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7篇

时间:2024-02-05 作者:pUssy

教案的优化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时调整,在教案的书写中教师注意教学中的关键点和重点,确保教学的重点得到突出,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7篇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

布置两个场景,分别为“幼儿园”“花园小区”

活动过程:

一、营造情景,真情体验。

(一)幼儿园里的陌生人

1、真情讲述,故事导入。在“幼儿园” 场景中,XX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人来接,这时来了个陌生人,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吗?(引出课题)

2、互动表演,真实流露。请幼儿参与,教师扮“陌生人”与幼儿对话,引诱幼儿跟随“陌生人”走。

(二)社区里的陌生人

1、转换场景,扩展感知。教师在“花园小区” 场景中,再次讲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楼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又来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带走小朋友了吗?

2、利用资源,真情表演。幼儿与假扮的陌生人对话,陌生人拿出礼物哄骗幼儿,观察幼儿的反应。

二、经验分析,情感升华

小结幼儿的表现:向幼儿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

3、“陌生人”要带你们走,你们应该怎么办?

三、游戏巩固,行为强化。

1、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随着音乐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小朋友是怎么办的?(集体表演)

2、表演后,继续在小路上走,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本周是安全周,所以在本周我们开展的都是对幼儿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跟陌生人走后会有危险。所以我们通过模拟的形式先让幼儿在晨间活动中有所“体验”,结果的确有孩子跟陌生人走了,通过这一情境的模拟,把它拍成了视频,事后让幼儿自己去看,让幼儿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被陌生人骗走,怎么保护自己。

最后老师进行了简单的小结,也通过举例的方式告诉我们小朋友如果被坏人骗去后是很危险的,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这一意识的了解。

小百科:陌生人指不认识、不了解的人,个人主观性较强。汉语读音为:mò shēng rén。英语为stranger 音标是: [?stre?nd??(r)]。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妈妈去公园玩,小猴子特别高兴,一个陌生人走到它面前,说带它去买火车侠,小猴子就跟着陌生人走了。结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了,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2、组织幼儿讨论

(1)小猴子跟谁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

(3)它怎么会跟陌生人走的呢?

(4)结果怎样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6)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陌生人里有一些是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练习:学习一些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来,对某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

情境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当”。

教师提示: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陌生人说带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4、活动结束。提醒幼儿在外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信他们的话。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3

活动名称:

我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

布置两个场景,分别为“幼儿园”“花园小区”

活动过程:

一、营造情景,真情体验。

(一)幼儿园里的陌生人

1、真情讲述,故事导入。在“幼儿园”场景中,xx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人来接,这时来了个陌生人,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吗?(引出课题)

2、互动表演,真实流露。请幼儿参与,教师扮“陌生人”与幼儿对话,引导幼儿跟随“陌生人”走。

(二)社区里的陌生人

1、转换场景,扩展感知。教师在“花园小区”场景中,再次讲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楼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又来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带走小朋友了吗?

2、利用资源,真情表演。幼儿与假扮的陌生人对话,陌生人拿出礼物哄骗幼儿,观察幼儿的反应。

二、经验分析,情感升华

小结幼儿的表现:向幼儿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

3、“陌生人”要带你们走,你们应该怎么办?

三、游戏巩固,行为强化。

1、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随着音乐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小朋友是怎么办的?(集体表演)

2、表演后,继续在小路上走,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本周是安全周,所以在本周我们开展的都是对幼儿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跟陌生人走后会有危险。所以我们通过模拟的形式先让幼儿在晨间活动中有所“体验”,结果的确有孩子跟陌生人走了,通过这一情境的模拟,把它拍成了视频,事后让幼儿自己去看,让幼儿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被陌生人骗走,怎么保护自己。

最后老师进行了简单的小结,也通过举例的方式告诉我们小朋友如果被坏人骗去后是很危险的,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这一意识的了解。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4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儿歌《小兔子乖乖》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下好吗?

同学们唱得真好,通过这首歌你知道兔妈妈回来了,该如何办?大灰狼敲门,又该如何办?

