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出色的体会文章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心里感受,我们在认真的写好心得体会之后是可以让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失去安全保护作用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失去安全保护作用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
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失去安全保护作用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罗老师、朱老师和李老师对我们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们给我们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排放管应与大气相通,且不应安装任何阀门。请注意,不要将此排入口连接在压缩机的进气管路上,因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力随其机组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将导致安全阀背压的不稳定,使安全阀失去安全保护作用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篇2
机械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这两周的时间大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题目和实现原理。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黄彦鑫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彭浩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黄彦鑫还是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近八个小时。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我收获的另外一点或许是我对设计方法的认识,对cad的认识,之前学过一些cad软件,也跟老师做过一些建模和软件测试的项目,而真正这么完整的自己用cad软件细致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还是第一次,cad画图,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可能理解不同,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记住自己使用cad画图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进行工程设计,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三维的或者二维的实际上都是要将某些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内容,表达、反映到设计文件上。而图,就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 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完成的东西(不管是最终完成的设计文件,还是作为条件提交给其他专业的过程文件,一定需要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 思想、设计内容。 有这个前提,我们就应该明白,好的计算机建模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清晰、准确。
由于以前的一些经验,这次我没有按照传统的从零件设计,然后装配、检验、运动仿真,而是尝试一种耳熟能详但是没有实践过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设计。这是一种逐步求精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对要方案进行分解,定义出各个模块和机构,而将其中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子任务放到下一层次中去解决。这样逐层、逐个地进行定义、设计和调试。 按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时,我们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从顶层开始,也就是从装配体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分解到到子装配,最终到每一个零件的参数和定位以及标准件的选择.这样设计速度明显会加快(这也是我们能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建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耦合性低,最终也不回出现各个模块之间运动矛盾或者干涉等问题出现。
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也让我体会到合作与双赢的快乐。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
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篇3
紧张而辛苦的两周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设计的时候感觉全身心舒畅,眼前豁然开朗。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检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必不可少的的过程。
起初,我对夹具设计的内容很模糊,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这次设计以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搜集资料过程中,无形的我就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梳理了一遍,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通过这次设计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这次设计是分组进行的,大约每十人一组。我们这组同学相互分工、相互协作,谨然有序。有的同学分析零件和工序,有的同学设计夹具,有的同学确定毛坯尺寸、工时,有的同学画零件图……从容不迫。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想要一个人在两周内完成设计,那是相当困难的。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耐心。我是一个多血质的外向型女生,比较好动。但是设计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而且时间又比较紧,我就不得不静下心思来,认真地搞设计。有两次我因为不小心计算错误前功尽弃而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又重拾信心继续算。就这样,不断地警示自己,鼓励自己,终于完成了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力和做事踏实认真的作风。
说老实话,设计真的有点累。但是当自己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时候,那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倦意都吹散。犹如一阵春风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今后我会走得更加坚定。
短短两周的设计,我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很有限。这次设计,我翻阅了很多资料。越是看的书多,我就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贫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注重积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老师。两周的设计老师您一刻也没有休息,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来回跑。是您带领我们一起到图书馆找资料,是您耐心的给我们指导,是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真心的感谢您,老师!我一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篇4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简单机械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设计机械传动和简单机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机械cad技术。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性质、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过程不能与专业课程设计或工厂的产品设计相等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选择由机械设计课程所学过的大部分零部件所组成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结构较为简单的机械作为设计题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总体设计(约占总学时的10%)
主要包括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原动机的选择;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确定。
2、各级传动零件的主体设计(约占总学时的5%)
主要包括传动零件主要参数和尺寸的确定。
3、装配草图的设计绘制(约占总学时的40%)
包括分析和选定主要机械部件的结构方案;各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零部件结构形状及装配组合关系的表达。
4、装配工作图的绘制和总成(约占总学时的20%)
主要包括装配工作图的绘制;装配尺寸及配合关系的确定;技术要求及技术特征的确定。
5、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约占总学时的10%)
主要包括零件结构尺寸、精度等级及技术要求的确定。
6、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约占总学时的10%)
7、答辩(约占总学时的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1、方案简图2~3张;,主要机械部件装配图(a1或a0号图纸)1张;
2、零件工作图若干张;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三:教材参考书目:
[1]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2]王旭,王积森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
