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7篇

时间:2024-01-28 作者:Animai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案在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提问:

1.歌曲中的小画家是谁啊?(丁丁)

2.丁丁画的什么?画的怎么样啊?(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兔子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3.丁丁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最后出示壁虎的尾巴:咦?这是谁的尾巴呀?它的身子去哪了?(课前把壁虎的身子藏好)咱们来帮它找找吧!这时放故事《神奇的.尾巴》

三、欣赏故事: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1、在生活中,可以扩展幼儿对动物尾巴的认识和了解。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2、在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还应该讲清楚一些。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小熊的尾巴》本身就是一本充满童趣的故事书,很适合幼儿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以小熊的心理过程为主线的故事,从小熊一开始非常喜欢自己的尾巴到后来羡慕朋友们的尾巴而讨厌自己的尾巴,到最后重新喜欢上自己的尾巴。通过活动,能让幼儿意识到过分地羡慕别人并不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根据教材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故事感受故事的童趣

2、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知道不要过分羡慕别人。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动物的尾巴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具教材准备:

1、每位幼儿都有一条短尾巴和小熊的装饰图像。(让孩子融入情节,激发活动欲望与兴趣)

2、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我和幼儿一起以小熊的形象到草地上玩一玩,通过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孩子们合着音乐学学小熊走、碰碰小尾巴等动作,让孩子进入情境。我觉得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愉快!

二、当孩子们比较欢快轻松的'时候,让孩子们猜猜小熊想了什么?以此导入活动主题"尾巴"。从他的表情不满意自己的尾巴,猜猜为什么?大家一起来问问小熊想了什么?引入下一环节。

三、我利用普罗米修斯电子交互白板的页面链接动能出示狐狸、蛇、小猪的画面,通过观察画面、提问等了解三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功能、趣味性等。其中我通过自身的动作引领、语言启发让孩子们动一动、玩一玩、学一学,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通过音效、画面引入下一个环节:小熊羡慕别人的尾巴能干,我怎么就不行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当小熊醒来时,发现自己有了一条融合了狐狸、小蛇、小猪三种动物的长长的怪怪的尾巴。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从而突出了主题"羡慕别人并不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五、小熊带着这么长的尾巴怎么办呢?现在他怎么想的呢?孩子们会想到要变回自己的尾巴。接下来我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巴拉拉小魔仙》变魔术将小熊的尾巴去除,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普罗米修斯交互电子白板课件为载体的这一原则。小熊去掉尾巴很开心,从而让幼儿真正地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自主探索——运动——分享交流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队列练习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

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请幼儿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请会玩揪尾巴的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教师讲解玩法规则: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始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励幼儿躲闪灵活,捉的动作要快。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胜利

三、自由玩布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探索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游戏。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小幼儿十分喜欢,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今天我们利用户外游戏活动时间玩这个游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灵活性和快速躲闪的动作。通过几次的练习玩耍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活动难点:

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我们要尽全力保护小动物。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本活动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先让幼儿通过与小动物“做朋友”,观察发现它们尾巴的不同,在互相讲解中激活幼儿兴趣,在“我画你猜”“猜谜语”中进一步巩固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再通过表演律动了解小动物尾巴的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通过表演儿歌,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1、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重点)。

2、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难点)。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小猴子一个。

2、松鼠、小兔、小鱼、老牛、孔雀的图片。

3、没有尾巴的小猪、小马、袋鼠、小狗、老虎、鳄鱼及对应尾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由老师长“尾巴”激趣导入

师:咦,这是什么?我怎么长出了一条尾巴呢?啊,原来是小猴在我的后面啊。

教师:老师可喜欢小猴了,它又聪明又灵活… …你们想和它做朋友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小猴的尾巴长什么样子的?除了小猴,老师还带来了松鼠、小兔、小鱼、老牛、孔雀,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呢?那我们也好好看看它们的尾巴长什么样子。

二、了解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1、让幼儿细致观察松鼠、小兔、小鱼、老牛、孔雀的尾巴,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通过“我画你猜”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小动物的尾巴。

3、通过“猜谜语”加深幼儿对动物尾巴外形特征的了解。

三、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它没有了尾巴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思考回答)

师幼看图得出答案。

2、编儿歌,加深地动物尾巴作用的认识。

四、帮小动物找尾巴

师:既然小动物的尾巴这么重要,它们能不能没有尾巴哦?宝宝们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怎么样?你能帮帮它们吗?

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

请幼儿把尾巴图片贴到对应的动物身上。

五、活动小结

师:宝宝们真是太厉害,帮小动物都找到了尾巴,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小动物们有了尾巴可高兴了,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用处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教学难点:

读准、读懂、读好课文,理解“挣、拨、摇、甩、摆”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出示小壁虎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师:对。它叫壁虎,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生:它有四条腿。

生: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小尾巴。

师: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师;(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师:(看课件,听录音,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都向谁借尾巴了,借到尾巴没有?)