不仅是大灰狼来了不开门,其它不认识的人来了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不给陌生人开门”。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树立居家安全意识。

二、民主导学

(一)1、请同学们看图画故事。

星期天强强一个人在家,听到敲门声,赶快跑过去。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你想象一下,接着往下讲。(组内讲)

2、在我国就发生过许多小朋友独自一人在家时,给陌生人开门后发生的事情。

老师讲故事。

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现象迷惑,因为一些坏人总会用一些具有诱惑的条件或是装出一些可怜状来搏得你的同情,让你认为他们是好人。

独自在家不开门。

3、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情况时别的小朋友该采取哪些应对方法?连一连。

(二)

1、小朋友,你爸爸约了我来买保险啊!小朋友可以直接说,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吗?有一些小朋友不小心泄露了自己一个人在家的事,给了坏人可乘之机。看下面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为小朋友想想办法。看谁们的办法多,又合理。组长负责整理,一会儿汇报。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同学们的办法真好,所以说我们要学会“聪明对待狼外婆”。

4、我们来看看金点子是如何说的。

(三)坏人的手段可是非常狡滑的,也有一些人通过一些不正确的途径知道了你家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想确定一下你家是否有人,所以会打电话,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你会如何接电话呢?正确接电话。

(四)接电话知道了千万不要向人透露自己是独自在家,那么打电话报警求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拔打哪个号码合适呢!

110

要讲清楚自己的家庭详细地址,以及发生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三、导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机智、礼貌的对待陌生人,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

2、学会与大人走丢时、一个人独处时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重点)

3、在情景模拟中,增强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难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与陌生人交往的经历,并了解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结合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为什么妈妈说明明做的对呀?

2、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猜猜妈妈还说了那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进行小结:社会中有很多陌生人,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是好人,也会有坏人,小朋友年龄这么小,不能轻易分辨出陌生人,你需要保护自己,不要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移情训练法,通过倾听故事,让幼儿知道有礼貌、机智的对待陌生人,知道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从而实现目标一。)

二、欣赏课件,在情景中学习走丢后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

1、播放课件,提问:你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遮超市,不小心走丢了,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这个时候你应该请谁来帮忙呢?

2、教师扮演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提问:现在你找到他们了,你应该怎样和这些人说呢?你怎样能一眼看出他是售货员、收银员、保安呢?

3、讨论:还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小朋友走失的情况?

4、进行小结:在人多的地方,小朋友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万一遇到走丢的情况,不要慌张,就像在超市里一样,找一些可以相信的人来帮助你,解决这个困难。

(设计意图:社会活动应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则。本环节联系生活中超市走丢的情况,让幼儿知道在遇到困难是如何向陌生人求助,从而实现目标二,解决本节活动的重点。)

三、请幼儿观看课件,参与互动游戏,了解基础如何机智礼貌的对待陌生人。

1、介绍规则:认真看画面,仔细听题目,运用小标志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答对或者说清楚理由都可以贴一个大拇指。

2、开始游戏,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用礼貌的话拒绝陌生人。

情景1:公园遇到陌生人。提问:宝宝跟不认识的人走了,对不对?陌生人非要抱你走怎么办?教师可以扮演陌生人,演练相关情境。

情景2:接陌生人的电话。提问:丁丁在电话里这样说,对不对?如果你是丁丁,你会怎样接这样的电话?利用电话当道具,幼儿模拟接到陌生人询问家庭秘密的电话,一起讨论如何回应。

情景3:妈妈的同事敲门。提问:宝宝没开门,对不对?怎样有礼貌地对阿姨说,让她高兴的离开呢?教师利用小椅子当门,请幼儿模拟如何拒绝阿姨进门。

情景4:陌生人给东西。讨论:应不应该收?为什么?请幼儿选择“收下”或者“不收”,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侧,阐述自己的理由。

3、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很多,面对陌生人时不要害怕,重要的是想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一系列模拟生活中场景,让幼儿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冰箱除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目标三并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目标。)

