欣赏视频:蜗牛出发了,他一步步地向前爬,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2.如果你来画蜗牛,你觉得什么地方比较难画?

3.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进行相关示范。如背壳的螺旋线画法,由内往外画,一圈一圈变大;蜗牛的头部和身体是软软的;身体紧挨着壳,把壳的.下半部分围起来等。

解决策略:通过幼儿的观察,让幼儿用手指尝试着画圆圈,由小变大的方式。让幼儿的肌肉对于螺旋线的画法有一定的记忆。

4.启发幼儿画出不同爬行状态的蜗牛,可向不同的方向爬行;一圈圈的螺旋线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用不同的颜色装饰背壳。

5.画蜗牛的身体时,要和背壳连在一起,把壳围起来。

6.建议幼儿给蜗牛添画眼睛、嘴巴和触角,使之具有人格化特征。

(三)了不起的蜗牛

1.蜗牛虽然爬得慢,但它爱旅游。它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总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2.引导幼儿想象蜗牛在什么地方旅行,添画蜗牛途径之处的景色,可边画边描述蜗牛旅行的情景。如,有只蜗牛慢慢爬,爬过了草地,爬过了树林,爬上了山峰,看到了美丽的日出。它真了不起。

3.在墙面上,布置一张大白纸,现场画上草地、小河、树林、山峰等场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到相应的场景上,向同伴介绍自己画的蜗牛哪里旅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