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编写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玩沙子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玩沙子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我园每天下午都要进行区域活动,各班轮换进入各区域。当轮到我班进入“戏沙池”时,小朋友非常高兴,一个个都兴奋起来,嘴里还喊着:“今天我们去戏沙池玩,真好玩!”从小朋友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沙子非常感兴趣,每次在戏沙池里也玩得特别开心,沙子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东西。《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设计了《有趣的沙子》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感知沙子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点(松散的、细小的)。
2、知道沙子的用途与危害。
3、促进幼儿视、听、触等感官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每两个幼儿一个大沙盘(用消毒过的细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筛子。
2、沙画三幅、碟片(沙尘暴录相)
3、分别装有黄豆、米、沙子的布袋和易拉罐若干个。
4、戏沙池(放有玩沙的各种工具,做沙包的布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入课题,引起玩沙兴趣,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子,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们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看谁先做好,做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二、感知认识沙子的特征。
1、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一:松散的。
(幼儿自由玩沙,想尽力把沙捏或搓成一件物品,但都不成功)
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做个简单的小圆子行不行呢?看谁本领大,先搓好。小朋友搓好没有?(没有),那么请你们学老师的样,抓一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这么多时间还没搓出小圆子呢?大家想想。(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2、巩固对沙子是松散的认识。
(先请小朋友用手指在沙里画画,然后用手指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
师:小朋友刚在沙里画画有什么感觉?(手指不觉得疼),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又有什么感觉?(手指感觉有点疼),那是为什么呢?(幼儿再次体验沙是松散的特点)
3、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二:细小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沙装进塑料筛里,看谁能把筛装满?(要求幼儿一手拿筛,另一手装沙子,幼儿发现沙子都漏出来了,永远也装不满)。咦,怎么没有一个小朋友把沙装满筛子呀?这是为什么?老师也来装装,小朋友注意观察,然后讲讲是什么原因(幼儿边看边讲述沙子是细小的特点)。
4、巩固对沙是细小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找一粒沙给我看看(老师检查幼儿手中的沙粒),我怎么看不见呀,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沙是细小的),对,小得眼睛不易看清,而且风一吹沙就会扬起来,所以我们玩沙时要特别小心,别把沙弄到眼睛里去。
三、了解沙子对人类的用途与危害。
1、沙子的用途
a、(出示沙画让幼儿欣赏)师:你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引导幼儿说出用沙子可以做画。)
b、(课前带领幼儿到工地上观看混泥土)师: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在工地上看到的混泥土是沙子和水泥掺在一起做成的。混泥土是做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c、(出示沙包)师:小朋友平时做游戏用的沙包里面也装有沙子。
2、沙子的危害
(幼儿观看碟片,教师边讲解)师:由于沙子具有松散、细小的特点,所以北方那边由于天气干燥,又经常刮风,沙子就满天飞扬,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沙尘暴,当沙尘暴来临时就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和危害。
四、游戏《猜一猜》,复习巩固对沙子的两个特点的认识。
请一半幼儿来摸装有沙子和其他物品的布袋,通过触觉来辨别哪个是沙袋,并说出其感觉。请另一半幼儿和每人拿一个易拉罐摇动,通过听觉来辨别出哪个罐里装着沙,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两组幼儿玩后再调换活动。
五、延伸活动。
幼儿一起进入戏沙池,用各种玩沙工具玩沙子,请部分幼儿用布袋装进沙子做成沙包,做《打死大灰狼》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投掷能力。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课,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幼儿自己玩沙子,通过幼儿动手探索,认识了沙子的特点。如用手捏沙,用手团沙,用筛子装沙,又让他们从许多沙中取出一粒小小的沙子。符合《纲要》中的精神:“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发现的乐趣。”一节课下来,不仅使幼儿掌握了有关沙子的粗浅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智力与能力。