师: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呢,它的尾巴哪儿去了?

生:小壁虎的尾巴被一条蛇咬断了。

师:真的是被蛇咬断的吗?(“咬”字念重音)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课件),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生:是小壁虎自己挣断的。

师:说对了。(板书:挣断)“挣”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用一张纸条示范表演。

师:如果小壁虎的尾巴挣不断有生什么后果?

生:会被蛇吃掉。

师:对啊。小壁虎的这种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遇到敌害时,能使伪部断落,然后逃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尚能跳动一些时候。它就是用这个特点来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小壁虎没有尾巴了,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小壁虎没有尾巴了,于是它就要去——(师指课题)

生(齐):借尾巴。

师: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呢?

师:(课件)请用“先……然后……最后……”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小壁虎先找小鱼姐姐借,然后找老牛借,最后找燕子借尾巴。

师;(板书:小鱼 老牛 燕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分别是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

生:分别在课文第3、4、5自然段。

师: 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3、4、5自然段。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课件展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片段)

师:小壁虎爬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师:书上说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请你用书上的原话来答。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小河边。”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具体?(出示:小壁虎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小河边。)

师:“爬呀爬”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小壁虎爬得很累。

生:说明小壁虎爬了好长时间,爬到尾巴都出血了,很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也仿照这种句式来练习说话。

生:小燕子飞呀飞,飞到南方去。

生:运动员跑呀跑,跑到终点。

生:我们爬呀爬,爬到山顶。

师:说得真好。请小朋友齐读第一句,注意把小壁虎爬得累很艰难的语气读出来。(生齐读)

师:小壁虎看见谁在干什么?

生:它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板书:“摇”):“摇”是怎样做的呢?请xxx同学摇摇头。(生摇头)

师:谁能用手势模仿鱼摇尾巴?(生模仿)

师:小壁虎说什么?小鱼怎么回答的?

生: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师板书:拨水)

师:如果小壁虎这么说:(课件展示:“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小壁虎称小鱼为“姐姐”,用“您”而不是用“你”,后面还多了一个“行吗”

师:你们比较的真仔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小壁虎是非常有礼貌的。而小鱼也不是不讲理的,她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

师:从它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

师:下面老师引,小朋友接,来朗读第三自然段。

……

师 :读得真好,下面同学们互相练习,将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对话练一练好吗?

生:(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

总结学法:

师:刚才,同学们是通过这几道思考题的引导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课件出示学法指导)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先看第四自然段,请xx大组读。(师出示课件)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生:它爬到了大树下。

师: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生:它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吃草。

师(板书“甩”):小朋友,平时你们洗完手后,把手上的水甩掉,是怎么做的?(生上台演示)

师:小壁虎和老牛分别说了什么?

生: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师:什么叫“蝇子”。

生:就是苍蝇。

师:不对,这种蝇子是一种特殊的牛蝇子,它专门吸牛的血。瞧,这讨厌的家伙又来了,(课件演示)老牛把尾巴一甩,蝇子就—

生(齐):被赶走了。

师:你们说:“老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生说,师板书:赶蝇子)

师:同学们,你们能象刚才读第三段那样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吗?(生读)

3、自学第五自然段。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与前面两段一样,小朋友,你们自学这一段,好吗?(生自学)

师:谁来接刚才的顺序说说你从这一段中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中,知道了小鱼的尾巴是用来——

生:拨水。

师:老牛的尾巴是用来——

生:赶蝇子

师:燕子的尾巴是用来——

生:掌握方向。

师: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四、扩散思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袋鼠、老虎三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

五布置作业:

回家之后,把今天学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幼儿园大班揪尾巴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动物尾巴的特点,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3、发展幼儿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幼儿对探索动物尾巴感兴趣。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难点: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动物图片挂件若干、背景图、多媒体课件、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讲讲动物,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

1、情境导入:小动物们来到班级做客,同时观察动物的尾巴是怎样的。(出示各种动物图片)

2、教师指导幼儿比较动物尾巴的不同。

二、玩“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出示动物已经藏好的背景图,让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特征,猜出是什么动物。

三、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让幼儿观看《小壁虎借尾巴》的课件,之后并提问,在幼儿回答中,总结出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观看关于老虎和袋鼠的视频,让幼儿猜想它们尾巴的作用。

3、小结:动物的尾巴有着不同的外形特征,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四、活动延伸

老师和幼儿在音乐声中做《踩尾巴》的游戏。

活动反思

这节课形象直观,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很高,课件、视频运用的恰当,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