活动延伸:

请其他班级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到班级内进行“如果遇到陌生人”的安全演练,增强安全意识。

课后反思:

1、通过实践练习,让幼儿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

2、给幼儿互相讨论的机会,使幼儿的思想得到发散。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碰撞和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价值冲突性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应该少问多说,即表达个人见解,以此引发幼儿表达个人见解,应在平等讨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的意本节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大胆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头部的外部形态,知道五官的名称和功能。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知道不把异物放在嘴、鼻、耳中。

3、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三张、香水、铃鼓。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指五官》。认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1、用游戏的形式请幼儿指一指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师:今天呀徐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个"指五官"的游戏,老师说什么,小朋友就指什么。准备好了吗?(鼻子、耳朵……)现在老师的速度要加快了,看看谁指的又快又准确。小耳朵竖起来,听仔细了(眼睛、嘴巴……)小朋友真是聪明,难不倒你们,这样吧,我们交换一下,你们说,老师来指,好不好?(鼻子、嘴巴……)

二、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五官的功能。

1、用五官了解桌子上有那些东西。

师:小二班的小朋友真不错,徐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小朋友看一看,玩一玩,然后举手告诉老师:桌子上有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操作后,提问:桌子上有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本领真,眼睛能看到了篮子里有很多的东西,鼻子能闻出了毛巾、清新剂是香的,耳朵能听出了八宝粥瓶子里有东西,小球能够发出声音来。那么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呀?(可以吃东西、讲话),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本领真,它们各有各的本领。

三、观察操作卡,知道要保护自己的五官。

师:徐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的一张好看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出示操作卡一;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肚子痛?(师:对了,这个小朋友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肚子痛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二张好看的图片呢?你们想不想看?(想)那先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等老师数到三再睁开来。出示操作卡二、三;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医生为什么要小朋友看耳朵和鼻子?(因为他把东西塞到了耳朵和鼻子里,结果怎么样?结果只能上医院去找医生忙拿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学他们,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不能吃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不能把东西塞到鼻子和耳朵里。我们的眼睛呢?你们知道不知道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不能用脏东西揉眼睛,不能看很长时间的电视,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音乐游戏《我的好朋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的好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找个空一点的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吧!

活动延伸:粘贴五官。

安全不跟陌生人走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知道老师叫到名字,再站起来有礼貌地离园。

活动准备:

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师扮演,零食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位幼儿坐着不动,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拿出包装漂亮的糖果、薯片等)这时毛毛和东东走向陌生人。又有几个幼儿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走?我们还要去游乐园!(又有两个幼儿跟着陌生人走)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

幼儿摇摇头。

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的家住在哪里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跟她走吗?

幼儿:不能(小朋友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坐位)。

2、提问引导:

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

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家。

幼儿:我妈妈说:坏人会把小孩卖到农村,不让回家。

教师:阿姨要是给你们糖吃,你跟她走吗?

幼儿:不走。

幼儿:好吃的东西可能有毒药。

教师:阿姨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去吗?

幼儿:不去。

3、小结

教师: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陌生人来接时千万不要跟她走。如果陌生人拿出好吃的,要带我们去游乐场玩,我们也不要跟着走,我们要等谁来接才走呢?

幼儿:等爸爸、妈妈来接。

教师:对!只有等到爸爸妈妈或家里人来接才能走,爸爸妈妈没来的时候不要急,要跟老师在一起。如果爸爸妈妈都来接时,你们也不要急,要等老师看到你的爸爸妈妈后,叫到你的名字才能离开座位去找爸爸妈妈。

4、教师自然引出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引导幼儿一起朗诵。

5、幼儿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等教师叫到名字后才能站起来离开位置,自然走到操场里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附儿歌:《妈妈没来我不急》

幼儿园,大门开,

爸爸妈妈都来接。

毛毛妈妈没有来,

急得毛毛哭起来。

陌生人,走过来,

千万不要去理睬。

别乱跑,慢等待,

爸爸妈妈一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