[3]唐增宝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陆玉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龚溎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陈铁鸣主编、新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7]徐灏等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
四:考核形式:
按评分标准综合考评。
五、有关说明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下达设计任务书,明确提出设计题目、工作条件、原始数据和设计工作量等。另外:
1、课程设计前最好安排参观生产现场或实物模型、观摩录像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课程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和答辩。
3、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选题和设计内容及分量可作一定的调整。
4、提倡利用设计机绘图完成装配工作图和零件工作图。
六:课程建设与改革摘要: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采用统一设计主线,但形式变化多样的设计方式,通过多种方案的设计与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较优方案。通过设计可以使学生切实把工程实际的问题与所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设计中提倡学生利用三维实体设计等机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巩固、加强了学生先修课程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设计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篇5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
装置(如右图所示) 工作年限是10年 工作环境多飞尘 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 带速v是1.6米每秒 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 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8个阶段:
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又学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老师的亲切鼓励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我,是您的教诲启发我,是您的期望鼓励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机械设计课设心得体会篇6
20xx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电学院的选拔,后来分到了一个课题组来研究灾难搜救机器人,正好与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一致的。由于当时我会使用一些三维设计软件,所以小组中我的任务主要是工程制图和仿真分析。前期我主要做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资料收集,中期根据大家讨论好的设计模型绘制三维图,出图纸,并校核产品的机械强度,动力性能,后期去市场购买所需标准零件,和制作一些简单机械动画。本次大赛是一次漫长艰辛的过程,我全面知道了机械产品开发前后的流程,开发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等。我感觉最重要的收获如下:
1、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
任何一种机械产品的开发,凭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此时团队的力量将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团队成员合作能力强,大家能够互相协调并有效地沟通,拧成一股绳,产生的力量会无比强大。如果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致,大家互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工作将难以开展,或者效率很低。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出现几次意见分离,产生了抵触情绪。当自己在精心做完一项工作时,却得到其他组员的批评指责时,其实他只是凭自我感觉说话,而我当时十分恼火,直接扔下工作不管。其实我觉得一个团队中大家必须相互理解,每个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一开始不能凭感觉否决他人,而是应该理解别人的思想后再给出中肯的意见。所以我从中学会去了解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做事方式,去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不要简单地批评他人的构思,而是学会倾听,然后积极讨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2、何谓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再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机械设计的好坏必须要依靠实践经验。所以之前设计的机构形状复杂,没有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加工工艺等,当我们把图纸给机械加工师傅看时,他以为我们是大一的。很多结构无法用普通机床加工,如果上数控机床成本太高,我们的经费不足。当我们按着公差书上的标注时,把精度定的太高,所以很多参数根本对那些普通机床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很多结构复杂的必须分解加工,然后再组装起来,有的装配图的零件孔加工必须配做。这些东西必须要亲身去工厂实践才能有具体的概念。对于创新,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就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就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上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总是含有一些旧有元素影子。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总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产生。但是任何创新不是为了独特而创新,而是因为追求新的功能,追求设计的东西比已有事物在各方面更好。我们的项目名称是“城市灾难现场搜救机器人”,我们的创新是功能的一些组合,但是这种组合势必有很多缺点,在复杂的场景下肯定是很难完成的,也就是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不太好。我们机器人分离组合采用了锁具结构,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之前我们翻阅过很多资料,只不过我们把对接结构重新设计,在国内子母机器人分离组合还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创新也许在是在原有结构工艺上改进一点点,或者将不同机构组合在一起,达到好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只为追求独特、新鲜,而做出一些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东西,这种创新是无意义的。
3、从这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眼高手低的不良态度,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学校了我们只能通过课本去了解知识,很多机械知识获取只是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殊不知机械学科是一门长期实践的学科,很所结构在纸上画起来十分简单,用鼠标随便点点画画就行了,殊不知很多学得东西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纸上建模简单,但真正投入到实际加工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担心,因为实际加工影响因素多,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产生一系列问题。另外我感觉自己以前可能对机械结构观察不深入,接触的机械产品太少,具体到设计过程中时,大脑中浮现的机械结构太少,只能根据产品功能去查阅书籍。所以我认为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必须生活中留心观察各种机械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存储在大脑中,这样设计产品才能得心应手。有了一定机械知识的存储,才会从中得到灵感,才能有好的创新点子。
4、每一次团队合作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不仅仅是涉及项目知识的快速学习,而是学习他人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次团队合作,自己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人,通过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虚心请教他人,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我很欣赏龚力学长,因为他做事非常有条理性,每天都会规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目的明确,领导能力很强。还有郑金忠英语非常好,常常翻阅英文资料,查找的资料十分全面,我以后也要看看类似英文的材料,毕竟国外机械行业做得比我们好,自己不能局限于中文资料。参加这种比赛,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因为我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做这种比赛,所以玩的时间少,项目的完成进度经常会和学习考试发生冲突,自己必须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了自己办事的效率。
非常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多举行这种比赛,并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大学里工科类学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加深我们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