此外,我还尽量做个“引导者”,引导幼儿注意和观察,每一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启发他们讨论这种种现象的原因。如:为什么沙团不成圆子?用手指在沙上画画和在桌上、地板上画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沙子装在筛子里总是装不满等等,启发引导幼儿根据这些现象去讨论、去思考,从而得出沙松散的、细小的结论。
不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整堂课老师干涉较多,有些结论老师急于说出结果,启发太多,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果教师能更放手让孩子们玩,在玩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沙子的特点,教育作用必然更大。
幼儿玩沙子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伴随着观察泥、操作泥,了解泥土的特点和作用,探索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初步培养保护泥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户外采集泥土;一次性杯子、小勺子;红、黄、白、黑、干、湿的泥土;每组一盆水;菜籽、豆类、瓜类种子、小植物;用泥土做的各种泥人、动物图片、陶瓷、雕塑图片;小盆景。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盆景和泥人、动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植物种在哪里,它们在哪里吸收营养?”――泥土。
2.师“这些人和动物、陶瓷和雕塑是什么做成的?”――泥土。
二、观察认识泥土的特点和作用。
1.分组观察。提出要求:每组有一份泥土,可以用自己的小勺子和小杯子舀出泥土观察,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观察,一起讨论。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找找泥土的特点。
2.集中说说自己的发现。
△颜色:“看一看,泥土是什么颜色的?”――红、黄、黑、白,有些泥土里有杂志,颜色也变得五颜六色了。
△味道:“闻一闻,泥土有什么味道吗?”――香香的、臭臭的。
△感觉:“捏一捏,泥土有什么感觉吗?”――软软的,硬硬的。“什么样的泥土是软的,什么样的泥土是硬的?”――湿的泥土是软的,干的泥土是硬的。
3.小组讨论“泥土有什么作用?”
4.小组派代表说说泥土的作用:
△泥土可以种植植物。
△泥土里还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泥土还可以做成很多工艺品。
三、分组做小实验,进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
1.“选择一块硬的泥土放在自己的一次性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抹布擦手。――有许多的气泡。
集体讨论这是为什么?――泥土里有空气,小动物在里面要呼吸空气的。
2.“选择少量泥土导入自己的一次性杯子里(杯里有水),泥土怎么样了?”幼儿操作。――泥土溶解了,引导幼儿思考保护泥土,不让水冲走。
3.讨论“如何保护泥土,不被水冲走?”――种植植物,保护环境。
四、延伸活动。
1.幼儿自选活动:用泥土种植种子(菜籽、豆类、瓜类种子)、小植物或者用泥土拌水糊成泥块(泥胚)尝试制作泥人或者其他造型。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教学反思:
活动前,带领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和社区采集泥土。开始时,孩子们都有些害怕这些黑黑的、脏脏的东西,特别是女孩子。但是采集回来放在桌子上提供给他们观察时,他们都变得很积极,很主动地进行操作、实验,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持。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看、摸、闻等观察方法研究泥土的特性,教与学相辅相成,幼儿收获知识变得水到渠成。谈到泥土的作用时,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侃侃而谈。作为大班教学活动,为了加深对泥土进一步了解,我们组织了小型的实验活动,让孩子动作操作实验并发现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们的交流和分享,逐步引导小组活动,让个别孩子的经验和知识转变成集体知识,相互学习观察方法和探究的技能。活动延伸中,幼儿自选活动,不仅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也为近阶段的种植活动提供了机会。这样,本次不仅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实践于种植,并观察记录种子和植物的生长过程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幼儿玩沙子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舟山的孩子生在海岛、长在海岛,对海滩、沙雕有着浓厚的情意。在乡土资源的开发中,沙子简便、易取的特征让玩沙活动成为舟山教学特色。我园也特意为孩子开辟玩沙的场地,供幼儿自由玩沙。从幼儿的玩沙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沙子非常感兴趣,但在交流过程中又发现孩子们对于沙子的了解并不多。因此设计本次活动,采用陶行知“玩中学知,玩中求乐,玩中增智”的理念来激发和促进孩子玩中学,通过感知比较干、湿两种沙,来了解沙子的特性。
活动目标:
1.比较感知干沙松散的特点,了解湿沙可以塑形的特点。
2.体验玩干湿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盆干沙,人手一份托盘,一只小碗、喷水壶、
2.操作材料:干沙两盆,小碗、
3.孩子对干沙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雕,抛出问题
1、教师出示沙雕
2、抛出问题:你们想不想试试做沙雕?
