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4-01-26 作者:Trick

一个有挑战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通过写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含义。

2.能分别列出算式,并迅速、准确地算出得数。

活动准备:

准备得分牌6块,幼儿每人一张练习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练习纸的空格内填数,复习5的组成。

2.请幼儿讨论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将练习纸左图分法讲出来;再观察右图的分法,比较分出来的两部分数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逐次增加1,则另一个数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都等于原来的数。用这种方法对一个数进行分合,既快又不会遗漏。

4.教师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口头列算式。

5.游戏:抢答比赛。

(1)教师出示5以内加减法式题卡片,让全体幼儿很快地说出得数。

(2)分组进行比赛,哪一组抢得快又答得对,就给哪一组记1分。

6.指导幼儿完成第35页练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序的规律特征。

2、通过操作,让幼儿尝试按简单的规律排列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情境主题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在美丽的山脚下,住着一只可爱的宝宝兔,这一天,天气晴朗,宝宝兔吃完午饭到小河边散步,他看到一群顽皮的小鱼在水里排着整齐的队伍玩摆尾巴的游戏。

1、教师把红色和黄色的小鱼交替摆在小河里,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将小鱼排成之字队形,请幼儿观察小鱼的排队规律?

二、布题

互动一:小蝴蝶排队。

天空中飞来了一群漂亮的小蝴蝶,他们也想想小鱼一样排队做游戏!

1、教师摆出四只小蝴蝶(黄蓝黄蓝),请幼儿观察小蝴蝶是怎样排队的

2、引导幼儿说出后面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蝴蝶,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莱维小蝴蝶排队。

3、小蝴蝶排好队后想要一起跳圆圈舞,请小朋友帮助小蝴蝶排成一个圆圈。

互动二:圈圈板排队。

小朋友,今天还来了还多的好朋友,他们也想像小蝴蝶、小鱼一样玩排队的游戏。

1、请幼儿动脑筋,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队来。排队的时候有许多方法,如圆形、直线、之字形。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将圈圈板按abab的规律排队。

三、评价练习。

小朋友看一下这几个圈圈板是怎样排队的?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然后按图中的循环排序规律,在空白处摆上相应颜色的圈圈板。

2、教师引导幼儿把放圈圈板的空白圆圈涂上与圈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知识探索的对象。"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球体和圆柱体的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发展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圆形纸片、硬币、海洋球、一个圆柱体积木;分别贴有球体和圆柱体标记的两个纸屋。。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玩具王国,你们开心吗?请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2、幼儿自由玩玩具,师做个别引导。

二、自由探索,感知球体和圆柱体。

1、过渡:刚刚小朋友们都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们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啊?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交流

)3、幼儿集体讨论、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像这种圆片片,从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圆的,而这样转转转(立起硬币旋转)从侧面看就是扁扁的了,这就是圆形。(出示球体)像这样的物体转转转,转转转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5、请小朋友到前面的筐中找出球体,在前面滚一滚。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

6、刚刚有小朋友玩了球体,还有没有小朋友玩过其他的玩具呢?你是怎么玩的?(圆柱体,滚动。)我们现在把上面的圆拿下来,看看是不是和下面的圆一样大呢?

7、小结:像这样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

8、请小朋友到前面的筐中找出圆柱体滚一滚,说一说它是怎么滚动的?(圆柱体只能前后两个方向滚动。)

三、游戏活动,实物找家。

1、过渡:你们真棒,知道球体和圆柱体,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宝宝经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球体还是圆柱体,你能帮忙来找家吗?

2、游戏:"赶小猪"。要求:请小朋友到桌子上的篓子里,拿一个玩具把它送到贴有这两种标记的篓子里,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好吗?还有既不是球体的,也不是圆柱体的,我们放在另外一个家里面。

3、幼儿自己操作,师点评。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1、过渡:刚刚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球体和圆柱体,除了刚刚看到的那些,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吗?(幼儿自由讲述)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球体还是圆柱体吗?

3、总结:刚刚我们了解到了生活中还有好多的球体和圆柱体,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好多球体和圆柱体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回教室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这一活动中,我选用了幼儿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又喜欢玩的一些玩具来开展本次活动。在第一环中我先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探索滚动。通过让幼儿分别从前、后等不同的侧面观察皮球,幼儿基本掌握了球体的第一个特征即从那边看都是圆的。通过让幼儿观察皮球在桌面上滚动,幼儿知道了球体的第二个特征即往那个方向推都能滚动。在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球体时,感觉小朋友思维还是被打开了,说出诸如足球、篮球等球类,有的小朋友说出太阳、月亮、星球也是球体。在第二个环节中通过出示圆柱体物体,幼儿知道了它的第一特征即上下一样粗。通过用圆形片进行上下两个圆的比较,幼儿知道了上下两个圆是一样大的。在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圆柱体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较确切的说出来,像我们教室里的日光灯,不绣钢管,卫生间的水管,教室门口的大柱子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还是掌握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在对接两个圆柱体时,通过大小一样的圆柱体和大小不一样的进行对接,幼儿知道了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对接以后还是圆柱体,而不一样大的两个对接后就不再是圆柱体了。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对活动内容基本掌握了,但是在活动中我没有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如果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操作,我想会更好。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3、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初步感知a物体与b物体有规律的排序模式。

2、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优雅的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ab式的排序规律。

活动过程

1、听节奏做动作,摆棋子。

(1)教师做节奏表演,拍手、拍腿。规律为ab,拍3组。

提问:老师是怎样拍的?你试一试。(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如果拍手用红色棋子表示,拍腿用绿色棋子表示应该怎么摆?

请两名幼儿分别拿红色与绿色棋子来前面根据老师的动作摆放棋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ab式的规律。

(2)请幼儿开阔思维用声音的方式表现ab式规律。反复练习巩固幼儿对ab式规律的认识。

(视情况可以请两名幼儿一名拍节奏一名放棋子进行合作表演)

2、好玩的火车

周老师有一辆漂亮的小火车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小火车发现规律。

3、请幼儿自己也开一辆漂亮的小火车吧(幼儿练习排序)

(1)听音乐取学具。

(2)请幼儿用红绿两色,红色做车头按ab规律进行排序。

(3)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按ab规律摆出一辆小火车。

4、结束部分。听音乐送学具。(提醒幼儿整理棋盒并检查棋子宝宝是否放好)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排序的材料。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并发现电话号码里的秘密。

2.尝试将数字0——5进行组合,排列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练习本,铅笔;记录纸,粉笔,记号笔,小兔、小鸡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老师记录电话号码(记录纸)

2.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号码的秘密

(1)你发现了什么?

重点引导:这些号码由哪些数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2)老师小结

我们德清地区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开头都是数字8,它们分别由0——9这些数字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都不一样。

3.设计6位数的电话号码

动物园里要装电话了,请小朋友帮忙设计电话号码。要求:

(1)0——5六个数字,每个电话号码都用到这六个数字。

(2)开头数字是5,设计6位数的号码

(3)个别幼儿上来给小兔、小鸡设计号码,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4.幼儿练习

练习本第17页,给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要求:

(1)0——5六个数字,每个电话号码都用到这六个数字。

(2)开头数字是5,设计6位数的号码

(3)四只动物的号码都不一样