二、尝试塑形,发现问题
1、小朋友用干沙尝试操作。
2、讨论交流:你成功了吗?为什么?
3.小结交流:干沙是松散的,所以无法塑形。
三、探索湿沙,感知特点
1、设疑:干沙没法塑形,怎么办呢?
2、幼儿操作将干沙变成湿沙。(提供喷壶)
3、探索湿沙,自由塑形。(用手捏一捏,搓一搓,将湿沙做成一件物品)
4、交流讨论:这次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5.小结梳理:干沙和湿沙不一样,湿沙可以塑形的。
四、再次尝试,体验乐趣
1、幼儿观察并介绍材料(模子)
2、教师示范制作:将小动物的肚子填的饱饱的,用力按一按,将多余的沙子去掉,快速的倒出来。
3、幼儿尝试制作。
4、欣赏作品,再次理解沙子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的。
5、经验输理:用漏斗装沙、细网撒沙,发现沙的细小;用筛子筛沙,也发现沙的细小及松散;把沙放到水中,发现沙不融于水。
幼儿玩沙子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散发着自然魅力的沙子是孩子们的最爱。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探索、愉悦地游戏,自由的创作,在亲近自然的玩沙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快乐无限。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常见的黄沙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眼药水一瓶;
2、玩沙工具若干;
3、活动结束时洗脚用的毛巾和温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玩沙工具
小朋友看,这是干什么用的?(玩沙用的)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沙。
找个空地坐下来,先脱鞋,放整齐,后脱袜,藏里面,再把袖口裤腿卷一卷。
玩沙时的注意点:玩沙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揉眼睛和鼻子,也不要把沙子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如果不小心弄到眼睛里,请赶快告诉老师。(出示眼药水)老师给你滴上几滴眼药水,沙子就会乖乖地跑出来的。记住了吗?
二、玩沙,感知沙的特性。
1、教师带幼儿赤脚踩在沙地上。
我们先来看看沙子是什么样的?
谁能说说踩在上面有什么感觉?踩过后沙地上留下了什么?(脚印)
你们觉得像什么?(路灯、榔头、小船……)我们再给它加上一个手印又像什么呢?(大树、房子……)
我们也来试试,看看谁能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花纹。
2、利用玩沙工具玩沙。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玩沙的工具,已经把它藏起来了,看谁能找到它。
你想堆什么?谁愿意和他一起玩?
怎样才能让你堆的东西结实呢?(用手或工具拍打)
三、活动小结。
幼儿玩沙子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沙、玩石,比较了解石头与沙子的异同。
2、了解石头、沙子的用处,懂得保护自然资源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头,沙子
2、筛子、沙网、铁罐(分别装有石头、沙子)大盆、矿泉水瓶(有石头、沙子)中号盆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石头、沙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我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想玩吗?”
2、提出要求:
①“小朋友玩石头、沙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别用石头砸着小朋友,别让沙子迷着你的眼睛”
②“玩的时候,石头和沙子不能举过肩膀和头。”
③“玩的时候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是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二、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间大胆交流
1、“你玩的是什么?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跟你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吧!”
3、“谁能说一说,你玩了什么?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沙子小,石头大;沙子踩上去软,石头硬。”
三、游戏:听声音猜东西
四、认识石头和沙子的用途。
五、增强幼儿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